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小学六年级,成绩在班级排前几名,放学回家就玩电脑游戏,家长该怎么管?

趣味学数学


孩子这么优秀,干嘛要管呢?

好孩子,都不是管出来的,从管的角度出发,这不直接定义了自己的孩子是一个问题孩子。管理孩子的出发点一定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帮助孩子管理,而不是管理孩子这个人。

首先,要协助和帮助孩子,学会管理好自己的时间!

时间的管理,是需要对孩子进行帮助协同的,别说孩子,即便是成年人,在遇到愉快的事情的时候,都会在时间上完全控制不好。每个人的时间,本身就是不一样的,上天给每个人的时间是完全不一样的,绝不是我们想当然的都是24个小时这么简单,一个人的时间被切分的越碎片,人能掌控的有效时间将更加的被弱化。

帮助孩子规划出有效的时间,用大块的时间,做自己最热爱最擅长的事情,这个事情的本身,就是有价值的。

孩子能有拔尖的成绩,说明孩子的学习能力,学习的转化能力是完全够的,迷恋游戏,至少说明孩子在电脑面前,有更大的兴趣和强烈的动手能力。

可以帮孩子选一些计算机编程,创新造物类的学习内容,即可以避免强制要求孩子不碰电脑产生的抵触情绪,同时可以让孩子在电脑的使用和学习上,让孩子的逻辑思维得到更深度的培养,让孩子能在虚拟的环境里,创造出更多的现实中的造物创意。

其次,不要被成绩排名麻痹神经!

孩子的学习排名即便排名前几名,这个事情本身容易造成人的一叶障目的错觉,在一个班里排名只是前几名,这个班在全年级排名如何?在全区排名又如何?全市又怎样呢?……这个问题去追溯下去,完全没有任何可比可参照,孩子的排名只反映了在班级的单一指标排序,但是自己孩子到底是什么样的发展情况,孩子的优势劣势是怎样的?孩子自身优势的学习管道是什么?

这些,作为家长都一概不知,只看到孩子的排名(不靠谱的评价反馈),只看到的孩子打游戏(以为成绩还可以,犹豫的是阻止孩子玩游戏还是不玩游戏?),了解孩子、看见孩子真实的一面,是最为关键的,只是我们没有这样的意识来认识自己的孩子。

孩子的发展,要从长远的尺度上,以终局思维的角度去考虑孩子的真实发展需要,这是需要父母要有智慧,更要有广域的教育视角,才能看见孩子发展的大路

学校的名次,往往给人以一种错觉,孩子的发展如若要排个名次,就把孩子放到全球的这样的视野下,您的孩子处在什么位置,您孩子是以什么优势,取得这个位置……

智能化、全球化,本就是当下孩子所发展要面临的大背景,父母也要将自己置身于这样的大环境中,优秀的家长与自己这个家长的差距有多大,差距在哪里,自己哪些地方需要相应的提升,这也是家长要完成自我管理的一个问题。

自己是否足够的自律,孩子的种种行为表现,都是家长的日常行为习性的某种投射,所以要解决问题的根源,需从自己开始。


  • 面向孩子-您的私人家庭教师!


面向孩子


孩子上小学六年级,成绩排在班级的前几名,说明孩子资质聪慧,只要肯努力,在学习上就能取得不错的成绩。



孩子放学回家后就玩游戏,也是在一天辛苦学习后的调节。适当玩游戏无可厚非,但是要合理控制时间。如果孩子玩一会儿游戏后,就能自觉去写作业,那么家长就没有必要太过担心。如果孩子回家玩起游戏后,就一发而不可收,非要等到家长来催促才肯罢休,那就得好好说教了。



六年级的孩子正处于小升初的关键时期,学习任务应该是比较重的。家长可引导孩子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让孩子明白努力学习考取一所好初中的重要性。适当游戏,放松身心,过度游戏,就会“玩物丧志”。这么聪明的孩子,家长一定要在思想上好好引导孩子。


春风化雨花草香


六年级孩子成绩在班级排前几名,说明他很聪明,学习能力相当不错。而放学回家就玩电脑游戏,请问这一玩有我长时间呢?一次一小时,二小时,还是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如果在玩游戏方面没有家庭规则,没有合理的监督与管理,恐怕到了初中麻烦就会接踵而来了。至于怎样管理,我给你几点建议:

第一,游戏可以玩儿,但是必须要有时间规定。没了规矩,难成方圆,小学课程难度小,学科也少,大把时间玩儿可以理解。但是到了初中以后,学科多,难度大,那时再放纵孩子无节制地玩电脑游戏,必然会影响孩子的学业。因此,从现在开始,必须要给孩子立规矩,明确做好电脑游戏的时间规定,让孩子适应接受主动管理。

第二,每周给孩子定电脑游戏时间额度。不妨与孩子一起列一份电脑游戏时间管理统计表,每天放在哪个时间段玩游戏,一次用时多少,家长要做好监督与统计工作,看看一周下来,是否有超时。每周总游戏时间就是一个目标,让孩子围绕游戏时间目标去玩游戏,有利于孩子管理好游戏时间。

第三,延伸教育和引导,让孩子清楚过度游戏对初中学业的危害。对于小学生来说,他只会看眼前,根本不会想初中以后是否有大把时间可供游戏。因此,家长就必须要延伸引导和教育,让孩子明白进入初中后,你就是再聪明,也需要在课外用更多时间来完成多学科的作业,还有复习、预习的巩固工作。否则,你很难拥有现在这样的好成绩。

第四,对孩子进行自控力的明确培养。平时可以和孩子聊聊天,提到优秀的人共有的优点之一就是有极强的自控力,不管是吃喝玩乐哪一样,都不会放纵自己。如约定好的电脑游戏时间,可以鼓励孩子每一次力争减少用时,这样天天坚持,就能锻炼自己的自控力。不超时本身就说明很自觉,如果再减少每次用时,那就更了不起了。

以上几点,供家长参考之。


韩国成老师


不知道班上前几名是怎么情况,如果这个成绩能保证考上当地最好的初中,那应该就不用着急吧?孩子虽然爱玩游戏,却还能保持好成绩,不得不说孩子时间管理能力比较强,智商应该也挺高的。

但如果孩子只是班上前几名,但在学校排名不高,在全市更没有希望考上好初中,也就是说孩子所在的小学本身并不怎么样,那就需要家长管一管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孩子可能比较得意于他目前的成绩,却不知道其他学校的成绩更好。

我感觉,这个孩子本身还是挺聪明的,家长只需要稍微引导一下,让他明白自己的准确位置,他会找到方向的。但千万别让孩子逆反了,如果在这件事上没有处理好,很可能把孩子直接推向游戏。

所以,家长一定要注意,好好说,好好交流,好好和孩子谈一谈。如果还说不通,就请教一下专业人才吧!





懒妈妈的育儿之路


第一,六年级,成绩好,证明他脑子聪明,学习能力较强;

第二,排名前几,要看所处的学校和班级是个什么水平,学校与学校之间,差距还是不小的;

第三,回家就打游戏,不知道是几个小时,难道对视力没影响吗?

第四,小学仅靠小聪明,是可以取得好成绩的,到了初高中则未必,所以,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建立,至少,一定的自律性应该具备。

第五,个人觉得,游戏不是不可以玩,就如薯条可乐,虽无营养,但胜在美味,量不大对身体的影响也无所谓,可以增加好心情,挺好。不过,一个只有分数而毫无阅读的孩子,我总是有点担心他的学习后劲。

教育专家说:不爱阅读的孩子就是潜在的差生。我很信这句话。


夭非妖育儿记


最近的新闻中报道了这样的一件事,在韩国举行的世界电子竞技比赛中,中国队获得了总冠军的称号,这可是中国电子竞技历史上值得纪录的一件事。电子竞技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陌生的,是不被父母所理解的。

电子竞技从实质上说和打游戏是一样的,都是通过游戏去赢得比赛,从而获取胜利。所以我们的父母一般认为我可不想把自己的孩子送去专门打游戏,这样的孩子将来有什么出息。应该说这样的观点现在来看有些保守。我们只看到了电子竞技的一个方面,却没有看到其他的方面。电子竞技的选手并不是人人都可以成为的,不是会玩游戏就可以。全世界电子竞技最盛行的国家是韩国,据报道,韩国的选手们每天的训练时间是18个小时,我们知道一天24个小时,相当于大部分时间都用来训练。这份辛苦我想大家不是一般人都能实现的。

回到我们的身边,孩子回家就玩游戏,虽然孩子成绩是前几名,但是家长要明白,小学的知识相对来说是简单的,如果家长放任孩子,那么初中、高中后孩子的成绩会一落千丈。作为家长首先要关注孩子的心理,既然说到回家就玩,家长就要先与孩子进行交流,孩子玩电脑正是因为可以找到成就感,家长要多与老师沟通,关注孩子的课上状态。

孩子成绩的取得一是努力学习,二是学习习惯的养成,从这个孩子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习惯的缺失,成绩好不等于习惯好,成绩可能会有暂时的提高,但是没有习惯的支撑,孩子的成绩会起伏不定,上下波动。所以说家长目前最重要的是习惯的培养,让他做做家务活,承担一些他力所能及的活,只有这样,孩子才有可能从游戏中走出来,在现实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说文写作


小孩回家玩电脑,成家还能名列前茅,说明这个孩子很聪明。但是家长对于孩子玩电脑这件事情上,还是需要多加管制的。孩子玩网络游戏,有以下不良影响:第一,网络游戏容易让孩子沉迷,孩子接触太多网络游戏,上课容易分心。第二,孩子经常上网,容易接触暴力色情等信息,不利于青少年成长。第三,网游上的玩家摸不着底,孩子容易结交社会不良人员。第四,回家玩游戏,势必减少了户外游戏时间,容易引起孩子近视。建议家长跟孩子建立规则,例如一周只能是周末玩两次,每次30分钟。另外家长多抽点时间,带孩子去户外运动或者鼓励孩子跟周边小孩进行户外游戏。孩子正处于六年级,很快就到叛逆期,家长可千万不可忽视。



柳丁育儿


你好,

不管做任何事,都要掌握节奏,所谓劳逸结合还是有道理的。

一个很真实的例子,我和我们班几个人都是全校成绩前列,我们每天只上课认真听讲,课外做完作业就一起去打篮球玩游戏,从不加班搞学习,初三毕业我们几个都以7a的成绩考上市里最好的学校。

良好的心态和持续的学习才会使成绩不落后,劳逸结合是拥有良好心态的保障。你的孩子成绩前列,可以适当的让他玩游戏。但是得把控好玩游戏的时间,建议多往户外运动方向引导。谢谢



每日育儿记


放学回家玩游戏还能在班里排前几名说明这是一个聪慧的孩子,接受知识的能力很强。对家长来说这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教育不能局限于文化知识。艺术,品德,体魄这些学问都会贯穿孩子一生且重要性不弱于文化知识。甚至在生活中更实用,更接地气。这几项可别太依赖于免费的义务教育。这是个性化的教育。需要家庭额外支出从社会上购买教育资源如各种培训机构。

依据爱好,特长。补充额外的教育资源占用孩子玩游戏的时间。对电脑游戏也不要存偏见。游戏也是需要用脑子思考,需要在网络上查找攻略与背景知识的。注意与孩子一起鉴别难度系数,找一个合适的与孩子一起玩。

我本人玩王者荣耀两年到王者级别,恍然大悟如果把时间用在乐器上绝对小成。遂决定入手吉他一把至今月余颇有长进。无它,唯手熟尔。


枫树岭国际学校王念咒


1.在保证学习成绩的情况下,规定使用电脑的时间。并且大人也要以身作则。

2.可以引导孩子正确使用电脑解决问题,或者增长见识,比如查一些课外资料,或者看看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人的生活,视觉旅行等。

3.说明游戏对学业的不良影响。网游就彻底别玩了,如果是一般的小游戏,可以玩一两关。但一定要规定时间和限制。

4.家长多看书,孩子也会跟着看。言传身教。

5.鼓励孩子有梦想,并让他为了自己的梦想开始行动。这招是转移注意力。

孩子打游戏的根本原因是除了游戏,他没别的可以做的事情,不像我们小时候,一群小孩子放学后一起玩各种户外游戏。所以要鼓励孩子去做其他他感兴趣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