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的“低調”感動世人

12月7日,屠呦呦乘機飛往瑞典,接受諾獎。登機時,屠呦呦走的是普通通道,讓VIP通道等候的領導和記者們撲了個空。

屠呦呦的“低調”感動世人

屠呦呦頭頂著這樣的光環,前往瑞典皇家科學院領獎,應一路紅毯鋪地,鮮花簇擁,但是,這位八十多歲的老奶奶卻在首都機場沒走VIP通道,而走的普通通道。

這位取得最高科學成就,摘得皇冠明珠的大陸科學家,應當是個院士、博士、還應為留洋歸來,然而,她卻都不是,被有些人戲稱“三無科學家”。她這項已挽救數百萬人生命的科學成果是經過近六十年的研究獲得的,她早就應該名滿華夏,可是,直到2011年9越3日獲得美國拉斯克獎前,幾乎籍籍無名,而且頗受爭議,認為她不能“淡泊名利”,卻是“個性執拗”。

這就是屠呦呦。不追求讓人羨慕的VIP待遇;不在意有沒有院士、博士、留學生等等的名號;不為是否受到公正的對待而消極放棄。這種對待人生的態度,終於使她,一箇中藥研究者,登上世界最高科學獎的領獎臺。

人生在世,對待生活,對待他人,都有一個態度問題。追求平靜、樸素的生活,才能靜下心來做好自己的事情。追求真才實學,不圖虛名,才能不斷地充實自己。當遭到誤解,甚至受到不公正對待時,仍能以事業為重,不離不棄,矢志不渝,她才能笑到最後。在這裡我想起了莫言,我國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1987年,莫言的中篇小說《歡樂》發表在《人民文學》上,因一些原因遭到批判,連該期刊物都被銷燬。1988年4月,他的長篇小說《天堂蒜薹之歌》也只允許在港臺和國外發表。但是,這些挫折都不能阻止他在文學創作上前進的腳步。在這裡我又想起一些人的觀點,說我國遲遲沒有人能拿到諾貝爾科學獎是因為教育體制,應試教育問題。可是從屠呦呦獲獎及其經歷的事實來看,並非如此。她的團隊在從上世紀六十年代起,在那樣艱苦的條件下,從幾千種植物中篩選,提取有用的化學成分,自己還有其他成員為此染上重病,歷時十幾年,終於在蒿這種植物中篩選出青蒿素,經臨床醫學實驗,對瘧疾有97%的治療效果,並在使用中救治了數百萬人的生命。不管什麼教育體制,一個研究者總是被名利地位所困擾,不能靜下心來做好自己的事情,她是與成功無緣的。

屠呦呦前去領獎,登機只走普通通道;多少年來竟然還是一個“三無”科學家;這再明白無誤地表明,行事淡泊低調,處事與世無爭,不為名韁利鎖羈絆,才是通向人生成功的道路。這位低調的老奶奶,卻站到了世界的最高處,世人誰不感動?

文\一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