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來說去,養好一個孩子無非是做到這3件事!

說來說去,養好一個孩子無非是做到這3件事!

常有父母會問:如何才能養好一個孩子?

而得到的答案卻五花八門:要富養孩子,要愛孩子,要認可孩子,要嚴格求孩子等等,聽起來都很有道理,但做起來卻總是力不從心,有些富養出來的孩子卻一身惡習,有些被愛包裹的孩子卻自私任性........

說到底,養育孩子是一件冷暖自知的事情,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正如在中國教育界裡常常被人們提及的傅雷先生,他的家庭教育觀被一些人詬病:對孩子太過細微,囉裡囉嗦,但這並不妨礙他的《傅雷家書》成為中國最負盛名的三大家書之一,被後世久傳不衰。

說來說去,養好一個孩子無非是做到這3件事!

傅雷先生(1908—1966)是文學藝術翻譯家,他在勤奮工作的一生中十分重視家庭教育,如果說曾國藩是“嚴父”的代表,梁啟超是“慈父”的代表,那麼傅雷先生則很好的融合了這兩者,身為新中國文化精英,傅雷會在書信中經常叮囑傅聰說:你要熱愛國家熱愛黨熱愛人民,要時刻不忘記自己是中國人,要保持對藝術的追求;他也會很熱誠地說:你走了以後我們都很想你,收不到你的信心裡很不安。

除了對兒子的規訓,傅雷家書中還涉及了古今中外的宗教、戲曲、音樂、文學、哲學、繪畫……以及一部分理工科知識,即便把傅先生的家庭教育觀放到當代,也一點也不過時,仍然具有很大的借鑑意義。

說來說去,養好一個孩子無非是做到這3件事!

1、堅持做到高質量陪伴

在兒子傅聰留學法國期間,傅雷和孩子交流的方式是寫信,而且每次寫信都是一寫一大篇。

而傅雷的愛人,每次等傅雷把這信寫好了,就用毛筆把這信抄兩份,一份寄給他的兒子,一份留在家裡頭。

這種通過書信的陪伴方式在我看來不亞於其他任何形式的陪伴,因為他在信中表達的除了父親的關懷,更是和兒子的一次思想交流。

傅雷在給傅聰的信裡說:“長篇累牘的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作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間接傳佈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鐘,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

貫穿全部家書的情意,是要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能夠用嚴肅的態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正是這種精神上的時刻陪伴,讓傅聰感受到了巨大的動力和愛意,在音樂上獲得了很大的造詣,1953年經過選拔,傅聰前往羅馬尼亞參加第四屆國際青年學生和平友好聯歡節鋼琴比賽,得了中國第一個“青年鋼琴獎”。

儘管現在越來越多的父母都認同陪伴對於孩子的重要性,但在陪伴的質量上,可以說大部分父母都是及格線以下。

在《2017年中國家庭親子陪伴白皮書》中有一項數據顯示,有97.2%的家長在實際陪伴孩子的過程中,並非全情投入,時常開小差。

而在陪伴的活動形式中,佔比最高的59%的活動都是哄孩子吃飯睡覺的宅家活動。

陪伴孩子,時間的長短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怎麼陪,如何陪。

那些能夠堅持做到高質量陪伴的父母,已經讓孩子贏在了愛的起跑線上。

說來說去,養好一個孩子無非是做到這3件事!

2、懂得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

傅雷認為,家庭是孩子最初生活的環境,也是最早接受教育的場所,所以父母應儘早擔負起教育子女的任務。

傅雷很早就開始挖掘孩子的天分,一開始給兒子買了各種各樣的顏料,說:“你去畫。”但孩子畫著畫著,就不上心了。

後來傅雷發現傅聰一聽到音樂,就趴在那兒入神地聽,於是就花了很多錢買了個鋼琴讓兒子去彈鋼琴。

他認為,愛孩子、疼孩子是人之常情,但不能忽視教育,他說疼孩子固然要緊,養成紀律同樣要緊。幾個月大的時候不注意,到兩三歲時再收緊,大人小兒都要痛苦的。”

常聽到有些家長說:不想讓孩子那麼小就學習,太辛苦了,希望孩子的童年快樂一點。

很同意這樣的理念,童年是一個孩子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階段,也是對人生影響最深刻的一個階段,所以,讓孩子擁有一個開心快樂的童年是每個父母都應該做到的事。

但是快樂和學習並不矛盾,學習也可以是快樂的。

玩泥巴,玩遊戲帶來的是感官上的快樂,而讀書,學習帶來的是精神上的愉悅,感官快感會隨著時間而消失,但精神上的快感是持久的,伴隨孩子的一生。

有關大腦發育的研究表明,在6歲前,孩子的大腦的發育速度是驚人的,吸收能力和學習能力是成人的3倍。

孩子越小,就越要培養他學習的能力,思考的能力,表達的能力.....因為這個階段是培養孩子基本功的關鍵時期,只有形成了學習能力,才能在孩子今後的學業中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並且高效的學習。

讓孩子接觸美術,接觸英語,接觸繪本......並沒有剝奪孩子的快樂,也不是在強行灌輸,而是讓孩子感受這個豐富多彩的世界,鍛鍊他的感知力,學習能力和美感。

優秀的父母從來都不會為了自己的功利心,不顧孩子意願亂報一氣,逼迫孩子去學不喜歡的東西,還要拿到好的成績。

他們會根據孩子的個性因材施教,藉助專業人士的引導和科學有效的媒介發展孩子的愛好和興趣,而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即能做自己自己喜歡的事,又能得到父母的支持和鼓勵,難道不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嗎?

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後,不但優秀,還很快樂。

說來說去,養好一個孩子無非是做到這3件事!

3、帶孩子見世面,見眾生

傅雷曾留學法國,主攻文學和文藝理論,在美術學和藝術學上頗有成就,也接觸了當時法國文學界,藝術界的豐富多彩的一面,所以後來,他很支持兒子出國留學,走出國門,見識更多優秀的音樂家。

一個孩子的見識,不僅僅在書本上,也在路上。

再同意不過了!

如果條件允許,一定要帶孩子去外面的世界看看,不要說孩子小,帶他去旅行就是浪費時間,玩了也是白玩,這世間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

記得有一次在泰國,遇到一個5歲的小女孩和她的媽媽一起在餐廳點餐,這個小女孩看到旁邊一對老爺爺老奶奶在和服務員比手畫腳,便走上前去,用英語和服務員溝通,幫助這位老人點了一份餐,隨後,老人很開心的感謝了小女孩,還豎了好幾次大拇指。

小女孩滿臉開心,蹭著媽媽的胳膊說道:媽媽,我好喜歡幫助別人點餐啊.....

在異國他鄉,用自己的一己之力幫助了有需要的人,對於一個孩子而言,那種成就感不是考了100分所能代替的。

《最好的教養在路上》一書的作者樸善娥說,自己與女兒小純陽的每一次際遇都是一次歷練,每一次歷練都讓心靈起航。

旅行中,他們被欺騙,但這讓孩子學會了寬容跟理解;

旅行讓他們重新認識了親情,喚醒了孩子內心深處的親情;

旅行讓他們享受著來自陌生人的溫暖與關愛,讓孩子懂得了感恩……

帶孩子去旅行,去見世面,不僅僅是讓他學習如何與這個世界交流,更是學習去包容和接納不同的事物。

正如電影《一代宗師》裡說的一樣: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

說來說去,養好一個孩子無非是做到這3件事!

所以,養育好一個孩子,最重要的是父母能真正做到知行合一,不是停留在嘴巴上說說而已,而是行動起來,從小事做起,一點一滴,堅持下去~

——————————————————————————————————————

十分媽媽:一個有溫度的親子育兒公眾平臺,在這裡,為你分享提升媽媽寶寶幸福指數的一切好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