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土拍,北京一天成交300亿!释放了什么信号?


疯狂土拍,北京一天成交300亿!释放了什么信号?



江湖日报:近日,地产江湖风云再起,各路房企齐聚帝都,九大门派欲争夺年末的13宗土地,扩大门派版图,史称“九大门派帝都论剑”。

11月26号,北京当天出让位于大兴、房山、延庆、昌平、顺义、密云六个区的13个地块,最终12宗成交,只有1宗流拍。

同时,出让金额达316.46亿,为2018年年度最高,也是北京历史年度最高,出让土地总数也是历史最高。

本着新闻字数越少事情越大的基本原则,具体土拍的过程我们不细说,抛开表象看本质,背后究竟释放了什么信号,意味着有哪些变化。

土地溢价率的变化

虽然本次出让金额为史上最高,但出让地块也打破历史,12宗成交的土地中,溢价率是一个很值得深思的事情。

丰台的一个地块溢价率49.3%,本次土拍最高溢价率顺义其中一个地块溢价为1.56%延庆的一个地块溢价率为0.5%昌平的一个地块溢价率为1%房山的一个地块溢价率为2%

其他地块的溢价率基本在20%左右。

今年1-10月份,北京土地出让的平均溢价率在12%.8,本次的出让土地溢价率稍微上升,在目前的市场行情下,土地市场略有回温。

这个信号也说明房企经过1-10月份的沉寂后,对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的后期市场看好。同时也给沉闷已久的北京市场带来了一丝活力。

房企名单的变化

九大房企分别是中铁诺德、中铁置业、新城控股、金茂、首开+金地+华润+平安联合体、华发。

这个房企名单,也很有意思。

国内排名前十的房企一个都没看到,本次土拍都没参与,而一些原来不那么激进的二三线地产公司,反而在这个阶段对一线的兴趣比较大,比如本次参与北京土拍的华发,是珠海当地的龙头企业,在本次拍卖的5个地块都有报名,并成功拿下一个地块。

其他参与土拍的多数是国企央企。

最终成交的优质地块都被国家队收入囊中。某种程度上来说,国家队的入场,也代表了国家对于市场的态度,稳定市场预期。

十大房企的沉默,除了已有土地储备足够多之外,也有自身资金的压力。

国内融资困难,海外融资利率高居不下,完全没有必要盲目拿地加大自身资金风险。比如恒大近期发行的海外融资5.9亿美元的优先票据,融资利率达到了13%。

种种迹象表明,市场上面开发商采取的促销打折或降价的方式越来越多,部分开发商对于19年的预期也不再以高增长为目标,而是降杠杆,降负债,加大回款为第一要务。

土地出让规则的变化

本次土地出让规则发生变化,新规允许房企可以联合竞地“土拍共有保证金”。

其目的也比较明显,信贷规模持续收紧的前提下,除了国企还可以获得利率比较低的贷款外,其他企业很难单独在一线拿地,即便是头部房企也是如此。

同时因为北京全年11个地块的流拍,土拍市场也需要重新点燃热度,提振开发商对土地的热情。

共有保证金的模式,可以适当降低单个开发商的拿地压力,同时也降低持有周期中资金链紧张的风险。

比如近期小米和华润联合拿地,就是采用的这种方式。

土地出让规模的变化

本次的出让结果,13宗出让,12宗成交。一直以来,供应量的高低也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房价的走势。

年末北京大量供应土地,除了带给市场活力外,同时也从源头上加大供应量,对于北京的楼市来说也会起到稳定市场价格的作用。

跑马圈地、坐地搂钱的开发模式,彻底成为过去。

冷静至今的北京楼市终于在年末有了一些动作,抛开其中的种种原因,最终的目的是刺激市场的活力,但是这不得不让我们联想到一个词“救市”

历史上多次的救市都是发生在市场已经进入下行周期的时候。

目前的楼市在经过1年多的调控后,虽然价格比较稳定,但成交量已经大幅下滑,接下来的楼市政策,市场将会十分敏感。

咱们再看一则北京楼市的消息

北京丰台的某个项目,紧邻10号线地铁,标准的地铁房,优质新盘,销售单价为66000/㎡。

这本来是四环内的优质项目,在北京公布的政策中,四环内不再供应新的土地。这个注定会绝版的新盘,第一批350套房源在开盘十多天后,依然还有房源没有卖完,这个现象很反常。

另外根据中原地产提供的数据,到目前为止,有29个“限房价竞地价”的商品房入市,总共约17000套,已经网签的只有3000多套,网签率仅18%。

中原地产披露,在接下来2019年的北京限竞房的供应,供应总量接近4万套,大量的新盘入市,唯一的竞争就是价格。

如果房企打价格战,很有可能会出现一些项目大幅降价,从而冲击二手房。

根据数据,2016年北京二手房的成交量是新房的4.6倍,2017年是3.3倍,2018年随着共有产权和限竞房的入市,成交量或许会更低。

再加上北京的913公积金政策的重大影响,10月份的二手房成交量继续下滑严重,根据我爱我家的数据,10月北京往前8879套,环比9月减少41.9%,近乎腰斩。

而新房的集中入市同样会冲击二手房市场。更新的房龄,更方便的贷款方式,更低的首付比例,刚需们必然会被新房分流。

如果新房降价,二手房的房价也势必走弱。刚需被新房分流的越多,二手房业主的可选择性就会越少,由此会引发的连锁反应值得思考。

以上种种情况综合来说,整体上楼市对房价的预期已经发生变化。只涨不跌的状况已经得到控制,市场的流动性变慢,周期拉长,关注度也在下降。

一些新的调控政策也表明,防止大幅上涨的同时,防止大跌的政策接下来也会成为主流,这在深圳近期的政策中得到体现。

调控的效果已经显现,这或许是另一种“救市”的方法。

房地产行业洗牌的意味越来越强。

活下去会成为接下来开发商的最要紧的事。从此次土拍十大房企集体沉默的情况来看,土地为王的战略发生根本性变化,现金为王的时代到来。

分析最近楼市的动态,总结成两个字就是“探底”国家在探开发商的底,开发商在探购房人的底,购房人在探市场的底,市场在探政策的底。

包括深圳近期对房价采取15%的熔断机制和厦门出售的新盘价低于拿地价格的事件,都在说明市场的底部逐步显现。

可以预测下,年底之前或许会看到明确的政策出台,给楼市做一个阶段性的总结,我们拭目以待。

最近对于楼市的动态很低调,但发生的事并不小,也经常和一些业内人士探讨一些走向可能性。因为种种原因,有些东西是不能说的太多,也让我很是郁闷。

干货类的文章或许有些枯燥,但这都是代表了一线市场的真实反馈,足以给买房或关注房产的人一些参考和方向,刚需在这个阶段可以密切关注楼市走向,或许会出现上车的机会。

可以确定的是,这个大周期的房地产的红利已经消失。

通过买房跃升阶层的机会和可能性,在这一轮房价大板块轮动中,消失殆尽,未来房地产将是更细分更专业的市场,大家更关注价值而不是价格,专注于投资而不是投机。

房地产的草莽时代,正式结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