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湘源:強制復牌“一刀切”或產生副作用

“一 刀切”總是容易出問題。強制復牌不給出路的“一刀切”所引起的一些股票暴跌,再次說明了這個道理。

累計停牌89天以交易日計算則為57天的銀億股份,被深交所強制復牌後,當日開盤即跌停,此後又連續跌停。銀億股份本次停牌的原因為籌劃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資產事項。對於這項交易,深交所已經發函詢問,但銀億股份未能及時回覆。為此,深交所再次發出關注函及監管函,督促銀億股份及時回覆問詢函件並申請復牌。11月19日,銀億股份披露了回覆深交所有關重組事項詢問函的公告及相關文件,但未按照深交所的要求申請復牌。根據《股票上市規則》,深交所決定銀億股份次日開市起復牌。

銀億股份為什麼沒有申請復牌呢?據銀億股份證券部相關工作人員稱,當時是因為集團層面股東尋找戰略投資者的工作正處在同步進行的關鍵階段,所以希望能夠再晚幾天復牌。誰曾想,這項在過去無論如何也說不上太過分的要求,這次卻不幸撞到了停復牌新規的槍口上。在停復牌新規出臺後復牌的46家上市公司股票中,銀億股份的累計停牌時間其實還算不上有多長,跟累計停牌1080天的*ST新億和788天的沙鋼比起來,簡直可以說是小巫見大巫。可是,誰能想到停復牌新規不出臺則已,一出臺就是“一刀切”呢?

上市公司停復牌亂象由來已久,應該說,確實已經到了非整治不可的地步了。一些上市公司動輒以重大資產重組或其他重大事項的名義實行停牌,一停牌,復牌的時間就遙遙無期,也不及時進行信息披露。有的時候,避免股價過度下跌,居然也能夠成為不成文的停牌理由。可是,如果停牌期間並沒有能夠進行像樣的併購重組,也沒有什麼真正有料的重大事項,復牌以後不免無可避免地以補跌而告終,從而給投資者帶來嚴重的傷害。

這一次出臺的停復牌新規,之所以被稱之為史上最嚴停復牌制度,說到底,當然是為了讓任性隨意的停復牌再也不能像脫韁的野馬肆意亂奔了。新規以不停牌為原則、停牌為例外,短期停牌為原則、長期停牌為例外,間斷性停牌為原則、連續性停牌為例外,對停牌期限、信息披露、配套機制都做了規範。近日交易所發佈徵求意見的細則,更是進一步縮短了上市公司因重組等重大事項申請停牌的期限,明確了各種類型重大事項停牌的最長期限,同時,要求上市公司股票超過規定期限仍不復牌的,將強制其復牌。上市公司再也不能隨意、任性地長期停牌了。優化交易監管,減少交易阻力,增強市場流動性,這對於穩定市場預期,保護投資者利益,誠然是一件好事。

不過,停復牌新規一點不留餘地的“一刀切”,無論如何也算得上是一劑虎狼藥。雖然說治亂須下狠手,但出手太急,藥性太猛,對付有些頑症也許不失為對症下藥,而對於其中一些體質較弱的,則往往很可能會產生某種適得其反的副作用。這也正是我們在政策的制定和運用上,歷來就主張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一切都要實事求是,千萬不可簡單化的道理之所在。以銀億股份為例,停牌前,其累計質押的股份比例已經超過80%,在未來相關法規約定期限內本就存在被強制處置的風險。這次出乎意料地被強制復牌,對風雨飄搖中的銀億股份來說,不啻雪上加霜。僅兩個交易日的跌停,總市值就蒸發了53.57億元。

資本市場以往的很多監管政策曾都有過“新老劃斷”的規定,很少“一刀切”。那麼,這次為什麼就非得令行禁止,非“一 刀切”不可,一點”新老劃斷”也不講了呢?這未免讓人費解。更何況,停復牌新規再怎麼師出有名,再怎麼言之有理,有些具體規則畢竟還在徵求意見的過程中,又有什麼必要如此迫不及待地“一刀切”呢?事實上,強制復牌不留餘地的“一刀切”,非但未必能使市場更穩定,反而有可能帶來一連串的後遺症。更何況,這種一點也不留餘地的“一刀切”,至少對於當前亟待紓困民企的大局來說,也未必是好政策。只管雪上加霜,不管給出路,這無論如何算不上好政策。

本文源自金融投資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