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日本人缺乏戰略頭腦?

明月清風詩有畫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日本缺少深謀遠慮的智囊人物。

其實也不是沒有,只是他們通常不受重視,不能成為軍方核心領袖。

這和日本軍隊的特點是分不開的的。

日本是個強調團隊合作的民族,比較排斥獨狼這種人物。

從孩子開始,如果有孩子特立獨行,智力和才幹遠遠超過別人,就很容易被孤立。

這樣的孩子,要麼最終掩飾自己歸入團隊,要麼就是一生遊離於團隊之外,進入不了高層。

久而久之,日本高層都是一群才能過於常人,但算不上大牛的普通人。

日本軍方的中將、大將不可謂不多,然而多是志大才疏的庸才。

他們擅長打一個個戰役,打的還很精彩,但缺乏把握國家和軍隊的大局,不能預測到國外尤其是世界走勢5到10年以後的變化。

而大家看看羅斯福、斯大林、丘吉爾、蔣介石甚至希特勒,都具有這種高瞻遠矚的能力。

同時,日本軍方內訌太多,包括內閣在內更換太頻繁。

大家看看:

林內閣(1937年2月2日—1937年6月4日)林銑十郎

第1次近衛內閣(1937年6月4日—1939年1月5日)近衛文麿

平沼內閣(1939年1月5日—1939年8月30日)平沼騏一郎

阿部內閣(1939年8月30日—1940年1月16日)阿部信行

米內內閣(1940年1月16日—1940年7月22日)米內光政

第2次近衛內閣(1940年7月22日—1941年7月18日)近衛文麿

第3次近衛內閣(1941年7月18日—1941年10月18日)近衛文麿

東條內閣(1941年10月18日—1944年7月22日)東條英機

小磯內閣(1944年7月22日—1945年4月7日)小磯國昭

鈴木貫太郎內閣(1945年4月7日—1945年8月17日)鈴木貫太郎

整個抗戰時期,就更換了10個內閣,很多內閣還不到1年,如何能夠決定國家長遠規劃。

所以,抗戰開始就是為了佔領平津,隨後莫名其妙擴大到佔領華北,然而又擴大到佔領上海南京,最後竟然變為佔領全中國。

到了抗戰陷入持久戰,又不能冷靜分析,進行部分撤兵收縮戰線,反而又去南下進入東南亞法國殖民地,最後乾脆和美國開戰。

整體開來,簡直是莫名其妙,自取毀滅。


薩沙


實際上,一直到七七事變爆發,日本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本身在批准向華北派兵的同一天,任命原訓練總監部本部長香月清司中將繼任為所謂的“中國駐屯軍”司令官。其任務是負責確保渤海灣海港至北平的交通與保護僑民,對盧溝橋事變本著不擴大的方針,力求就地解決。

但是在香月清司於7月11日乘飛機離開日本,擬於當日到達天津,因起飛後天氣變壞,飛機的發動機又發生了故障,因而在漢城停留1夜。

朝鮮軍司令官小磯國昭則利用這一機會,力勸香月清司對華北問題持強硬態度,將諸多“不符合”日本國策的懸案一併解決。接著關東軍的副參謀長今村均少將、參謀田中隆吉中佐、辻政信大尉也力促香月採取強硬方針,並明確表示,關東軍對此將予以積極地支持。

到7月27日,日軍統帥部又下令,擊潰平津地區的中國軍隊,並保持該地區的安定,作戰地域大致限定在保定、獨流一線以北。謀求以最小限度的兵力長期佔領平津地區。結果就是戰爭越打越大。

與此同時,關東軍害怕蘇軍,不敢大舉南下,在關內日軍無法形成絕對重兵團。就開始了添油戰術,最終打成持久戰。其實,從日本當時想爭霸太平洋來說,入侵我國,其實是得不償失的事情。

日本陸軍軍費比例是,彈藥費1937年度佔軍械費的56%,1938年度實際上佔軍械費的76%。直接導致了,軍費全買彈藥了,日本陸軍錯失了更換新一代武器的機會,失去了與美蘇對抗的能力。從戰略角度來說,七七事變,就已經埋下了日本戰敗的最大基礎。


深度軍事


看不清世界大勢的人,當然是最沒有戰略頭腦的。


二戰時,日本軍國主義政府狂妄叫出:三個月內滅亡中國的口號。完全忽視了中國軍民的抗戰決心和中國的力量。忽略了日本小,中國大,日本經不起長期戰爭的戰略現實。此為一缺乏戰略頭腦。


太平洋戰爭末期,日本圖謀先下手為強,突襲美軍,黔驢技窮,懸崖而不知勒馬,結果引火燒身,給美國以口實,打到沖繩,丟原子彈於本土,迅速讓日本軍國主義覆滅。此為二缺乏戰略頭腦。


到了戰後70年,日本一小撮軍國主義份子,仍然叫囂美化侵略戰爭,讓日本失信於東亞各國,損害日本經濟利益與國益,這是三缺乏戰略頭腦。


到了現在,亞洲已經不是日本獨強,世界也不再是冷戰,而是和平與發展成為主流,而日本仍然到處煽風點火,搞圍追堵截,現實與未來的歷史終將證明,日本的這種戰略思維已經落後於時代,也畢竟束縛自己。


所以,有一種說法就是,日本精於戰術,忽略戰略。對別人的分析非常注重細節,然而過於在乎細節,那就是隻見樹木,而忽略了森林。


值得慶幸的是,日本現在因為現實稍微回了點頭,然而還回的不徹底。



北京不冷東京熱


日本並不缺乏戰略性頭腦,而且非但不缺還很強!為什麼這麼說呢,我進行簡略的分析。(很會抱大腿,我覺得可能就他的戰略了)

一戰時日本作為協約國一方,以極少的損失贏得豐厚的回報。1914年8月15日,日本向德國青島發起全面進攻。日本集軍五萬攻打青島,德國人(含少量奧匈帝國軍隊)在膠州(青島)總兵力不過4200人,戰鬥人員3000多名。但日本久攻不下最後在英帝的幫助下打下了青島。



在太平洋,日本出動海軍進攻孤立無援的德屬島嶼,佔領了馬里亞納群島、馬紹爾群島、特魯克環礁等地


青島和太平洋都勝利後,英法催日本快速支援歐洲戰場,但由於雙方沒有合戰過,出兵於練兵的成本又高。日本最後選著執行護航。日本軍艦在地中海多次和奧匈帝國海軍和德國潛艇交火,有一艘驅逐艦被奧匈帝國潛艇擊傷,一艘護航船被擊沉,傷亡數十人。此後,日本陸續向地中海增兵,頂峰時期軍艦達到了18艘,運送了70萬兵力和大量物資,贏得了英法的高度評價。

二戰時日本作為法西斯,軍隊強戰略性高。

在亞洲東部可以說是至強之國,亞洲東部的國家他一路攻打了下來,它曾說三個月打完中國戰場。不過最後是失敗了,他在攻打我國時一路攻打了下來,他的自負之心就生起了,攻打我國當時。

偷襲了珍珠港掀起了日美戰役


最後兩國各有損傷(日本較為嚴重些),最後以兩顆原子彈而結束二戰。日本戰略性很強只是一下子惹很多國(隨說不惹也不會被群毆但不至於會那麼快結束二戰)。日本無條件投降,也沒有賠償。

二戰過後日本成為了一個廢墟國,美國因各類原因扶持又正巧碰上了美越戰役,日本經濟得到迅速發展日本自身也重視教育,最後一路崛起發展成為世界大二經濟國。

所以說日本戰略性非但不缺乏而且還很強(可能是日本很重視教育的原因)能申能縮贏得一戰,抱穩英帝大腿。在二戰中戰鬥很強,輸掉之後會看時機抱美帝大腿,經濟迅速發展。他的戰略真的強


不夜花


其實日本不乏有戰略思想的人,但是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更多的日本人是不理智的,有戰略頭腦的人無法站在決策崗位發揮作用。

比如說日本自豐臣秀吉時期就有的擴張戰略,征服朝鮮半島,然後以此為跳板征服中國,然後繼續下一步擴張,這樣的戰略在計劃上確實是合理的。而且明治維新後的日本就是這麼做的,先是奪下朝鮮,後來又間接控制了東北地區,扶持偽滿洲國等等。

在30年代,日本不少軍政高層其實也是有戰略謀劃的,比如永田鐵山等人,主張在中國問題上慢慢來,逐漸蠶食中國的領土,獲得資源,建立傀儡政權來控制中國,以此來穩步實現日本的擴張計劃。

但是日本底層軍人沒有戰略眼光卻很狂熱,下克上不止,日軍中一直有大量的此類事件。九一八事變其實就是關東軍自行策劃的行動,石原莞爾等人擅自行動,朝鮮軍的林銑十郎甚至擅自帶領軍隊跨過鴨綠江進入東北。而嚐到了下克上甜頭的日軍又發動了後來又發動了七七事變,讓中日之間的戰事急劇擴大,此時日本的計劃已經被打亂了。

後來東條英機這種僅有狂熱而無頭腦的人都能上臺(石原莞爾稱其為上等兵東條,才能僅限於管理20挺機槍),日本高層選擇和美國開戰,當然像海軍的山本五十六等明白人自然知道這是自尋死路,但是畢竟高層已經決定,只能堅決執行,至此日本之前近百年的戰略成果徹底葬送。


戰壕


日軍當時如果舉全國之力,確實能夠在3個月之內佔領我國,這是實力上的差距,我們需要認清楚。不過一旦日本勢力來到中國,美國跟蘇聯是不會放任日本不管的,在他們眼裡,中國是一塊肥肉,不能讓日本一個人吞了,因此日本必須配合德國跟意大利在東亞跟太平洋都搞出動靜出來。

全勝時期日本有900萬隊伍,但是在918事件之前,日本投入到中國的隊伍只有32萬,當時張學良能夠自己的部隊就不止這個數,何況如果對日作戰,集結的隊伍更是百萬有餘,但是張學良沒放一槍一彈直接跑了。佔領東北之後,日本靠著東北的工業支撐,加上自己的後續財力,隊伍人數達到了百萬,最多的時候達到了380萬隊伍。日本侵華戰爭財政支出高達33億,二日本財政收入不過47億,也就是說日本將財政收入的70%投入到了侵華戰場。


毛主席的眼光是比較高的,他看出了日本根本就不可能跟中國打消耗戰,日本在縱深1000公里的內陸只能進行30兵力的會戰,但是當時的德國能夠展開200萬人的會戰,實力差距還是非常顯赫的。為了侵華戰爭,日本成年男子每天只能吃330克糧食,家裡除了鍋,其他鐵具都被拿去支持戰爭了。日本忽略了自己的胃口,憑藉日本的實力,根本就不能拿下4億中國人的中國。

日本佔領東北平原,華北平原和江南三大糧食區域,確維持不了國內7000萬人的吃飯,主要是因為中國游擊隊的存在,導致日本無法對佔領區進行有效的統治。出了縣城十里,外面就是游擊隊的天下,還怎麼打。


愛說趣事


木人也是贊同這種觀點的!

日本人之所以缺乏戰略頭腦,主要是以下原因造成的。

一:文明的因素。

我們今天在探討東西方國家文明的興衰,與東西方國家的國運存廢時,幾乎都是"在東方文明和基督教的文明的爭論範圍展開,而這個話題就是人們所常說的,"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東風壓倒西風。


但是對於日本這個國家來說,如果要從單純民族文明的角度來評價他,你是很難確定他是否屬於純粹的東方文明或者是基督教文明的?

因為日本是一個揉合吸收了中華和基督教文明因素的國家,他不僅具有東方民族勤勞,隱忍,勤奮的特點,更兼顧了西方民族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如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就是在日本神道教的基礎上,揉合儒家和佛教元素而成。

如日本的汽車,雖然是西方技術的舶來品,但是他們汽車的工藝質量甚至要勝西方一籌。

然而也正是日本這個超強的先天優勢,使他們覺得,只要是"現學現用"就夠了,何必考慮那麼久遠事情,所以造成了日本民族"目光短淺“的特徵。我們通過日本政客的觀察就不難發現,他們很少為國家制定長遠的戰略規劃,所以他們對那些制定30年,50年,甚至是更遠規劃的國家,他們目光絕對是質疑的,因為在他們眼中,這簡直就是一件遙不可及的事情,他們耽心自己是否能活的那麼長久。

二:獨特的島國特徵!

世界上這麼多島國,本人為什麼要給日本加個獨特呢?

主要原因就是日本這個島國特別信奉"鬼神"文化,所以這個民族特別是“多愁善感,心理也特別脆弱,也正是此原因,不僅使這個民族的自殺率特別高,他還總能生出一種莫名其妙的生存危機論,所以這個民族總是幻想有一天能登上陸域,或者總是胡思亂想他們的島國會在哪一天會突然沉默,所以日本人喜歡搞急功近利式的“偷襲",或者是"不宣而戰“,因為在他們看來,明天總會是悲劇,因此他們事事不願意長遠打算,只顧眼前利益。

所以說,日本人不僅缺乏戰略頭腦,更是因此使這個國家只信奉現實利益的!

也正是此原因,成為日本不能成為政治和世界大國l


相忘江湖71941665


不請自來!


日本可以說是在世界軍事領域都屬於被公認的一個沒有什麼戰略眼光,但戰術靈活優秀的國家。

和島國空間狹小,急於上岸佔領的心態有關。

先說一個例子就是:

從戰略角度而言,日本當時應該開發東北,而不是征服;因為那時候日本支持辛亥革命,對於國民黨支持,所以獲得老蔣的好感的情況下不斷開發東北(反正老蔣也統一不了中國),將主攻方向放在東南亞,那邊有石油、橡膠、錫等資源,而且當時法、荷已經被德國壓制、英國麻煩也多,基本上顧不上東南亞;而一旦獲得東南亞馬六甲的控制權和石油、橡膠等戰爭資源的補充,也就不怕美國的資源禁運了;這樣而言之後的戰爭格局就不好說了。


日本的歷史難以誕生戰略家

現在日本人一提起就津津樂道的日本戰國時代,其實在我們看來就是幾個縣市的爭奪;而且地緣不大,政治變來變去都是那幾大家族,而且每次出兵數量不足萬人,多數時候都是幾千人;爭奪的大多以生產物資為主;這種有點村子中的戰爭是難以產生戰略思維的。


國民的賭博心態

世界認為日本缺乏戰略,但日本自己認為並不缺乏;和中國日本主要有三次大的衝突,一次是唐、一次是明、一次是清末;三次戰爭,第一次是唐勝,第二次互有勝負;第三次則是日本勝;但這種勝負對於中國這種體量的大國而言,是不怎麼傷筋動骨的(如果沒有之前太平天國的折騰,這種損傷對於中國的恢復來說很快);但對於日本不同,甲午海戰可以說是出動了日本當時所有的海軍家底,一旦敗了;那就是掉進深淵的。


可以說,日本一直是有一些賭博心態的;靠著這個賭博心態,在隨後打敗了俄羅斯的波羅的海艦隊,再到一戰、二戰初期,可以說是一路賭博,一路開掛;但花無百日紅啊,好運氣也有用完的時候,所以在二戰後期,陷入泥潭並輸掉就不難理解了。


文明的悖論

日本在很長時間提出了一個詞,叫做大東亞共榮圈;什麼是共榮,共榮實際上是需要文化、文明接近甚至一致的;而東亞能夠共榮,是因為其他大多數認為中國是宗主國的緣故,也就是說他們都是中國文化的分支;日本也不例外

那這就有一個悖論,就是如果你想整合文明,但面對爸爸(中國),還是壓力很大的;況且你只是繼承了你爸爸的一部分文明,談何整合其他文明,你讓其他文明不論怎麼樣推理,他也無法推理出他爸爸是日版啊

這就如同美國、新西蘭、澳洲在強大也是要認可英國是爸爸的,畢竟文明源自英國;

而且文明的整合是很難考戰爭的,而且應該看到就是英國即使二戰損失巨大,也是當時的強國之一;而日本即使當時打贏了和美國的海戰,也無法讓國內的生活維持下去。

因為這已經是最後的餘糧了。


以上供參考!


DQ視角


日本三大煩惱!

煩惱1:

害怕他國世俗領域趕超日本;日本世俗領域無法樣樣第一,日本領先和發達的地方不再優越。

例如美國:美國不僅高度發達,各方面相對均衡和齊全;日本雖然也高度發達,各方面不太均衡和齊全,無法趕超美國。

中國、印度、巴西、墨西哥……等等,達到高度發達和全面發達的話;不比日本差,還應在日本之上;日本的壓力更大。

煩惱2:

害怕他國神聖領域超凡入聖!日本神聖領域為零,無法超凡入聖。

不怕日本是凡人,就怕日本是三十二相聖人;

不怕日本是路西法,就怕日本是彌勒佛和彌賽亞;

不怕日本是墮落天使,就怕日本是轉輪聖王、偉大覺者、無上教主;

不怕日本是發達國家,就怕日本是萬教歸一新耶路撒冷;

不怕日本搞人造神,就怕上帝真主押寶日本;

不怕日本文化產業發達,就怕日本文化孕育神聖新基督文明;

不怕日本小禮文明發達,就怕日本化混沌世界為大同世界。

他國是轉輪聖王、偉大覺者、未來教主,新耶路撒冷、東方彌勒佛、西方彌賽亞。

日本是墮落天使?還是普通沙彌?

煩惱3:

害怕島國悲劇,日本沉入大海而曇花一現;

害怕神要清算人類或大審判,日本難逃此劫。

成也櫻花,敗也櫻花;櫻花盛開很快,櫻花凋謝也快;櫻花就是櫻花,既不是蓮花、也不是優曇花;日本永遠不明白阿私陀仙人的語意。

簡單而論:

1日本神聖為零;難成轉輪聖王、偉大覺者;難得新耶路撒冷,新基督。正如人算不如天算,同樣人吹不如神吹;人可以吹牛,神才能吹捧;人若吹捧,必須進準到位;神若吹捧,絕對至高無上、神聖無比。

2日本世俗(經濟、科技、藝術、文化、體育、軍事、政治、底蘊、光明……)不能樣樣第一,統統第一。日本可以做到高度發達,做不到全面發達;既不能反超美國,又面臨他國追趕和趕超;可謂進退兩難,幾乎卡住一樣。

3無論日本是順數第一,還是倒數第一;無論日本是真第一,還是假第一;無論日本是偷雞摸狗,還是自力更生;無論日本是人,還是狼;沉入大海是日本最好的歸宿。


蓉兒只愛靖哥哥


日本不缺乏戰略頭腦的軍事家,當時就有人提出解肢中國論,而不是全面的侵華戰爭,此人深知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失敗的一定是大日本帝國。什麼是解肢中國論?第一步就是侵佔蒙滿,第二步待其穩定後再佔華北,第三步侵入華中地區,第四步就是華東,共分七次重大步驟,化三十年左右時間逐步解肢中國。如果真按此設想進行,中國很難擺脫被解肢的可能,日本侵佔了東北,又佔華北,暫時不進攻華東和華中,將華北鞏固後,再進行下一步戰役。全面侵華對日本來說胃口太大,他們戰線拉得太長,人力、財力、後勤都很難達到,後續戰爭已經力不從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