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男孩弑母被释放,他是否该重返校园继续接受教育?

一个愤怒的不良人


这里是任学堂任意,关于这个问题我是这样认为的。

当我今天收到这条新闻推送的时候,我整个人都震惊得手抖。我坚决不同意这样一个杀人犯再回到校园。

太可怕了,真的太可怕了。

新闻报道中的几个细节让人不寒而栗,无论是12岁这个年纪,还是母亲身上的20多道伤口,又或是在杀死母亲后冷静的短信,带着弟弟睡觉。我都觉得毛骨悚然

杀人犯就是杀人犯,与他年纪无关。别用年龄为他辩护,他杀人的时候也没有因为自己年纪小缺少力气。

13岁女孩因嫉妒同学美貌分尸的新闻余热未消(虽被证实是2012年的新闻),这位12岁男孩又因母亲教育严格而怒起杀人。那是不是下一篇新闻就是,13岁男孩不服老师管教砍死校园师生?!

我真的不敢想象这个男孩回归校园将会带来怎样的后果。

好,我们假设一下,这位男孩回到校园,那这位男孩身边的同学会怎么看待他。他们是否会有意识地躲避他,孤立他?这个男孩是否会不能忍受这样的感受,然后又因为生气、控制不住自己,拿起砍刀砍向他的同窗。

好,我们再假设一下,假如这个男孩搬到了一个没有人认识的地方。他如同寻常小孩儿一样上学,但生活中必定存在摩擦,谁能保证这个男孩不会在暴怒的时候,想起杀害母亲时的场景,用同样的手段对待他看不爽的人?然后又因为有“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存在再次逃脱

男孩学校的老师又该怎样对待他?男孩的家人又要怎么对待他?

再想,如果这个男孩在学校中吹嘘自己的事情,那些青春朦胧的青少年得知“连杀人都没关系”,其他人都被影响,又该怎么办?

诚然,我们需要给犯错的人改正的机会。但在世界上有的错误是不能被原谅

的,比如死亡

离世的人可没有重生的机会,谁能给他们生的机会呢?

如果没有想好这个男孩未来的教育计划和监管制度,就贸然因为年纪小而把这个男孩重新送回学校,我是坚决不同意的。

这些频发的未成年人犯罪事件也是给我们社会每一个人都带来思考,关于这些未成年人犯罪者的未来究竟该如何引导和监控也是众多法律专家和社会需要思考的事情。

只希望未来都可以越来越好吧。


任学堂


看到惨案的发生,我感到震惊!

一个十二岁的孩子冷漠到可以杀了自己的母亲,还没有悔罪思想:我没有杀别人,我杀的是我的妈妈呀!


看到惨案的处理结果,我又一次震惊了!

一个亲手杀了自己妈妈的孩子,能让他回家,谁还敢管教他,难不成要一颗定时炸弹💣继续危害其他人吗?下一个会不会是他的爸爸,爷爷,奶奶……想想就让我毛骨悚然,不寒而栗

杀人的孩子说:学校总不能不让我上学吧!

可是谁又能容忍一个杀了自己妈妈的小畜生与自己的孩子同桌共读呢?值得商榷!一个未成年人犯罪,就要付出代价的!过分的宽容会助长他嚣张跋扈的气焰,稍有不顺,他是不是还要举起屠刀呢?谁敢保证?

一个教育出“杀人犯”的家庭,还能把“杀人犯”教育成“好人吗”?

一个教育失败的家庭,要继续承担教育“杀人犯”的重任,情何以堪呀!也许换一种管教方式会更好!


自由飞翔YouGuKe


我记得小时我家大人给我讲了一个古代故事:

说的是古时候有个官员微服私访时听见有个老婆婆在叫:孙儿打奶奶喽,孙儿打奶奶喽,于是该官员扭头一看只见一个老妇人抱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那小男孩正用双手使劲地打老妇人的脸,于是官员一声大喝,那小男孩并不停手,于是官员叫随行把小孩拉将下来,下来后小孩还要冲上去打他奶奶。于是官员问明原委原来小孩奶奶只是个小事没有满足他,那官员当时就亮明身份后现设公堂,打老人在古时应为极为仵孽的重罪,理当斩首,孩子奶奶一下慌了不停求情放过他孙子并说他不懂事才犯的错,官员说懂不懂事不能由你说了算,于是叫人取来两个碟子,里面分别放上鸡屎和黄糖(两种颜色差不了很多)叫那小孩子吃,结果小孩选一下选中了黄糖。于是官员当即面露杀机,说道:连鸡屎和糖都能分清还不懂事!后话我就不想说了,那是在人治时代发生的事。但深深印入我的脑海,让我知道不该做的事永远不能去做!

我说了这么多话是啥意思?就是从小娃娃不要只关心他(她)吃好没有和课本上的知识学好没有,生活技能和对生命的敬畏一定要教他和让他知道。越早越好!


狐狸糊涂太狼


他不应该回到普通学校而是应该去少管所之类的特殊学校接受惩戒和教育。

首先,我们讲讲为什么他不应该再回到原来的学校上学。

1,站在其他家长的角度看,大家都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和12岁的弑母男孩待在一起。连自己的母亲都敢杀,而且认为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他的底线在哪里?

2,站在学校老师的角度看,他们虽然口头上不能拒绝12岁的吴某回来上学,但内心绝对是抵触的。仅仅是因为不满母亲管教他就能持刀弑母,哪个老师还敢管这样的学生?他不满14周岁不用承担刑事责任,细思极恐!

3,站在其他学生的角度看,他们也不会愿意继续和吴某待在一起学习。况且这种没人敢管教的孩子又会给其他学生带来怎样的安全隐患尚且是个未知数。

4,站在教育吴某的角度看,他在杀害母亲后曾认为杀的不是别人而是他妈妈,言下之意就是没什么大不了的,甚至想继续回学校。如果真的让他回学校,在吴某心里恐怕还真会认为这不是什么大事情。在他没有真正认识到错误之前,不应该让他回归普通学校。

但是,如果把吴某放任不管也是不合理的,应该将其送往少管所等特殊教育场所。

之前曾看到过一个特殊案例,犯罪嫌疑人韦某木的经历令人深思。



最后我还是想说,应该适时下调入刑年龄了,有能力犯罪就应该有责任承担其后果,对待某些性质恶劣的未成年人犯罪,必须要让其付出应有的代价,这样才能起到警示后来者的作用。


夜雨如书


虽然吴某杀害了自己的母亲,但是他没有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受教育权利是每位中国公民应该享有的权利,所以无论是从法律逻辑角度,吴某重新返回学校继续接受教育是没问题的。

然而,现实是如果吴某重新返回学校接受教育,会造成何种影响呢?

首先,就吴某本人来讲,他不一定会吸取“教训”


现实情况是杀死了自己的母亲,他也没有得到什么“教训”,既没有被判处刑罚,也没有被施以苛责,唯一的是来自公众的指责,我想周边人的指责根本打动不了吴某这颗冷漠的内心。

其次,就学校来讲,如果学校接受吴某继续读书,那么其他家长会怎么办?


我想不言自明,估计一大批家长要么向学校抗议,要么将孩子转学,毕竟吴某对于“杀人”已经轻车熟路,谁敢保证某一天,吴某“兽性大发”,情绪激动之下要了自己孩子的性命。

最后,就其他孩子来讲,会被会“跟风效仿”


吴某杀死了自己的母亲,仍然可以继续读书,这绝对是一种很大的“讽刺”,会不会引起其他孩子的“跟风效仿”不得而知,但是至少在未来发生矛盾之时,尤其和自己家人发生矛盾后,吴某的事例会助长孩子内心熊熊燃烧的火焰。

所以,我不建议吴某继续回学校读书。

问题又来了,如果吴某不继续回学校读书,他得不到很好的教育,愤怒的种子加上无人管理,很可能会发展成为一名“社会渣滓”,想来很是可怕。

在如此矛盾的情况下,我又希望他回学校继续读书,但不是普通学校,而是专门针对此类孩子进行管教的特殊学校。


秘语相传


牛逼了,再回去上学?亲口告诉同学们和老师,我把自己妈妈给杀了,警察局都没办法我。同学们老师会怎么办?都让着他?让他感觉到老师和同学们都怕他?那样只会让他更无法无天,肆无忌惮。早晚还会在犯罪,最后还是进去。所以,个人觉得,不应该释放,


当我遇上你144802556


男孩年龄小,胆大把天包,不服母管教,报复恶挥刀。杀母赴阴曹,如同割棵草。带弟家睡觉,半点心不敲,信电从容搞,请假老师告。


指认现场到,镇定一脸笑:我杀我妈妈,这不是乱搞。是人都惊悚,攥拳把头摇。

如此男孩歹,真是很难瞧,放回学校读,众人受不了,应关管教所,学习加改造,如若真悔改,成年亲属交,如若仍不改,那就坐穿牢。自古恶有报,不能太轻饶。


平淡人生一帆顺


当然该。

孩子有错吗?

孩子当然无错。

古人云,子不教,父之过。

人一出生,思想犹如一张白纸。

会画成怎样,都是受周围环境的影响。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这就叫环境决定论。

而对一个孩子成长来说,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他的父母。

这个孩子很悲惨。

生在一个不会教育孩子的家庭。

如果这个孩子出生在另一个家庭,哪个家庭对他有足够的爱,有丰富的教育孩子的知识。

这个孩子一定会有另一个不一样的世界观。

一定会拥有一个健全的人格。

一定不会成为一个被众人指责的杀人魔。

但这一切都被这一对可耻的父母毁灭了。

生为父母,却不懂如何教育孩子。

反倒让孩子连正常的道德观念都缺失了。

这个孩子已经被他的父母毁了。

这个孩子能够作为正常人度过的一生已经不存在了。

可悲。

还有你们这群可耻的看客。

为什么未成年犯罪不违法。

因为未成年根本就缺乏对自己负责的能力。

犹如一个残疾人无法跑步一样

你们不反思父母的教育方式有问题。

却要把责任推给没有自主行为能力的孩子。

你们指望什么?指望一个一出生什么都不懂的孩子就自带一套健全的道德观吗?

就犹如老师指望学生来上学什么知识都会吗?

这又是一种可耻。


暴民之上有暴政


如果法律不能判刑的话,也得进少管所!先得强制学习道德经,弟子规!面前摆放母亲遗像,每日三叩九拜!其他不用学!先赎罪十年!

否则将会危害社会!

无论是少管所,还是拘留所!总之必须得有个强制改造的地方!得先从做人开始改造!!


专注餐车定制


看到这个案件想到之前看的美剧《犯罪心理》,其中有一集讲的是一个10岁的哥哥杀死了自己7岁的弟弟,父母请来做警察的朋友寻求帮助,警察朋友帮忙把弟弟伪装成另外两起连环杀人案的受害人。父母和警察朋友出于对哥哥的保护,认定哥哥是误杀了弟弟,觉得哥哥是可以挽救的不想一下失去两个孩子,所以隐瞒下这件事。但是哥哥对杀死弟弟一事没有表现出任何愧疚和补偿的情绪,哥哥还是照常玩耍,照常吃零食,在父母面对记者录寻人启事时哥哥也表现得很不耐烦。事情的最后“好吃叔”小组查明了真相,找到了被警察朋友抛尸的弟弟,尸检查明弟弟的喉咙里有哥哥塞进去的飞机模型零件。通过这样一个细节,他们断定哥哥有反社会型人格,对父母说当哥哥杀死弟弟的那一刻他们就失去了两个孩子。

电视没有后续,没有讲哥哥到底面临怎样的结果,但结合《犯罪心理》系列剧的轨迹,反社会型人格犯连环杀人案的比例明显很高很高,不加以治疗及长期的心理疏导是没办法治愈的。

放在这件事上虽然情况不尽相同,一个是现实一个是影视剧,但本质还是有类似的,12岁的少年杀害母亲后没有任何羞愧,还能带着弟弟玩耍,自己冒充家长请假,而且两件事的起因都不大,一个是不服母亲管教,电视中是弟弟弄坏了哥哥的飞机模型。

现在的结果说的好听是家长管教,说的难听就是没人管教,这个少年的家长有几个是高知份子,有几个是学习过问题少年教育、心理疏导的?返回学校遇到管教严厉的老师怎么办,遇到惹他生气的学生怎么办,老师不管,学生不惹都是不可能期盼的事,不能因为一个问题学生让身边健康正常的学生老师受惩罚!难道真的要再用生命健康做代价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