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要考试之前,有些家长会更紧张,为什么?

得之坦然失之淡然148387990


孩子考试家长紧张很正常,因为毕竟考试是检验学习成果的可靠手段,而孩子的教育又是所有家庭关注的首要问题,其中以学业成绩又成为重中之重。

作为一个四年级孩子的家长,之前在公立小学就读,每次的期中期末考试也是难免紧张,心情随着孩子的成绩而起伏。自从今年我们考取了青岛中学(北京十一学校的兄弟学校)之后,这个局面改进了很多。

孩子依然考试,但是考试不再分为期中期末,而是每个学习主题都有测试。考试的衡量标准也不再限于分数高低,而变为了学业诊断。针对每一主题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老师会有不同的分析,用表格的形式展现出来。完全掌握是绿色,部分掌握是黄色,差距比较多是红色,一目了然,再配上老师后面的备注说明,家长对这一主题孩子的学习情况就比较清楚了。

这样的优势是打破了完全用分数一个标准衡量的掌握程度的巢窠,分数高的孩子也可能在某个知识点上差距较大,能够很好的让家长掌握孩子的学习程度。

我们之前紧张是因为面对孩子分数的高低变化,因不确定性带来的无力感,现在看到学业诊断家长也很清楚下一步要做好哪些工作配合学校,反而心里有底了很多!


姝言舒语


小学、中学、大学,学士、硕士、博士,有多少场的考试,作为家长从报考、领取准考证、提前熟悉由家前往考场路线,以至于目送子女进考场后在考场外的焦急的等待。

没为子女考试紧张过的家长少之又少,其中大多是限于客观因素而更紧张罢了。没有一个家长一路成为子女的师长,但子女的各科成绩,家长早有统计分析软件存于电脑。

家长再紧张,子女去应试,谁也替不了谁,谁的试谁去考;为此,家长要懂得给子女“断奶”,尊重并相信子女学会独立,以优秀的毅志品质对待活到老学到老的人生考试。

其实,家长最需要为子女应试紧张而更加紧张的是:子女在德智体美劳的“劳”这一课上,他或她自己在平日甚至备考期间为家里拖没拖过一次地?吃饱饭洗没洗过一次碗?


李兰颂


家长关心自己的孩子的学习是很正常的。特别是期中期末考试的成绩,必仅孩子读了半个学期一个学期了,学到了什么、多少,就从成绩来衡量了。

其实,做家长的没必要过以关心和紧张。你家长关心太多,学生压力就会太大,往往适得其反。

还有一部分家长,经常碰见听到,家长间相互攀比孩子的成绩,成绩好的夸夸其谈,成绩不太好的像矮人一等一样。没这个必要。孩子成长过程中,成绩都会呈波浪式起伏的。

从教三十多年,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发现学生学习成绩的一个规律:小学女孩子成绩比男孩子好,初二开始男孩子开始上进,到高二,原来小学初中成绩中等的成绩很快跃进。女孩子初二开始成绩下降,除非读文科。当然有些孩子的成绩一直会很好,这跟家长的教育方法有关。怪不得老师的,因为小学到高中会换很多老师,这个大家都知道的。

对自己孩子的成绩,做家长的应抱一个平常心。我自己读书时,父母从来不管我的成绩怎样。我对自己的孩子也很少过问他的成绩。只是鼓励他上进。


PPL64


孩子要考试了,尤其是初中升高中时的“中考”、高三时的“高考”,家长们会显得特别紧张!这也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1)家长们认识到了孩子学习的重要性!而考试就是检验孩子学习质量的一种途径;

2)“养不教父母之过”,作为家长的责任使然。很多家长认识到:任何事业的成功,都很难弥 补对孩子教育的失败;

3)与少部分家长的自尊心有关,担心孩子考得没有别人好,脸面上过不去。

我觉得,家长紧张归紧张,切勿过于紧张,尤其是千万不要把这种紧张传导给孩子!家长可以“内紧外松”,给孩子创造一个舒适温馨的学习氛围和家庭环境,多鼓励孩子,多陪伴孩子。比起自己紧张来,这才是对孩子最好的关心。

我的孩子今年参加的高考,现在读大一。回顾自己参加高三家长会时班主任的几句话分享给各位家长:

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家长应该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而且是终身的老师;

改变孩子要从家长改变开始;

提高教育的质量要从根本上提高家长的素质。

高三学生家长角色定位:做好后勤上的保障,充当精神上的依靠,在思想上引领,在行动上提醒,碰到事情最好不要发脾气,家长的脾气是孩子教育上的最大敌人。

最后,愿每一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能以一颗平常心对待孩子的学习,让孩子更积极、更健康地成长!也祝愿每一位学子都能学业有成,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石法桥


孩子要考试了,家长更紧张,这是一般家长都有的正常心理!

因为孩子寄托着家长的希望!如果孩子阶段性的考试,考好了,说明孩子认真学习了,知识掌握得好!家长很欣慰!如果考砸了,家长就会很担心,是不是学习态度没端正?还是哪些知识没学好?需不需要找课外班补补?总之,每次考试都牵动着家长的神经!

中考,高考!更让家长紧张!中考,高考,不管是孩子还是家长都意义重大,可以说关系着孩子的将来!家长怎么可能不紧张?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学习好,将来能考上好大学,找个好工作,一切顺顺利利!正是因为家长的这些愿望,孩子一考试,家长更紧张!生怕孩子考不好!

考试带来的现实问题,使家长紧张,带给家长更多的焦虑!只要孩子努力了,相信自己的孩子,家长的紧张只会给孩子压力,而不会有更好的作用!


低吟浅唱的花


一、和孩子好好聊聊

初中阶段的孩子考虑问题还不全面,更谈不上长远,这个阶段需要家长及时地给予点拨和引导。

比较常用的办法,就是和孩子好好地聊聊。注意是聊天而不是唠叨,而且还要注意形式上可以随便,内容上要做好准备,也就是说不能想说啥就说啥,说到哪里算哪里,起码要打个腹稿。

我们认为,家长和孩子聊这件事,首先要和孩子讲清楚中考其实比高考还要重要。因为一个很明白的道理和客观现实是,高考落榜可以复读,而中考落榜却没办法复读,按照国家政策就应该去职业学校,当然也可以直接就业,如果想上高中就只有去民办高中,成为高价生。

其实有些初中毕业生还是比较适合去职业学校学一门技术,可绝大多数学生并不愿意选择,就是选择了也不是真想学技术,而是为了轻松,为了逃避高中紧张的学习压力,可这类孩子就和大学无缘了。

把这个道理给孩子讲明白很重要,其实大多数孩子还是愿意考高中上大学。既然如此,那为什么还紧张不起来、不在状态呢?家长要平心静气地和孩子找找原因。

有的孩子对自己能不能考上高中心里没有数,有的是盲目乐观,有的是感觉问题不大而掉以轻心,还有的学生越临近中考越学不进去了,等等。找到了原因才能想出来办法。

二、正确地激励孩子

激励孩子的办法很多,要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学习基础、学习动力缺乏的具体情况,找到合适的、正确的激发孩子学习动力的方法。

表扬和奖励、批评和惩罚等都是最常用的方法,要根据具体情况、实际情况运用,也可以结合使用。还有一个激将法,对有些孩子特别管用。

在这里我们给家长讲一个方法,可以叫“憧憬法”,就是告诉孩子无论现在的成绩如何,在这200多天的时间里都是可以创造出奇迹来的,一切皆有可能,如果拼上这200多天,真的能创造出一个奇迹来——本来没有希望考上高中结果考上了,本来是在边缘结果中考成绩远远超过了录取线,在最后的半年多时间里成功逆袭,一旦实现了这个目标,不仅升入高中后有一个比较高的起点,而且可以炫耀和自豪一辈子!而且,也许还能因为自己的传奇故事被同学们刮目相看,他的高中也会因此而更加精彩,他的人生也会因此而与众不同!

三、选择一个好的校外辅导班

许多初中生的数学和英语这两科比较薄弱,跟不上趟,那么选择一个负责任的辅导机构进行查缺补漏,在周末和寒假进行“一对一”“一对二”或小班辅导,还是有必要的。

当然要征求孩子意见,做好孩子思想工作,得到孩子的积极配合。


雨林里的骆驼


中国有句话,叫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无可厚非,所以我们在孩子身上,倾注了全部的希望。这是中国大多数普遍家庭的选择。我们会有种种理由来随时认定我们做的没错。我们把自己以前没做成的事情,强加到孩子身上。我们又拿出了说服不了自己的理由去替代孩子的选择。我们那个年代,没机会念书,所以就拼着命的让孩子比成绩。我们那个年代,没机会学特长,所以就拼着命的让孩子在不多的假期里报上几个特长班。我们那个年代……可各位呕心沥血的父母们,现在已经不是我们之前那个时代,而考试,也不在是孩子唯一的选择。我们为什么不能给孩子一个美好的时代?我们又为什么不能倾听一下孩子的选择呢?

孩子,你以后可以不需要是医生,不需要是老师,不需要是任何我认为的某种人……但我希望,你,是一个善良的人。


我就是阿良


是因为家长的期望值过高,很多时候,这样的期望值反而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

推进的做法是把功夫做在平时,在孩子学习过程中,家长是有辅助提供资源的责任的,这些资源包括,好的老师,老师的教材,好的成长机会,还有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如果这些工作平时都做足了,为什么要考试紧张呢?只有平时没做足功夫,感到担心才感觉紧张。

叔本华有句话,说的很多,我们应该做我们能做的,我不要要我们想要的。对孩子的学习一样,我应该做足功夫为孩子的学习而努力,但是我们不期待太多。


上海咸领教育


从心理来说,因为不是自己考试,不是自己亲自做的事,你就没有把握。这就跟你做别人开的车时,用担心撞车一样,因为你和开车的人是命运共同体,他出事,你也好不了。这是普遍的心理现象。

同理,你的孩子考试,他的成绩和升学、择校有关,对家长来说,意味着名誉、培训费和择校费的更多支出等,所以你和孩子是命运共同体。

当然最最重要的是他是你的孩子。


品味成长


家长的希望寄在孩子的身上,这是我们老百姓的心愿。其实家长们不必要太过认真对待孩子们考试,360行,行行出状元。哪里黄土都养人,只要辛勤,能吃苦,结果是一样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