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人認為只有像錢學森、屠呦呦、袁隆平一樣的理工男才能振興中國,其它是百無一用是書生,你怎麼看待這種說法?

牆洞雀


這種說法失之偏頗,不必要為了論證一個立論有道理,就去否定其他所有的立論,否則自己也站不住腳的。

當代能夠真正促進國家和社會進步的,當然首推科學技術的發展,這是近現代以來所發展最迅猛的力量。然而我國的科學技術卻還是功利性太強,原創性太差,特別是數學物理等基礎性學科,很少有人能耐得住寂寞,坐不住多年冷板凳,可以說急功近利嚴重損害了我國基礎性和革命性科學技術的發展進步。

而與此同時,更不能否定人文社會科學對於國家社會的重要意義。人文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是相輔相成的,剛才說到的我們之所以在自然科學發展上遇到從理論到實踐的種種問題,根本上還是人文社會科學太落後了,總是圍繞權力、金錢搞些成功學、厚黑學,嚴重敗壞了社會風氣和學術氛圍。

而且,真正的大科學家不僅是在自然科學方面開宗立派,在人文社會科學方面必然也是頗有心得。單一論還是智慧不夠的體現。

我們一個不太好的傳統,為了肯定一個東西,要否定其他所有的,不管好壞有無價值,這種思考模式該反思一下了。


慈悲拔除生命苦難


你信不信可以讓錢學森、屠呦呦、袁隆平去掃廁所?

你又信不信可以讓錢學森、屠呦呦、袁隆平每天戴頂高帽子挨批鬥,每天忙著寫檢查,根本無暇從事他們的研究工作?

如何保障科學家可以安心、踏實,心無旁騖的從事他們的科學研究工作,這需要一個特定的社會環境!

這個環境的存在是需要一些前提條件的,不是無任何前提條件就可以存在的!

怎麼來建構這個社會環境?這就是社會學領域的問題了!


蒂姆安迪


雖然我是一個文科生,但是不得不承認理工類對社會科技進步貢獻更大些。文科類,就是寫寫文章,研究社會科學,政府起草文件,宣傳文明社會之類的。理工類可以直接轉化為生產力。美國那麼強大,都是他們有一流的物理學家,化學家,數學家。文科類對社會貢獻有限,更多的是完善社會科學。


LG221366694


先糾正一個小問題,屠呦呦是女性。理工科並不都是男性,隨著教育程度的普及,越來越多的女性走出家門,踏入社會,從事各種技術性、非技術性的工作,努力實現自己的價值。


以前有句話叫做“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表明了理工科的重要地位,強調了理性大腦(左腦)的優越性。但現在,越來越重視文科、藝術,開始宣揚感性大腦(右腦)的不可替代的位置。

理工科代表的是自然科學,文科中有自然科學,藝術有精神價值和審美價值。其實這三個都非常有用。

拿理工科來說,物理學、工程學價值很高,促進國家生產技術的發展;文科中的文學、哲學、政治、經濟同樣是無價之寶,物理化學不可替代;美術、音樂的存在,又讓我們感受到美感的體會。三者缺一不可。

舉個例子,文科理科這就像一個一個傳統家庭中的男女分工一樣,男的負責賺錢養家,創造了很多經濟價值,為社會做出了貢獻;女的照顧家庭,生育孩子,撫養孩子,付出很多價值也很大,男人不可能在做好工作的時候,同時照顧好家庭。所以一個家庭只有男女互相尊重和理解,才能幸福美滿,不要覺得對方的責任很輕鬆,誰都不容易。

但是現在都要文科理科都得懂,專業的技能要70%+30%的非專業能力才是最受歡迎的。比如,一個數學家,他的數學水平和考研能力應該佔70%,30%的能力還可以寫作、人際溝通、抗壓力。文科理科不可分割,左右手都重要,只是對於每個人可能更擅長其中一個而已。

我心有猛虎,細嗅薔薇。


星遠xingyuan


個人是個工科畢業生,個人認為這種說法很明顯是錯誤的。稍微有點工作常識,或者生活經驗的人都能夠明白,在中國讀理工科並不是真正的能夠振興中國。目前來看,在中國理工科適合家庭條件不太好,或者家境非常一般的人去讀。因為理工科由於實用性比較強,找工作其實相對容易一些。努力工作的話,搞技術的人養家餬口是沒問題的,要是真的說振興中國,就有點太託大了

目前,一旦工作了,理工科的限制還是非常大的。因為理工科的人說白的了都是走技術路線的,相當於過去的手藝人,憑的是自己的技術吃飯。國內的教育體系時間是非常長的,一般讀完研究生才能夠從事研發工作,這個時候就25或者26歲了。技術這東西更新速度是非常快的,對於很多一線從事技術的人來說,幹技術的時間不會太長。年紀大了,有了家庭,很多事情就有心無力了。

因為國內的體系就是這樣的,技術和發達國家差距很大,往往搞技術的在體系內是毫無價值的。除了IT行業工資高以外,大部分的傳統行業是沒有人能夠長期呆在基層,踏踏實實做技術的。因為工資實在是太低了。即使做出了成果,掌握了技術,其實也沒有什麼用。畢竟在管理者的眼中,這些成果都是他們的功勞。你的技術也算不了什麼,公司那麼多做研發的,也不差你一個人。所以說做研發的人才真正的是百無一用。

我同事有句話說得很好,他們都是幹管理的,專門管我們這群工程師的。

所以國內往往會形成一種現象,那就是基層的研發人員數量不多。比如一個十個人的項目組,一個升不上去的老工程師帶著兩個剛畢業的學生幹技術,其餘專家、高工、主任之類的人天天干管理,專門管理他們這三個人。比如前不久航天六院11所張小平就是一個好例子。據說這個人是個技術大牛,他的離職影響了登月計劃。那麼問題來了,這麼重要的一個人,為什麼只是一個研究員?別人現在走了,他上面的管理者是怎麼做的,想直接打官司,強行把別人留下來。

我們以前確實窮,沒有錢,大家一起奉獻沒有錯。可現在經濟都高速發展幾十年了,真正搞技術的人毫無地位,還提倡奉獻,不是蠢,就是壞。畢竟天下不患寡,而患不均,想想看別人天天看著你幹活,你天天想一個完全不懂的人彙報,最後所有的成果都是他們的。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順手點個贊哦~

更多精彩請關注歷史是什麼


歷史是什麼


這個問題其實是在問:文科與理工科,哪個更重要?

作為一個文科生,我可以毫不猶豫地大聲地說,理工科更重要!!!

以前,我們文科生批評理工科的侷限時,最“犀利”的武器就是:科學技術是把雙刃劍,既造福人類,也會毀滅人類。後來發現,這完全是瞎扯淡!至今為止,科學技術從來只有造福人類,從沒害過人類。傷害人類的全部都是文科——邪惡的思想和理論,以及它們的衍生物。

中國人之所以懷疑科學,是因為自古以來中國人沒有西方人的獨立不依的客體概念,所謂的天地人三才,所謂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本質上都是人的反映。因此,中國人雖然不反科學,但也不愛科學,認為科學不重要,才會把科學當作奇技淫巧。而西方文明的源頭古希臘文明認為,存在一個自在、自決、自主的客觀世界,科學就是系統研究這個客觀世界的理論體系。因此西方文明才可能誕生科學。

缺乏科學和科學精神,導致中國人喜歡坐而論道、誇誇其談,多談主義、少談問題。不僅不知道反思,還沾沾自喜形而上者為道,形而下者為器。

到了今天,中國有太多的理論、太多的道理,太多的功利,但少的就是不計利害、非功利的求知精神。

至於題主提到的,只是三個優秀的技術人員,雖然貢獻很大,但不必太誇大其作用。沒有科學,技術無法持續。


江南俗士1


中國缺哲學,缺科學,缺邏輯,缺理性,缺反思,缺質疑,缺否定,缺創新,缺人才,最缺的是不以人師自居,理能改變物質世界的進步和需求,文能提供智慧思考方法和精神動力,指導大眾從精神領域走向科學、正確、正義、平等、自由、民主、公民、人權的文明方向,引導人類在物質和精神領域裡,從此級文明,跨入更高級文明的人類級真智慧聖賢導師。

中國自古不缺,以人師自居,以大師之名煽惑鼓吹人類最愚蠢、最垃圾、最劣等、最反智邪惡之徒,甚至泛灆成災,爛到極致,自已理科不能解方程,不會做理化實驗,科技外行白痴;文科不能對人類社會科學貢獻一個有用詞彙,終生生活在空中虛幻樓閣,不著邊際瞎噴中,離開自已能力誇誇其奇談,不靠譜無極限無效噴騙,自已做不到,要求別人去做,搖頭晃腦,故做高深,煞有介事的空洞無物聖人蛋閹智騸腦反智、反人性、反科學、矇昧、毒化人的靈魂世界,原始愚昧的廢言廢語,以大師自居,滿中國撞騙,跨不出國門半步的廢物人渣。



當今社會,科學技術固然重要,但人類更離不開精神食糧,尤其是藝術欣賞,如果沒有藝術欣賞,人類的生活將變得枯燥,索然無味。我所說的藝術是廣義的藝術,包括文藝作品,小說、評書、詩歌、繪畫、雕刻、音樂、舞蹈、電影、雜技等,這些並非由學理工的科技工作者所創作。其實,科技工作者創造的東西不少也是服務於上述藝術類作品的。如放影機、Mp3、Mp4、電視機等,如果沒有文藝作品,這些科技產品還有什麼用呢?當今世界,軟實力對一個國家的影響力至關重要,而軟實力主要體現在文學藝術方面。因此絕不應認為文科等非理科類學科都是可有可無的。


1


用戶5509181792


這思想跟清末的洋務運動本質上差不多,只重視科學技術。(以下為個人見解)但是話又說回來了,縱觀人類的發展史,無一不是為科技進步所推動的,科技進步是人類發展的主旋律,然後才產生與之相容的文化,人類變革的根本確實是科技,但是這並不是說與之相成的文化這種看似空虛無用的事物就應該被摒棄。文化(或與之一類的)是維持科技發展的思想基礎(當然也會發生變革)。洋務運動之所以失敗,是在於它只學了技術,但是此時社會還沒有產生先進的文化,思想,以及社會制度等土壤,只有魚而不會漁,沒有文化等的維持保障因此不會長久。(多說幾句)因此,只重視科技而忽視人文,於科技發展只能適得其反,反而有助於功利氣息的蔓延,這就好比一個國家,本來落後於世界發展潮流,通過打開市場順應潮流,雖然短時間內經濟發展了,但是文化卻跟不上,和暴發戶一個性質。文化,科技…錯位了。


張振浩10


完全沒有必要誇大文科的作用也沒有必要誇大理科的作用。文科主要是研究社會內人類活動的。理科主要是自然科學的。二者之間是互相促進的,生產力是促進成產關係的基礎。生產力主要依靠的就是技術的進步啊,要不人類現在還在奴隸社會呢。社會因為技術的進步同時給予了研究自然科學更為寬鬆和舒適的環境。所以二者是相互促進的作用。

文科生之所以爭議這麼大,而理科生少,其主要原因用一個比喻來形容就是理科的對錯標準是吃不吃飯,結果一目瞭然。文科的標準是吃什麼的問題,那不吵翻天了。還有一個更突出的現實就是全世界的科學理論是一樣的,但是國家模式作為社會的總模式確五花八門,兩黨民主制的,國王封建的,君主立憲的。也正因為如此,所以我們發現理科生的教條主義者很容易被打破。而文科生的教條主義者比比皆是。其次理科的理論由於是自然科學驗證時標準明確,負擔小。文科生不一樣了設計的是社會方方面面驗證對錯風險很大,蘇聯一套休克療法自己玩完了。

最後講一講當代為什麼大家輕視文科重視理科,作為大多數普通人理科就業機會比較多。其次也是最重要的是,文科生現在現代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的思想侵蝕下,理論完全技術化墮落化了,春秋戰國時代,無論是孔子,老子,墨子,鬼谷子,等等各個學派,無論位置高低,無論理論有多少侷限性,他們的思維格局都是人類,社會,國家的格局之上思考問題的。而現代社會自從馬克思的社會主義思潮以後,不論西方東方都很少出現格局很大的社會思潮。相反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確佔了上風。而普通人之所以反感,主要是一群狗屁專家說岳飛不是民族英雄,這樣的奇葩言論,成功學只強調主觀的偏激理論,這樣的事太多了。所以本能有反感。

這個社會不是文科不重要,相反是非常重要,現在最大的問題是文科生的思維格局太小了,打個比喻,如果一個律師只為能不能打贏官司而獲得報酬而不思考法律究竟是用來做什麼的。那麼文科就是一個工具而已,遠遠達不到它應該起到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