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驗北斗的時刻到了,GPS爆大規模信號中斷,罪魁禍首或已找到

伴隨著生活質量的不斷提升,GPS已經逐漸融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可以說只要設備用得到導航定位,那就一定離不開GPS定位系統。而且,隨著可以應用的範圍越來越廣,不僅個人位置服務,包括氣象、交通、軍事等等,GPS逐漸成為一種耳熟能詳的服務系統。

眾所周知,GPS定位系統是美國軍方在1958年開始研製的一個項目,雖然最初是專門為了提供給軍方使用,不過如今共享位置、導航等也都會用到,可以說美國的GPS幾乎壟斷了一切。或許也正是因為如此,美方開始有些“為所欲為”,近期更是發生一件事情令多國苦不堪言。

GPS定位系統有民用和軍用兩種版本,如果兩者比較肯定是軍用的精確度更高,不過這種版本只提供給美軍自己使用,全球使用的都是精確度較低的民用版本。但是,這一點還可以理解吧,畢竟是美國人自己研製的,優先選擇權和決定權都在人家手裡。不過,隨意中斷GPS的信號就確實有些“不地道”!

考驗北斗的時刻到了,GPS爆大規模信號中斷,罪魁禍首或已找到

過去十幾年,北斗經歷了怎樣的發展,它如何改變了我們的工作和生活?未來還會給我們帶來什麼樣的驚喜,還面臨哪些不足和挑戰?

實時釐米級定位,服務於智慧城市建設“大河向東流,天上的星星參北斗哇……”這首膾炙人口的《好漢歌》歌詞裡的“北斗”,即眾所周知的“北斗星”,這大概是中國人最熟悉的天文名詞之一了。

古代的中國人民很早就知道可以用北斗星來判斷方位,準確到達自己的目的地。到了上世紀中期以後,隨著人造衛星不斷升空,人類發現了可以利用已知位置的人造衛星和地面發生“位置信息交換”進行定位,導航由此產生。

在中國建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之前,世界主要有三大衛星導航系統,分別是美國的GPS、歐洲的“伽利略”和俄羅斯的“格洛納斯”。中國的“北斗”雖然起步較晚,但在國家的重視、科研人員的努力下,進步飛快。2000年,中國建成了北斗一號衛星導航系統,開始對國內的一些業務提供支持。2008年汶川大地震時,災區手機網絡信號中斷,北斗系統憑藉特有的短報文通信功能,在災情信息傳遞的過程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2012年,我國建成北斗二號衛星導航系統,開始向亞太地區提供服務。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冉承其透露,我國北斗二號系統建成並投入運行已經5年半,系統總體運行穩定可靠,服務性能滿足承諾指標要求,從未發生服務中斷。

因出色的表現,北斗二號衛星導航系統已經成為一張閃亮的國家名片。它的定位精度由10米提升至6米,今年還將增加4顆備份衛星,其中2顆已經發射入軌。天上的北斗衛星加上地面的地基增強系統,形成全國“一張網”,可提供實時釐米級高精度服務。

其實“北斗”的功能又何止於此。據瞭解,北斗系統已在交通、漁業、減災等行業得到廣泛使用,正服務於智慧城市建設和社會治理。40萬臺警用終端接入北斗,出警時間縮短近20%,應急救援響應效率提升2倍;500萬輛營運車輛使用北斗服務,相比2012年,2017年道路運輸重大事故率和人員傷亡率均下降50%以上……

與此同時,北斗系統正在由“高大上”轉為“接地氣”,日益走近百姓生活。世界主流手機芯片大都支持北斗,國內銷售的智能手機中,北斗正成為標配。以北京為例,33500輛出租車、21000輛公交車安裝北斗,實現北斗定位全覆蓋;1500輛物流貨車及19000名配送員,使用北斗終端和手環接入物流雲平臺,實現實時調度,大大方便了人們的生活。

在保護野生珍稀動物方面,“北斗”也做出了卓越的貢獻。5月21日,黑龍江撫遠市的漁民捕獲了一條長達兩米、重達1028斤的野生鱘鰉魚。專家估計,這條鱘鰉魚已經百歲高齡,極為珍稀。當地有關部門想找個辦法,既能讓魚迴歸自然又能保護起來,在商討時,有專家提出可以將北斗芯片植入魚的體內,這樣漁業人員可實時跟蹤及定位,瞭解並進一步保護魚的活動情況,而漁民再遇到這條魚時,也可不再捕撈。

北斗導航系統已進入全球組網新時代

在“北斗二號”為我們全面保駕護航的同時,技術更為先進的北斗三號衛星導航系統已經進入全球組網新時代,它將增加星間鏈路、全球搜索救援等新功能,可以播發性能更優的導航信號。北斗三號的定位精度將進一步提升到2.5米至5米,較北斗二號提升1至2倍。中國衛星導航系統委員會主席王力表示,目前北斗三號已發射8顆組網衛星,年底前還將發射11顆衛星,即將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的用戶提供初始服務。

到2020年,我國將建成世界一流的北斗三號系統,提供全球服務;2035年,建成以北斗為核心的綜合定位導航授時體系,造福人類,服務全球。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總設計師楊長風表示,短報文通信服務是北斗系統區別於其他全球導航系統的特色服務,隨著北斗三號系統全面建設,短報文服務容量提高10倍,用戶發射功率降低10%,同時支持手機應用。

近日,英國媒體報道稱,在挪威舉行的北約軍演剛結束不久,就有消息稱11月6日~11月7日之間,突發大規模GPS信號中斷,儘管原因還沒有查明,但芬蘭方面認為“罪魁禍首”是俄羅斯。不過該說辭立馬被俄羅斯否認,看來也是不願意“背鍋”了。

由此可見,GPS信號的突然中斷,不管對誰都會造成一定的影響。早在我國受屈辱之時,我國就已經認定,不論花多少錢、多少時間,都必須建立獨立自主的衛星導航系統。經過近20年的努力,中國人終於擁有屬於自己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

考驗北斗的時刻到了,GPS爆大規模信號中斷,罪魁禍首或已找到

考驗北斗的時刻到了,GPS再爆大規模信號中斷,罪魁禍首或已找到

​不止中國,就連英國也或許是為了擺脫GPS的限制,研製了量子“羅盤”進行全球定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