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節水省肥高產技術

小麥節水省肥高產技術

華北地區是我國小麥主產區,該區域小麥生產的不斷髮展、產量水平的不斷提升,為全國小麥連續增產做出了重要貢獻。但該區域是我國水資源十分緊缺的地區,麥田灌溉主要依靠超采地下水,導致地下水位逐年下降。小麥生產不高產不行,高產不節水也不行,節水與高產結合才是小麥生產長久持續發展之道。推廣應用“冬小麥節水省肥高產技術”,在確保高產穩產的前提下提高水分和氮肥利用效率,並簡化管理措施節本增效,實現節水、省肥、高產、簡化多目標統一,這對轉變小麥生產方式、促進區域小麥生產的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技術要點:1.澆足底墒調整麥田土壤儲水:播前補足底墒水,保證麥田2米土體的儲水量達到田間最大持水量的90%左右。底墒水的灌水量由播前2米土體水分虧額決定,一般在常年8、9月份降水量200毫米左右條件下,小麥播前澆底墒水75毫米,降水量大時,灌水量可少於75毫米,降水量少時,灌水量應多於75毫米,使底墒充足。

2.選用早熟、耐旱、穗容量大、灌漿強度大的適應性品種:熟期早的品種可縮短後期生育時間,減少耗水量,減輕後期乾熱風危害程度。穗容量大的多穗型或中間型品種利於調整畝穗數及播期,灌漿強度大的品種籽粒發育快,結實時間短,生產較平穩,適合應用節水高產栽培技術。

小麥節水省肥高產技術

3.適量施氮,集中足量施用磷肥:畝產500千克左右,氮肥純氮用量10-13千克,以基肥為主,拔節期少量追施,適宜基:追比7∶3。種麥時集中畝施磷酸二銨25-30千克,氮磷配比達到1∶1。高產田需補施硫酸鉀10-15千克。

4.適當晚播:早播麥田冬前生長時間長,耗水量大,春季時需早補水,在同等用水條件下,限制了土壤水的利用。適當晚播,有利節水節肥。晚播以不晚抽穗為原則,越冬苗齡3葉是個界限,生產上以苗齡3-5為晚播的適宜時期。各地依此確定具體的適播日期。

小麥節水省肥高產技術

5.增加基本苗,嚴把播種質量關:本模式主要靠主莖成穗,在前述晚播適期範圍內,以畝基本苗30萬為起點,每推遲1天播種,基本苗增加1.5萬苗,以基本苗45萬苗為過晚播的最高苗限。

6.播後嚴格鎮壓:旋耕地播後待表土現干時,務必鎮壓。選好鎮壓機具,採用小型手扶拖拉機攜帶鎮壓器鎮壓,壓地要平,避免機輪壓出深溝。

7.春季澆關鍵水:這是節水高產栽培的重要環節,春季第1水最佳灌水時間應視具體情況而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