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坦克拒马”是如何阻碍坦克行进的?

用户5547780004


众所周知第二次世界大战,有着数以百计数以千计甚至更多的战场上,经常会发现“反坦克锥”、“反坦克拒马”等阻碍坦克的军事防御工事,其坦克被称之为各国军队中的陆上霸主,拥有着较高的装甲防御能力,且在空旷场地作战十分实用,仿佛就是将炮塔安装了履带行进一样。

楼下的网友已经介绍过了,本编也借此再次重申,随着坦克时代在二战时期广泛运用,防御工事中又对反坦克突破非常有效。即使被邻近的爆炸掀翻也依旧不会失效。虽然它可能为步兵提供了一个掩体,但是步兵对修筑工事防御阵地的威胁远远小于机械化部队。

如果坦克不能够行进,在偌大的战场上无疑就是一个“活靶子”,枪林弹雨下的战场,导致坦克兵不能够很好的受到掩护,那就不能够将坦克短期内修好。(记者肖正)


老兵V5


不就是“捷克刺猬”么?用L角钢直接焊接而成的反坦克装置。因为做成了捆堆状,所以坦克顶上去特别难受,推着钢条直刨地,推多了就没法前进行了。如果一不小心绞进履带,可能还会把负重轮都给卡下来。坦克就算是拿炮去炸,等闲的HE高爆弹也炸不坏这东西,浪费了宝贵的炮弹不说,还会影响车长大人的心情。

这是一种简易的,极为令人讨厌的反坦克工事。之所以叫“捷克刺猬”,是因为这是捷克斯洛伐克人在二战之前开发出来的。它的阻止对象是虎视眈眈的德军装甲兵,但挂上铁丝网后,它一样是令步兵讨厌的铁丝网。在城市作战中极为有效,但“大西洋壁垒”中它也被拿来防御海滩。

1938年,希特勒拉上猪队友意大利,与奉行绥靖政策的英法一道,打着“世界和平”的旗号商讨瓜分捷克事宜。这即是著名的“慕尼黑阴谋”。以英国首相张伯伦为首的“祸水东推派”一脚踹飞了刚结盟的苏联,与希特勒斡旋“如何吃掉德国让您老消气”的和谈。结果元首倒好,说出了那句“10月1日苏台德还不给德国,我阿道夫就是第一个打进去的士兵”的名言。

英法一门心思妥协,苏联被踹飞,意大利拉偏架,这时候捷克人唯有死战。然而当时的捷克除了军工还比较不错外,其余地方是一穷二白,刚刚从奥匈帝国分离出来的这个国家根本无法与虎狼一样的德国坦克抗衡。

但战争不能因为畏惧就不打,捷克人试图在有限的时间内,构建出一道足以抵挡德国侵略的边境防线。虽然当时仍然有不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旧思维在作怪,但坦克技术很有心得的捷克人对德军的装甲部队显然上了心,他们临时用一些破烂的钢轨、钢梁,制造出了“捷克刺猬”,这也是最早的反坦克拒马。

这种“捷克刺猬”通过方形脚底铺设在平底上,因为铁脚之间互相支撑,坦克无论怎样都顶不翻它,颇具硬度的钢材也很难碾压上去,即便碾弯了一段,倒卷过来的其它部分也会继续卡住坦克的前进。如果坦克不小心陷入了“刺猬”们的阵势,可能连转弯退出都很难完成,这东西要是插进负重轮可就只能搬来气焊或钢锯了。

别说这东西好搞,现代小区弄掉一个业主私设地桩,物业都是又撬又焊的,一身臭汗。

正因为如此,“捷克刺猬”很讨人嫌,在狭窄的要道碰到这东西,除非有功夫派出部队或工兵慢慢挪走迁移,否则就只能绕道通行。

尽管捷克人并没有真的靠这东西抵挡住德国人的吞并,但并不妨碍“刺猬”扩散成一种大众化的反坦克武器。苏联人、德国人、英国人、法国人几乎同一时间都学到了妙招。“捷克刺猬”很快就出现在世界各地的炮火中,苏联人在卫国战争中大量使用此物,逼急了的时候,甚至连木头都用上了——刷个黑漆吓一吓德国坦克也好。老虎是吧?碾!你今天有胆子就给哥碾!不碾你丫就是个小布尔乔亚!

开老虎的汉斯:....

至于另一种水泥做的拒马那名字可威武了,它叫“龙牙”。不过爱把糕点做的齁甜齁甜的瑞士人却管它叫“三角巧克力”(话说这种巧克力的山寨版老王小时候吃过不少),不过正确的叫法应该是“多列角锥形钢筋混凝土桩砦”。瑞士人为了抵御德国人的觊觎而开发了这种东西(德国很受欢迎啊),称为“oblerone lines”,三角巧克力防线?

“龙牙”通体用坚固的钢筋混凝土构造,也有一些是石质的。它们像牙齿一样“种”在地里,呈标准又均匀的排列。一些龙牙埋在地里有近2米深,从而杜绝地方用大炮开路。几个“龙牙”之间往往还埋了地雷,连绵起伏的“龙牙”在防御地带拉成长长的带子,像围墙一样护卫着碉堡和防御要地。

与“捷克刺猬”那种半临时工事不同,“龙牙”一般都是作为永备工事存在,像齐格菲防线、大西洋壁垒等等,都大量运用了这种构造,人为制造出反坦克障碍带。

它的原理很简单,三个或四个斜面,排列成平均的矩阵,坦克想要开过去,斜坡就会刚好构成一个翘起坦克的支点,两边履带找不到着力点,强行进去就会被卡住,甚至开翻在里面。而且,“龙牙”长短不一,前长后短,还会搭配“防坦克墙”,坦克没有准备的情况下,遇到“龙牙”只有乖乖绕路一种选择。

然而“龙牙”虽利,但这东西非常消耗水泥,造价不菲,制造起来也颇费工时。二战后期已经诞生了对付龙牙的方法,一队熟练的工兵使用爆破法可以快速的清出道路,只是需要消耗不少炸药。重炮轰炸、工程推土机直接掩埋也是条路子。

不过,老王最后还是要放一下另一种“龙牙2号”,这种东西与方尖锥一样的“龙牙”并无名称上的区别,但这种龙牙拥有粗壮的钢芯,坦克想要碾上去,只会被尖利椎尖刺破履带,甚至被挖穿薄薄的底部装甲。如果放置在某些低地上,某个坦克飞身而下的场景简直不忍直视。

“龙牙”的造型特别多,但功能大同小异,总之这东西在现代仍然没有被完全淘汰,算是相当可靠的反坦克障碍物。

还有一种,上图“捷克刺猬”前面那些竖直的“反坦克桩”也是当年的“拒马”之一,它没什么特别的,够粗,够长,够硬,深深插入地下,再用混凝土灌起来,坦克实在是懒得招惹这些麻烦事儿。它们同时还有些防御滑翔机降落的小作用,同类的某些挂炸弹的木桩被称为“隆美尔的芦笋”。

总而言之,二战那段时期,被称为“欧洲文明最伟大的筑墙年代”,法国、德国、意大利、瑞士、奥地利、南斯拉夫、苏联等等都在拼命的筑墙,他们连高山都没放过,构造和发明了很多奇形怪状的防御工程。相比之下,反坦克拒马只是沧海一粟罢了。


王司徒老百科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反坦克拒马是相当廉价又有效的反坦克障碍物。

早在一次世界大战,德国人就发现一些木质障碍物可以有效阻挡英军的早期坦克。

到了二战期间,各国都普遍使用这种反坦克拒马。

最初,反坦克拒马是木质的,多用多根木桩捆绑起来,形成多角的障碍物。

这种东西体型很大,对于步兵是无效的,甚至还可以作为单个步兵掩护的物体。

然而,他们对于坦克有很大的阻碍。

二战期间,各国将反坦克拒马改换成更为坚固的钢铁,反坦克能力更加强大。

反坦克拒马有着几个特点。

第一是容易制造。

制造这玩意,没什么技术含量,只要有钢铁,任何工厂都可以大量制造。

同时,因为制造技术简单,可以大规模制造,普遍部署。

第二是有较强的反坦克能力。

坦克可以碾压铁丝网和矮小的障碍物,但不可能对抗反坦克拒马。

强行碾压,会导致坦克被拒马卡主,失去活动能力。

甚至坦克还会被刺穿变形,导致坦克的严重损坏。

第三较难排除。

这玩意是钢铁制造,即便炮弹落在附近,也能难将其打坏。

即便被爆破导致翻滚,也不影响对坦克的阻拦。

同时,它的截面很小,坦克即便炮击也不容易击中。

一般来说,反坦克拒马必须由工兵专业爆破或者重型排障车辆来对付。

然而,在敌人火力的直接威慑下,工兵和大型排障车是很难活动的。

如果等到工兵上来,坦克也就失去了一线及时火力支援的意义。


大家了解反坦克拒马,多是在电影《拯救大兵瑞恩》上。

当时滩头就有无数的反坦克拒马,导致美军坦克根本无法有效登陆,步兵就成为德军机枪的活靶子。


萨沙


反坦克拒马是一种静态反坦克障碍物,它由金属角梁或工字梁焊接而成。反坦克拒马从规格上看能至少承受60吨力,最高可达1.4米。反坦克拒马通常不会固定住,而是随着坦克的碾压而移动,试图越过的坦克会被卡住,严重时负重轮都能被卡掉。

图、莫斯科防御者纪念碑就是三只巨大的反坦克拒马

反坦克拒马又被称为“捷克刺猬”,其最早起源于捷克斯洛伐克。捷克人将这些钢铁障碍布置于捷克 - 德国边境的捷克斯洛伐克边境防御工事。第一只反坦克拒马是用钢筋混凝土建成,形状类似于后来的金属版本。在试验过程中,混凝土版的拒马不堪一击,而且还会在机枪的扫射下灰飞烟灭。倒是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将反坦克拒马发扬光大。

苏联人使用各种材质制造反坦克拒马,例如钢铁、木头,甚至铁路上的枕木也拿来当原材料。反坦克拒马在城市战中颇为有效,有时一个拒马能守住一条街,堪称华容道中的关云长。于是反坦克拒马也成为苏联“不惜一切代价防御”的象征。1966年建造的莫斯科防御者纪念碑就是三个巨大的反坦克拒马搭成的。

图、改装后的犀牛坦克

德国同样现学现用,将反坦克拒马用在大西洋壁垒的防御工事上。在诺曼底登陆时,盟军工兵没少和拒马较劲,并将卸掉的部件装在M4谢尔曼坦克和M 5斯图尔特坦克前,改装成犀牛坦克。虽然战后测试中证明,反坦克拒马对苏式ISU-152和T-54或德国PzKpfw V Panther效率低下,但在冷战时期,仍研发出升级款拒马以应对轮式战车的快速突进。


航空之家


反坦克拒马,又名”捷克刺猬“,是一种反坦克设施,作用是阻碍装甲车辆的行进二战德国把它大量部署在诺曼底海滩,作为防御盟军登陆的设施。



二战中德军经常会在一些大型防御工程中使用反坦克锥,反坦克锥又称龙齿,龙牙,德国牙等。大西洋方向,齐格飞防线常见成排的龙齿。龙齿制造很简单,把木桩或者H型钢打入土中,套上三角形钢筋再浇筑水泥就足够坚固了。



对于火力充足的部队来说“不动用坦克而消灭对方大量坦克”也许不会是难事,尤其是掌握了制空权后;对于火力不足的部队来说,还是要靠坦克,解放军就属于后者,从我们的空军构成看,歼击机太多,攻击机太少(是说比例不是数量,数量上都不够),夺取制空权可以,对地攻击有待加强. 导弹部队的有限火力应主要用于摧毁台军机场,补给仓库,指挥系统而非一线台军,因为解放军精确制导武器较少,那几百枚战术弹道导弹看起来挺吓人,但对机动部队的作用实在是有限.我觉的你用"先期突入的'夺点轻型部队'"部队清理大量反坦克壕和拒马实在有点强人所难,这种"脏活累活"只能是装备有重型工程设备的工兵才能在短时间内完成的.至于港口,我认为根本就不能作为前期卸载地点,大量事实摆在那里.在海滩登陆的一梯突击部队应以两栖轻装部队为主,但只要你有车辆,反坦克壕,拒马就可能给你挡住,总不能光步兵上吧,应该解决这个问题.


八哥谈事


这是一种阻止坦克行进的反坦克设施,就是用几根L或者h型的角铁交叉而成,由铆钉,金属板和螺栓相连,组成一个八面体的轴,正因为如此,就算它们被炸弹轰的移动了位置,怎么翻滚,也不妨碍他们“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仍然可以屹立在那里阻止坦克前进。



它的源头是二战时设在德国和捷克的捷克斯洛伐克防线,又被称为“捷克刺猬”,企图阻止德国进攻,但是失败了,当年希特勒就曾经把它大面积的设在诺曼底的沙滩上,企图阻止盟军登陆。



这些捷克刺猬不只可以用角铁制作,还可以用木头或者其它任何坚硬的东西制作,他也有一套尺寸标准,比如高度需要1.4米,但是因为战事吃紧,往往做的比较敷衍了事,降低了它的实用性。



这个三重十字架还可以在上面加装铁丝网,在巷战中,把他们横放在街道上,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其实早在夏朝,我国就已经出现了原始的据马,就是用木头交叉起来,上面绑上刀剑,刺之类的,在战斗中阻止敌人前进,堵门,阻止行人通过。


军事一点通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为了破阵地战的僵局,迫切需要研制一种火力、越野、防护三者有机结合的新式武器坦克诞生了。

坦克是地面作战之王,主要用于突破敌人的防线,摧毁敌固定碉堡和重火力点,击毁敌方防御火炮,还可以掩护我方的步兵进攻。

防御设施有数种碉堡、火炮阵地。当遇到坦克进攻时最好的防御就是破坏坦克的机动性,挡在它的射程以外,这样“反坦克拒马”产生了,由钢条焊接而成的“反坦克拒马”(捷克刺猬)减缓了敌方进攻速度、延缓登陆速度的。阻挡坦克前进的原理都是让坦克在前进过程中悬空或者被抵死。

设计理念来源于捷克斯洛伐克,是用来阻拦苏军坦克进攻的器械,后来因为简单实用被各国相继仿造。在城市战中设置“反坦克拒马”优势比较大,因为“反坦克拒马”本身的重量比较大,敌人想要移开也颇费工夫。坦克也压不过去,坦克只好绕路走了。这样也完全能达成拖延敌人的目的。


探索异视野


长篇大论的,没有点干货,还跑题!~

还是我来回答吧~其实就是埋的深!~马力不够的坦克推不动!~马力够的也不敢开是因为履带会打滑!~你马力再大也没用!~

坦克并不是任何路都无敌的,沙滩是这种坦克专用拒马的最好地形!~

操作不好的压上去还是使履带悬空!~坦克卡在石头上,树桩上,拒马上动不了的几乎是家常便饭!~


海因茨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dc1f0005d33dde85d0c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