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洲古镇的陈氏五楼,里面藏了多少读书和做人的故事?

福州螺洲古镇,临江而居,风光如画,镇上古迹众多,除螺女遗迹外,最为闻名的就是我们今天来的陈宝琛故居,也叫“陈氏五楼”,这五座楼的名字分别叫赐书楼、还读楼、沧趣楼、北望楼和晞楼。前两楼是清道光时刑部尚书陈若霖建的,他是福州民间传说的廉正不阿斩过皇子的名宦。后三楼就是我们这篇文章的主角,陈若霖的曾孙,清朝光绪皇帝、溥仪皇帝的老师陈宝琛建的,也就是当地人常说的——帝师陈宝琛。

我是怀着崇敬和探访之心来到螺洲古镇的,尤其是能有幸来到陈宝琛的出生地,以及他的故居来看一看,因为我一直认为,每个人的身上都有“闪光点”,都有值得他人学习的地方,“所谓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更别说身为两代皇帝“帝师”的陈宝琛老先生了。

螺洲古镇的陈氏五楼,里面藏了多少读书和做人的故事?

陈宝琛其人

螺洲古镇的陈氏五楼,里面藏了多少读书和做人的故事?

据导游介绍,陈宝琛(1848—1935年),字伯潜,号弢庵、陶庵、听水老人。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市仓山区螺洲镇)螺洲人。是清道光年间刑部尚书陈若霖的曾孙,晚清大臣,著名学者,官至正红旗汉军副都统、内阁弼德院顾问大臣,为毓庆宫宣统皇帝授读,曾任光绪皇帝老师、溥仪皇帝的老师,毫无疑问,他是晚清两代皇帝的帝师。

螺洲古镇的陈氏五楼,里面藏了多少读书和做人的故事?

螺洲古镇的陈氏五楼,里面藏了多少读书和做人的故事?

陈宝琛十三岁中县学秀才,十八岁中举人,同治七年(1868年)二十一岁登同治戊辰科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同治十年(1871年)授编修,同治十三年(1874年),陈宝琛又被提拔为翰林院侍讲,充日讲起居注官、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中法战争后因参与褒举唐炯、徐延投统办军务失当事,遭部议连降九级,从此投闲家居达二十五年之久。而陈宝琛老先生闲居在家的“家”,就是我们今天来的这个“陈宝琛故居”。

螺洲古镇的陈氏五楼,里面藏了多少读书和做人的故事?

陈老先生赋闲在家期间,依然不改帝师本色,非常热心家乡的教育事业。宣统元年(1909年),复调京充礼学馆总裁,辛亥革命后仍为溥仪之师,1935年卒于京寓,得逊清“文忠”谥号及“太师”觐赠 。陈宝琛早年入翰林,直言敢谏,同张之洞、张佩纶、宝廷被誉称为“枢廷四谏官”。与学士张佩纶、通政使黄体芳、侍郎宝廷等四人好论时政,合称“清流四谏”,甚得清帝宠信。

陈宝琛和他所在的“螺江陈氏家族”

在这里不得不介绍一下陈宝琛所在的螺洲陈氏家族,史称“螺江陈氏家族”。我们这次来螺洲,还在陈氏家族的“螺江陈氏宗祠”停留了许久,也是在那里,了解到了更多关于陈氏家族的故事。要说陈氏家族,得从陈宝琛的曾祖父陈若霖说起,陈若霖可是一位非常有名望的人,陈若霖(1759年-1832年),字宗觐,号望坡,福建闽县(今福州市仓山区螺洲镇)螺洲人。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进士。初授庶吉士,历任主事、员外郎、郎中、按察使、布政使、巡抚、总督等职,道光初期官至刑部尚书。陈若霖精通律学,不畏权势,办案秉公执法,深受皇帝和百姓赞誉。

螺洲古镇的陈氏五楼,里面藏了多少读书和做人的故事?

陈氏家族先人在唐朝末年从河南固始南迁福建,直到明朝洪武年间才定居螺江,人称“螺洲陈”,下传到陈若霖这一代已十九世。陈家在明嘉靖十一年六世祖陈淮第一个成为进士,从此先代常有人由科举而进入仕途。 从陈若霖起开始步入辉煌。陈若霖之后,陈氏家族五代人中都有人中进士、举人。据统计,明清两代,陈氏家族中进士的就有21人,中举人的就有118人。

螺洲古镇的陈氏五楼,里面藏了多少读书和做人的故事?

螺洲古镇的陈氏五楼,里面藏了多少读书和做人的故事?

同治七年(1868年),陈宝琛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陈宝琛兄弟六人,他的胞弟陈宝瑨和陈宝璐中进士,陈宝琛的三个胞弟陈宝琦、陈宝瑨、陈宝璜等也皆举人出身,时称“六子科甲”,显耀榕垣。

螺洲古镇的陈氏五楼,里面藏了多少读书和做人的故事?

螺洲古镇的陈氏五楼,里面藏了多少读书和做人的故事?

陈宝琛的三个思想

——陈宝琛之军事思想

公元1878年清朝的朝廷派遣完颜重厚出使俄国,因为重厚贪生怕死,所以和俄国签了丧失主权的不平等条约,陈宝琛知道后,痛哭流涕,并向朝廷死谏一定要收复被沙俄占领的伊犁九城。公元1884年陈宝琛上书光绪帝开始按照西方的标准训练军队,增强朝廷军队的军事战斗力,后来陈宝琛被光绪帝提拔去干南洋的事宜,不过最后因为他推荐的唐炯等人打了败仗,所以陈宝琛被降级。

螺洲古镇的陈氏五楼,里面藏了多少读书和做人的故事?

陈宝琛在中法战争之前于光绪八年(1882年)四月初十日上书的《陈越南兵事折》中首次公开表述他对“越南问题”的看法。他说,越南之于滇粤,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也。”越南一旦沦为法国的殖民地,那么中国西南边疆“滇粤水陆处处逼于他族”。他还认为,法国控制了越南以后,紧接着就会与中国“争隙地、责逃人、廓商岸”。且法国“志在蚕食”、“求取无厌”。陈宝琛已预见到了法国迟早要对中国挑起战事,中法间的战争必然会爆发。

螺洲古镇的陈氏五楼,里面藏了多少读书和做人的故事?

光绪九年(1883年),陈宝琛再次提醒清政府:主张在越南问题上必须以强硬的态度坚决抵制法国的扩张野心。正是因为“越南沦”,中国西南边疆将无安全可言,所以陈宝琛认为,“与其俟剥肤切近,筹边防海左绌右支,何如乘黑旗之士气犹张,阮氏之人心未去,举义师以平其难,执条约以定其盟”。所谓“举义师”,很明显是包含着针锋相对、寸土必争的主战观。

螺洲古镇的陈氏五楼,里面藏了多少读书和做人的故事?

针对“和”与“战”的激烈论争,陈宝琛认为,越南的存亡是决定和战问题的关键,“越南未失,则战易而和亦易,越南若失,则和难而战更难”,颇有见地。中法战争迫在眉睫,陈宝琛认为,法国畏惧久战,需要靠速决战求胜,却无力维持对峙战的长期消耗。显然,陈宝琛的分析是比较客观的。中法越南交涉时期和中法战争中,陈宝琛对解决冲突问题的主导思想是主战,《陈越南兵事折》里所提出的“谋粤督”、“集水师”、“重陆路”三策,可以说是构成他日后军事方面整体谋略的基调。

螺洲古镇的陈氏五楼,里面藏了多少读书和做人的故事?

中法战争期间,陈宝琛针对清政府的外交明确提出了“联与国”主张。他认为:“德、法、仇也,法岂须臾忘德哉?俄有衅,德无援,法始敢称兵于越耳。法得越且复强,恐亦非德之利也。故中国欲拒法,则必联德。”于是建议:“应密令使德大臣乘间说诸德之君相,曲与联络。一面促造德厂铁船,多购毛瑟枪炮。时与德之官商往来款洽,以动法疑。德诚忌法而与我交固,足阴为我助,即不能得其要领,但令法军心存顾忌,亦足分其势而扰其谋。”

螺洲古镇的陈氏五楼,里面藏了多少读书和做人的故事?

陈宝琛的所谓“联与国”,指出了两点:一是应当充分注意到德国与法国之间的矛盾,如果法国因占据越南强大起来,这是德国所最担心的,因此德国势必同中国联合,暗中援助中国以遏制法国。二是在外交上广泛造成中国与德国关系密切的舆论,即使中国与德国实际上未能联合,也使法国产生很大的疑虑,不能集中精力对付中国。陈宝琛对“中国欲拒法,则必联德”的分析及其主张,说明他已经注意到在外交中要利用矛盾。

螺洲古镇的陈氏五楼,里面藏了多少读书和做人的故事?

后来尽管陈宝琛“联德拒法”的以夷制夷外交手段并未在实际中得以实施,但它毕竟反映出,陈宝琛的这一灵活外交策略,是存在着可行性,以及有其现实意义的。

1895年,福州永泰乡贤力钧利用开办银元局的赢利,创办了苍霞精舍。1897年又增加日文科,称“东文学堂”,聘请陈宝琛任董事兼总理。戊戌变法后,福建各地纷纷提出兴办中、小学堂,可新式教育的教员特别缺乏。当时的闽浙总督同陈宝琛协商,欲将“东文学堂”扩充为官立全闽师范学堂,全力培养新式教育的师资力量,以解燃眉之急。陈宝琛慨然应允,并出任学堂监督(校长)。此学堂也是全国最早创办的师范学校之一。陈宝琛为学堂亲自题写校训:“化民成俗其必由学,温故知新可以为师”。并且,还撰写了一篇语重心长的《开学告诫文》,颇像以后的《师范生守则》,成为全闽师范学堂培养学生的准绳。

螺洲古镇的陈氏五楼,里面藏了多少读书和做人的故事?

1905年,陈宝琛又出任福建高等学堂监督,深感学务繁忙、力不从心。于是,他邀集省城士绅座谈,倡议成立全闽教育商榷机构,大家一致赞成。当年11月,闽省学会(此乃福建教育总会的前身)宣告成立,陈宝琛被公推为会长。学会成立后,由于众人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八闽大地掀起了兴办小学堂的小高潮。至1909年陈宝琛晋京官复原职(再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时,福州城乡已兴办公立、私立小学校30余所,新式教育蔚然成风。其间陈宝琛废寝忘食、呕心沥血,实在功不可没。

螺洲古镇的陈氏五楼,里面藏了多少读书和做人的故事?

更难能可贵的是,陈宝琛还开明大度地支持夫人王眉寿兴办女子新式教育。1906年,王眉寿创办“女子师范传习所”,自任监督;1907年,女子职业学堂问世,王眉寿兼任监督;1909年,两校合并为“女子师范学堂”,监督一职还是非王眉寿莫属。可以说,倘若没有陈宝琛的全力支持,福建新式女子教育的立足与发展是难以想像的。民心自有一杆秤。陈宝琛对于福建现代教育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因此,后人对他有口皆碑也是顺理成章。

陈宝琛故居之陈氏五楼

关于陈宝琛故居所在的陈氏五楼,在本文开篇做了简单介绍。刚一走进这个大院落,就感觉到它的不同凡响,但事情还远远没有结束,越往里走,越觉里面“别有洞天”。

——陈氏五楼之“赐书楼”

“陈氏五楼”始建者是陈宝琛的曾祖陈若霖,道光皇帝经常赐御书给陈若霖,陈若霖老先生自然是感恩涕零,随即在家乡的府邸内建“赐书轩”,敬藏“御书”,以报皇恩。实际上我猜想,陈若霖老先生建此藏书馆,还有激励子孙以学至上以求未来成为栋梁报效国家之意。正像前面提到的,他的儿子陈景亮、孙子陈承裘、曾孙陈宝琛等人皆进士出身,特别是陈宝琛的同胞兄弟6人,其中3人进士,3人举人,我想这与陈氏家族的这个“赐书轩”以及陈氏家族注重读书的家风不无关系。

螺洲古镇的陈氏五楼,里面藏了多少读书和做人的故事?

清宣统三年(1911年),陈宝琛在毓庆宫为皇帝授读,赐紫禁城骑马,又改补正红旗汉军副都统,内阁弼德顾问大臣,授读如故,“宣统”皇帝在此期间赐给陈宝琛更多的御藏图书。原其曾祖陈若霖所建的“赐书轩”颇见狭小,遂扩建并改名为“赐书楼”。楼内豪华、典雅,窗外竹影婆裟。赐书楼为木构,双层,面阔八间,进深一间,单檐歇山顶。楼前一幢面阔三间平屋,系陈宝琛出生地。陈宝琛乡居二十五年时的卧室也设在这个赐书楼的楼下。

——陈氏五楼之“还读楼”

“还读楼”,取陶潜“时还读我书”句之意,此楼在赐书楼后侧,为陈宝琛藏书之处。楼为木构,双层,面阔四间,进深五间,单檐悬山顶。是“陈氏五楼”的第二楼,也是一座私人的藏书楼,为陈宝琛所建。陈宝琛酷爱读书,搜罗有大量的民间善本、珍本,但因非“御赐”,没有资格藏入“赐书楼”,便屈尊“还读楼”,其数量比“赐书楼”更为可观,其质量有时也超过“御藏”的珍本,为福州地区最大的一个私人图书馆。解放后这些图书多为福建省立图书馆和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所收藏。

螺洲古镇的陈氏五楼,里面藏了多少读书和做人的故事?

——陈氏五楼之“沧趣楼”

“沧趣”含有归隐的意思。清光绪十年(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后,陈宝琛力荐唐炯、徐旭。因唐、徐战败,陈宝琛被部议降5级调用,自此隐居不出20多年,建“沧趣楼”以自娱。楼内大量贮藏古玩、金石、书画,也是福建省内最大的一座私人博物馆。陈宝琛除在“沧趣楼”内“赏古玩博”之外,还经常在这里接待福州地区的文人高士,如陈衍、林纾、严复等,或论文评政,或高吟浅唱,颇为热闹。陈宝琛本人的《沧趣楼文集》2卷既在此楼问世。

“沧趣楼”在赐书楼右后侧,系陈宝琛珍藏金石书画之所。陈自述:“余年未四十作沧趣、听水二斋以娱亲。”楼为土木结构,二层,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单檐歇山顶。楼前有鱼池、假山、凉亭,具有庭园风貌。回廊墙上原嵌有五方唐代墓志,“文化大革命”中散失。1984年找到《贤力毗伽公主墓志》、《裴成章墓志》、《张安生墓志》三方,由郊区文物管理委员会收藏;《李仁德墓志》、《曹夫人墓志铭》两方至今仍下落不明。

螺洲古镇的陈氏五楼,里面藏了多少读书和做人的故事?

——陈氏五楼之“北望楼”

宣统三年(1911年)爆发辛亥革命,溥仪被废,陈宝琛于清廷帝制结束后建成,取名“北望”,坐南朝北高挂博仪盛服临朝的巨幅照片及陈列祭器等物,大有“丹心朝北阙”以解“思君”的之意。该楼在沧趣楼左前侧。北望分前后二楼,中间隔一天井,均双层,单檐歇山顶。前楼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后楼面阔五间,进深一间,建筑精巧,俗称“小姐楼”。

螺洲古镇的陈氏五楼,里面藏了多少读书和做人的故事?

——陈氏五楼之“晞楼”

“晞楼”为最后建成,位于还读楼和北望楼之间,坐西朝东,以迎朝晖。楼为木构,双层,面阔五间,进深二间,单檐歇山顶,与还读楼间有阳台,为陈宝琛乘凉赏月之所,阳台上置水泥浇制的桌椅,供以观日赏月,迎风听雨。

螺洲古镇的陈氏五楼,里面藏了多少读书和做人的故事?

离开陈宝琛故居,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历史在发展,时代在进步,而“用功读书”这四个字,绝对是一个家族长盛不衰的法宝,因为不管是历朝历代,“知识改变命运”永远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

王刚——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摄影达人、旅行达人、专栏作家、旅游博主、新浪头条作者、秒拍签约旅行达人、途牛大玩家、《旅游纵览》杂志签约摄影师。入驻今日头条、搜狐、一点资讯、新浪看点、百家号、网易号、企鹅号、凤凰号、百度旅游、QQ公众平台等自媒体。河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秦皇岛市摄影家协会常务理事。企业经营管理实际操作性讲师、ISO9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员。秦皇岛某矿业公司总经理、董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