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气衰夺命,心血衰夺神!心脏到了“晚期”,怎么救?

老年人得了冠心病以后,在治疗方面就要遵听医嘱了。除了按时服药以外,日常饮食调养,注意保持乐观心态也是很有必要的。不过,有些冠心病患者病情很严重时,往往给治疗带来很大困难。中医常说“心气衰夺命,心血衰夺神”,那么,心脏到了“晚期”,怎么救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冠心病方面的知识,希望中老年朋友们收藏好。

为什么要说冠心病呢?因为当前阴寒季节,冠心病的发作开始多起来。不少朋友都想了解冠心病调养方面的事情。接下来就和大家说一说心脏病“晚期”的一种表现——心中气血两虚。可能有些人感到奇怪,以前只听说过癌症有早期,中期,晚期,这冠心病哪里来的“晚期”之说?其实,所谓的“晚期”,不过是一个形象的说法。它所形容的,就是冠心病日久的患者。

大家有所不知,冠心病的发病机制,虽然很多,譬如阴寒凝滞、痰浊阻心、胃失和降、痰火扰心等等,但其中最为直接和普遍的就是心气不足。心气不足,是作为心之本脏所最容易出现的问题。这是因为,心主血脉,心气是鼓动血液运行的原动力。心气一亏,往往是一系列病变的导火索。气能生血。心气虚,则心血亦虚,且心血鼓动无力,于是形成气血的淤阻。在整个病症演变过程中,心气和心血皆有所亏虚的“心气血两虚”,是在发病一段时间后的典型状态。

总而言之,心痹日久,易生气血两虚。这是不少冠心病“晚期”者的普遍表现。

那么,这样的患者,会是什么表现呢?说起来,这在年纪较大、病情较长的冠心病患者身上常见,这既是心胸隐痛,气短胸闷、心悸心烦、倦怠乏力而懒言,面色发白,头晕目眩,在身体劳累后症状明显,夜晚睡眠不好。其中,心气的虚衰,直接体现为乏力、懒言、气短、胸闷。心气一衰,心血不生,于是血不养心,我们就会面色苍白、心悸不已。心藏神。心血不养心神,我们就健忘、失眠。这样的一番景况,您或者您身边的冠心病患者身上,是不是常见呢?

这个时候怎么做?答案是益气养血。在这里,简单说一张临床验方,您简单了解、作以借鉴即可——黄芪,红参,当归,川芎,丹参,红花,茯苓,化橘红,炙甘草。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分服。这里面,黄芪、红参、茯苓乃是健脾补气的。当归、川芎、丹参、红花,乃是养血活血的。橘红行气醒脾,使得补而不滞。全方大功告成。这对于胸闷、胸痛、心慌、气短、乏力、食欲不振者,比较适合。

当然,这是方药。普通人不经辨证,不可贸然应用。

在这里,将一张药酒方解说给您,供您参考应用。这就是五味子、柏子仁、党参,丹参、龙眼肉,白酒。上药加工破碎,用细纱布袋装好,然后扎紧口放入装有白酒的坛子中,加盖密封,放在阴凉处,经常摇动,半个月之后开封去药袋饮用。每日早晚各用10毫升。这里面,党参可以益气,柏子仁、丹参、龙眼肉可以养心血,五味子安神,全方奏益气养血之功,对于改善心气阴两虚很有帮助。

上文给我们介绍了冠心病的发病机制,让大家明白了心主血脉,如果一旦心气血就会导致心血虚,如果不注意养气养血的话,很可能对心脏的健康不利。因为心气衰夺命,心血衰夺神,千万不要等到心脏到了“晚期”再想到去预防和保养心脏。提醒大家想救心脏的话,可以试试为你推荐的一些中医调理方法。不过建议大家一定要在中医指导下服用,才能起到对症治疗的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