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要選低估值的股票投資?如何選?如何估?

首先我得說,我做投資是一直秉承“低估值投資”策略的,但是我並不是單純的看估值低就認為值得買入。說起“低估值”,很多的人第一印象應該是低市盈率、低市淨率,其實這樣的低估值股票究竟值不值得投資,是不是好的投資機會,重點不完全在於低估值,而是在於“價值與價格的差距”,也就是“高價值低估值”才值得買。

估值低不低是決定是否買入的最後一步,而不是第一步。不是單純的因為低估值而買入,而是買入的優秀股票估值也必須夠低,這個順序不能搞反了。那前提是什麼?前提頭些天寫了幾篇,前提是好行業中的好公司。先是看行業前景是不是足夠好,是不是容易形成競爭優勢企業、賺錢比較容易的行業,再在這些行業中挑選出那些最優秀的公司。看這些企業的長期競爭優勢在哪裡,發展前景怎麼樣,相對於競爭對手好在哪裡,過去連續多年的盈利指標、資產負債指標、現金流指標、以及管理層表現等是否也能證明其優秀,最後才是看估值。

大多數時候優秀的公司不會給你太低的估值,但是價值投資者一個基本的技能就是“耐心”。挑選出了好公司,當然要等低估值的出現,等待價格大幅低於價值的機會。霍華德.馬克斯說:買好的,更要買得好。前提是好公司,而後是低估值。只有優秀的高價值公司+低估的價格才是一筆好投資。這不,目前的市場,不說滿地黃金吧,至少大部分優秀的公司的估值都創了歷史新低。這樣的投資機會很多年才會出現一次,所以只要有耐心,高價值+低估值的投資機會總是會出現的。只有高價值+低估值的投資,勝率才是最高、潛在收益才是最大、並且承擔的風險也是最小的。

為何要選低估值的股票投資?如何選?如何估?


要知道“低估值”為什麼好?首先可以反過來想一想“高估值”為什麼不好?美國股市曾經的“漂亮50”案例最具代表性,上世紀六十和七十年代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交易的50只備受追捧的大盤股。漂亮50的一個主要特徵是盈利增長穩定,業績優秀,前景良好,但同時也具有較高的市盈率。但是幾年後,這些平均80多倍市盈率的優秀公司股票在幾年間跌到市盈率10倍以下。所以對於價值投資者,價格永遠是重要的決策因素之一,無論多好的資產,估值過高,都會成為失敗的投資。高估值一方面是買的價格相對於企業的盈利比率太高,你80塊錢買了一個當期盈利只有1塊錢的東西。另一方面代表市場對企業未來業績增速太過樂觀,但是常識是:樹不會長到天上去,估值太高的東西大概率會跌下來,過於樂觀估計的高速增長也不可能持續。一旦市場或者企業本身有了一些負面的風吹草動,那麼高估值的股票就會面臨“雙殺”,降利潤又降估值,投資者將會蒙受巨大損失。所以高估值的股票往往都很危險,所以價值投資的大師們一般都不會去買高估值的股票,無論企業看起來多麼優秀。

說到這,很可能有些人會跳出來說,即使07年大牛市以五六十倍PE的高價格買入某某優秀股票,持有到今天,依然賺了錢。這也確實是事實,但是你拿著火把安全的穿越彈藥庫,並不能證明你就是個聰明的天才!沒人能夠準確預測未來,即使是很優秀的公司。但是確實有一些優秀的公司可以穿越牛熊,不過這樣投資的勝率並不高,至少遠不如“低估值買入優秀的公司”勝算高。巴菲特從老師格雷厄姆那裡學到的最重要一條是:“第一不要虧損,第二永遠記住第一條。”如何才能儘量避免虧損?就是買入價格與估計未來上都留有足夠的安全邊際,保守的預測未來+大幅低於價值的價格,只有這樣才能儘量避免虧損。所以,我不認為那些高估值買入優秀公司賺錢的人有多麼強的投資能力,正如美國當初漂亮50的例子一樣,即使你買的沒跌,不代表高估的風險不存在。即使有些人確實買高估值的股票最終賺錢了,我也認為他們其實是承擔了巨大的“潛在雙殺風險”的。我不羨慕,也不嫉妒,更不會去學習那種風格。。。。。

很多人鄙視低估值策略,甚至對“低估值”有偏見,比如你說某家企業的估值很低,市盈率只有幾倍,或者市淨率只有一倍,或許有機會。很多人會說上一句巴菲特的經典語句:“寧願以一般的價格買入優秀的公司,也不願意以便宜的價格買入平庸的公司。”我一般都回上一句:我買的是即優秀又低估的企業,請不要聽我說低市盈率或者低市淨率就搬出那句話,不要聽到低估值就以為是在撿菸蒂。真正的好的投資機會是那些“即優秀又低估的投資機會”,而不僅僅是優秀,也不僅僅是估值低。 價值投資的本質就是:以低於內在價值的價格買入優秀的公司,所以前提當然是優秀,其次才是低估,綜合在一起就是低估的優秀公司才是好投資。

只要你認真分析,好公司並不難分辨,白酒中的貴州茅臺、五糧液、洋河股份等,家電行業的格力電器、美的集團、老闆電器等, 銀行中的招商銀行、興業銀行,保險的中國平安,珠寶行業的周大生、老鳳祥,乳品巨頭伊利股份、調味龍頭海天味業等等,還有其它行業很多優秀的公司。只要你做足功課,好公司不難分辨。不好甚至很差的公司你關注它幹嘛?我是不會關注的!你把好公司都挑出來,然後耐心的等待好價格出現就可以了。如果一家很垃圾的企業,即使估值看上去很低,其實也不是好的投資機會。但是相對應的,即使是一家很優秀的企業,如果估值太高,也不是好的投資機會。真正好的投資機會是“高價值、低估值”,換句話說就是那些優秀+低估的投資機會。

再看看巴菲特的一部分投資:

為何要選低估值的股票投資?如何選?如何估?

巴菲特除了初期的菸蒂投資以外,中後期買入的幾乎都是非常優秀的公司,但是也都是很低估值的時候才買入的。股神對於估值有非常高的要求,其買入的估值都處在一個非常低的水平,大部分公司買入價格都在15倍PE以下,市淨率則一般3倍以下,甚至很多股票的市盈率都是個位數,市淨率都在1倍附近。這些數據很能說明問題!這就是巴菲特指的“一般的價格”,買入優秀公司的價格。做投資不但要“買好的”,更重要的是“要買得好”。

公司的價值很高,不一定投資的價值就很高,是否具有投資價值需要看“價值與價格的差距”,只有比率合適的時候,價格大幅低於價值的時候,才是一筆優秀的投資。單純的看低市盈率 低市淨率 雖然不足以判定股價是否高估,但是太高的PE顯然不太可能是好的投資,不然為何股神買的都是15倍PE以下的股票呢?這麼多的案例絕不可能是巧合! 在A股市場,總有投資者買著40倍 甚至50倍以上市盈率的股票,還打著學習巴菲特價值投資的旗號。還總拿股神的那句:“寧願以合理的價格買入優秀的公司,也不用便宜的價格買入平庸的公司”來為自己找理由。但是他們根本就沒去認真的看看股神所謂的“合理價格”到底是多少? 雖然低估值不能完全代表股價是貴還是便宜,但是我相信即使再優秀的公司,四五十倍以上市盈率的話,股神也不會買!再優秀的公司也需要好的價格!再美好的未來也需要儘量保守的估計!再看好的投資標的也要留有足夠的安全邊際。

價值投資最重要的兩條是什麼?答:第一不要虧損,第二永遠記住第一條。 價值投資的基石是什麼?答:安全邊際。 如何做到儘量不虧損?買自己瞭解的,買優秀的,並且注重價值與價格的安全邊際,這就是最重要的幾道防線! 股神在投資的時候都不敢買入幾十倍市盈率的股票,我們憑什麼?難道比股神更具商業眼光?還是比股神更聰明?還是在為自己的貪婪找藉口呢?雖然不願承認,但我們在股價連續上漲的時候確實變得更貪婪了,不惜為追高找尋藉口!在股價連續下跌的時候也確實變得更恐懼了,越低的價格反而不敢買了!

目前這個2018年的市場就是個很好的例子,毫不誇張的說,這是與2008年的機會相仿的時機。大把優質的打折股票,可是很多人卻怕了,被跌怕了。當然,也有很多人說沒錢了,早就滿倉了。那麼更簡單,抱著你那些低估值 高價值的股票耐心等待就可以了。連續大漲的牛市中買高估值的股票是愚蠢的,連續大跌的熊市中賣低估值的優質股票更加愚蠢!投資要想成功就必須控制住貪婪,經得住恐懼。關鍵的時候,你要有獨立思考、逆勢而動的信心與決心,當然還要有足夠的耐心。即使你買入的是優秀的股票,估值也足夠低,但是並不代表馬上就會漲,甚至熊市的下跌會持續挺長一段時間。但是這些不重要,沒人能夠預測市場何時反轉,但是低估值的優質股票最終一定會上漲,這是常識,投資者必須有足夠的耐心。巴菲特說投資企業就要找那些“傻子都能管理好”的護城河很寬的企業,我接著這個話茬再加一句:投資就要找那些“傻子都能明顯看出的好機會”出手,目前的市場就是非常非常好的投資機會!多年不遇的投資機會!

上面說了巴菲特很注重低估值,接下來再看看別的大師。前些天讀了約翰聶夫的書,別人稱他為“低成長投資者”,但聶夫說更喜歡稱自己為“低市盈率投資者”,雖然他的投資並不是簡單的看市盈率,但是我覺得他以這樣的標籤形容自己,足以說明他對於低估值的重視,並且書中介紹的投資案例也確實如此。。。還有另一個投資大師喬爾.格林布拉特,他的風格更是極端,自稱“神奇公式”,簡單來說就是挑那些ROIC很高,市盈率很低的股票建立一個組合。這個組合就叫神奇公式。ROIC判斷公司是否優秀,市盈率判斷是否估值夠低。。。甚至是彼得林奇也說過PEG不適合增速太高的公司,因為這樣容易樂觀的估計未來,容易錯誤的給予企業股票太高的估值。還有巴菲特的大師兄沃爾特施洛斯,更是繼承了老師的風格,格外注重股票的低市淨率。我從未見過有一本價投的書中介紹應該買入高估值的股票,反而很多都強調“優秀+低估”才是最理想的投資策略。


至於估值如何估?多少倍的市盈率、多少倍的市淨率的估值才算是低的?這個並沒有固定的標準,不同行業、不同公司,還是有些許差異的,估值是需要與業績相匹配的。不管如何估值,都需要具備一定的“現金流折現估值思維”,因為這是估值的正確思維邏輯。另外要說明的是,沒有一種公式或者一個指標能計算出企業的價值就是多少,企業的價值不可能如精確的數字一般被公式計算出來。我在寫完《如何挑選好行業》和《如何挑選好企業》之後,也專門也寫了一篇《如何正確估值》的文章。裡面提到過幾個估值指標:市盈率、市淨率、市現率、股息率、保守預測的未來增長率、過去平均資本支出比率、PEG等。有興趣的可以去看看。。。。。

我在挑選完了好行業,再挑選了好行業中的好公司之後,就會套用這幾個指標用以衡量估值是過高還是過低,是特別便宜?還是特別貴?或者機會並不明顯?注意是衡量估值過高太貴,還是估值過低太便宜!而不是精確的計算價值是多少!明白這一點很重要!為什麼是衡量?而不是計算?正如我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內在價值無法精確計算,但是投資機會卻顯而易見。”巴菲特也說過:“你不需要精確測量一個人的體重,也能判斷出他是瘦子還是胖子”,道理都是一樣的。你在瞭解了好行業中的好公司的方方面面之後,即使沒有辦法精確計算出內在價值是多少,但是並不耽誤你制定投資決策,不耽誤你判斷是否值得買入或者應該賣出。那些極端的情況出現的時候(極度高估或者極度低估)並不難分辨,前提是你要對企業有一定的瞭解。(如何挑選好行業?如何挑選好企業?如何正確的估值?這一系列文章都在前面發過,歡迎關注閱讀!)

比如:你找到了一個好行業中的好公司,你對這家公司有著深入的瞭解,這家公司有著很強的長期競爭優勢,發展前景良好,管理層過去的表現也不錯,過去5~10年的盈利能力一直很強、資產負債指標健康、現金流也充足、長期資本支出也很少,並且你保守的預測之後,認為未來五年至少有10%或15%以上的業績增速。那麼假如這家優秀的企業目前僅僅十幾倍市盈率 市現率或者僅僅十倍以下市盈率市現率,那麼你絕對敢判斷這家企業的價格低估了。。。如果是四十倍以上市盈率呢?那大概率不值得買,不會是好的投資機會。有人會問如果是二十倍市盈率呢?我說了,“明顯的高估”與“明顯的低估”很容易分辨,如果不是很明顯的低估機會,那當然先不買,也不需要賣,繼續等著或者去看看別的就是了。

很多優秀企業股票的價格大多數時候高低估的並不明顯,但是“極度高估”或者“極度低估”並不難判斷,只要你平時認真分析企業 瞭解企業,當極端機會來臨的時候你就能夠“不需要精確的測量計算,也能大概判斷胖瘦”,模糊的正確足以使你做出投資決策,沒必要非要去計算精確的數字(況且也沒有精確的價值數字)。一家企業的價格僅僅略低於價值或者僅僅略高於價值 再或者高低估的不明顯,你並不需要做出投資決策。只有當價格與價值偏差的離譜的時候,你才需要付諸行動。所以,你只要能夠判斷是否嚴重高估和是否嚴重低估,這就夠了!巴菲特說的以四毛錢購買價值一元錢的東西,強調要足夠的安全邊際也是這個道理。就是因為企業未來盈利不可能準確預測,價值自然也不可能精確計算。但是這並不耽誤投資者做出正確投資決策。優秀的高價值企業,在估值很低的時候,就值得買入。


前面說了,這樣的“極度高估”或者“極度低估”的機會每隔幾年就會發生一次(目前的市場就正在發生),所以價值投資者大多數時候都是在耐心的等待,沒買入的時候需要耐心等待“優秀且低估的投資機會”出現,買入以後還要耐心的等待“價值迴歸甚至高估的賣出時機”,因為市場短期有著“趨勢效應”,高估的東西不可能馬上就跌,低估的東西也會會立刻就漲。價值投資就是這樣。目前的市場,大把的優質低估的機會,就看你敢不敢買,買完願不願意等。

如果沒有獨自選股能力的,可以選擇指數基金來投,可以直接投滬深300指數,兩市很多優質的公司都在其中,並且目前的估值確實處於歷史超低位。

我在前面的文章還講過銀行股,目前的銀行股僅5倍市盈率、0.8倍市淨率、股息率超過4%。有人說銀行受政策影響太嚴重,有人認為銀行天生高槓杆的模式太過危險,還有人認為銀行業同質化經營嚴重。確實,這些情況都存在。但是這些卻仍然擋不住銀行持續的獲取高利潤,即使這兩年經濟不好、監管趨嚴,但是銀行獲得的利潤水平(不是單純的指規模)依然遠遠超過大多數行業。很多人只看到了銀行的缺點,或許是因為銀行股價表現不好。而忽略了銀行的眾多優點。銀行是一個有著天生強大競爭優勢的行業,而國內幾大國有銀行和幾家全國性商業銀行幾乎壟斷了市場大部分份額。還有由於規模、監管、牌照等的限制,未來幾乎不可能在出現新的大規模的全國性銀行。毫不誇張,銀行是躺著賺錢的行業。市場擔心其風險有一定道理,但是他們確實是擔心過頭了! 那麼銀行的競爭優勢在哪裡呢?作為風險的管理者,銀行有著相當大的與生俱來的優勢,比如:巨大的資本要求、巨大的規模經濟、壟斷的行業結構、消費者的轉換成本、嚴格的監管與牌照限制,這些都是銀行強大的競爭優勢。目前的銀行就是最典型的“優秀+嚴重低估”。

當然,我這裡並不是推薦買銀行,其實目前很多高價值的股票都非常便宜。這個時候即使是那些看上去“相對估值較高”的股票,也比大牛市中那些看上去“相對估值較低”的股票估值還要低!這點並不難理解。即使不選某一行業,直接去投指數基金也是很不錯的選擇。幾年之後回過頭來看,你就會發現原來2018年是個多年不遇的投資良機,大把的“高價值 低估值”的機會,天上下金子的時刻。

好了,就說這些吧,懂的自然懂,不懂的你再怎麼講也還是不懂。價值投資的東西並不複雜,重要的是認知與思維,要麼你剛一開始接觸就認可並理解,要麼學了很多年也還是無法理解投資的真諦。芒格說這或許與一個人的性格有關。(作者:W安全邊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