五臺山第一大寺,始建於漢朝的瑰寶:顯通寺

五臺山第一大寺,始建於漢朝的瑰寶:顯通寺


百年前五臺山顯通寺無量殿照片

顯通寺,又稱大顯通寺、大孚靈鷲寺、花園寺、大華嚴寺、大吉祥顯通寺、大護國聖光永明寺、永明寺,位於山西五臺山中心區的臺懷鎮北側。顯通寺是五臺山第一大寺 ,始建於漢明帝永平年間,初名大孚靈鷲寺,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改名為大顯通寺,它是中國最早的佛寺之一。 顯通寺現存建築為清代規模,寺宇佔地約8萬平方米,各種建築400餘間,且大多為明、清時期的建築。殿堂、廂房佈局嚴整,中軸線分明,配殿左右對稱,中軸線上排列著水陸殿、大文殊殿、大雄寶殿、無量殿、千缽文殊殿、銅殿和後高殿等7座殿宇。銅殿鑄於明萬曆三十八年(公元1610年),共用銅10萬斤,是中國國內保存最好的銅殿之一。1982年,國務院將顯通寺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五臺山第一大寺,始建於漢朝的瑰寶:顯通寺


五臺山第一大寺,始建於漢朝的瑰寶:顯通寺


在全寺的中軸線上,有一座分上下兩層的白色建築,人稱無量殿,最為罕見的是這座漢白玉石砌成的“無樑殿”此殿整體磚石砌成沒有用一根柱子,結構奇特,充分運用了力學的原理,外觀是兩層結構,實際是個一層的穹窿拱洞,拱洞由一塊塊青磚壘砌,扶搖直上,邊上邊縮。明七間暗三間,仿木結構,面寬28.2米,進深16米,高20.3米,重簷歇山頂,磚券而成,三個連續拱並列,左右山牆成為拱腳,各間之間依靠開拱門聯繫,雕刻精湛,是中國古代磚石建築藝術的傑作。外簷磚刻斗栱花卉,內雕藻井懸空,形似花蓋寶頂,殿內供有無量佛。為國內明代建築中不可多得之瑰寶。

五臺山第一大寺,始建於漢朝的瑰寶:顯通寺


殿內保存的《華嚴經》字塔,屬稀世珍寶,塔是由長5.7米、寬1.7米的白綾組成一幅七層寶塔圖像,回欄曲檻,斗栱華簷,白綾上用蠅頭小楷寫《華嚴經》八十卷,共有600043字,它是康熙年間蘇州人許德興用十二年的時間寫成的。無量殿正面每層有七個閣洞,閣洞上嵌有磚雕匾額,依次為“發菩提場”、“普光明殿”、“仞地天宮”、“夜魔天宮”、“兜率天宮”、“他化天宮”、“逝多園林”。這七塊匾額代表《華嚴經》上釋迦摩尼講過法的七處道場。據說釋迦牟尼曾在這七處地方共講經九次,因此該殿的建築就暗含了“七處九會”的意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