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几个特征的人,容易被骨质疏松“盯上”,每年记得做这个检查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性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系统疾病。据统计,在中国,65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达到32%,其中男性为10.7%,女性为51.6%,城市地区为25.6%,农村地区为35.3 %。

骨质疏松症会增加骨折的风险,发生骨折后,后果难以预料,统计数据显示,约30%的人群在骨折后,造成永久致残,40%人群不能独立行走。

有这几个特征的人,容易被骨质疏松“盯上”,每年记得做这个检查

人种、年龄都是骨质疏松的诱因

骨质疏松的诱因比较多,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岳华教授指出,“骨质疏松主要跟人种、年龄、围绝经期,以及是否使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密切相关。”

在人种中,白色人种患骨质疏松的几率最高,黄色人种其次。最不易患骨质疏松的是黑色人种,患骨质疏松的几率非常非常低。

岳华教授指出,人种、老龄、围绝经期的女性,以及母系家族中有骨质疏松史的人群,这些因素都是发生骨质疏松不可避免的因素,但是还有绝大部分骨质疏松的诱因是我们可控制的,比如,低体重人群、摄入影响代代谢的药物、低雌激素、吸烟、过量饮酒、缺乏锻炼、钙摄入不足、维生素D摄入不足、高钠饮食、蛋白质摄入过高或者过低,这些我们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行为习惯的调整或是药物的治疗进行控制,从而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

有这几个特征的人,容易被骨质疏松“盯上”,每年记得做这个检查

诊断骨质疏松,从骨密度检测做起

骨质疏松在临床没有症状,往往在骨折发生后才被发现。专家提醒,骨密度检测是骨质疏松症诊断的金标准,能反映70%的骨质量,因此,高危人群最好能将骨密度检测纳入常规的体检,以及时发现骨质量的问题。

通过骨密度检测诊断骨质疏松,再通过骨转换标志物的检测,准确评估骨流失速度。临床医生根据检测结果,可以很方便地对骨质疏松症的患者进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定制。

由于在经过药物治疗后,骨转换生化标志物在1至6个月会发生明显变化,所以,通过测量其变化状况,可以分析骨吸收抑制剂或骨形成促进剂的作用效果,能够帮助预测疗效,增加药物治疗的依从性。

目前,关于维生素D的检测,难度较大、检测方法也很繁多。在维生素D检测过程中,无论从临床还是技术层面上分析,准确性和精密度均是检测方法最重要的一个评估标准。罗氏诊断Elecsys Vitamin D total检测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具有高准确度和高精密度特点,只需一管血,18分钟就能快速、准确、可靠地评估人体内维生素D的水平,指导维D的补充,从而降低包括骨质疏松症在内的多种疾病的患病风险。

有这几个特征的人,容易被骨质疏松“盯上”,每年记得做这个检查

预防骨质疏松,可以从每天晒太阳做起

骨质疏松症最大的危害是引起骨折,骨折的高致残率给人们的健康和生活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中国是一个老年龄化日渐严重的国家,据资料预计,2020年,中国的骨质疏松患者将达到2亿8,660万人。预防骨质疏松成为最为关键和迫切的事情。

岳华教授建议,预防骨质疏松,首先要戒烟、限酒、限咖啡、限碳酸饮料,如果在服用影响骨代谢相关的药物,请与医生协商少用或不用影响骨健康的药。

其次,可以进行相应钙剂的补充。中国日常饮食的含钙量大概在400mg/d,比较低。因此,成人可进行800 mg/d,大于50岁人群,每天可补充 1000-1200mg/d的钙剂补充。如果患有高血钙和高钙尿的患者不要再补。

再次,可进行维生素D的补充。在补充时注意个体差异和安全性,定期监测血/尿钙浓度,另外,不建议一年单次大剂量补充。

在维生素D的补充方面,也可以通过晒太阳的方式进行转换。每天暴露身体十分之一,进行15-20分钟的阳光照射,可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