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之前,纯电动汽车能做到充一次电续航1000公里吗?

牛轰轰8088


在我国现有的技术条件下,充电续航1000公里时非常有难度的,即便有可能也会是好几年甚至若干年,而把日期定在一点多以后的2020年,基本上是无法实现的。

我们要清楚的是,即便是纯电动汽车领导者特斯拉也只能达到500公里级别的续航,而再看看我国的新兴互联网造车势力,基本上的续航都在350公里左右的水平。

电池的续航,其实还要考虑到其它外界因素的影响,比如天气情况,气候温度条件等等。这并不是一个易于突破的技术难点。也许以后的石墨烯电池可以达到,但现在的科学水平尚未能够制造出量产的石墨烯原料的电池。

并且,最主要的是,事实上现在大多纯电动汽车制造企业并未将最重要的研发重心放在续航上,因为从实用性角度来考虑,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并用不到太长的续航里程。


车域无疆


虽然作为新能源纯电动汽车行业从事者,我非常想2020年国内技术能到一次充电续航1000公里,但是实际告诉我,很难很难。

目前国内技术在二十五度左右环境温度情况下,充一次电续航里程最远也就在500公里左右。目前全世界充一次电续航里程最远的是特斯拉,差不多在900公里左右。但是目前特斯拉使用的电池单体容量比国内已量产的电池单体容量高百分之十左右,百公里耗电量比国内车型少百分之十五左右,一来一回就差了百分之二十五。



但是就实用性而言,个人觉得续航里程在600公里足够,问题关键应该在充电效率,充电设备普及率以及受温度影响不能那么大。比如说单次充电时间最好能在三十分钟以内,最理想状态是十分钟,比如充电设备如果城市方圆五公里至少一个,高速国道每五十公里一个,再比如低温时容量不会衰减超过百分之五等等。


心牧歌


两年的时间把量产的电动车的续航做到1000公里,肯定是做不到,实验车还是有可能做到的!



1,就目前来看最厉害的就是特斯拉了也只能做到500公里左右,产量依然上不来,价格也非常昂贵;再过两年做多做到800公里就很不错了!

2,国产几大互联网公司共同投资的蔚来汽车,18年才能交付,最大里程也才500不到。

3,续航里程和电池容量、密度正相关,简单来说容量和密度越大,续航能力越强,量产的主流几种电池要么是安全性不够,要么是质量太大,严重制约了续航的增加。

4,就算最近传的很火的石墨烯电池,虽然厉害,但是目前还是在实验室阶段,两年想要量产,比登天还难。

其实制约所有人考虑买不买电动汽车的首要条件就是续航里程,相信大家都是手机的续航的受害者,其实现实点在2020年能做到充电半小时续航500左右就是非常好了!

电动汽车是一个势不可挡的发展趋势,所以车企都在重点布局,当百花齐放之时就是消除人们里程恐惧的时候,您觉得呢?
欢迎各位老铁点赞吐槽吐槽!


smarttalker



充电一次能够续航1000公里并不是什么技术难题,只要把电池组增大就可以解决了,更何况现在科技高速发展,提升电池容量并不是特别大的技术难题。大家想一想十几年前的手机还在使用镍氢电池,体积大,电容量小,放点快,用着那么小屏幕单色手机上能用几天 ,按照现在手机的耗电量来说,可能几个小时都坚持不了。而现在的锂电池四千毫安的电容量 ,却只有几毫米厚的饼干大小,这不就是技术进步带来的便利吗?



其实纯电动汽车真正的技术难关是如何解决快速充电的问题。现在电动汽车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生产,配置,驾驶感受等方面已经与传统燃油汽车相当,续航里程也在不断提升,从几年前的二三百公里到现在的四五百公里,无不体现着科技带来的进步。但怎样解决快速充电问题一直没有实质的改变,燃油汽车一箱油也可以跑个伍百公里,没有了到加油站几分钟就可以加满燃油继续奔跑。可电动车跑完500公里后存储电量用光后需要几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充满电量,这无疑对长距离行驶和紧急状况下使用车辆造成了不变,如果可以在半小时甚至更短的时间内完成充电,则基本不会对电动车使用带来影响。所以提高续航里程是相对比较容易做到的 ,快速充电才是解决电动汽车普及问题的关键所在。



秋名山2017


以现有的技术水平来看,想要做到充电一次续航1000公里还是挺难的,这需要三元锂电池技术有一次技术革命才可以。

我们都知道,电池的性能是有一个数值专门去衡量的,那就是单位体积内储存的能量多少,我们也称之为能量密度。目前全球量产的电池中,三元锂电的电池密度是比较高的。但就算如此,现在搭载三元锂电的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都在500KM以下徘徊,离1000KM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所以说,未来要么三元锂电池技术有一次技术革命,要么找到一个可以替代三元锂的新材料,而这个材料必须有足够大的电池密度。

其实除了电池之外,电池管理系统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部分。特斯拉应该是目前续航里程比较长的车型了,基本上能够达到500KM左右。但其实特斯拉在电池上并没有什么新鲜的黑科技,它的电池用的都是松下提供的186500的小节电池,而特斯拉就是利用这些一节一节的电池,组合成了特斯拉的一个大的“电池包”,大约7000多节。但其在电池管理系统上却是全球领先的,以至于能够让几千节电池充分发挥它的功效。

新能源汽车必定会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而三元锂电也是国家主导的方向。虽然现在国内新能源汽车补贴有所降低,但对电池的能量密度上却有着不同程度的要求,车辆电池能力密度越高的而车型,补贴的力度越大。所以,未来国内新能源汽车的技术也会不断的提高。


高氏观市


大家好,我是乐见花。

就目前来说续航里程最长的量产版电动汽车,是特斯拉的Model S,其最高配置车型,续航里程超过五百公里,接近五百五十公里。当然也有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宣称能达到比特斯拉更高的续航里程。


如题,那么我们是不是到2020年就能造出续航达到1000公里的电动汽车来呢?我的答案是,未必。拿手机电池来举例,手机发展到现在少说也有小二十年了吧?那你看看手机的电池续航比起以前又进步了多少,充电技术在不断发展。但电池储电技术几乎还在原地踏步。

我回到电动汽车上来,有人说能不能把电池继续做大。答案同样是不能,一辆汽车的空间毕竟有限,我们不可能一直压缩车辆的空间给电池用,这样汽车的空间实用性将大打折扣!



2020年,若是纯电动的充电式汽车要做到续航1000公里,很难很难!唯一可能做到的是氢燃料电池汽车。由于篇幅有限,关于氢燃料电池汽车,我们就不展开讨论了,感兴趣的小伙伴也可以看一看我之前写的关于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文章!


乐见花


这台绿驰~金星纯电动车就可以!


5752763688


就我目前对国内外纯电动汽车的一个了解,想在这两年就做到纯电动汽车续航能力达到1000续航能力概率估计不高,也可以说是不可能达到的在这么短的时间里。

现在的纯电动汽车的一个动力电池已经被车的外观大小给限制了,车的电池也只能是经可能的装在车底盘位置,所以汽车厂商也不可能去为了加大电池组而占用其它地方空间,加大电池组的方式也并不会从实际上增加车的续航,只能是让车变的笨重,反而会加大电量损失,在汽车设计都要求车的轻量化情况下,增加电池组是行不通的。



在目前的一个电动车电池研究方面,各国从开始研究到现在已经有几十年了,做的出色的也就输马斯克的特斯拉了,而马斯克的特斯拉车续航里程也才500km的水平,目前的先进锂电池水平也只能做到500多公里,而要达到1000可见难度有点大,没有个十几年是做不到这种水平。


而目前为止可以达到要求的续航里程,也只有石墨烯电池了,

但是石墨烯目前还在研究中,能不能商用还不得而知,如果该技术得到普及,那么1000公里是没有任何问题。




By EV新视界。以上观点代表个人见解,欢迎大家点评点赞转发我的回答。想了解更多有关新能源汽车问题,关注私信给我,随时为您解答。


EV新视界


先不说电动汽车能不能达到1000公里的续航里程,传统汽油发动机的汽车能连续行驶1000公里的都不太多,电动汽车最大的问题应该还不是续航里程的长短,不影响电池寿命的充电时间长短才是和实用性关联性最大的。

很多时候当加油站排起长队时,加油都会用去很长时间,未必比一些电动汽车的快充时间更短。

而电动汽车如果充电时间很短,由于是一车一桩的充电方式,效率肯定比传统的加油站高得多,起码不用很多车抢一台加油机加油。而不管是在家里的停车位充电,还是在公共场合充电,都会省去大量的时间。出现充电车位少,需要充电的车多的情况就会变少,停车场也就不会滞留大量电动汽车了。

而季节变化对续航里程的影响,还有电池性能的下降速度,也是很现实的问题,提升这些方面的性能比续航里程有多少更重要。只要电动汽车在实用性方面和传统汽车很接近,对于使用者来说就是福音,如果能超越当然就更好了。


车知嘛


目前,几乎所有的汽车制造商都推出了混合动力车或纯电动汽车。许多汽车制造商宣称,纯电动汽车将引领汽车业进入“零排放时代”。然而,目前仍有不少制约纯电动汽车发展的因素,最大的障碍是电池的续航里程有限。

限制纯电动汽车续航里程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动力电池的容量;2.电池管理系统;3.动力电机的能量转化效率;4.天气因素;5.司机驾驶习惯。以上5个方面中,动力电池容量问题是决定一辆纯电动车续航里程长短的首要因素。

目前,提高动力电池的容量面临诸多技术难关。因此,当下汽车市场上纯电动车的续航里程研发目标大多定在500KM以内。当然,科技的进步日新月异,如果电池的核心技术能够在两年之内得以突破,一次充电跑1000公里也不是痴人说梦。

另外,车企在设计和制造电动汽车时,虽然续航里程是重要的衡量标准之一,但它却不是唯一的标准。除了续航,研发纯电动汽车还需要注重很多其他方面,如舒适度、豪华感、安全性等等。因此,车企总是力图在保证车辆各个方面都没有问题的情况下,尽可能地满足消费者对于续航里程的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