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和諸葛亮有何不同?韓信出漢中成功,諸葛亮北伐為何失敗?

c陳斌


這個問題,比較複雜,我往簡單了說,就一個原因——兩者面對的敵人不一樣

劉備所佔領的地盤,其實和四百多年前他老祖宗劉邦是差不多的,兩者也都是漢中王。但是,他們面對的敵人不一樣——劉邦面臨的是章邯,而劉備以及諸葛亮所面對的是曹魏。

有人說了,劉邦最大的敵人不是項羽嗎?怎麼會是章邯呢?確實,和劉邦爭奪天下的最大對手就是項羽。但是,項羽和他的楚國在東邊,真正負責盯住劉邦的,是章邯。

這個問題就有質的不同。雖然說章邯是親項羽的,但他畢竟不是項羽本人。無論是軍事才能還是戰略眼光,章邯都比項羽差一點。而最關鍵的是,章邯所佔據的只有三秦之地的三分之一,他的實力是比較弱的。

而諸葛亮時期就不一樣了。蜀漢雖然也擁有當時最富庶的州之一——益州,但是相對還是太落後。而曹魏則是擁有整個北方的全部資源和人口,相比較當年的章邯,實力強大了太多。

還有一點,就是當時天下是一鍋粥,劉邦和張良可以通過縱橫捭闔來獲取博弈的平衡;而蜀漢邊上就是吳國,吳國是絕不可能允許蜀漢做大做強的,襄樊之戰偷襲關羽,就是明證。



青言論史


韓信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一取拿下關中之地,再東出中原,最終滅項羽於垓下。諸葛亮六出祁山,想要克復中原卻終不能成,病死五丈原。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

為什麼同樣的戰略路線,卻不同的結局呢?

戰爭講天時、地利、人和。除了攻擊路線差不多,我們來看看還有什麼不同之處。

劉邦攻下秦都咸陽,聽從張良建議,與當地百姓約法三章,不動咸陽宮內財寶、美女,靜等項羽。項羽進咸陽卻大肆劫掠一番,阿房宮是不是他燒的估且不說,反正咸陽城治安大亂。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這時候關中平原上的老百姓一定覺得劉邦是大好人。

項羽家鄉在彭城,滅了強秦要衣錦還鄉,都城也定在了彭城,咸陽一帶空虛,有點駐軍也不多。主子是打家劫舍的料,留在秦的老巢這幫駐軍,也好不到那兒去,欺壓百姓老秦人的事也沒少幹,當劉邦再打回關中,幹掉不多的守軍後,老百姓非常歡迎,於是劉邦在關中平原上牢牢紮下了根,得到老百姓擁戴,關中平原可是天府之國,糧食、兵員源源不斷支持劉邦爭奪天下。這就是韓信、劉邦能贏的根本。

諸葛亮出祁山時,魏文帝雖是篡漢當上的皇帝,但漢室衰微幾十年了,人心早己不思漢。再加上魏文帝曹丕推行新政,與民休養生息,老百姓好不容易遠離戰火,過幾年安生日子。諸葛亮卻又挑起戰事,自不得民心。諸葛亮自以為人心思漢,其實他錯了。老百姓不關心誰當皇帝,關心是不打仗能安生度日。

軍事上,蜀國羸弱,七拼八湊能有個幾萬人馬,加之蜀道艱難,讓給養很難保證,蜀軍還得自己屯田種良,又當兵又當民。而魏國定都洛陽,長安是其西門戶,即防西蜀,又防羌戎,常年駐軍十萬以上,洛陽守軍還有十萬以上,隨時可支援長安。魏之國力,遠超蜀國,兵精良足卻專注防守,縱然諸葛亮機變百出,但在絕對實力面前,什麼計謀都是無用的。諸葛亮在戰略上六出祁山都是錯誤的,怎能校仿得了昔日韓信之勝?





淨月暖陽


韓信不是還定三秦的主將,劉邦雖拜韓信為大將,但沒有正式給韓信授兵,直到劉邦滅魏豹,才授兵於韓信。韓信在當時算是劉邦的副將,可以也負責指揮部分軍隊,但史書中沒有突出韓信在還定三秦的主要作用,大多數調兵遣將的命令都是劉邦下達。

劉邦和諸葛亮由漢中出兵攻取關中,其中形勢差距很大。劉邦面對的是已失去秦地民心的三秦王,三秦分為三個國家治理關中,本身在軍事行動方面就不統一,再加上關中百姓怨恨章邯等人出賣秦人,而劉邦入咸陽後約法三章,雙方民心差距很大。

劉邦出關中時,通往陳倉的散關道還沒有被世人所熟知,所以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得以成功。

諸葛亮北伐的時期,面對的不僅是整個關隴地區的軍事力量,且曹魏位於洛陽的中央精銳隨時會往關中增援。與此相比,當時項羽在征討齊國,完全沒有空去管關中的戰事。

再就是諸葛亮北伐距離劉邦已有四百年曆史,散關道、斜谷道、子午穀道、駱穀道都已經被後人所熟知,曹魏在各路道口都佈置了軍事據點,散關門前有陳倉,斜谷之外有郿縣,駱谷之外有長城,子午谷外更是臨近長城周邊的縣城,通常還沒出谷就要被堵在谷口。

當時趙雲、鄧芝疑兵出斜谷正是被曹真壓在谷口打,很快就戰敗了。姜維有一次出兵駱谷,司馬望、鄧艾扼守長城,姜維連進攻都不敢。

另一方面,蜀漢在關中地區是沒有群眾基礎的,即便諸葛亮敢強行突進關中腹地,也沒法在短時間內建立有效統治,在客場作戰,蜀軍的補給始終比不上魏軍。劉邦則不一樣了,他進攻關中的時候連續攻下各縣,雖然廢丘的章邯駐守一年都沒有被劉邦擊敗,可是在圍攻章邯的同時,劉邦已經征服了關中,甚至自己建立都城,封太子,賞賜功臣,完全不把還沒滅掉的章邯放在眼裡,可見劉邦的群眾基礎太強勢了。


最後還有一點很大的差距,諸葛亮時期的漢中不是發達經濟地區。當年曹操攻佔漢中後,把漢中半數人口遷移到北方。因此漢中產糧薄弱,不足以維持蜀軍北伐,諸葛亮除去長期在前線屯天外,還要經常發動蜀地官員往漢中運糧,這意味著諸葛亮的補給遠比劉邦吃力。

劉邦時期的漢中兼巴蜀是秦朝的產糧重區,經濟沒有受到過摧殘,在劉邦平定天下後,還專門允許吃不飽飯的百姓到巴蜀生活,暫緩饑荒。而諸葛亮所得到的巴蜀之地,是經過東漢末年多場動亂後穩定下來,蜀地的經濟得到恢復還是諸葛亮治國有道的成果,沒有諸葛亮的蜀地情況只會更差。

可就算諸葛亮是治國奇才也沒法突破時代的侷限性,蜀地的經濟實力難以維持長線補給,漢中的生產力早已被曹操重創,諸葛亮就是在這麼一個爛攤子下把有限條件做到最好了。


蘇沉船


1:對手不同。項羽跟司馬懿沒法比,項羽被稱為戰神,而司馬懿被稱為天下第一守將。劉邦從漢中出來是要打仗奪回天下的,項羽採取的是以攻對攻,而司馬懿採用的是儘可能的守,沒有絕對把握不攻。

2:資源不同。都知道打仗就是打糧食,誰都糧食多就能打仗打的時間長。在劉邦出漢中的時候,韓信已經在漢中囤積了很多糧食,項羽呢,雖然佔據著中原,但是他揮霍無度。而諸葛亮呢雖然出漢中也有糧食,但司馬懿所在的魏國是當時面積最大的,還佔據著中原一代,有豐富的糧食產量。所以諸葛亮只能快打,而司馬懿可以拖。

3:朝廷觀念。劉邦當時可謂是當時的明主,項羽呢只能說是暴君。而諸葛亮呢,劉備死後,劉嬋無用,容易聽信讒言,第一次北伐就差點成功。

而司馬懿,曹丕雖然沒法跟他父親相比,但是跟劉嬋相比那真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4:民心,項羽坑殺20萬秦軍導致劉邦出漢中變成民心所向。而諸葛亮雖然有恢復漢室的野心,但是那時候民心都希望安定,不希望再打仗了。


老梁演故事


韓信和諸葛亮,根本不是同一類的人才;

韓信是純軍事家,23歲拜大將。沒有師承,其戰略、戰術的運用,兩千餘年無人能出其右。被歷代兵家稱為“兵仙”、“略不世出”、“國士無雙”的真正的天才!最關鍵的是;他有極佳的運數,有“擇主”的眼光,有大丈夫的決斷。投靠了劉邦,認識夏侯嬰、蕭何,才能令他的天才發揮的淋漓盡致!設想;如果他投靠的是諸葛亮,他能立的功勞,甚至不如魏延更大!因為,他的性格其實和魏延差不多(僅管他用兵比魏延、諸葛都強得多),但跟諸葛亮的戰略肯定衝突更厲害。可個人的武藝很可能不怎麼樣,應該遠不如魏延。那麼,就更不會被楊儀給他好臉色,那諸葛亮就不會“憑韓信之驍勇”而容忍他了!

諸葛亮是政治家,政治上雖不是三國最頂尖的一個,可也能排在二、三的位置。軍事能力也是從低到高,屬於邊打邊學的一類。所以,諸葛亮是天份極高(不是才能天成),接受能力特強。屬於“地才”一類,比“人才”高一等。

韓信軍事政治能力極強,他對劉邦敘述的“漢中對”沒有任何疏漏,一切皆按他的判斷髮展。諸葛亮是全面的政治能力強,軍事政治上的“隆中對”是對錯參半。遠不如韓信的精闢。

韓信將兵;只要是兵,不論質量、多寡,他都有致勝之方。

諸葛亮將兵;稍有不如意,就作鳥獸散(馬謖街亭之敗,就是個例子)。而且,移駐漢中的時候,就將兵達20萬。卻還在《出師表》中說什麼“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看他這段文字,好像蜀漢馬上要亡國了。卻又在後面說“兵甲已足”,意思是可以去掃平天下,興復漢室了。到底是“危急存亡”還是“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呢?如果他手上,一直只有兩三萬兵,而且也像韓信的那種有如烏合之眾一樣的兵,他還敢出徵嗎?

韓信打仗,用的都是有把握的奇兵、險兵。

諸葛亮打仗,從來不敢弄險。

以上兩人的這些特點,就能說明問題;為什麼韓信能成功,諸葛亮卻失敗了!


傲視蒼穹39


首先說韓信出漢中奪取天下為什麼成功?

1、韓信後方穩固有強有力的支持者蕭何、張良、劉邦後顧無憂。

2、韓信治軍有方、方略正確團隊上下一心兵強將廣。

3、韓信團隊糧草補給無憂、一心征戰

4丶秦末當時的形式不同對手失策。

5、韓信非常之人行非常之事,能破釜沉舟者古有幾人?

再說諸葛亮出漢中北伐為什麼不成功

1、蜀漢政權自劉備託孤以來權力幾分、朝中有幾派意見不能統一,不能作到上下一心。

2、諸葛亮北伐乃是無奈之舉,一要報答三顧之情。二是為遠離政權紛爭少受非議。三是要有所作為,完成出山前的夙願。

3、蜀道艱難、糧道不暢,國為綿弱、缺乏良將精兵,蜀國權力分散朝中分幾派。

4丶北伐有反對的聲音,後主身邊有佞臣丶諸葛亮缺乏強有力的支持者。

5、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凡事都要親力親為、操勞過度。

6、對手太強、對方太強經得起耗,蜀國被拖跨。


中國龍507


後人總是喜歡對比前人的功過。比如同為扶漢的韓信與諸葛亮。


都江堰石牛鎮樓

其實道理很簡單,諸葛亮和韓信性格不同,所處環境各異,自然結果也就不一樣。

根據《史記淮陰侯列傳》、《曹相國世家》以及《樊酈灌滕列傳》等記載所述,韓信兵出關中時並無"明修棧道“的描述,實際上應為樊噲、灌嬰等人率兵從祁山道佯攻隴西地區,韓信部從陳倉小道奇襲陳倉,從而奪取了關中之地。


韓信出漢中時,天下並不是鐵板一塊,楚霸王帶領著六國貴族打下了江山,自然也得和六國貴族平分天下,於是他大大小小分封了十幾個王國,漢中在劉邦手裡,而雍涼則是原秦國三大降將的封地。所以韓信只是以益州之兵馬土地敵雍州之兵馬土地,加之韓信天性勇猛,善於破釜沉舟,“背水一戰”,敢於走奇招,自然收到了奇效。

《三國志》記載諸葛亮出漢中時天下三分已定,雍涼駐紮著曹魏聚集的中原各州二十多萬人馬。諸葛亮等於是拿益州在和中原的雍州,涼州,冀州,幷州在拼,實力本就不如人家。

再者諸葛亮平生謹慎,從不弄險,如同賭桌上的賭徒一般,沒有孤注一擲的勇氣也就沒有意外的收穫了。


以前就是小編的看法,不知道各位看官覺的如何?


電視劇裡看歷史


這個問題提的比較有水平,韓信是從巴蜀漢中出來爭奪天下的成功典型,也是後人一直想爭相效仿的,魏延就曾經想效韓信故事,出子午谷取長安,一舉而定關中,諸葛亮也是矢志北伐,想沿著韓信的步伐進軍關中,但是,他們沒有一個能夠成功的。

一,雙方面對的對手不同,這是最大的差異,韓信時代,關中地區有三個獨立的政權,就是章邯等三個前秦降將,關中的老百姓對於前秦的暴政及其反感,對於這三個秦朝降將也不擁護,而且他們的軍隊都是被項羽嚇破了膽的原秦朝敗兵,戰鬥力比較差。

二,劉邦在入主關中之後,宣佈廢除秦朝的苛政,贏得了關中老百姓的好感,所以,劉邦的軍隊在關中地區的群眾基礎是非常好的。

三,韓信的軍事才能是千古少見的,有著“兵仙”之稱的軍事大家,一生之中從無敗績,給後世的軍事家留下許多經典戰例和教科書式的軍事奇蹟,“明修棧道,暗渡陳倉”,,“木罌渡河”“拔旗易幟”“背水列陣”“十面埋伏”等等流傳千古的軍事經典,”定三秦,破魏,伐代,攻趙,收燕,滅齊,垓下一站全殲楚軍”,成就了一個王朝,創造了千古神話。

我們瞭解了這些之後,就不會對韓信的成功感到奇怪了。而諸葛亮一心效仿韓信,也想成就名垂青史的一代奇蹟,但是他沒有想過自己是個什麼角色,沒有想想自己面臨的是什麼樣的國情和對手。

一,跟韓信面臨的對手不同,諸葛亮面對的是統一的,強大的曹魏政權,是曹操培養鍛煉出來的百戰名將和精銳之師,無論是國力,軍事能力都遠在蜀漢之上,蜀漢政權不僅僅兵微將寡,而且國力衰落,連支撐幾個月戰爭的後勤保障都做不到,就這樣的背景條件,諸葛亮還不顧一切的北伐,從根本上就沒有什麼成功的希望,這是最重要的原因,即使是韓信復生,也很難在短短几年的時間裡打敗曹魏。

二,韓信是“兵仙”,諸葛亮也想成為一代兵家大神,可惜只會紙上談兵的諸葛亮距離韓信差的太遠,他自27歲投靠劉備,直到43歲都沒有接觸過任何軍事行動,僅僅從事後勤,徵稅,徵兵,行政管理等工作,而劉備集團能夠參與軍事行動的是龐統,法正,馬良。劉備從來沒有讓諸葛亮染指過軍事行動,說明“老於兵革”的劉備對於諸葛亮的軍事能力極不認可,事實證明,劉備的判斷是非常準確的,諸葛亮就是一個紙上談兵的趙括馬謖,除了南征的時候打過幾個處於原始社會的彝族土寨子,此外幾無勝績可言,七年的時間裡窮兵黷武,勞師糜餉六次出兵而顆粒無收。

三,跟關中老百姓“簞食壺漿以迎王師”不同的是,關中地區的士族豪強以及老百姓已經認可了曹魏政權,他們對於代表殘漢的蜀漢政權已經沒有什麼好感了,尤其是諸葛亮的窮兵黷武導致關中地區兵禍連結,對於關中地區人民的生產生活都造成了極大的破壞,建興九年,諸葛亮的所謂“上邦刈麥”,並不是搶收麥子,因為當時是三月份,麥子還沒有熟,諸葛亮是鏟了當地老百姓的麥苗,這樣的強盜行徑,在關中地區的老百姓心目中造成了極為惡劣的影響,這就註定了諸葛亮的辦法得不到關中地區的士族集團以及老百姓的擁護。

所以,諸葛亮的北伐是註定沒有絲毫成功的希望的。


狼的影子319


兩方面原因,

1-內部

韓信的後方是劉邦蕭何,無顧慮。

諸葛亮後方是劉禪,劉禪先不說,就蜀漢內部的四派明爭暗鬥就夠諸葛亮喝一壺,諸葛亮的解決辦法就是畫一個大餅,一統天下後各派都有肉吃,說白了就是用外部矛盾轉移內部矛盾。諸葛亮北伐在一定程度上屬於被動北伐。

2-外部

韓信對手項羽選擇主動出擊,如果項羽按兵不動,韓信還真不好打。

諸葛亮對手司馬懿直接按兵不動……

補充:蜀漢內部四派,即江北派,北荊州派(主動跟隨劉備),南荊州派(被動跟隨劉備),益州派。其中南荊州派和益州派對蜀漢政權是沒有感情的


LookLookOK


首先一點是,他們的對手不同

韓信面對的對手遠沒有諸葛亮面對的對手強悍。

當時曹魏可是能夠同時面對孫劉兩家開戰的。

其次是韓信是個軍事天才,只管打仗就行,後勤保障什麼的完全不用操心。劉邦手下能人多呀。

而諸葛亮呢,更偏向于軍事謀略一些。帶兵打仗還差一點,更何況主家劉禪也不是個很省心的主。

所以造成諸葛亮北伐失敗,並不奇怪。

一家之言,不喜勿噴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