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怎么让孩子大量看书?

人生160907699


一个孩子的阅读习惯是需要经过一个较长时间的培养来形成的。

如果孩子到达一年级上学的年龄,已经形成了大量阅读的习惯,那应该至少是在学龄之前的培养的。学龄前的儿童阅读习惯其实更加容易建立,因为学龄前是形成孩子所有习惯雏形的年龄。父母的培养对于孩子来说,只是模仿和学习,没有意识上的错与对,所以父母怎么培养孩子就怎么学习。学龄前的儿童更多的是通过阅读的形式来做游戏,在游戏中去探索生活的趣味,从而让孩子体会到阅读的兴趣,所以更加容易培养阅读习惯。

如果孩子到达一年级上学的年龄,尚未形成大量阅读或者热爱阅读的习惯,那就需要家长要多用点心,把小学阶段初期的学习习惯建立好。初入小学的孩子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自主意识增强,并且因为独立自主而小骄傲小激动;二是有很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通过学习来满足自己的成就感;三是小学生毕竟还是孩子,无法脱离小孩子的童真。因此,家长一定要好好把握孩子的这几项特点,帮助孩子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阅读习惯。

首先,家长要充分鼓励孩子的阅读兴趣,无论是课内书籍还是课外书籍都需要充分鼓励。有的家长可能会觉得课外书籍对上学、考试没有任何作用,其实这种观点是非常错误的,因为阅读兴趣与课内书籍或课外书籍无关。另外,课外书籍更能帮助孩子探索课堂以外的知识世界,反而更能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所以,如何帮助孩子选择课外书籍,是家长要自己把握的。

第二,家长要充分营造孩子的阅读环境。在家中要布置适合孩子阅读的场所,比方说儿童书房、阅读沙发等,让孩子有一个适合阅读的场所才能培养孩子的心情。另外,家长是孩子的模仿对象,家长也应该在家里多看书多阅读,让孩子真正感受到整个家庭的阅读环境。

第三,家长要充分帮助孩子体会阅读的乐趣。小学生对书籍的阅读,是对世界探索的主要途径,家长需要通过观察、采风、实验、发散思维等帮助孩子在阅读的时候探索世界,家长也可以利用节假日带孩子去博物馆、科技馆、美术馆、公园、其他城市旅行等,让孩子切身感受书本上的相关内容,让孩子觉得书籍上的内容很有趣。举几个很好操作的例子吧。案例一:孩子在书本上学习到了“醋可以让鸡蛋壳变软”,那么家长就可以拿一个鸡蛋,泡进一小碗醋里,过几天让孩子来观察蛋壳是否真的变软。案例二,孩子在书本上看到了书本上对于湖面“波光粼粼”的描述,家长为了让孩子更好地理解这个词语,可以在天气好的情况下带孩子去湖边游玩,并且告诉孩子什么叫“波光粼粼”。案例三,孩子在书本上看到了“气—水—冰”的变化过程,家长就在做饭的时候让孩子观察水蒸气遇到锅盖以后形成汽水的过程,把盛了水的容器放进冰箱里变成冰的过程。

总而言之,孩子的阅读习惯需要家长的培养和教导!


思姐说教


感觉我必须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我家就是有个不爱看书的一年级孩子,然而我们学校要求一年级最少完成50本书的阅读量。

首先我家孩子只是不爱看书,但识字量还是可以的,入学的时候学校做了个2500个常用字前测,他的识字量大概在2000左右。我问他怎么认识的这么多字?孩子回答:我们幼儿园的时候,老师读绘本,让我们小手跟着在字上点。

不是说孩子多聪明,只能说他的关注点不一样,可能别的孩子在欣赏故事、欣赏图片,而我儿子的关注点在字上面。

有这个基础,他这一个多月的小学阶段其实非常轻松,这个时期的语文和数学,基本上看得懂题意都可以做。所以这个阶段我只需要引导他阅读、盯好他的书写习惯就可以了。

但是哪怕有这样的识字基础,引导一个不爱看书的孩子看书,都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所以首先我按他的喜好,在他房间里布置了图书角。 其次,就是选择他喜欢的、最想读的书。

知道我家孩子选择的第一本书是什么吗?《三国演义》。因为暑假的时候他看了老版三国电视剧,喜欢赵云。我没有想过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适不适合读这本书,一切以他的需求为主,他想读,那么就读这本,他读不懂,我陪着读。我们一开始的读书方式是:他先读一章,然后我带着读一遍,然后他说给我听,不足的地方等他讲完我再补充。 然后我每天给他做读书笔记,并填写阅读存折。 大概半个月吧,基本上他读完可以自己讲述,不需要我带着读一遍了。

再没有读完《三国》的时候,他中途想去看别的书,我也是支持的,他喜欢的各种火车类的书、小绘本,都可以,开卷有益嘛。 如果他一周内阅读表现好,可以兑换奖励哦,一般奖品是带去书城选一本自己喜欢的书。

期间有一阵子喜欢上姐姐书架上的《半小时漫画中国史》,想看《水浒传》。。。。

坚持了一个多月,每天半小时的阅读基本上形成了习惯,我和孩子都在努力的路上,不算经验。





阿米雅1


大家都说一年级看书不在数量,而在习惯,也不知道多少算大量。

我家孩子刚读完一年级,我粗略算了一下,不算绘本,大概阅读了六七十本,像《笑猫日记》《我的儿子皮卡》《小红豆》《故宫里的大怪兽》《米小圈上学记》等一系列的,还有《一年级大个子二年级小个子》《小猪稀里呼噜》《没头脑和不高兴》《大象巴巴》《彼得兔》《鲁西西传》《皮皮鲁传》等单本的。

这些书她都看了好多遍。有些是带拼音的,好多都不带拼音,也知道她很多字不认识,但是她就是喜欢看,拦不住,我就怕把眼睛看坏了。

她阅读速度很快,我其实也不知道看这些书对她的学习有多少帮助,只是比看电视要好吧。

一年级语文识字不算很难,只是数学居然比语文要写的字还要难一些。语文没学过的可以拼音代替,数学老师不让用拼音,像前后左右,圆形,正方形什么的,还有一些解决问题的答语都是歪歪扭扭照猫画虎。



遥远的重逢5


举一个生活中 真实例子啊。

我在课外带的一位一年级的小姑娘,一年级下半年学校开始写看图写话,别的孩子每次写了两三行干巴巴的字就不知道写什么了,她却总是一写一页多,学校老师每次都给她五颗星,然后给她的评语是:你真会写作文啊!因为她那些文字里用到,全是你想象不到的可爱、动人的语句。

后来,孩子妈跟我聊天,说女儿生下来半岁左右的时候,因为孩子爸出了些问题,孩子妈整个人就感觉崩溃了,整天不知道干什么好,于是就每天拿着本书读给孩子听,并以此打发自己的时光,在麻木中释放痛苦。没想到这一举动吸引了孩子的兴趣,让孩子跟着她一起爱上了读书,三岁的时候孩子就能独立读书了。到孩子上一年级之前,她已经读了三百多本书。所以在同一个培训班,别的孩子躁得很,只有她一闲下来就能安静地读书,她的书包里永远都装着课外书。

回到题主所说的问题,这个孩子之所以能够如此,就是因为从小她妈妈培养出了她爱读书的习惯,当读书成为一种爱好时,就不用别人说,便会认认真真地读下去,而且效果甚好。

我也看过一些小学低年级的所谓的好学生,学校老师要求他们每天读半小时的书,于是他们就拿着老师的读书卡,读到半小时后就让家长签字,以表示自己已经完成任务,这样的读书不叫读书,读了效果也不好。那些从骨子里发出的喜欢读书的孩子,他们才叫真正的读书,而且这样的习惯也才会有永久性,不会在将来因为课业加重作业增多而彻底放弃,因为那种爱好是长在骨子里的。

我是苏小妮,喜欢我的回答请点击关注和分享!


苏小妮


正好我的孩子也是一年级,这个问题我可以回答。现在阅读被越来越多的家长重视,看过一篇文章,一年级的孩子,课外阅读量要在100万到200万之间。

要想让孩子大量阅读,首先要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孩子的阅读习惯越早培养越好。孩子上一年级之后,我最大的感觉就是,时间没有幼儿园充分。幼儿园放学比较早,而且又没有作业。小学放的迟,还需要做半个多小时的作业。所以在幼儿园让孩子阅读是最好不过的,时间非常充分。



想让孩子大量阅读,还需要和孩子一起制定阅读计划。完成作业之后,睡觉之前的时间就看书。每天必须抽出半个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去看书。才能达到大量阅读的目的。因为一年级的小学生还没有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所以家长如果不忙的话,可以陪读,为孩子答疑解惑。逐渐让孩子查字典,孩子在下半学期就可以自主阅读。

想让孩子大量阅读,需要从孩子的兴趣出发。

市面上的书,琳琅满目,数不胜数。那怎么给孩子挑书呢?如果孩子没有养成阅读习惯,可以先从绘本,漫画开始。如果孩子已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那么孩子基本是不挑书的。

总之,一年级的小孩没有形成自主阅读的习惯,所以家长一定要陪读。做好表率,不要一直拿个手机。你都不喜欢看书,怎么要求孩子看书呢?


睿妈爱育儿


我家老大读二年级,我来谈几点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1、不要急于求成,因为阅读的基础不仅仅是孩子的识字量,还有理解能力。

孩子在一年级学会了拼音,按说应该会很快进入自主阅读的阶段,但实际上他们不可能一下子就学会了阅读,有的孩子理解能力还跟不上,一下子跟到他们一些文字很多的书,他们消化不了。所以,我们要对孩子阅读这件事有个正确的预期。

2、我们来做桥梁,帮助他们实现自主阅读

为了让孩子能够更好的实现阅读的衔接,我做了几件事:1、买了专门的桥梁书,有的是有拼音的,有的没有。桥梁书的特点是:文字相对绘本来说会更多一些,情节不会太复杂但又比较有趣。(推荐我爱阅读丛书系列);2、和孩子共读,她读几页,我读几页,读完一个故事交流一下,以确认她是否理解了故事类书籍的情节。

3、根据孩子的兴趣来吸引她们阅读

每个孩子的阅读兴趣和能力都是不一样的,而且随时都会变。有段时间我家丫头因《父与子》《奇先生妙小姐》喜欢上了漫画,我就让她从同学那里借阅《大中华寻宝记》,买了《林汉达漫画历史》等,满足她的阅读兴趣;后来她觉得自己喜欢探险类的,于是我们就开始阅读《神奇树屋》《老鼠记者》等读物,在阅读的同时,还收获了很多知识。

4、引导孩子合理地安排时间,利用好时间

其实低年级真的是阅读的最佳时期,越到高年级可能真的需要挤时间来阅读了,所以,我们最好提前培养起孩子的阅读习惯,让他们爱上阅读,学会利用阅读来学习。

总之呢,要让孩子喜欢上阅读,需要我们家长身体力行,做给孩子看。


温蒂小屋


为什么专家总是提倡孩子在一年级要重点培养阅读习惯?主要原因是5—7岁是孩子的阅读敏感期,在这一时期培养了孩子的阅读兴趣,将会是他一生的好习惯,而阅读几乎对所有学科的学习都有帮助。那么,如何来判断孩子是否进入到了阅读敏感期呢?

看一下你家孩子是不是符合这些特征;

第一;无论什么书,能不能看懂,都要翻一翻。

第二:看到有书的地方,比如图书馆,书店等,都要去看一看,翻一翻。

第三:爱听故事,也爱给大人讲故事,想象力很丰富,就是需要表达能力差点儿。

如果你的孩子符合上面的特征,那么,它就是进入到了阅读敏感期,这个时候培养他的兴趣爱好,是非常有效的。

具体如何来培养?老师有以下几个建议:

一,父母是孩子最好的阅读老师

阅读兴趣不是靠学校培养的,主要任务在家长,家庭中阅读兴趣浓厚,那么,孩子自然会喜欢上阅读,中国有句古话:蓬生麻中,不扶自直!所以,家长适时的放下手机,拿起书本,是必要的。

二:选择孩子适合的书籍

每个年龄阶段,孩子书的类型喜爱层度也是不同的。一年级的孩子幻想类的童话,绘本都是他们最感兴趣的书籍。

三:要重视阅读后的效果

孩子阅读后,最好再让他把故事讲给亲人听,讲给身边的人听一听,锻炼他的需要表达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他的表演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记忆力。

总之,无论是什么样的阅读方法和策略,都是有效的,但是具体效果如何,还要看家长坚持如何。坚持下去,你会发现自己的孩子到了高年级,会大不同。

我们小学语文课堂为小学生提供大量免费语数英试题资料哦!都是经典试题,如果您喜欢,请关注我们并转发!


小学语文课堂



看到这个问题,我想起了我家的孩子。我的孩子在一年级下册的时候就可以自己自主阅读《安徒生童话》。这就说明要上一年级的孩子大量的看书不是没有可能。

1、 家长请做爱学习的家长。

人们都说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是有很多道理的。特别是在孩子入学之前,孩子接受的教育都是来自家长,家长更应该给孩子积极正面的影响。在孩子上一年级之前,以及上了学之后家长都应该做一个学习型的家长。

孩子的模仿能力极强,当孩子看见爸爸妈妈都爱看书的时候,孩子也会情不自禁的被书吸引。 我记得我儿子小的时候,我和他爸爸每天都会看书,也会陪着他一起看。两三岁的时候会在书店缠着我们一直给他讲故事,一讲就是一两个小时。等他有五岁的时候自己就会跑到书店去看书。

当孩子喜欢上书的时候,离做一个爱阅读的孩子已经不远了。

2、给孩子一个安静的环境。

小孩儿的自控力本身就比较差,所以在给孩子看书的时候要有一个安静的环境。

没有电视机的吵闹声,没有一家人说话的喧闹声,也没有音乐声。让孩子做一个安安静静的读书的孩子。

3、家长参与,经常进行亲子阅读。

当孩子刚刚进行阅读的时候,家长要参与其中,陪着孩子一起进行阅读。一方面可以帮助孩子扫除阅读障碍,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鼓励孩子 想办法解决。另一方面,有家长陪在孩子身边,孩子的注意力会更比较容易集中,从心理上拉近了和书本的距离。这对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非常有好处的。


4、尽可能地让孩子选择他感兴趣的,适合的书籍。

在培养阅读兴趣阶段,家长们不要硬塞给孩子不喜欢的书籍。那样孩子反而会讨厌读书。我们可以选择孩子感兴趣的书籍进行阅读。

我记得我儿子小的时候特别喜欢恐龙,我就给他买了一整套恐龙的书籍。经常和他一起进行阅读。孩子就一遍又一遍的读着。

5、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五、六岁的孩子好奇心特别重,在阅读的过程中,往往会有许许多多奇奇怪怪的问题。

作为家长,面对孩子的这些问题,我们应该耐心地回答孩子的问题。我记得我儿子小时候曾经问我:“妈妈,是先有恐龙蛋还是先有恐龙呀?”“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呀?”“妈妈,雨为什么是从天上落下来的?”还有许许多多的问题我都记不清了,面对孩子这些问题,有的我能够给出正确答案的,就给他讲解,不能给出正确答案的,就必须得查阅资料。有的时候他问的问题实在是太多了。我都有些想生气了,但是我一遍又一遍告诉自己,千万要保护孩子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孩子有问题证明孩子在不断的思考,在不断的探索世界。

所以整个小学阶段,这些问题是我们交流的重要内容。就是现在上了大学,他还是会问我一些问题,当然,现在不再是与学习有关的,而更多的是与生活、思想有关的。

6、用交流促使孩子阅读。

孩子阅读后,我们可以经常和孩子交流。交流故事情节,交流人物的特点。也许有人会认为那么小的孩子懂什么呀,但是我们完全可以慢慢的渗透这种思想。

我们先从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交流,然后引导孩子去说说写了什么内容。交流的时候不一定要在多么正式的场合,我们可以在睡觉前,在和孩子去公园玩,在等公交车的时候,在坐车的途中……让孩子做到能够跟你交流。想跟家长交流。在与家长不断的交流中,孩子可以增强阅读的兴趣和阅读的信心。

7、让孩子在鼓励中阅读。

孩子的阅读兴趣更多都来自于家长的鼓励,我们要保护孩子的阅读兴趣,多鼓励孩子读书。家长越鼓励,孩子表现就越好。

不管你有多忙,不管你的工作有多累,在孩子读书的时候,在孩子需要陪伴的时候,一定要多陪陪孩子。不要等到错过了才来后悔。

我是语文教育杨柳依依,关注语文教育,关注孩子健康成长。


语文教育杨柳依依


一年级的孩子,阅读量要求比较高,可以选择从绘本开始。

婷婷上一年级的时候,老师有要求,每个星期读五本绘本,还要画出思维导图,并且在班级群相册,上传思维导图打卡。说实话,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还是有相当的难度。所以家长必须全程监督。好在还是坚持完成了。这样一个学期下来,孩子已经养成了一个阅读的习惯。就算家长不提醒自己也会主动的开始阅读了。


(绘本:我喜欢书)

所以,阅读启蒙,选择合适的书,在第一位;

其次给孩子提供一个阅读的环境,孩子看书的时候,家长尽量也在看书,而不是刷手机或者看电脑;

此外方法也很重要的,一边看书,一边要求他用画把书的内容归纳出来,引起孩子的思考。

前期的阅读对于后面孩子的语文学习是有很大的帮助的,比如看图写话,写作文等等。

都来陪孩子一起阅读吧!

我是婷妈,欢迎关注我,一起成长为更好的父母。

婷妈聊正面管教


家长急切的心情我可以理解。我不赞成在一年级就要求孩子大量看书。

我们常说要博览群书。如果孩子到了三四年级或者是一个成人,没问题,我们一定要让他们多读书。读书的好处这里就不赘述了,相信您已经看过太多。今天我们着重考虑的适量读书的问题以及如何适量读书。



我建议一年级的孩子不是要大量读书而且要适量读书。

什么是适量读书呢?适量读书就是根据孩子的年龄,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流域选择适合他们,并且在他们认知范围内的书进行来读。


1.要选择适当的书籍。

|生字所占比例不超过百分之七。如果生字太多,造成阅读障碍,孩子没有兴趣进行连续阅读,甚至还会失去阅读兴趣。阅读中遇到的生字,建议不要在阅读的同时查字典,而是在阅读完成以后把生字专门记录在一个生字本上用词典查出读音和释义。也可以选择带有拼音的读物来读。但是建议家长选择有拼音的读物和没有拼的读物。因为如果书上都是拼音的话,势必会造成孩子把重点放在学习发音生字上,而如果没有拼音,孩子可能更把阅读的重点放在故事情节和理解上。


|领域范围

一年级的孩子,我们建议读一些绘本,科学常识,世界名著选读。一些童话故事以及适合爸爸妈妈讲给孩子们听的书。我国的教育部已经对一年级的孩子有一整套的推荐阅读范围,家长可以参考(如果找不到可以私信我,我会把所有的范围以及相对应的书发给您。)

|长度

一年级的孩子的读书不易过厚。我们认为一本书完成的时间,最长不超过一个星期。家长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阅读速度,选择合适厚度的书本。书本太短,内容可能会对孩子来说稍微容易,我们选书的标准是在孩子认知范围内,稍微偏难一点的书籍。

2.读书的环境

孩子可以选择去图书馆读书,也可以选择在家里读书。建议孩子和家长每周去图书馆一次,养成借书还书的习惯,这样对孩子来说,读书会有一种时间上的紧迫感,促使他们抓紧时间读书。而且图书馆读书的氛围良好,也会遇到一些同龄的小朋友,大家可以就个人所读的书籍进行交流。如果在家读书建议家长给孩子准备一个专门的阅读角落或者是书房,干净舒适,在孩子阅读的同时,建立家里人不要打扰。大人可以进行一些安静的活动,不要看手机电视。



3.读书的时间

孩子最好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建议一年级的孩子每天晚上有20分钟到45分钟读书时间。周末的时候可以适当延长。读书其实不仅包括孩子个人独立读书还包括亲子阅读。对于一些孩子感兴趣的领域,比如有的一年级小孩子喜欢恐龙系列,生物系列,但是遇到的生字专有名词又比较多,所以家长可以帮助孩子读以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4.读书的输出

我们说任何没有输出的输入都是无效的。孩子在每读完一本书,或者经过一段时间的读书以后,家长和孩子可以就某一书的内容进行探讨,或者让孩子写读后感。或者做读书剪报粘贴在墙上,以增加孩子读书的成就感。

总之,一年级的孩子读书,我们要秉承适量适度的原则,切不可一味追求量大而造成孩子对读书失去了兴趣。

我是J妈,硕士,翻译+教育行业十多年的经验,现专心在头条码字,每天更文,专注于育儿经验和宝妈自我提升以及时间管理,分享我的所学所思,所有文章,一字一标点,全部是我一个一个敲打出来。

关注我的朋友,会在五月免费得到我录制的美国家庭万用亲子英文视频课程,同时组建学习打卡团,让我们共同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