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张派唱腔中的“冲”

京剧张派唱腔中的“冲”

张君秋先生年轻时候的剧照

一个新的流派,除了有兼容其他流派的一些共性特点外,还有很多他自己新形成的东西,这是他的发明。今天,我谈谈张派唱腔中的“冲”。请原谅我用“冲”这个字,来形容张派的某个行腔特点。因为,我没见过,或者说我找不到一个字、词,来形容张派行腔中的这个特点。

有许多唱张的人唱的软塌塌的,使一些对梅派、张派特点分不清的人,误认为唱的是梅派。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张腔中的这种“冲”劲表现的很不够。张派唱腔中的“冲”劲,这种发音,区别于京剧中的所有旦角流派的唱法,它有整体行腔的“冲”和个别字的“冲”,它与尚腔中的高、棒、硬、挺似乎有相似之处,但实际却有很大的不同。现在的张派传人中可以说没有一个人继承了张先生的这个特点。张腔中有些腔好象与尚腔中的某些行腔有相似之处,但更加的灵活、多变、灵动、亮丽。有的地方则更加猛烈、快速一些。具体到行腔,那绝对就是个人特点了。例如,1951年他与杨宝森在香港的录音《武家坡》对唱。王宝钏“军爷休要发狂言”的“发”字,就是极有力度的“冲”腔。这样的唱,需要唱家、嗓音有极高的爆发力,并且对气息运用有极高的要求。有位北京很红的张派传人,唱的这段虽然音很高,但其内劲一点都没有,整个腔是空的,不实、不厚,感觉除了调门挺高,其他指标还欠缺的多。

京剧张派唱腔中的“冲”

张君秋演《望江亭》

《秦香莲》与皇姑对唱:“我与世美是亲眷”入腔很重,我以前谈过张派的唱一般轻入轻出的多,部分入腔很重,应该也是这种“冲”的范围。

《四郎探母》与太后的对唱:“当初被擒就该斩。。”的“初”字。张派的“初”字多不上口,其他流派的有上有不上的,这个“初”字我在以前谈过好多回了,按现在我们北京音的发法,上口的初字有时候感觉并不悦耳,因此,好多流派大家都选择不上口,如“海岛冰轮初。。。”有不少人就不上,或者略上。而张派入腔极重,极冲,行腔斩钉截铁,痛快淋漓。

《望江亭》“见贼子”三个字,也是属于这个范围,一般人的发音多不到位,力度不够,用唱腔体现人物当时的气恨情绪不够。

张先生这些行腔一般在现场录音里更有发挥,在静场录音里多不出现。这种行腔,需要对气息的运用有相当高的技巧,并且对嗓音的要求也很高,现在学习张派的人中多不注意,张派的所谓几大传人,没有几个能做到这一点的。说起来,李维康在某些行腔的气势上,倒多少继承了些张腔的这种特点,但她的东西和张先生的东西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一个流派的行腔用字,有其优势就必有其劣势,张派这种冲音如果用的多了,也就出现了弊端,程砚秋先生在评价张君秋唱腔的时候,说过这样的话(大意):有一条天赋极佳的好嗓子(先肯定),但唱如“脱缰野马,不知收敛”。我们今天听张先生的唱,已经感觉很收敛了,只是在应该发挥的地方,爆发上去,这是会唱。但就这样,作为他老师辈的程砚秋先生,仍然给了很严厉的评判,反观今天的张派弟子,有些人,那就不只是脱缰野马了,简直就是喊叫着唱,唯恐台底下听不见,如果程砚秋先生今天还活着,听了以后,不知道做何感想呢?

京剧张派唱腔中的“冲”

张君秋演《四郎探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