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高考,学生为何弃选物理,热衷于政史地和技术?

爱分享的小兔兔


这也许时专家没有想到的结果。理想化的改革设想,最终还是要让位于功利性的教育实际!当学生发现选择物理吃亏时,即便是感兴趣,也不得不选择放弃!弃物理现象,不仅在浙江存在,在其他实行新高考的省份也存在,除非新高考方案进一步完善,或者大学招生录取采取相应的对策。

一、选择物理性价比低是主要原因!

对于很多学生来说,物理是高中各学科里面最困难的一科,甚至难于数学,虽然物理与实际联系密切,但过于抽象。物理不仅仅考察数学运算,更重要的是考察同学们的思维。每天都用大量的时间做物理,但是物理的分值却不高,如果把物理和其他科一样的分数来对待,那么学习物理显然是性价比比较低的,不合算的。所以,多数学生,尤其是成绩中下游的学生,自然会放弃了选择物理。

当然,对于一些痴迷于物理的学生来说,这门学科并不难,有些学生几乎每次都能考满分,这是学政治历史这些学科做不到的,所以,对他们来说,不存在弃物理的说法。

二、新高考赋分政策,击退了大部分中等学生!

由于物理学科的这种特点,决定了成绩下游的学生不可能选择物理;而一些成绩中等的学生,也不愿意成为”炮灰“,纷纷选择了放弃物理,使得物理成了尖子生角逐的战场。

一些成绩还不错的学生,选择物理后,发现自己的赋分竟然比原来一些不如自己而选择其他学科的学生多,所以又改变了想法,由物理改成了其他学科。

至于技术,由于高中才接触这门学科,老师和学生都不是很熟悉,所以浙江最开始选的并不多,和物理差不多,后来经过高考后,学生发现这门学科赋分较高,所以选择技术的

三、唯有进一步完善高考改革方案,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新高考的设计初衷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自主自由选择,并增加了物理的地位。然而实施过程中却是事与愿违,所以必须进一步完善改革方案。

比如,据说辽宁将要实行的3(语数外)+1(物理 历史任选1)+2(化学 生物 政治 地理任选2)方案,就可以避免物理学科赋分带来的弊端,有利于鼓励学生选择物理学科。

另外,大学在专业限制方面,可以适当增加物理学科,也是一种解决方案。

新高考改革已经在路上了,虽然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但是放弃的可能性不大,想办法完善,是现阶段唯一的对策。

我是”赢在高三“,致力于教育和教学工作,如果你同意我的观点,请点击右上角的【关注】,获得更多信息。


赢在高三


一个高考过来人谈谈物理,物理真的那么难吗?的确,对于高一新生来说,高中各科目中,物理一开始是最难理解的,因为物理相比其他学科,跟初中的衔接最不自然,跨度最大,所以普遍觉得难。但是,越往后面你会发现,其实物理是各科目中内容最少,记忆最少,最不需要花太多精力的学科。高中物理其实就一个受力分析,很多内容都是围绕受力,运动展开的,就那几个简单的公式,解题用的都是初中数学的知识,真的没那么难。很多人不会解物理题,是题目看不懂,题目中文字一大串,读完不知道干什么,其实是语文不好,不能快速理解题意。相比,数学函数方程的变形,讨论,化学方程式的大量记忆,政治的枯燥无味,历史的背诵记忆,语文的博大精深,英语的海量单词量。物理,其实是最简单的,只是被高一的力学暂时给吓住了而已。


柳下客970612


从上图中看出物理和任意两个学科组合都可以报百分之九十七以上的专业。然而实际上从新高考地区得来的数据却是选物理的学生在逐年减少。为什么呢?小编作为一个高中物理老师来分析一下。

可能多数学生和家长还不了解高考的录取规则。新高考录取规则里有一条很关键:学生报考大学专业时所选三门科目只要有一科符合大学该专业要求,就可以报考。例如某专业如果要求选考科目是物理、化学、历史,考生只要学物理、化学、历史中任意一科都可以报考该专业。那么为什么要选物理?所以老师给学生讲选物理能报很多专业,完全没有意义,学生选别的科目一样可以报考啊。

还有一点我们要注意尖子生毕竟是少说,成绩中等的学生占多数。这部分学生的理想就是考个大学,什么985、211啥的,跟他们也没关系。在这种情况下,你跟人家讲:名牌大学、好专业都要求物理成绩,好好学习吧,要不然分再高清华也不收你。对不起,清华我本来就考不上,别跟我说这个了。学生要的不是更多选择,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只要有选择就可以了。例如上图的最后一种组合方式只能报百分之52.9的专业,不过这也没关系的,只要有能选的就行啊。我最终只能选一所大学一个专业,给我一万种选择和十种选择没有什么区别啊。

新高考另外一个规则也导致了许多考生放弃物理,那就是赋分制。赋分制不是你考多少分成绩就是多少,而是赋分。赋分制将本省所有考生成绩排队,分21档进行赋分(浙江目前是这样)。学生不选物理也就更容易理解了。赋分啊,我物理成绩本来不好,本来分数就不高,结果跟学霸一比较赋到的分比我考的分还低,我选择退出。那没有了学渣们垫高分数,学霸的高分也有可能被赋成低分,于是一部分学霸也会选择退出。所以物理这科就很尴尬,学渣学霸纷纷退出,留下来的人越来越少越来越少!

我们也看到无论从国家层面还是从省市层面,都在想办法解决学生不选物理的问题。例如浙江设立学科保障机制,教育部呼吁高校招生时强制要求物理成绩。目前来看收效甚微,原因我刚才已经分析了。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只要有的选就不会选物理,物理在将来可能真的会成为学霸的专属学科了!


物理老师老李


我对高考改革进一言

最近看到好多关于浙沪考生弃物理现象严重的报道,我不由得想为我们的高考改革进一言。也许是我的见识浅陋,但我还是要知无不言。

科学精神是不畏险阻,勇攀高峰;弱者的表现是知难而退,随波逐流。物理学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的基础,对于社会科学的研究也有重要的方法论指导意义,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

建议反思新高考思路,把物理学科作为高考必考科目,以便更好地指引青年学生为科技兴邦奋力拼搏。我觉得可以考虑4+2的高考科目设置,即语数外物作为必考科,其他科目任选其二。

这样不仅可以使每个考生都有较深厚的科学素养,还可以避免高中生逃避物理的有损科技兴邦初的衷取巧思想,使高考的公平性得以体现。

为了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也可以在高考中除了采用把英语的社会考试成绩的最好成绩计入总分的手段外,在正式高考中只考语数物(必考)外加其他四门中的一门(选考),4(必)+1(选)的科目设置岂不更减负?

甚至我想,外语实际上只对出国留学或搞科研、西医之类的方向有较大的用途,不妨把外语的社会考试成绩当做高校录取的参考成绩,在考试院向院校推荐优秀考生时,主要按语数物+选(3+1)的总成绩推送,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在高三对重点科目进行精深突破。

总之,高考作为学校教育的指挥棒,不能随意一时兴起,胡乱搭配。要考虑它对社会进步能否起到推动作用。希望教育部研究高考改革多年的专家们为民族兴旺起见,尽快拨乱反正,搞好务实的高考改革,让高考真正造福于国,惠及于民!

以上是我对高考改革的浅陋见解,希望有关专家予以指正,谢谢!


用户86522112559


物理本身难度大所致。不过现在出现了一些特别滑稽的现象,教育专家们发现好多学生不选物理而开始发愁,那你当时制定选考的时候为什么一头热的让中学实行了,现在大家都不选物理,你又在那着急说什么“物理是很重要的,物理学好才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不是自己打脸吗!!!当年生物退出高考的时候怎么没人来说话呢?导致中国生物学科长时间落后国外,谁来负责!

既然是选考就应该要知道各种风险,理解人家选,更应该理解人家不选你这个学科。

物理学科凭心说是国家基础假设中非常重要的学科,但很多学生理解物理知识较慢,不太适合学。物理学科需要培养高端人才,那些真正感兴趣的有天赋的学习物理将来对国家贡献更大。

我相信这正是高考改革的初衷,让感兴趣的学生有天赋的学生学习自己的专长,为国家做贡献。


生物教育论坛


9月11日,安徽省发布新闻,推迟“新高考”的落实,延缓到明年。至此,原定18省推行的新高考,已有包括江西,安徽,黑龙江等省在内的11省份暂缓推行“新高考”。

对考生来说,这意味着什么呢?

1 大背景

随着应试教育的弊端不断显现,素质教育也呼之欲出。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2014年,以上海,浙江两地为改革试点的新高考政策也出炉。素质教育的目的也很明显,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一年2考(选考+高考)的模式也打破了单一的选拔体系,各大院校的三位一体政策,也是增加了人才选拔的可能性。从种种初衷来看,新高考确实充满期待。

2 实际效果

2014年,上海,浙江两地新高考改革正式拉开帷幕。做着做着,发现初衷与实际效果背道而驰。选考的7选3考试,不仅没有达到较高的区分度,很多理科类的学科,令很多考生望而却步。但是另外,政治,技术等相对较容易的学科一时间甚嚣尘上,不少高中技术类的老师频频告急。但是物理等理科类学科,却无人问津。即使浙江省出台了6.5万考生的保障措施,似乎看起来也是杯水车薪,对考生来说,真正在意的还是相对容易的学科。

而且,选考+学考的措施,也加大了考生的负担。2次选考,耗费的是人力,物力,有校长就直言,很多学生的课程没上完就去参加选考,结果可想而知。本来的减负,却在无形中成了增负。这样的结果,是谁都不愿意见到的。于是浙江省的2020年高考,选考时间由10月份,4月份变成了1月份和高考的6月份,同时学考,选考分离,为的就是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复习。同时学考,选考分离,增大选考的难度,也是为了增加考试的区分度。

3 推广的难度

最大的难度还是在推广上。由原来的文理科分班制变成选考7选3,每个学生选择的选考科目不一,就意味着原来的同班制度需要变成现在的走班制度,如果根据7选3的措施,有人统计过共有35种方式,意味着原先的单纯文理科变成了如今的35种,17倍的变化。不用说经济发达,教育资源相对优质的上海,浙江难以应对,更遑论其他地区。师资力量的不匹配,是推广最大的难度。于是,我们看到,原先计划的18省启动新高考,变成了11省推迟“新高考“政策。


其实回归物理学科来说,弃物理还是不太可能。毕竟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物理的基础教育还是十分必要的。


艺考生文化课


不是难不难的问题,关键是赋分制问题。

极端情况下,都是学霸准学霸选考的情况下,你考80分可能是垫底,被赋分40分。赋分制下,差生不选物理:学起来难,反正是赋分,为什么不远学起来轻松点的历史政治呢?于是中等生变成垫底的了,中等生一看这样不行啊,花老大力气结果反而成垫底的了,于是也选其他不容易垫底的科目,以此类推,选物理的会越来越少。

如果语数外也用赋分制,我相信,数学选的人也会巨减。


天行健144109240


很简单,物理竞争太强,重点高中基本上都是选物理,那些稍微差的高中选物理就是去当分母。政史地赋分成绩一般高于物理,基本上物理裸分多少你的赋分就是多少,我们学校一个老师的儿子去年物理只扣了两三分,结果赋分还是97,这种情况谁还敢选物理。我本人就是读高三的,我们学校这一届选物理还有300多,到了高一不到一个班。我刚刚选考考完,今年的物理试卷真的是有点难。


xsxss


作为浙江新高考高二学生,不选物理是有好几个原因的:首先,物理本身就偏难,然后每次考试的时候成绩都不理想有退却心理,还有我是女生,感觉男生物理比女生好,不占优势。其次,我们学校虽然是当地最好的,但是放眼整个浙江,却差距很大,理科比不过大城市的学校。最后,就是老师打击我们,说我们肯定考不过杭二中,镇海这些学校,为了学校整体的利益,本来有四百多个人选物理,硬生生打击到只有不到两百个人选物理。


錆124817988


新高考改革后,高考科目的必考科目是语数外三门主科,而其他三门科目则由高中生自我选择。不论是个人擅长文科还是理科,大多数学生倾向于放弃物理,转向政史地等学科。这样的现象让人大跌眼镜,其中的原因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探究。


从物理这门学科来看,学好物理的好处很多,但是学好物理的难度也很大。高考生凭物理这门学科的成绩,可以报考很多重点大学的专业,这种优势是其他学科所没有的,其中政治、历史、地理学科的专业选择优势较小。对于学霸来说,物理不难学且能考出高分,而成绩一般的学生会难以理解物理原理,掌握不了学习技巧。


趋利避害是可以理解的,新高考的赋分制使得学生失去了竞争力,难以取得高分。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不同的,喜爱文科的学生不会选考物理,成绩一般的理科生也会弃选物理。赋分制让学霸型考生占据了优势,而成绩一般的学生会因为学生成绩的排名劣势,导致卷面分会相对不理想。因而很多学生放弃物理,选考其他科目。


高中生学习压力大,物理学科的学习难度大,为节省学习时间和减少压力,很多学生选考政史地。比如地理这门学科相对于物理,更为容易理解与学习,掌握学习窍门,在考试中能发挥出较高的水平。与其选考物理,不如选择更容易的科目,来提高自己的综合成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