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融通發展能力 是企業競爭力提升的關鍵

政策微評 胡畔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推動創新創業高質量發展打造“雙創”升級版的意見》中提出的實施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專項行動計劃,近日,工信部會同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國務院國資委聯合印發了《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三年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

眾所周知,我國企業的創新模式正在從單打獨鬥走向眾創、共創、廣域協同,資源整合從產業鏈整合走向跨行業、跨界融合互補,大中小企業不再是獨立割裂的個體,而是以創新創業為紐帶緊密地連結在一起。大企業有資金雄厚、技術領先等優勢,中小企業則是服務意識、創新意識、活力意識更強,他們之間的融合發展,將有利於實現融通互補。

事實上,構建大企業與中小企業協同創新、共享資源、融合發展的產業生態,就是此次《行動計劃》的目標。大企業向中小企業開放資源、共享能力,以數據和資源賦能中小企業;中小企業在新的產業形態下實現快速迭代,創新成果通過創新鏈、供應鏈、數據鏈迴流大企業,為大企業注入活力,雙方會在融通發展中實現創新效率倍增與核心競爭力提升,促進經濟和產業轉型升級。

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成員、副部長王江平在解讀中指出,《行動計劃》是第一次提出中小企業與大企業不僅是配套協作的供應鏈關係,還存在創新鏈、數據鏈、價值鏈等多方位、多角度關係的文件,是適應當前技術創新和產業變革對企業發展理念和發展模式提出新要求的文件。

筆者以為,當下正值互聯網時代,以互聯網為核心的新興技術與其他產業領域的全方位深層次融合,正打造著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發展新趨勢,數字經濟、共享經濟、協作經濟正在重塑傳統實體經濟形態。因此,如何構建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體系,如何搭建開放共享的融通發展平臺,如何促進企業內部與外部、線上與線下等創新資源、生產能力、市場需求的精準對接至關重要。

整體來看,此次《行動計劃》主要通過五方面行動來構建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的產業生態,以期發揮大企業的引領支撐作用、提高中小企業的專業化水平、進一步激發產業創新活力。

一是挖掘和推廣融通發展模式。聚焦重點行業領域,圍繞供應鏈整合、創新能力共享、數據應用等當前產業發展關鍵環節,推廣資源開放、能力共享等協同機制,為建設融通發展生態提供有益指引和參考。

二是發揮大企業引領支撐作用。鼓勵大企業利用“互聯網+”等手段,搭建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大中小企業創新協同、產能共享、供應鏈互通的新型產業創新生態,促進生產製造領域共享經濟新模式新業態發展,重構產業組織模式,推動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降低自身創新轉型成本,形成融通發展的格局。

三是提升中小企業專業化能力。推動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培育600家細分領域專業化“小巨人”和一批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開展“互聯網+小微企業”行動,提高中小企業信息化應用水平。

四是建設融通發展平臺載體。提升載體平臺融通發展支撐能力,支持不少於50個實體園區打造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特色載體;建設500家國家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範平臺和300家國家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示範基地;加快推進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建設。

五是優化融通發展環境。進一步夯實網絡基礎、建立完善的知識產權管理服務體系、深化對外合作,打造有利於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的環境和機制,釋放融通發展活力。

筆者以為,企業作為融通發展的主體,提高大企業引領和帶動融通發展能力、中小企業參與融通發展的能力應是實現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的根本。因此,在五方面行動中,要重點發揮大企業技術、人才、資金、資源整合等多方面的優勢,加快推動大企業建成一批各具特色的專業化融通載體,打造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融通發展平臺,形成以大企業為依託,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中小企業在技術、產品、業態等方面創新的良好環境,實現大中小企業多方面資源共享、優勢互補,進一步構建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的產業生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