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大考”降至,為何各大銀行都在拼命賣理財?

進入11月份以後,銀行業的“年終大考”已經開始倒計時,而各大銀行為了完成今年的目標,開始密集地發行債券和賣銀行理財。

那麼,面臨考核壓力,銀行為什麼寧願賣理財,也不願意提高存款利率呢?

年末“大考”降至,為何各大銀行都在拼命賣理財?

首先,銀行利率不是想提就可以提。

最近幾年銀行的存款競爭也非常激烈,再加上各種理財渠道的分流,銀行存款越來越不好吸收,各大銀行為了競爭更多的存款,也都是在想方設法把利率提上去。

比如,目前有很多小銀行5年期的存款利率就達到了5%左右,這已經是很高的一個水平了。但是,存款利率不是想提上去就可以提上去。

小小金融表示,一方面,是受銀行業利率自律公約的影響,另一方面,各大銀行都有自己的利率定價規則。

簡單來說,就是總行給出一個利率定價,各支行以這個定價為標準,把存款轉移給總行資金管理中心,然後靠利差來獲得利潤。

年末“大考”降至,為何各大銀行都在拼命賣理財?

所以,支行在吸收存款的時候,並不能完全放開手腳,隨便提高存款的利率,否則整個支行的利潤都要受到影響。

其次,賣理財產品可以繞開監管。

銀行的利潤點有兩個,即表內業務和表外業務,而表內業務則以存貸業務為主。由於表內業務涉及的資金量巨大,受到的監管也非常嚴格。

為了避免違規,銀行只能老老實實的按監管辦事情。這麼一來,銀行就無法迅速擴張,利潤自然就減少了。所以,很多銀行就開始繞道表內監管。

年末“大考”降至,為何各大銀行都在拼命賣理財?

現在很多理財產品,表面上是由銀行代銷,自己只收取一定的佣金,但其實這種理財很有可能是銀行“包裝”過的信貸項目。

比如A銀行找到B銀行,由B銀行出面作為甲方,與信託公司或資產管理公司簽署一份協議,將該項目打包成為信託方案或資管方案。

然後B銀行將信託的受益權轉讓給A銀行,將非信貸資金給信貸項目放貸。這麼一來,銀行就能在不增加資本金的前提下實現擴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