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的德军为什么要攻占巴甫洛夫大楼,而不是炸毁它?

假如时光倒流_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攻心!为何当初德军统帅部会下令国防军不惜代价要攻占斯大林格勒呢?除了因为斯大林格勒扼守着产油丰富的高加索地区之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为了要给苏联军民造成心理压力,消磨他们的抵抗意志。斯大林格勒以斯大林的名字命名,希特勒认为如果可以占领它,对苏联军民来说就意味着“领袖垮了”,可以大大消磨他们的意志,为战争继续向苏联纵深推进营造便利。

同样地,对于攻击巴甫洛夫楼房的战斗来说,这也是一个“攻心”的好机会。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时期,苏联英雄巴甫洛夫军士带领一个班的苏军战士进入这栋大楼,并占领了这栋4层楼高的红砖建筑。围绕这栋楼房的攻防战斗随即拉开帷幕。


▲现在的“巴甫洛夫大楼”,为红砖建筑

想要摧毁这栋楼房,对于德军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德军将近把斯大林格勒夷为了平地,也不会在摧毁这栋楼房上有多大困难。但真正困扰德军的是,如何摧毁坚守在这栋楼房里的苏军战士的意志。倘若他们的意志没有了,德军拿下这栋楼房不会是什么难事,拿下斯大林格勒也不会是什么难事。

巴甫洛夫军士在他后来写的一篇叫《坚守一座楼房》的文章中说道:

“是什么让我们的战士这么乐观呢?是我们永不动摇的心。我们知道,此刻,全世界都注视着斯大林格勒。”

不仅德军想要攻占斯大林格勒,苏军也想要守住斯大林格勒,双方都明白这座城市对于苏联军民来说有巨大的精神价值,而且似乎全世界,不管是法西斯阵营还是反法西斯阵营,都明白保卫这座城市的意义。

▲电影《斯大林格勒》剧照,红军战士哪怕全身着火,也要冲进战壕与敌肉搏

巴甫洛夫大楼作为苏军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的典范,更是受到了德军的“优先关切”。要是能够占领巴甫洛夫大楼,或者困死大楼里面的苏军战士,对于在保卫着斯大林格勒的苏军战士们来说会是一个巨大的心理打击。德军很清楚这其中的意义。因此,德军不求要摧毁这栋楼房,而是要留着它,要占领它,要消灭抵抗的战士,更重要的是消灭他们的意志。若是德军真的能够占领它,那这将会是德军大肆宣传“斯大林格勒将要完蛋”的好机会。

有意思的是,巴甫洛夫军士的班组也知道坚守这栋楼房的意义。他的《坚守一座楼房》中写道,近卫步兵第42团团长叶林上校亲临这栋红砖建筑,为班组的战士们提供一些建议。叶林团长曾说道,“同志们,你们要记住,对于我们的防御来说,重要的不是楼房,而是有利的阵地。你们要想想办法,就算是敌人毁掉了这栋楼,你们也要坚守在这里。”

叶林上校道出了继续抵抗的意义,“哪怕是楼房被毁”,也不能撤离这里。对于斯大林格勒来说,哪怕是城市真的被德军以为平地了,苏军也许也要继续坚守。在这场战役中,这座城市的精神价值已经超过了它的战略价值。只要苏军一天还在这里抵抗,德军就一天都不能宣布“斯大林格勒完蛋了”。

▲城市变成一片残垣断壁,红军战士仍在其中战斗

对于此刻的德军来说,哪怕是炸毁这座大楼,意义也不会比攻占它要大。哪怕是炸毁了这栋“巴甫洛夫大楼”,还会有下一栋“巴甫洛夫大楼”。哪怕是炸死了这一位“巴甫洛夫”,还会有下一位“巴甫洛夫”。德军希望的是占领这栋楼以后,再也没有“巴甫洛夫大楼”,再也没有“巴甫洛夫”。因此,德军还是希望在精神上消灭“巴甫洛夫”,对于他们来说,能在精神上“炸毁巴甫洛夫大楼”,比在现实中炸毁巴甫洛夫大楼,要有意义得多。

参考文献

[1] 巴山客.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_城市攻防作战的典范_ [J].军事文摘, 2018年.


协虎战争史


以前听说过一个段子,很多人爬珠穆朗玛峰,快到山顶时却下来了,然后其他人问:为什么连最后那几米都爬不上去了?

1942年斯大林格勒战争进行时 ,一幢4层的红砖建筑,德军从9月26日开始进攻,2个月后,竟然没打下来这幢楼,并且死伤惨重,后来为了纪念守卫这幢大楼的巴甫洛夫苏军中士,而改名为巴甫洛夫大楼。为什么斯大林格勒一片废墟,这幢楼屹立不倒,而德军为什么不炸掉这幢楼或者攻下这幢楼呢?原因有几个:

首先,斯大林格勒城已经被炮火轰炸成了废墟,市区街道高层建筑基本被夷平,那时候没有卫星地图,更没有实景地图,所以有限的几座残存的高楼是制高点作为地标用的,也是为炮兵提供地标,这个对防守方苏军一样,对进攻方德军也一样,巴甫洛夫大楼是四层红色砖楼非常好辨识,所以德军的命令是占领这个地标,而不是摧毁,因此巴甫洛夫大楼才得以幸存。

看了下巴甫洛夫大楼的平面图,也就只能布置一个排的兵力,人再多也是多余,而巴甫洛夫大楼和周围的通信井、废墟构成了一个坚固的防御工事,守卫的巴甫洛夫中士带领着24名正规军之外,还有十几个市民当外援,有通畅的后勤保障线。远处的伏尔加河东岸有苏军的炮群支援,每人都有轻重机枪,反坦克炮,迫击炮等,所以巴甫洛夫大楼的战斗力非常强。

再说一句,苏联因为地理位置寒冷,所以建造的房屋都非常的厚实,这座红砖楼是用的传统的黏土红砖,砖墙非常厚实,有好几层,所以这个壁厚已经远远超出了建筑安全的需要,使它变得异常坚固,而双方在进行巷战时并没有使用重炮,所以巴甫洛夫大楼承受了炮火。

此时已经进入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尾声了,德军的攻势已经疲惫,而且二战中所向无敌的德军,优势是野战,在攻打城镇时显现出了弱势,在列宁格勒,塞瓦斯托波尔,和这次的斯大林格勒都显现出来了,与其说德军没打下巴甫洛夫大楼,不如说德军没打下斯大林格勒。


图文绘历史


我先把这个事情简单讲一下,大家就好判断了。

从1942年7月17日开始,苏德双方展开了斯大林格勒会战。斯大林格勒是一座非常重要的城市,这座以斯大林命名的城市一旦丢掉,将不仅仅是一座城市,更是当时苏军的士气。

所以,斯大林很快就发布第227号命令:凡是不服从命令出退的军人都会被枪毙!要求所有苏联红军部队不许后退一步。

所以,斯大林格勒成为了双方的梦魇之城。飞机大炮的轰炸,双方的激烈争夺,让德军完全想象不到,这座城市竟然如此难以攻克。希特勒明白这座城市的战略地位以及在苏联人心目中的影响力,所以严令部队必须要拿下这座城市

经过双方不断的争夺,德军推进到了城市当中,和苏军混战在了一起。此时,双方往往会为了一座房间、一堵墙、一个地下室而发生激烈的争夺战。

双方纠缠在一起,又是在遍布瓦砾的城市中,火炮已经无法支援,坦克的行动也受到了限制,德军只能靠着士兵不断的推进、争夺。

到了9月底,苏军巴甫洛夫中士带领一个排的苏军,占领了一座广场上的四层楼(也就是后来的巴甫洛夫大楼)。

虽然现在来看,四层楼并不高,但是在当时满是废墟的斯大林格勒,这里算是一个制高点了。

巴甫洛夫占领大楼后,在地下室还发现了几十名居民在地下室避难,他们随后也帮助了巴甫洛夫防守。

后来又来了增援的机枪排、反坦克小组、以及迫击炮小组加入了进来。

据后来统计,这个守备部队是由俄罗斯人、乌克兰人、格鲁吉亚人、哈萨克人、乌兹别克人、塔吉克人、鞑靼人、犹太人8个民族组成的。

在这之后的两个月内,巴甫洛夫带领他们坚守在大楼中,与大量的德军周旋。

当然,巴甫洛夫大楼并非是孤零零的,不仅大楼本身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大楼周围的废墟也有相互连通的战壕和火力点,巴甫洛夫大楼和附近几个重要友邻部队驻扎地也有交通壕相连。在大楼周围,还布满了地雷。

德军的火炮无法施展,飞机轰炸还是有的,但是敌我混杂在一起,轰炸的效果并不显著。德军除了步兵猛攻之外,其实也是使用了坦克的。

只不过,第一是遍布的废墟影响了坦克的行动,再加上居高临下的PTRS-41反坦克枪效果非常好,巴甫洛夫的战斗小组摧毁了很多德军的坦克

虽然资源紧张,但是通过交通壕,巴甫洛夫战斗小组还是能得到补给的。就这样,他们居高临下撑了两个月,直到苏军的大反击到来。

所以我们可以看出,德军也不是不想炸掉大楼,很多方面的原因共同造成的。比如敌我双方混战在一起,远程炮火基本失去了意义

城市的废墟和当时复杂的苏军防守,又让坦克寸步难行。再加上巴甫洛夫大楼视野开阔,补给能及时到来,确实对德军造成了很大伤害。

不过德军对巴甫洛夫大楼的打击一点都不仁慈,大家看看它的照片就知道,它的经历可没有这么简单。


七追风


没炸毁的原因其实很简单,除了装备精良,德军炮火攻击他们会及时躲入地下室。而当步兵进攻时,他们会及时上来。除此原因外,苏军不是独自战斗的,与相邻的苏联面粉厂形成战略支撑,相互配合,而在伏尔加河东岸,有苏联的大炮为他们提供火力支援。德军实际上也是三面受到攻击,可能是顾头不顾尾了。


东语东愿


巴普洛夫中士率领的小分队坚守的这栋大楼,让我想到了抗日战争淞沪会战的谢晋率八百勇士死守四行仓,都是英雄事迹,值得敬佩。

1、围点打援是德军当时最好的战术。首先巴普洛夫不单单只是一栋大楼而已,还是一个完整坚固的防御体系,城楼周边都是复杂的地下管道和众多瓦砾废墟组成的防御体系,炸毁它会给苏军带来更多的掩体和防御口,反而对德军步兵进攻带来更加麻烦的效果。对当时的处于巷战的德军来说,围点打援是德军比较好的战术,逐一消灭敌人,再加上这栋大楼本是一个很好的战略支撑点,特别是制高点,所以德军才会拼命的争夺这栋楼。

2、德军没及时建好炮兵阵地。1942年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期间,德军并没有派大量不对跨过伏尔加河东岸,从而使苏军能在东岸建立起了大量的炮兵阵地。这些苏军大炮可连续攻击德军阵地,而普通火炮是无法摧毁巴普洛夫大楼,致使德军重型火炮难以攻击到巴普洛夫大楼,而德军坦克面对4层高了废墟大楼几乎没多大的作用,反而成了废墟中苏军反坦克炮攻击的目标;双方短兵相接,在当时的技术,飞机投掷重磅炸弹,更是难以做到,更容易误伤到自己人。所以炸毁巴普洛夫大楼其实并不容易。

(巴普洛夫大楼23位勇士中最后一位去世的英雄)

1942年9月14日,在斯大林格勒西郊,由扬科夫-巴普洛夫中士指挥的23名苏军,占据了一座4层公寓楼,顽强地抵抗德军的前进,并坚守了58天,由于他们顽强的英勇事迹,这栋公寓楼被苏联人骄傲的命名为——巴普洛夫大楼。



赛门军略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持续了将近200天,被称为近代历史上最血腥的战役。其中最残酷最激烈的战斗就是城市巷战阶段,而巴甫洛夫大楼的战斗就发生在这个阶段。对于德军来说,攻占这栋大楼,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一、斯大林格勒的精神价值。

德军最初进攻斯大林格勒是出于战略目的,占领斯大林格勒就可以获得苏联的粮食、石油和工业基地。而苏联如果丢掉斯大林格勒,则会丧失战争资源。但随着巷战的开始,斯大林格勒的精神价值已经超越了战略目的。

在斯大林格勒之前,德军一直处于主动进攻的态势。虽然有之前的莫斯科受挫,但是德军此时的形象依然是不败的。因此,希特勒非要拿下它不可。当时陆军总参谋长建议将进攻的德军撤到顿河对岸,遭到希特勒严厉拒绝。希特勒说了一句:“德国士兵到了哪里,就要守到哪里。”

对于斯大林来说,这座城市是以自己命名的,无论如何都不能落入德军手中,否则将会对苏联的士气和形象造成极大的打击。斯大林下令,要求苏军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坚守。

“每一座房屋,只要有苏联军人,哪怕只有一个人,也要成为敌人攻不破的堡垒。”

因此,双方在每个房屋都进行了激烈争夺。一名参加过进攻的德军军官后来回忆道:

“敌我双方为争夺每一座房屋、车间、水塔、铁路路基,甚至为争夺一堵墙、一个地下室和每一堆瓦砾都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其激烈程度是前所未有的。”

二、废墟中的战斗

在德军攻入市区前,斯大林格勒已经被炸成了一片废墟,没有一座完好的建筑物。被炸掉的建筑废墟堆了有几米厚,这些废墟反而成了苏军士兵抵抗德军的工事。巴甫洛夫大楼也不例外,经过轰炸之后,整栋大楼已经只剩下钢筋混凝土结构。苏军士兵就是利用残留的主体结构在抵抗德军进攻。

苏军还将这栋楼作为一个防御体系的支撑点,在周围建立了很多火力点,而且还挖了交通壕,连接附近的油库和面粉厂。德军要占领整个城市,他们面临的是一个完整的火力体系,是不可能绕过这栋楼的。只有占领这栋大楼,才能打破苏军的防御体系。

三、无法实施的爆破

此前德军进攻城市的战术,是突击步兵,工程兵,炮兵、航空兵一起协同。但是在进攻斯大林格勒的时候,由于双方战线几乎贴在一起,这种战术无法奏效。如果要完全摧毁巴甫洛夫大楼,只有两种方法,一是工程爆破,二是采用大口径的重型攻城炮,比如“卡尔”巨炮。但这两种方法在当时都不具备。工程兵无法接近大楼,因此工程爆破是不可能的。而卡尔巨炮,事实上德军后来是打算拉过来的。但是斯大林格勒完全处于伏尔加河对岸的苏军炮兵射程中,卡尔巨炮这种行动迟缓的火炮也无法接近巴甫洛夫大楼。

最终,德军只能使用步兵,跟苏军在城内争夺每座房屋,最终耗尽了力气,在苏军的反攻下失败。而斯大林格勒也因此成为二战转折点,德军的战略主动权从此丧失。


迷蝶梦文史社


摧毁一栋建筑容易,但是摧毁一个人群的意志就不那么容易了!

巴浦洛夫大楼是整个斯大林格勒战役的焦点,斯大林格勒是伏尔加河南岸的一座工业城市,在整个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苏军一直顽强的守住了这个不大的城市,正所谓的背水一战。

巴浦洛夫大楼处在德军火力的包围下,他的后面就是苏军的渡口。这座4层高的建筑是以钢筋混凝土为基础建设的,异常的坚固。普通的炮火对他不能造成根本性的摧毁,只有152mm以上的重炮或航弹能达成这个任务!

但是德军没有采用摧毁的方式,而是不断的组织步兵进行进攻,以求占领,为什么?

很简单德国人要用占领巴浦洛夫大楼来摧毁苏军的信念,巴甫洛夫大楼是苏军坚守伏尔加河西岸的标志,他是那里最高的标志性建筑。而其他的建筑物,像拖拉机厂、百货公司等德军早就摧毁了!德军占领巴甫洛夫大楼的唯一目的就是“攻心为上”的策略!

名叫巴甫洛夫的苏军中士在这栋大楼内率领20多名来自不同部队的战士进行了殊死的抵抗。尤其要说明的就是这20多人的火力是很强大的,7.62mm马克西姆重机枪1挺,7.92mmMG34通用机枪2-4挺,这是巴甫洛夫占领大楼前德军留下的,7.62mm捷格佳廖夫轻机枪三挺,14.5mm反坦克枪三支,50mm迫击炮2门,45mm反坦克炮一门。还有冲锋枪和步枪都很充足。

他们的坚守之所以能获得成功,还是取决于苏军东岸集团军一级的炮火支援的,另外毗邻的面粉厂的工事也和这栋大楼相成了掎角之势。

再有就是在会战后期的德军在空军和重炮上出现了明显的短板,那时他们想摧毁这栋大楼也没有足够的炮火了!


杜陵闲人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发生在苏联卫国战争时期,攻占巴甫洛夫大楼反映的是苏军中士带领一个班23名苏军各民族战士,与数倍于自身的德军交战,坚守该大楼的故事。“巴甫洛夫大楼”是战后以巴甫洛夫名字命名的英雄建筑。巴甫洛夫也成为苏联卫国战争的英雄和英雄代名词。这座楼房是一座四层红砖混凝土建筑。现在仍然矗立在伏尔加格勒大街,与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纪念馆和纪念碑一起,成为苏联时期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重要纪念物。



大楼是一处有利地形,后来被德军炮火炸毁,混凝土主体建筑却依然屹立存在。巴甫洛夫大楼地下有地下室,当时躲藏着30多个苏联居民,战争最紧张的时候,他(她)们帮助挖战壕,有的并参加战斗。直到援军将德军赶出该地域,此楼一直是苏军近卫军的一个支撑点。

至如说德军为什么是攻占它,而不是炸毁它和绕过它,这是由当时的战争环境和战争态势决定的,巴甫洛夫大楼是处至高点,这里就是一处“坚固的地堡”,地理位置相当重要。或是xx地进攻的必径之路。德军不是没炸,炸了,只是该建筑太坚固,抵抗者太顽强,而不能彻底炸毁。也可能与当时炮火的威力有关,如果放在现代,就是铁炉也熔化了。


老狼48440790


(巴普洛夫大楼)

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有着许许多多类似巴甫洛夫大楼这样的建筑物争夺战,也的确有很多建筑物被德军大炮、轰炸机炸毁了,但是德军不能也没有那个能力将斯大林格勒所有建筑物炸毁,因为德军的目标是占领这座城市,而占领一堆瓦砾对德军来说没有任何意义。而且巴普洛夫大楼是一座钢筋混凝土建筑的大楼,德军在进攻时也使用过普通火炮、坦克炮对其进行攻击,但是并未摧毁这座大楼,必须用大口径重型榴弹炮或者500千克以上航弹才能摧毁它,对一个建筑物倾泻宝贵的重炮弹药是十分不明智的。

(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苏军士兵)

而且巴甫洛夫大楼背面就是伏尔加河西岸,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制高点,一旦将其攻占,可以以此为据点,指引炮兵轰击河对岸的苏军工事,这对处于进攻势态的德军来说是一个应该占领而不是摧毁的目标。所有德军选择第一时间派步兵攻占而不是摧毁这所大楼,而德军同时也犯了轻敌的毛病,认为花不了多少时间和伤亡就能攻占巴甫洛夫大楼。

(德军士兵)

但是随着战斗的进行,坚守巴甫洛夫大楼的苏军士兵给了德军很大的杀伤,巴甫洛夫大楼的战斗已经成为了苏军激励其它将士的英雄事迹,德军在了解到苏军的宣传后,认为必须占领巴普洛夫大楼来摧毁苏军的抵抗意志。如果选择用重炮摧毁巴普洛夫大楼的话,反而间接证明了德军无法攻占这所大楼,会激励苏军的气势,给德军自信心重大的打击。所以德军才会源源不断的派兵投入到巴甫洛夫大楼争夺战中,哪怕承受更大的伤亡。

(守卫巴普洛夫大楼的苏军)

巴普洛夫大楼攻防战实际上到了后期已经是双方精神毅力的一次较量,苏军为了守卫巴甫洛夫大楼甚至动用了集团军的火炮进行直接支援,大楼里的士兵虽然只有20多名,但是装备的机枪、反坦克枪可以说是弹药充足,还配给了反坦克炮、迫击炮,步枪冲锋枪更是源源不断的供应,可见苏军坚守巴甫洛夫大楼的决心。而德军也从一开始的步兵到最后连坦克都派上去助阵,最终仍未能攻占大楼。

军情系悟空问答签约作者,求各位老爷点波关注


军情解析


“二营长,把你的意大利炮给老子拉上来!”

《亮剑》中75毫米的野战炮摧毁的也只是木石结构的城墙上的箭楼……

巴甫洛夫大楼的主体是混凝土结构,就是说持续长时间的轮番轰炸才能摧毁。60毫米以下的炮弹,如果不是在楼体内爆炸,根本就奈何不了大楼。因为二战时候还没有现在的高爆炸药,除了面对面,视距外的炮兵也无法精确打击,“外科手术”被当成战术名词,也才几十年。

巴甫洛夫大楼是位于斯大林格勒列宁大街和苏维埃路之间的一座建筑,德军攻打它的时候,和苏军展开的是巷战。巷战,重武器的威力就打了折扣。巷战的步兵不可能拉着75毫米以上的野炮,要不然炮兵就是人家的靶子。再者这座大楼并不是苏军的一个孤立的火力点,事实上也是如此,附近有苏军的一座油库和面粉厂大楼,地下有交通壕、地道、管道相通。这样,这座大楼的四周就会有无数个火力点,迫击炮、狙击手、反坦克手等,应有尽有。

在巴甫洛夫中士坚守了两天两夜后,阿法纳西耶夫中尉的机枪排、索布加伊达上士的反坦克组和切尔努申科的迫击炮小组也先后进入了大楼。

这时候没有重炮(或野战炮群)、飞机、坦克就无法摧毁或占领这座大楼了。

炮群需要地面步兵指示目标,不能乱炸。而大楼就是附近的唯一制高点,可以为炮兵指示目标,但在苏军手里。飞机的作用是进攻前的狂轰乱炸,一旦地面部队展开进攻,呈现胶着状态,再用飞机,除非自己人也炸。再者,其时苏军已经在德国人的进攻中缓过神来,苏军的飞机和地面防空火力,也不允许德军的飞机任意所为了。


坦克倒是可以摧毁大楼,但是要接近大楼,也进了伏尔加河东岸苏军炮群的射程之内,突进来的坦克,也会是大楼里反坦克手的目标……

在斯大林格勒的这场保卫战中,德军突进了城区,像巴甫洛夫大楼这样的目标,只能争夺,要摧毁,对于进攻的德军来说,也不是没有可能,但困难重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