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如果不被招安,结局会更惨吗?为什么?

光伏配电箱bossread


宋江如果当时不招安,估计会比招安还惨!原因有三。

一、虽然前期占有水泊梁山,但毕竟只是弹丸之地,如果想大碗吃肉、大称分银,只有一条路就是打劫!不是劫路人就是劫村寨。这样玩迟早玩死!虽说当时朝廷调集人马去捉拿,但来的都是地方部队,或者就是一些杂牌军,充其量就算现在的特警,论作战实力比这帮亡命徒还差点,因为这帮人里有正规军出来的,比如林冲、秦明、呼延灼、关胜等。如果刺痛朝廷调集中央嫡系军来,不要说打,围都要围死。

二、如果不招安就不会有长期的远景规划,或者叫长远发展计划,一个没有长远发展计划的公司,就没有个人的发展前景,这样的公司你会待吗?经常出去被人鄙视,看见官军跑的比老鼠还快,跟传销那帮子有什么区别?那你招得来想秦明、呼延灼、关胜、卢俊义、花荣等等这帮人吗?没有这帮人来就随便的一个地方部队就可以把他收拾了,还有什么前途!大家天天过着担惊受怕的日子,还不如化整为零各自为王,过的还压力小些!

三、梁山内部看似一团和气,其实帮派林立,各有各的利益诉求。简单说分为老梁山派,以杜迁、宋万为代表的,以刘唐、公孙胜、三阮为代表的挺晁派或叫花石纲派,还有以鲁智深、武松为代表的自由派、还有徐宁、雷横等人的小军官派、柴进为代表的地主贵族派,卢俊义为代表的理想派,实在太多不一一列举了。每一派都有自己的观点和诉求。但都还是比较服宋江的,虽然宋江自己也有一派但宋江是真正掌权派,招安其实也是各派相互妥协的结果!如果没有招安这个大的战略方针,这伙人都是三教九流什么事做不出来,时间一长内部肯定就要乱,一乱马上解体。从李逵砍掉“替天行道”的旗子就可以看出各派什么心态都有,如果内部目标不一致不用朝廷来剿,五年之内绝对拜拜!

所以,如果没有宋江这样一个强行招安的决策,就没有梁山后来的故事,也不会有108将。

有些人说造反和方腊一起干,这个估计可能性不会很大。首先,这群人没有这想法,最开始就是想过好日子,造反?这辈子都不可能的。其次,真被逼上梁山的人其实就那么几个,也都是老实人,像林冲、武松,这些人虽然被逼上梁山了,但没有什么领导能力、没话语权,也只是反贪官不反朝廷。再次,你要造反,可知像呼延灼、卢俊义、关胜这帮精英绝对是不和你玩的,那你还造那门子反啊?就你们这帮乌合之众?做做梦还可以!连宋江自己都说服不了自己。最后,跟方腊干,方腊要看的上你啊!方腊人家是起义的名义干的,你们算什么?一方黑社会,哪个手里干净,找方腊小心方腊把你们一锅烩了,还能收买点人心呢!所以其实招安不是说想不想被招,而是根本就没得选的结果,是必然的事!当然最终的结果也是必然的悲惨,跟招不招安关系不大。





食书传家


假如宋江不被招安,以个人浅见,也许结局还没有这么惨败。一百单八好汉,只剩下三十六位幸存。就当时情形来讲,在宋江的带领之下,梁山越做越大,越做越强,一提到招安,大部人都是站起来反对。要知道,既使那些回到梁山的大臣们,都是逼迫来到梁山的,个个武功了得,身怀绝艺,有着治世的良方。假如说,活捉高俅那厮,不放也不杀,朝庭也无可奈何,童惯带领几十万大军,也不过如此,朝庭几敢来犯。南方,还有方腊,朝庭腹背受敌,再打,也会大失元气。只要宋江不招安,重整旗鼓,内修政治,纪律严明,加强防范,外扩政权,也许就形成三国之势。以梁山英雄好汉的才气,完全可以打下一遍属于自己的江山,当然,历史不是从人的意志而转移,依靠自己的实为,也是可以与朝庭抗衡。毛主席曾批判过,宋江是个徒强派,宋江完全有机会除掉当下皇帝,就浪子燕青等人可以出入帝王之堂,只是,宋江只杀贪官污吏,不反朝庭误了众兄弟。





原野之上105


第一点,梁山军团是打不过当时的朝廷的,这一点大家别被带沟里了,认为梁山军团把高俅都抓起来了,还有什么不可能呢?其实不是这样,当时朝廷能征善战的将军基本上都不在京城,而是防御边区去了。但是要真遇到国家有难,回援来救,那么梁山军团不说全军覆没,也差不多了。所以打是打不过的。

第二点,梁山比较江南方腊,算是弱小一点的。这是当时朝廷的想法,所有要围剿,必定是先围剿梁山。那么梁山能守住么?这个还真说不好,1次2次可以,但长期以往,拼消耗的话,梁山必败无疑。所有守也是守不住的。

第三点,联合方腊。说实话,这招看起来不错,但是实际不可取。因为朝廷巴不得你俩联合呢,正好一窝端了。还有主要一点,他们不可能联合,因为涉及到联合之后谁当老大的问题,肯定是谁也不服谁。所以联合这条路,也没了。

第四点,解散,更不会了。梁山好汉如果真解散了,那么依他们的性格,肯定会在社会上闹事,最后就是各个被击破。而且梁山好汉们也不想解散,不会解散。

以上四点,全部是无路可走,而且每一条路其实都是全军灭亡的结局。这是宋江和吴用都考虑过的,最后吴用点破了这一点。吴用问宋江,梁山除了招安,还有别的路可以选择吗?这句话其实是经典,不知道大家有印象么。宋江没有作答,其实就是表示赞同,而且宋江自己也是想招安做官的!



Mr至尊小烟


如果宋江不招安,那么,结局有二个,一是取代宋朝坐天下,再一是象方腊那样被彻底歼灭。

从小说展现给我们的情况看,似乎梁山已具有了夺天下的条件。三赢童贯,两败高俅,拿下大宋,似乎不成问题。但若联系后来的征方腊,就可知道,事情并不那么简单。仅仅征一个方腊,梁山好汉便十死七,八。天下之大,不知隐藏着多少如方腊集团的人物,如打天下,还能成功吗?

梁山人马,统共几万人。而宋朝全国军队有上百万。梁山五虎将,原来都是州府将官。全国州府甚多,类似五虎将的将官不知有多少。梁山粮草有限,而宋朝财力超梁山无数倍。如果梁山人马固守梁山尚能维持一些时间,如离梁山对宋朝开战,宋朝必调大军围剿,则就象征方腊一样,很快会被朝庭剿灭。

所以,宋江不招安,其命运也好不到哪里去。

欢迎点评。


WM晓奇


据啃书看来,若是宋江一伙不接受招安下场会更加的凄惨。

1.内部因素。梁山的组成有各个阶层,目的,派别。这些人之所以团结在宋江周围,就是因为宋江在当时曾画了一张大饼,暂时在水寨栖身,有朝一日要接受朝廷的招安,给兄弟们搏一个封妻荫子的好前程。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愿望,特别是朝廷方面出来的将领,这些人无时无刻不想回到朝廷的回报,若是宋江一伙不受招安,这些人将是最大的不稳定因素。将来梁山很可能亡于内讧,或者因此元气大伤。

2.外部因素。

北宋政权是不会坐视梁山做大做强的,梁山若是不投降,不接受招安那么就只有一战了。虽然说小说里把宋朝描写的腐败不堪,但是毕竟这是一个已经延续了百年的政权,人心还在,还有很多能臣猛将。持久下去就会和历史上的宋江起义一样被消灭镇压。方腊起义被镇压就是最好的例子。

最好的出路也就是和方腊等人联合起来,或许能挣扎一时。但也就是一时而已。


红袖添香夜啃书


《水浒》里所讲述的江湖轶事,在民间经过千锤百炼,已经被人们广泛接受,特别是几大章节经过后人用心良苦的加工更加丰满。如武松打虎,武松杀嫂,野猪林,雪夜上梁山,夜盗九龙杯,三打祝家庄,智截生晨纲,拳打震关西,倒拨垂杨柳等等,可能108将没人“认得”几个,但这些标题性的段子却是呼之即出。

然而,整部书里唯有一个章回令人生恶,也唯有这一段落令很多人摔案而去,那就是宋江招安。

其实,《水浒》只是一部章回小说。不能以历史的角度去对待,里面的人物、故事也不能按史实去对待。说句心里话,这部书完全就是在描写江湖上一些草寇的胡作非为。血雨腥风的水泊梁山,就是一个江湖的代言词。

而宋江——就是这个江湖的代言人。

史实中,宋江明白水泊梁山只是一伙强盗劫匪的聚集地,将来无一点活路。他更知道朝廷不会任其胡作非为,早晚会被诛杀殆尽。所以,他当了寨主以后,便积极向“政府”靠拢,把聚义厅改成了忠义堂,把寨旗写上了替天行道。由于他与地方官府有所勾结,折腾几次也没被怎么样。后来得瑟欢了,引起了朝庭中央集团的重视并派兵围剿,结果第一仗就把梁山众贼打得人仰马翻。而宋江也借这次围剿开始与朝庭互通有无,最后打压主战派,招安成功。

其实,他这步走对了。

不然的话,梁山众人会被侏灭九族。

没有为什么,大势所趋,“人间正道是苍桑”。


骁勇34


宋江如果不被招安,结局会更惨吗?为什么?抛开正统的历史,如果按照《水浒传》中的描写,宋江如果不被招安,那就可能推翻北宋,重新建立一个强大的王朝,并且消灭辽国和西夏,建立一个大一统的汉帝国,国力应和明初差不多,宋江应该是新王朝的开国皇帝。理由如下:梁山经常三代寨主的苦心经营,到宋江时代,可以说是人才济济,文有智多星吴用,入云龙公孙胜,神机军师朱武。武有五虎将,八骠骑。奇人异士齐聚,共有大小头领108将,马步水三军,20多万人马。可谓是:兵强马壮,粮草充足,先后是败童贯,捉高俅,杀得宋朝禁军丢盗弃甲,大败而逃。而禁军是宋朝的精锐部队,中央军都不是梁山人马的对手,其他杂牌部队就更不在话下,李逵一句话:杀去东京,夺了鸟位,大宋皇帝姓宋,我家哥哥也姓宋,他做得皇帝,偏我家哥哥做不得?这说明当时在粱山军中,推翻宋朝基本形成共识,并且已经具备这样的实力。消灭辽国同样不在话下,梁山军出征大辽,包围了辽国都城幽州,收复了燕云十六州。逼得辽国主献上降书顺表,如果是宋江做皇帝就可剩机灭了辽国,派大将镇守即可。然后挥师南下消灭方腊,这样,以宋江为首的粱山起义军就可以统一全国,建立一个强大的新王朝,国号可能还叫宋!


苗克华


馆主来了,我是無月,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如果宋江不被招安,那么梁山就两条路走,一是偏安一隅,努力经营自己的小天地,抵御住朝廷不时的剿匪行动;二是主动出击,扩大地盘,做个割据的军阀。


但是,世界大势不会改变,辽灭后是金,金灭后是蒙古。即使宋江顶住了金人的来犯,宋江也一定顶不住蒙古人的铁骑。

宋江和他的梁山的最后结果都是灰飞烟灭,只是被谁消灭的问题。


無月文化馆


梁山好汉接受招安,既是宋江心之所向,也是形势所逼,理由如下:

一、宋江作为梁山好汉的带头大哥,骨子里满满的都是封妻荫子,唯一的心思就是能够得到皇帝的厚爱。所以,招安是他最好的答案。虽然喝酒浔阳楼,题反诗“敢笑黄巢不丈夫”,其实只是说说而已。体制内出来的人,永远都是渴望回来的。

二、梁山好汉的战斗力实在太弱,三打祝家庄等小小战斗,明星看出这群人个个都是英雄,在一起就是乌合之众了!如果真的不招安,也是死路一条。

三、他们反贪官不反皇帝,其实已经确定了目标,就是闹闹哄哄要糖吃而已。

梁山好汉如果不招安,可能最后真的就是《荡寇志》了!



简约即止


都是同样的结局,因为命中注定该当如此。

历史就是这样,走过去的路不能重来。

只有惊示后人,作为标志性的经验成为戒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