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松家族有哪些牛人?你怎么看?

129033255


关于这个问题,由于自己孩子慢慢长大了,还真有好好的思考过。但我是先从自己的实际需求想:究竟什么样的生长环境更能培养孩子。但关于这个问题有点偏离了回答题主的方向,所以就选择更贴题的内容来回答。

必须得承认,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确实产生很大的影响。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现象是,能成为优秀的人才绝大部分是来自社会最底层和高层级的家庭。前者的孩子能成为优秀的人才是因为这部分人更有破釜沉舟的进取心、坚韧吃苦的品质,但相对来说在成才率和绝对数量低于后者;而后者的优势(就是题主所问)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长辈的见识高远。由于这样的长辈对于事和物的审美能力强,所以家庭里的孩子从小就接触美好的东西,耳濡目染之下对于美丑的判断能力、思考的逻辑能力和行为的规范性也逐渐培养出来了,对于孩子以后进行人生选择的时候有非常深远的影响;另外,在培养孩子的方法上一般也更有辨识能力,家庭教育的效果和效率会更好,孩子也身心更健康;

二是长辈的资源丰富。诚然,长辈的丰富资源可以直接给予后辈有力的支持助其成功,但这是最显性的作用,我这里说的并不仅仅这些,更重要的是孩子可以有更多的试错机会,同时也解除了孩子的心理负担,可以放开手脚勇于拼搏;

三是孩子的起点较高。由于优秀的长辈们往来无白丁,孩子从小所见所交的人基本上也会比较优秀,所接触到的知识也会相对比较高端,对于孩子的学习和社交有着充足的信心,并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四是孩子的目标远大。基于长辈们的优秀,家庭里孩子心气比较高,树立的目标也会比其他人更精确和长远。

高晓松的家庭比较显赫,以上分析的优势他都具备,对于他今天所取得的成就有很大的帮助。但并不是所有的社会高层家庭都当然拥有(应该还有其它我没有总结出来的优势),而且即使具备了这些优势并不是必然成功的,毕竟要达到成功其实并无恒法。


三工三1


爷爷:高景德 奶奶:姜惠茹

高景德(1922年2月5日-1996年12月24日),中国陕西佳县人,电机工程专家、电机工程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民盟中央第五、六、七届常委,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外公:张维

张维(1913.05.22 - 2001.10.04),北京市人,中国著名力学家、结构力学和工程教育专家,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民盟成员。 1929年就读于唐山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在伦敦帝国理工学院获工学硕士学位,在德国柏林高工获工学博士学位。1944年在国际首次求得环壳在旋转对称载荷下的应力状态的渐近解。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83年创办深圳大学。1994 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 他曾任清华大学教务长、副校长、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名誉副主任,深圳大学首任校长。 长期从事结构力学和固体力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为我国培养力学人才做出了贡献。曾三次参加我国科技长远发展规划并任土木建筑水利组组长和力学组副组长,推动了我国某些新兴学科的建立和发展。后来在圆环壳方面做出了系统的开创性的研究工作。主编了《壳体文献汇编》、《力学丛书》和《世界力学名著译丛》等。


外婆:陆士嘉

陆士嘉(1911.3.18-1986.8.29),原名陆秀珍,萧山城厢镇人。中国著名流体力学家、教育家。世界流体力学权威普朗特教授唯一的亚裔女博士。

民国十八年(1929年)陆士嘉考入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成为该系唯一的一名女生。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获得德国哥廷根大学博士学位,1949年,担任清华大学航空系教授。1951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52年,担任北京航空学院筹备委员会委员。1956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82年,陆士嘉发起、主持了在福州举行的全国第一届边界层和黏性流体力学会议。

陆士嘉长期从事空气动力学和航空工程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倡导旋涡、分离流和湍流结构的研究。她是北京航空学院(现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筹建者之一,创办了中国第一个空气动力学专业,为发展中国力学事业和培养航空工业的科技人才作出了贡献。陆士嘉是北航第一任空气动力学教研室的主任,也是建立中国第一个空气动力学专业的主要奠基者之一。

舅舅:张克潜

张克潜,教授,北京人。195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无线电工程系。历任清华大学副教授、教授、无线电电子学系主任,电子物理与器件教材编委会第一、二届主任委员,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信息技术领域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从事电子物理与器件学科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著有《微波与光电子学中的电磁理论》专业书籍5部,论文30余篇。


爸爸:高立人

该校毕业年期及、系、所:民国43年台湾省立行政专科学校

经历:中国摄影学会国际影展主席、中国摄影学会理事

现职:美国洛城摄影学会会长、美国洛杉矶华人联谊会理事长在台湾摄影界享有盛名,现任美国洛城摄影学会会长、美国洛杉矶华人联谊会理事长 。


母亲:张克群张克群,中国著名音乐制作人高晓松之母,生于德国柏林,4岁时随父母回到中国,1961年考入清华大学建筑系,师承梁思成,毕业后一直从事建筑设计,是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作家,现退休定居美国。其主要作品有《高低楼房若干》,小说体传记《飞》、《艺术人生》等。

我得看法是命好,出生的家庭好,他自己也努力。


恒言林


说起高晓松,想起的就是“诗和远方”。至于高晓松为何能有精力或者说有能力说出这样的话,主要还是得益于他的家庭。

当然,在这里要说一下:高晓松的家庭背景并不是传说中的实力雄厚,在北京来说,也只能算家庭殷实。首先是其父母,父亲高立人是清华大学教授,主修土木工程,曾经为青藏铁路解冻工程提出可行性方案。母亲张克群是著名的建筑学家,国家一级建筑师。

高晓松的爷爷有人传是原清华大学校长,但高晓松否定了,真实情况不得而知。其外公张维是深圳大学第一任校长。外婆陆士嘉是北京航空学院筹建者之一,博士学位。舅舅张克潜是清华大学教授。

看了这些我只能说:无形的装逼,最为致命。一家人全是教授级的人物,每个人对社会都是有突出贡献的。这样的一家人能有几家?

这才是真正的书香门第啊。当初的高晓松也是上了清华大学的,却觉得自己不适合电子工程系而退学(我只想说知识的贫穷限制了我的选择啊!)。并成功在北电毕业。

当然,高晓松现在的成功虽然有家庭背景的熏陶,但更多是以自我修养为前提的,毕竟自己凭本事考上的清华,并又考上北电。能写出:诗与远方,就能证明他的能力了。


个人觉得高晓松更是一个文学家,励志学者,并不只是编导,导演。因为我觉得他的书更能影响我们。



鲸鱼电影


高晓松是昔日的中国知名音乐人,成名很早。

作为校园音乐的推动者,早在九十年代初,他就和老狼、沈庆等人在卡带年代风靡一时了。

不过,高晓松并非是学音乐出身而是搞理工的,其家族也大多是理工科的高级知识分子。

从简历上看,其爷爷高景德是电机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其外公张维是著名力学家、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曾在德国柏林高工获工学博士学位。

高晓松的外婆陆士嘉也很厉害,其原名陆秀珍,1942年获德国哥廷根大学博士学位,后参与创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长期从事空气动力学和航空工程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祖辈很流弊,高晓松的父辈也相当了得,其舅舅张克潜在其外公外婆的影响下,毕业于清华、任教于清华,是无线电方面的专家。

高晓松是父亲高立人也是清华教授、力学与建筑学专家,其母张克群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师承梁思成,是建筑学方面专家。

由此可见,高晓松出身于一个典型的高知家庭,不过,如果再往上推的话,其实其家族更为的显赫,而绝不仅仅是高级知识分子了。

在某次节目中,高晓松曾提到,他外婆的爷爷叫陆钟琦,而这位陆钟琦,正是在辛亥年被打死(殉节)的山西巡抚。



(注意看,他们家人的脸庞,都是圆而刚硬的。)


辛亥年山西新军革命时,起义军攻至巡抚衙门,陆钟琦之子陆光熙大声疾呼:“有事好商量!”

陆钟琦却一把推开他,指着胸口说:“你们照这儿打!”

结果父子皆亡。而高晓松的外婆,就是那位与父亲同时遇难的陆光熙的女儿陆士嘉。

事实上,陆钟琦和陆光熙死得颇为冤枉。

陆钟琦是光绪十五年(1889年)进士,曾为摄政王载沣的师傅。

辛亥年时,他由江苏布政使调任山西巡抚,10月6日才到太原。其被杀时,仅上任23天。事后,清廷谥“文烈”。

陆光熙同样是进士出身,而且是1904年末科进士。之后,他还曾东渡日本学习陆军,为日本士官学校第七期,与徐树铮等为同学。

辛亥年,陆光熙由京赴晋,山西新军攻抚署时与父同时被杀。事后,清廷赠三品京堂,谥“文节”。



(这是阎锡山了。是踏在陆钟琦父子身上成名的。)


某种程度上说,陆钟琦父子原本是可以不死的。山西革命前,陆光熙也曾找到阎锡山(阎是士官六期)等人,以图转圜。

然而,在参谋姚维藩等人的率领下,山西新军于10月29日突然发难,阎锡山也不能控制。

事后,身为标统的阎锡山被推为山西都督,一做就做了四十年的山西土皇帝。

多年后,阎锡山追论辛亥年死于新军枪下的山西巡抚陆钟琦时,也承认说:

他们与我们的立场虽异,而他们忠勇孝的精神与人格则值得我们敬佩。因立场是各别的,人格是共同的。

但是,革命是无理由的,因而陆钟琦的被杀是不便解释也不能够解释的。



(你看,高晓松的脸庞和他们的祖辈一脉相承,圆而刚硬。)


假如清廷没有被推翻、陆钟琦、陆光熙不死的话,那以其高官家庭背景,那高晓松恐怕不仅仅是现在的高晓松了。

———————————

谢谢您的阅读!

坑爹史册:作家金满楼的头条号,约起!


坑爹史册


高晓松的爷爷不是高景德,2000年朋友和他经常打牌,他老说他爷爷是清华大学校长,朋友让我问问是否真的。我让家里清华的长辈问过高景德秘书,根本没关系。1983年高景德先生专门拜访过我外公(我见过),我没听说过他有后代搞音乐的。


手机用户5732470371


高晓松家族世代读书、学而优则仕,外婆的爷爷、外公都是官职巡抚,最后各种原因被革命党被杀,唯一幸存是高晓松的外婆,后代也就积极学习,基因肯定是有遗传的,包括他家庭都是清华毕业(他妹妹博士读的清华)、父亲那一脉也都是高材生,国外五代才能出个贵族,中国读书人更是,高晓松家族很像原来某些朝代官宦家族,只是他家是读书,别人是做官!

高晓松除了令大家羡慕的文化家庭环境外,自由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更值得读书人学习,高最几年做的晓说、晓松奇谈、矮大紧指北以及晓年鉴应该是点击率最高节目,从节目中能感受高的那种深度思考!


嘻哈不惑之年


在中国,很过很牛的人之间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典型的有金庸和钱学森,徐志摩之间的关系。 其实这也很正常,毕竟名门望族,家庭教育环境肯定比常人好一些,甚至是遗传上都有优势。

高晓松也是如此,虽然他讲历史饱受诟病,但他本人是个才子却是毫无疑问的,不仅音乐上有很高成就,而且还是清华的高材生,他的家世也不简单。

高晓松爷爷高景德是电机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原校长。

高晓松外公张维是固体力学家、结构力学和工程教育专家,深圳大学创办者,中科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

高晓松外婆陆士嘉是中国著名流体力学家、教育家。还是世界流体力学权威普朗特教授唯一的亚裔女博士,我国空气动力学专业的主要奠基者之一。

高晓松舅舅张克潜是清华大学无线电电子系主任。 高晓松爸爸高立人是清华大学教授,力学及建筑学专家(刚刚那个说台湾摄影家的答错了,那只是同名)

高晓松妈妈张克群是梁思成弟子,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原清华大学教授 ......

这还只是近亲,远亲的话名人也有不少,比如外舅公施今墨(北京四大名医之一,中国近代著名的中医学家).......


国史拾遗


前不久还在吹嘘自己是哈弗教授,结果被人揭穿,落得很丢人的


卧岗樵夫


都移民了,有必要再说他吗?写美国历史去吧


珠联璧合41571323


高晓松不是老北京,拿个扇子讲老北京,有点不搭调,他是学院派后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