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氣養生 · 立冬|冬令進補的最佳時期已到,立冬養生這麼吃就對了!

节气养生 · 立冬|冬令进补的最佳时期已到,立冬养生这么吃就对了!

寒風乍起話立冬

节气养生 · 立冬|冬令进补的最佳时期已到,立冬养生这么吃就对了!
节气养生 · 立冬|冬令进补的最佳时期已到,立冬养生这么吃就对了!

立冬,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九個節氣,也是冬季的第一個節氣。公曆每年11月7-8日,太陽到達黃經225°時,即為立冬。《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立,建始也”“冬,終也,萬物收藏也。”冬天是寒冷蕭條的季節,立冬預示著收穫季節的秋天即將過去,嚴寒的冬天已經到來,要將收穫的食物貯藏起來,以備萬物蕭條的冬季所需。

立冬節氣為冬天的開始,它與之前秋季的霜降節氣相交接,處於中醫認為的“秋收”至“冬藏”的轉換時期。《黃帝內經》說:“冬三月,此謂閉藏”。

又,立冬時秋天的燥氣沒有消除,而冬天的寒氣已經產生,這提示人們在立冬之際的養生要根據經秋氣收斂後,冬氣漸漸降藏的特性,遵循“秋冬養陰”原則,側重養護人體寧靜之陰氣,使陽氣得以潛藏,尤其要著眼於“藏”字。

情志養生

节气养生 · 立冬|冬令进补的最佳时期已到,立冬养生这么吃就对了!

中醫認為,冬天為腎所主,腎氣潛藏,主志。立冬以後,天氣將明顯轉冷,但深秋涼燥之餘氣仍在,而初冬寒冷之氣才剛剛生成,故此時心神、脾意仍易受到干擾。春天“以使志生”,夏天“使志無怒”,秋天“使志安寧”,而

立冬時節則需“使志若伏匿”,注重“伏匿”,以舒緩冬季清寒之氣。所以,秋冬之交,人們要做到順應氣候的變化,做到恬淡少求、安靜寡慾,使神志內收,合“冬藏”之法則。還有,立冬時節,萬物肅殺、凋謝,常使人鬱鬱不樂,並易觸景生情,此時可通過調動自身的音樂、書畫、棋牌、旅遊等興趣愛好,來消除低落的情緒,振奮精神。

飲食養生

节气养生 · 立冬|冬令进补的最佳时期已到,立冬养生这么吃就对了!

冬季腎臟當令,寒氣偏盛,腎屬水而味鹹,心屬火而味苦,水克火,腎旺則易於傷心而致心弱。又,立冬自霜降而來,故立冬節氣的飲食養生要注意:一是遵循“

冬七十二日省鹹增苦,以養心氣”之道,即多食如苦瓜、萵筍、杏仁等苦性食物以養心氣,少食如食鹽、紫菜、海帶、海蜇、海參等鹹性食物;二是“冬不食腎”,以免助腎而傷心;三是“補之以味”,以滋養陰精,兼以潤燥,宜通過燉煮食用一些補益作用較強的如肉類、蛋類、魚類等食物,以及煲湯類食物如烏雞湯、骨頭湯、魚頭湯、牛尾湯等;四是“溫其寒”,宜喝溫開水或溫熱飲品,適當食用如辣椒、花椒、茴香、姜、蔥、羊肉、雞肉、龍眼、栗子等溫熱之品,以緩初冬寒冷之氣,從而適應冬天的自然規律。

起居養生

立冬時節,處於秋去冬來的轉折期,但氣溫較之整個冬季仍然偏高,故此時穿衣、蓋被仍不宜過多,以自我感覺不到冷、全身微溫為度,從而延續“秋凍”後的斂降效果。同時,也要注意保暖,因入冬後天氣早、晚較冷,稍有不慎極易外感寒邪而傷及腎氣、筋脈,引起感冒、關節疼痛等病證。另外,為了順應冬季腎氣降藏的特性,人們應養成

“早睡晚起”的習慣,即晚上睡覺稍早一點,宜在21點前;早晨起床稍遲一點,宜在7點後,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以順應腎之陰精蓄積,陽氣潛藏之性。

沐浴養生

节气养生 · 立冬|冬令进补的最佳时期已到,立冬养生这么吃就对了!

立冬時節,寒氣初生,天氣轉冷,此時沐浴養生首選泡溫泉。溫泉水比人體體溫要高,且水中含有自然界的礦物質等營養成分,泡溫泉可以促進人體的氣血運行,並能吸收水中的營養物質,保暖禦寒,有利於舒緩肌肉、關節、神經痠痛,增進肌膚健康,緩解情緒壓力,改善睡眠質量等。但泡溫泉後要避免受涼,並喝一些溫熱的水或飲料或稀粥;空腹、飽餐、感到疲乏無力時,不宜泡溫泉。

運動與氣功養生

节气养生 · 立冬|冬令进补的最佳时期已到,立冬养生这么吃就对了!

立冬之後,陰氣斂藏,這時宜謹慎選擇室內外運動與氣功養生。依據各人自身現時的體質狀況,可適當進行一些比較舒緩的運動與氣功項目進行訓練,以提高自身的抗寒能力,如慢跑、太極拳、六字訣、瑜珈等。至於像“冬泳”這種與自然對抗性很強的運動,除極少數人或特殊地區的人外,絕大多數人都不適合施行。由於冬季早晚氣溫比較低,故訓練不適宜在早晚間進行,宜在上午8點後至下午6點前進行

,每次訓練總時間宜控制在1.5小時以內,把握好適度原則,以不感到疲勞為好,避免出現大汗淋漓現象。運動後要適當補充溫湯或溫水,注意防寒保暖以防止感冒等病證的發生。

藥物養生

节气养生 · 立冬|冬令进补的最佳时期已到,立冬养生这么吃就对了!

俗話說:“冬令進補,來年打虎”,而立冬是人們進補的最佳時期。藥物的偏性比食物強,藥補之力要強於食補,故對於平時體質較弱或病理狀態下的人,藥補也是提高自身正氣的較好選擇。藥補中以內服膏方進補最為常見,也最為流行,其最早流行於江浙一帶。內服膏方是把中藥材煎煮後,將合併的湯液進行加熱濃縮,同時加入膠類等以收膏,並加入糖、蜂蜜等以調味後,所製成的稠膏狀半固體劑,因為口感較好,攜帶、服用方便,它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需要注意的是,對於脾胃功能較弱和/或痰溼較重的人,宜先服調和脾胃、行氣祛溼的“開路方”後,再服膏方;服用膏方期間,如出現感冒、胃痛等病證,需停服膏方,待感冒、胃痛等病證好轉後再接著服用。

文字 |劉華東

審核 | 顧一煌、王珏

供稿 | 第二臨床醫學院

圖片 | 來源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