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之中的教育 誰能讀懂孩子的畫呢?

學習藝術、積澱人文素養已經成為了每個孩子的必修課,家長該怎麼去正確地看待這件事呢?如果您的孩子也準備學藝術或者正在學藝術,那麼這些建議,請您務必參考。

孩子學習畫畫到底培養了孩子的什麼特質?這可能是我們每一位學畫兒童家長最關心的話題。但無奈大多數家長對於美術教育並不瞭解,盲目跟風,把兒童美術教育變成過度和模糊的投資對象。還有的家長認為孩子坐不住,就去學美術,其實正說明對於兒童美術教育存在著諸多誤區。

藝術之中的教育 誰能讀懂孩子的畫呢?



藝術之中的教育 誰能讀懂孩子的畫呢?

《有趣的斑馬


《有趣的斑馬》王騰萱 4歲


美術教育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起到的作用至關重要,各種媒體渠道上都能看到專家們對此的肯定。美術教育是最具有培養人的潛在能力和自由表現的,能夠最大限度地開發兒童的初創力。

在培養孩子的發散性思維、感性思維、形象思維等思維活動方面,美術教育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有著深遠的影響,甚至還會影響到孩子的人生觀、價值觀。

那麼關於孩子畫畫這點事兒,家長們普便有哪些誤區呢?


誤區之1:過分強調繪畫技巧,輕視想象

有的家長因孩子畫的不圓、不方、不正而懊惱,這實際是沒有從孩子的身心特點出發,忽視了孩子自身的需要和興趣的培養。


藝術之中的教育 誰能讀懂孩子的畫呢?

《奇妙的樹葉》


《奇妙的樹葉》易嘉一 2歲


兒童畫畫哪裡有什麼技巧?它是經驗的積累和總結。單純教給孩子們繪畫技巧會把孩子嚇跑的。

孩子們畫畫是從不懷疑自己技巧的,他們沒有不能畫、不敢畫的東西。再複雜的人物景象,只要經過了他們的頭腦,就會變的簡練起來;再簡單的事物只要經過他們的手畫出來,就會變的豐富起來。這就是兒童大膽想象力開始形成的表現。這一階段,大腦思維模式很容易形成並可永久保持,因此在幼兒階段,想象力的培養是至關重要的。

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


誤區之2: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的作品

現實中,幼兒常被要求學畫一定要“像”,橫要平,豎要直,把畫畫得“像”與“不像”作為學畫的終極目標,這樣會導致孩子畫畫的膽子越來越小,又擦又改,謹小慎微,匠氣十足。

我們時常會聽到家長這樣評價孩子的作品:“你今天畫的小貓真像”、“你怎麼沒有某某小朋友畫得好呢?”


藝術之中的教育 誰能讀懂孩子的畫呢?

《幸福的蒲公英》


《幸福的蒲公英》小乖 4歲


孩子們在畫得像與不像的問題上與成人的看法是不一致的。孩子畫畫憑的是直接感受,他們認為只有突出主要的,誇張重要的就是像。

如:孩子畫一堆白色的顏色,在我們成人看來,是一堆白色,在孩子的眼裡,是北極熊打雪仗的時候,砸在身上的雪花。孩子畫的像並不是生活中鏡子般的真實。所以,家長在看孩子的畫時,不要拿畫上的形象與真的作比較。家長應該更新觀念,其實幼稚也是一種美,認識幼兒學畫的幼稚性和合理性,鼓勵孩子認真大膽地去畫,畫出自己的想法,順其自然地表達自己的心意。

誤區之3:追求成熟美


讓兒童統一去臨摹成年人的作品或一些公認獲獎作品,這無異於剝奪了孩子個體經驗和創造的權利,猶如讓兒童吃營養不良的精神快餐,終究會因方法沉悶而留下後遺症。


藝術之中的教育 誰能讀懂孩子的畫呢?

《雨中花兒》


《雨中花兒》 李香雋 3歲


誤區之4: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孩子

很多家長在看見孩子畫畫是,會習慣於用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影響孩子的思維,卻不知這樣將使孩子形成思維形式。家長看到孩子把小草塗成黃色或紅色就硬要孩子改成綠色,西瓜藍色要改成紅色,看到魚畫在天上,就告訴孩子魚應該畫在水裡,粗暴的扼殺孩子的想象,幼兒學畫不應只學畫“看”到的,更重要的學畫“想”到的。

只有充滿想象力的作品才是有靈魂的作品,才是兒童內心的寫照。


藝術之中的教育 誰能讀懂孩子的畫呢?

《甜甜的大西瓜


《甜甜的大西瓜》 墨墨 3歲半



誤區之5:拔苗助長,急於求成


藝術之中的教育 誰能讀懂孩子的畫呢?

《香噴噴的披薩》


《香噴噴的披薩》費墨緣 3歲


部分家長曾問:“老師,我們的孩子現在為什麼不學素描,畫石膏像,學油畫,早起步早學會!”

家長們對孩子教育的迫切希望是可以理解的,但這種想法違背了幼兒自身的發展規律,忽視了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生理特點。兒童動作發展遵循從近到遠的規律,動作發展從身體中部開始,越接近軀幹的部位,動作發展越早,而遠離身體中心的肢端動作發展較遲。以上肢為例,肩頭和上臂首先成熟,其次是肘、腕、手,手指動作發展最晚,兒童手握鉛筆自如地一筆一劃地寫字,往往要到6—7歲才能做到。

心理學家格賽爾做了著名的雙生子爬梯實驗認為,影響幼兒動作發展的重要因素是生理成熟,生理成熟是學習或訓練的基礎,學習知識對成熟起一種促進作用,只有在成熟的基礎上進行學習訓練,才能有效而成功,否則是無效的。幼兒期孩子的手部小肌肉還無法靈活控制畫筆進行精細的素描活動,也無法準確畫出石膏大小的比例,讓幼兒進行這些高難度的訓練,只會給幼兒造成消極的情緒體驗,挫傷幼兒的繪畫興趣,無異於拔苗助長。


藝術之中的教育 誰能讀懂孩子的畫呢?



審美能力的培養

在對孩子進行美術教育的過程中,還要注意孩子的審美能力,審美情趣的培養。美是一種體驗,美的因素無所不在,少兒審美素質教育是少兒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少兒情感的培養,個性的陶冶,甚至對其整體素質的發展都將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讓孩子無拘無束的隨心所欲地塗畫,對孩子來說是多麼愉快和重要。

他們正是通過這個繪畫過程,使自己的心理得到滿足。

請家長們想一想!孩子們走出家門,走向社會,只是個時間問題,就像小鳥早晚要出窩一樣,你不可能永遠保護著他。

有位教育家說得好:對孩子最大的幫助是不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