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陽”比“小三陽”更嚴重?

乙型肝炎簡稱乙肝,是世界上危害最嚴重的傳染病之一,每年所造成的死亡人數已經在逐步超越肺結核和艾滋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首次被發現是在1964年,由美國生物學家布林伯格在澳大利亞土著人身上發現的。上世紀七十年代起,由於我國經濟發展落後,醫療環境和技術水平,以及醫學常識的落後,並未普及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共用注射針頭成為了普遍現象,一個村落,一個診所,或者一整個學校的學生共用一個注射針頭,甚至從不消毒。這就造成了乙肝病毒的大範圍交叉感染。醫療條件差,不規範,許多私人採血站,以及不規範的賣血行為不能得到制止。因此從70年代初到90年代末這三十年間,直接或者間接造成了幾千萬乙肝病毒的廣泛傳播。而期間又恰好是我國的嬰兒潮,二三十年間,因母嬰傳播又造成了至少三千萬的新生兒感染乙肝病毒,為此我國成為世界第一乙肝大國。

“大三阳”比“小三阳”更严重?

想了解人們通常說的“大三陽”,“小三陽”,我們熟悉一下乙肝病毒的結構:乙肝病毒包括核心(DNA)和衣殼(蛋白質),核心主要複製產生下一代病毒,而衣殼主要起保護作用。絕大多數病毒只有一層衣殼,而乙肝病毒同時包括內衣殼和外衣殼,導致病毒結構非常堅硬。內外衣殼將病毒分割成三部分,對應著三種抗原: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和核心抗原(HBcAg)。注意,抗原指的是可誘發免疫反應的物質,它來它來源於病毒。

“大三阳”比“小三阳”更严重?

表面抗原:乙肝病毒的外殼蛋白,因不含DNA而不具有傳染性;

e抗原:乙肝病毒內核的一種主要結構蛋白,乙肝e抗原陽性是具有傳染性的標誌;

核心抗原:乙肝病毒內部的抗原,被雙重衣殼保護,不易檢測。所以,乙肝兩對半檢測並沒有核心抗原。

既然有抗原,那麼機體免疫系統相應的產生了三種抗體: 表面抗體(HBsAb, -HBs),e抗體(HBeAb, -HBe)和核心抗體(HBcAb, -HBc)。具體如下:

表面抗體:抗體最為特殊,無法與抗原共存。而在抗體滴度檢查中,其參考值為10,抗滴度越高,代表保護能力越強。

e抗體:正常值是0-0.2PEIU/ml,乙肝e抗體高於正常值為陽性。單一的乙肝e抗體陰性

對乙肝檢測沒有多大的指導意義,它需要和其他的檢查結果綜合在一起,才能確定乙肝病情的發展狀況。核心抗體:永遠的標誌,只要曾經感染過乙肝病毒,該抗體將持續存在。

“大三阳”比“小三阳”更严重?

現在很多人對所謂的“大三陽”,“小三陽”存在一定的誤解,認為大三陽較嚴重,小三陽相對就好些,其實這種觀念是片面甚至是錯誤的。大三陽跟小三陽的區別在於“e抗原” 是否陽性

,就攜帶者來說,小三陽狀態比大三陽更加的穩定,是大三陽的恢復階段,但是,就患者而言,小三陽肝炎相比於大三陽肝炎更加的嚴重與難治。小三陽患者體內病毒是變異病毒,這種病毒複製性不強,所以血液內病毒量較低,一般在六次方以下,轉氨酶水平也低於大三陽患者,所以往往容易被忽視,這種變異病毒引起的肝臟炎症較輕微但綿延持久,症狀不明顯但是病變在不斷的積累,很多患者直到發展成肝硬化才察覺出自己的病情,臨床上百分之八十的肝硬化與肝癌患者都是小三陽,就是這個原因。大三陽肝炎患者如果不及時正規抗病毒治療,病情遷延往往會發展成小三陽肝炎,小三陽肝炎的治療特點是降病毒容易但停藥極易復發。

這裡說明一下,經過抗病毒治療大三陽轉成的小三陽,病毒陰性,肝功正常,就不算小三陽肝炎,而是慢性非活動性攜帶者,但仍有百分之二十的概率會復發。小三陽判斷病情的標準跟大三陽有很大的不一樣,大三陽病毒量可以很高甚至過億,但是小三陽病毒量只要超過5次方就是小三陽肝炎了,對於小三陽來說病毒量的參考意義比轉氨酶重要。

“大三阳”比“小三阳”更严重?

慢性乙肝的治療:三分藥治,七分調理;需有戰勝病魔的信心及意志,精神愉快,生活規律,合理飲食,不宜過度營養引起肥胖;除黃疸或轉氨酶顯著升高需要臥床休息外,應適量活動,動靜結合。定期複查定期複查是監測病情變化,藥物療效的有效手段。一定不能因為自我感覺良好而忽略定期複查。一般來說乙肝攜帶者需要半年左右進行檢查,如果出現不適,要隨時檢查。需要一般檢查的項目就是肝腎功的檢查、乙肝五項、HBV DNA定量、甲胎蛋白(AFP)以及腹部B超檢查。必要時還可以進一步做腹部CT或是MRI檢查。得了乙肝不可怕,正規的治療是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