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31艦載機曝光 一項數值“過小”卻包含驚喜

殲31艦載機曝光 一項數值“過小”卻包含驚喜

雖然很多人會不甘心,但現階段殲31確實比殲20更佳適合研發隱身艦載機。(資料圖)

近日有網友在沈飛航空博覽園看到了1架殲31艦載機的模型,考慮到近期有關海軍已選定殲31作為中國首款隱身艦載機原型機的消息,這架殲31艦載機體現的信息或許會比較準確。照片顯示,這架殲31艦載機的主翼與水平尾翼都採用了摺疊結構,按照圖片所示的摺疊位置,殲31艦載機機翼摺疊後的翼展將僅有5.8m,這一數值創造了一項世界之最。

殲31艦載機曝光 一項數值“過小”卻包含驚喜

殲31艦載機模型水平尾翼的摺疊位置位於中間,其摺疊後整體寬度非常小。(資料圖)

相比殲31艦載機5.8m的摺疊翼展,體量類似的米格29K機翼摺疊後翼展為7.8m,同為隱身艦載機的F-35C機翼摺疊後翼展則為9.24m。與大多數美俄艦載機不同,殲31艦載機與殲-15與蘇-33一樣,主翼與水平尾翼均能摺疊,從而達到儘可能小的摺疊後翼展,以便在較小的航母上配備更多艦載機。但殲-15與蘇-33都是裝備6萬噸級航母的重型艦載機,而按照目前的猜測,殲-31未來是裝備8萬噸級航母的中型艦載機,它這麼做真的值得麼?

殲31艦載機曝光 一項數值“過小”卻包含驚喜

STOAL航母的攻擊能力相比CTOL航母差距明顯,但防空能力卻基本相當。(資料圖)

要解釋這個問題就需要回到兩類航母——滑躍起飛、攔阻降落航母(簡稱STOAL)與彈射起飛、攔阻降落航母(簡稱CTOL)的對比。目前大型航母的作戰使命主要分為力量投送類的對地、對海攻擊與防空作戰兩類。STOAL航母受制於起飛效率、載機數量等方面的侷限,在力量投送領域相比同噸位CTOL航母差距明顯。但防空作戰的核心指標是在巡邏陣位上的戰機數量,因此當防空陣位數量與作戰距離不超過一定數值時,兩類航母的效能基本相當。

殲31艦載機曝光 一項數值“過小”卻包含驚喜

在“中途島”號航母退役後,美國就已沒有與“遼寧”艦噸位類似的航母了。(資料圖)

因此,設計搭載24-26架重型艦載機的“遼寧”艦與中國國產航母,作為STOAL航母在防空領域與西方同噸位的CTOL航母相當。但問題在於,目前西方的CTOL航母的噸位至少比“遼寧”艦(6萬噸級)大一個等級(8萬噸級),因此“遼寧”艦與中國航母的防空能力依舊不夠用,而防空能力恰恰是未來大多處於守勢的中國航母,在與西方航母進行對抗時最關鍵的作戰模式。而在起飛方式無法改變的情況下,增加艦載機數量似乎就成了唯一的選擇。

殲31艦載機曝光 一項數值“過小”卻包含驚喜

中國6萬噸級航母裝備殲31後,將達到類似美國“小鷹”級航母的防空能力。(資料圖)

或許正是針對這種需求,中國選擇了體積較小的殲31作為未來隱身艦載機的原型,還為其設定了這麼小的摺疊後翼展。根據此前猜測,國產航母可能因重新設計機庫令殲-15搭載量由“遼寧”艦的24-26架增至26-28架。如果換成體積更小的殲31艦載機,則艦載數量將有可能達到36-40架。這個數量意味著除去備份機,將搭載3個成建制的艦載機中隊,通過提升載機數量,令6萬噸級國產航母具備與西方8萬噸級航母類似的防空作戰能力。

殲31艦載機曝光 一項數值“過小”卻包含驚喜

即使在模型上,帶有彈射牽引杆的雙輪前起落架也是首次出現在殲31上。(資料圖)

著眼於首艘國產航母已進行多次試航,預計很快就會服役,如果殲31裝備該航母,則中國將可能成為繼美國之後,世界上第二個裝備隱身艦載機的國家(暫不考慮英國)。但殲31艦載機的重點配套對象還是8萬噸級甚至更大的國產CTOL航母,這從此次曝光的殲31艦載機模型採用帶彈射牽引杆的雙輪前起落架上可見一斑。儘管CTOL航母與STOAL航母在艦載機調度、配備、作戰等方面完全不同,但殲31艦載機在STOAL航母上的經歷依舊寶貴。

殲31艦載機曝光 一項數值“過小”卻包含驚喜

面對F35C這類強大對手,中國航母未來還需要比殲31更強的隱身艦載機。(資料圖)

儘管目前有消息稱中國海軍選定殲31作為中國隱身艦載機的原型機,但殲31艦載機卻不會是未來中國CTOL航母搭載的唯一隱身艦載機。除了殲-15、殲-31這對搭檔較難進行聯合作戰,殲31無法相比同期F-35C形成明顯優勢也是它的致命傷。未來殲31艦載機將承擔攻擊為主,空優為輔的使命,更多的航母艦上空間還要留給體積更大的空優型重型隱身艦載機,此時,殲31艦載機在國產STOAL航母上“住小房子”的經驗就顯得很重要了。來源:鳳凰網軍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