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孩子的付出,99%是沒用的

有個不得不承認的事實:中國父母這一生,都有著操不完的心。其中操心操的最多的就是孩子的成績。

但其實,你的付出,99%都是沒用的。

你對孩子的付出,99%是沒用的



孩子的成績到底跟什麼有關?


20世紀90年代末,美國教育部開展了一項關於兒童早期教育的長期跟蹤研究。

研究調查了一千所學校裡兩萬多名兒童的學業進展,來揭示究竟哪些因素和孩子的成績有明顯的相關性。

最終,出現了一個顛覆常識,出乎意料的研究成果。

先列出8個相關因素:

  1. 小孩擁有高學歷父母
  2. 小孩擁有完整的家庭
  3. 父母擁有較高的社會及經濟地位
  4. 小孩的父母最近把家搬到更好的小區
  5. 小孩的媽媽在30歲或者更晚的時候生她的第一個小孩
  6. 小孩的媽媽在孩子出生後到幼兒園之前不工作
  7. 小孩在家裡面有很多書籍(父母看的)
  8. 小孩的父母每天給他們讀書


研究發現,有4個因素與孩子後來的考試分數高度關聯,而剩下那4個因素毫無影響。

大家可以先猜猜,哪些和孩子成績有關,哪些無關?

你對孩子的付出,99%是沒用的


有關:小孩擁有高學歷的父母

無關:小孩擁有完整的家庭


父母學歷高,孩子成績優異,這是意料之中的事。

畢竟他們很看重教育,智商較高的父母往往教育水平也較高。

但是完整的家庭對孩子的成績並無影響。這個結果對於那些為了孩子的學業選擇隱忍的父母來說,簡直是致命一擊。

為了孩子的學業,努力維持一個完整的家庭,這成為很多父母所堅持的偏執。

其實你們相不相愛,孩子最知道。有時候,光堅持形式上的完整,而喪失了溫情,其實是最傷孩子的婚姻姿勢。

你對孩子的付出,99%是沒用的


有關:小孩的媽媽在30歲或者更晚的時候生她的第一個小孩無關:小孩的母親在孩子出生後到幼兒園之前不工作


《魔鬼經濟學》一書中說過這麼一段話:

“假如一名婦女30歲之後才要第一個孩子,這個孩子在學校成績好的概率會較高。這樣的母親往往是想接受高等教育或在事業上有所成就。”

換算到中國,也是如此,晚婚晚育的好處,我們聽過太多,只不過中國晚婚晚育的年齡會比國外要早一些而已。

研究表明,26—28歲是女性生育的黃金時間,生的孩子也會更健康,更聰明。

所生子女的平均智商可達109.29。

與此同時呢,母親在孩子上幼兒園之前都辭職在家不工作,對成績毫無幫助。

這真是紮了全職媽媽的心啊!我們犧牲自己,付出一切,竟然對孩子的成績一點用都沒有!

承認吧,那些年我們費盡心思的陪伴和苦心鑽研的教育技巧,對孩子的成績,並無幫助。

你對孩子的付出,99%是沒用的


有關:父母擁有較高的社會經濟地位無關:小孩的父母最近把家搬到更好的小區


前段時間,高考成績公佈,高考狀元出爐了,沒什麼意外,狀元大多依舊家庭殷實,家境優渥。

不得不承認,父母擁有較高的社會經濟地位,可以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把一些人遠遠甩在身後。

而父母的不努力,不上進,可能就會讓孩子被別人遠遠甩在身後,不止一條街。

正如作家王耳朵所說:

“你不盡力打拼和賺錢,就無法讓孩子接受優質的教育;

你沒有好的學歷,就不會提前告訴孩子讀書的重要性;

你不懂得教育是一個過程,就永遠培育不出適應社會的孩子。”

但是,孩子的成績卻與是否搬入條件較好的小區無關。正如換了好鞋不會跳得更高,是一樣的道理。

你對孩子的付出,99%是沒用的

有關:家中藏書多無關:父母每天給孩子讀書


家中藏書多就可以讓孩子成績變好?有點扯吧? 其實細想,發現很有道理。

舉個例子。

如果你是個愛讀書的人,家裡有很多藏書,就算你沒有堅持每天給孩子讀書,你每天手不釋卷的樣子,也會被小孩子看在眼裡記在心上。

他們會認為讀書是生活的一部分。當他們認字以後,就會自然而然地喜歡讀書,成績也不會讓你擔心。

如果你的最大愛好是玩手機打遊戲打麻將,就算你每天晚飯後堅持給孩子讀上一小時的書,小孩子對書的興趣也不會比對手機,遊戲,麻將大。

因為對他來說,手機,遊戲,麻將才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內容,而不是書。那孩子就不會喜歡看書,成績自然不會如你所想的那樣好。

之前聽過一句話:“小學成績具有強烈的欺騙性,沒有海量閱讀支撐,只會餓死天賦,6-12歲階段,是閱讀能力的黃金時期。”

如果一個孩子從沒有讀過一本好書,甚至沒讀過一本超過10萬字的書,那這個孩子的天賦就會被餓死,更別提成績了。

你對孩子的付出,99%是沒用的



“父母是什麼樣的人”遠比

“父母為孩子做什麼”更重要


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無論是父母學歷,經濟社會地位,家中藏書多少還是母親的生育年齡,說的都是父母本身的特點,即“父母是一個怎樣的人”。

而保持家庭完整,母親放棄工作,搬到更好的小區,費心為孩子讀書,說的都是父母的行為,即“父母對孩子做了什麼”。

你對孩子的付出,99%是沒用的


而以上的全部事實表明:

“父母是什麼樣的人”遠比“父母為孩子做什麼”更重要!

這個結論的意義遠比看上去深刻得多。

與其為孩子,學會在婚姻裡隱忍,不妨解脫自己,也解脫孩子;與其為孩子的成績殫精竭慮,不妨審視一下自己,是否在孩子身上押注,傾注全部了心血,而放棄了自我成長和追求。與其逼孩子看書,監督孩子寫作業,不妨先逼自己一把,以身作則,用環境影響孩子。


記住,還是那句老話,育兒先育己,要不然你的付出,99%是無用的。


你對孩子的付出,99%是沒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