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为什么经常出奇葩皇帝?

司马长史


奇葩皇帝有一些,但不能说全部是奇葩,明史是清代修的,朱元璋的画像能被画成那个样子,其他的东西被改成什么样,实在无法想象。




明武宗朱厚照,他就真的只知道贪玩吗?上十万大军作战,阵亡68人,这个数据可信吗?明代武将勋贵集团,自土木堡之变一战而没,从此文臣把持朝政,他们会希望皇帝尚武吗?

朱厚照这个人,可能在明代就开始被抹黑了。


至于明宪宗朱见深,他为什么宠爱万贵妃?万历为什么数十年不上朝?这些都是有原因的。

当然,不能说没有一个皇帝是奇葩。只是历史这个东西,你不知道你所看到的、所听到的哪个是真,哪个是假。

就像秦桧的干儿子是史官,他写的东西,有多少可信度呢?

不过有一点可以确信的是,明代的内阁制度,极大减轻了皇帝的压力,他们并不需要那么勤政,国家大事,大臣们可以打理好,而朝中各派势力都较为平衡。真的有奇葩皇帝,也不足为奇。

做做木匠,练练仙丹,又怎么样呢?反正大权在手,天下我有。


浮沉于史


明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很奇怪的朝代,为什么呢?因为这个朝代出了很多奇葩皇帝。

现在就明朝时期这些奇葩皇帝说明如下

明代,朱元璋建立明朝主要采取的还是设丞相、设六部。我们都知道,朱元璋的开国功臣在朱元璋建国后,被朱元璋收拾殆尽,大家对朱元璋的印象基本就是暴君。其实朱元璋在创业之时,脾气特别好,礼贤下士,以致于笼络一大批人才为其服务。建国后,他的那些一直跟谁他的打天下的部下还一直以为朱元璋是老好人,经常对朱元璋不敬,嫌官小,要权要地位。老好人最终翻脸了,大开杀戒。有个理论叫破窗户理论,开始杀了一个,后面收不住手了,反正一个是杀,多个也是杀。胡惟庸作为宰相被朱元璋杀了,从此君权和相权的千年矛盾貌似被解决。宰相这个千年老二的名号作为正式官职,在明朝从此退出历史舞台。不设宰相,那中央政府的日常工作谁来负责?朱元璋自己兼任,朱元璋成了大明公司的CEO,中央政府事无巨细,由皇帝一个人裁决。从皇权在制度上看,是皇帝一个人的权力,皇帝至高无上,是国家的唯一主宰。

但在实际运作中,皇权往往是受到多方面的影响的,历朝历代,皇权无非是受到皇族、后宫、太监、外戚、宰相或大臣等多方面的影响。因为这些人能接近皇帝,对皇帝的决策或多或少可以产生实际影响。不要一说到皇族、后宫、太监、外戚干政就深恶痛绝,事实上,这些人是皇权天然的同盟者,历史上也做出过很多正面的贡献。

明朝没了宰相,太监、后宫、外戚也不能干政,儿子们也都派往外地封疆,朱元璋这下就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不过关系也不大,朱元璋作为开国之君,历经磨难,眼光敏锐,考虑周全,精力充沛,一个人挑起这个最高权力的重担虽然有点累,但是还不至于耽误正事。

到了他的孙子朱允炆(太子朱标先于朱元璋去世)继位,继承了爷爷朱元璋的一套体制。年轻的朱允炆一无强势的外戚可以依靠、二无得力的太监可以咨询、三无在身边的叔叔或成年兄弟可以帮忙,四无得力的宰相帮助谋划。朱允炆在黄子澄等迂腐的大臣唆使下,开始干起了蠢事,削藩。这十几个藩王都是朱允炆的亲叔叔,手握重兵,结果朱允炆被四叔朱棣赶下了台,少不更事的朱允炆付出血的代价。

朱棣上台后,加强了分封在外的弟弟们(二哥三哥已去世)和侄子们的的管控,政治军事上逐步限制、物质上加强保障,一手硬一手软,加之朱棣也是久经历练,局势很快稳定,明朝又走上了正轨。

朱棣的儿子仁宗朱高炽在位不到一年。朱高炽的儿子宣宗朱瞻基继位,朱瞻生在北京燕王府,小时候也跟爷爷朱棣打过仗,书画不错,能力也不错,但总体是个文艺青年、花花公子,没有宰相,哪里吃得了这份文山会海的苦。这么多事谁来帮助办呢?朱瞻基想到了太监,培训太监,让太监有文化,这样一来传达个指示、咨询个事也方便。这还不够,强化内阁,抽调些精干的干部给自己当政务秘书,这些人有向皇帝提出处理文件意见的权力,没有决策的权力,官职也很低,五品的样子,其实就是皇帝的政务秘书。这下朱瞻基轻松了一些。这之后,也大体就是按照太监和内阁两套模式来帮助皇帝治国理政的,总体能保持皇权的稳定。但是,还是美中不足,皇亲国戚被完全排除在外,尤其是皇族,皇族本是皇权的一部分,所谓家国天下,但皇族一律不能干政,不能对国事评头论足,也见不到皇帝,这是明朝皇权设计的最大问题。皇帝还是很孤独。

到了朱瞻基的儿子朱祁镇,朱祁镇9岁登基,1449年22岁的朱祁镇在太监王振的忽悠下,御驾亲征蒙古,结果土木堡之变,朱祁镇被蒙古人俘虏。当时并不具备御驾亲征的条件,但朱祁镇和他的前辈朱允炆一样,被人忽悠,也付出了沉重代价。大臣是不是助手?是的。太监是不是助手?是的。明代出了不少能干的大臣,但大臣终归是外人,他们向皇帝建言献策多出于某种目的或者说会有私心。皇帝与大臣的关系是公家的关系,伴君如伴虎,大臣还得考虑自保,所以说话多会有所保留、留有余地,真正死谏的大臣不多。于谦倒是一个好典型,他在朱祁镇被俘虏后,主张拥戴朱祁镇的唯一的弟弟朱祁钰为新皇帝,尊朱祁镇为太上皇,坚守北京,打退了蒙古人的进攻,挫败了蒙古人以朱祁镇为要挟索取巨额利益的图谋。朱祁镇夺门之变后,于谦被朱祁镇所杀。

朱祁镇的儿子成化皇帝朱见深也是个平庸之辈,任上虽有几次少数民族起义和流民起义,但政局总体稳定,朱见深忙于在后宫生孩子,国家倒也还算稳定。

朱见深的儿子朱佑樘在位的时候,内阁和司礼监已经比较成熟,内阁大学士的评级也到了二三品,但还是秘书性质,因为官职高了,实际上起到了秘书长的作用;司礼监的太监们已经很有文化了,可以帮皇帝做很多把关工作。内阁“票拟”,司礼监“批红”,票拟就是内阁对各地各部门上报的文件提出处理意见报皇帝,皇帝看后自己不亲自动笔批示,叫太监代笔,叫批红。大明帝国就靠一帮书生和一帮太监管理着,皇权至高无上,但是不必事无巨细操劳了。实际上,皇权被内阁和太监分享。朱佑樘在位期间号称“弘治中兴”。这种权力构架,不管是内阁还是司礼监,离开了皇帝都办不成事,这种体制应付承平之世是很合适的。谁也威胁不了皇权,皇帝也轻松。

而朱佑樘唯一的儿子朱厚照当了皇帝,这是个奇葩,神龙见首不见尾,太监刘谨依仗朱厚照作威作福,大臣们吃了不少苦头,著名的王阳明当时因为上疏的事被刘谨打了屁股。内阁也不是好欺负的,有对手就有斗争,有斗争就有胜负,最终内阁战胜了刘谨,刘谨被诛杀。内阁还是内阁,司礼监还是司礼监。正德皇帝朱厚照没有儿子,当了皇帝整天玩乐,连儿女都没生一个; 堂弟朱厚熜当了皇帝。

朱厚熜是个怪胎,在位45年,一生喜爱炼丹,20多年竟然不上朝。司礼监一直比较老实,但出了严嵩父子这样权倾朝野20年的奸臣,不是权臣,因为严嵩父子从来没有对皇权构成威胁。朱厚熜只是不爱管了,有严嵩父子操持就好了,自己信奉道教,把朝廷搞得像个道场,没人劝得住。太监不敢管,大臣不敢说,皇亲国戚更是说不上话,朱厚熜处于无人监督的状态,一意孤行,闹出不少笑话,自己还差点被宫女勒死。

朱厚熜的儿子朱载垕是个老实的角色,信任内阁有加,自己关注的是美女美酒,国家倒也无事。

朱载垕的儿子就是万历皇帝朱翊钧,8岁当皇帝,其母李太后是个宫女,人比较机灵,在皇帝年幼的情况下,她对内阁和司礼监都重视,相互制衡,皇权倒也没有受到威胁,年幼的万历比较顺利过渡到成年。万历后期,由于国本之争,朱翊钧已经不见大臣了,国家到了奔溃的边缘。朱翊钧这皇帝既然也能当的好好的。

万历皇帝朱翊钧的儿子朱常洛只当了一个月皇帝。而朱常洛的儿子就是木匠朱由校,只顾做木匠,国事交给太监魏忠贤,国家也是一团糟,朱由校只顾做木匠也没人管。朱由校22岁死后,无子,皇位交给了唯一在世的弟弟朱由检,就是崇祯皇帝,朱由检在位17年,换了50个内阁大学士,杀了十几个兵部尚书,恣意任为,把大明彻底折腾没了。

总的来说,明代的皇权高度集中,而且皇帝继承采取嫡长子继承制度,皇位的取得与出生有关,与才智德没有关系。制度设计上,不管是哪个部门、哪个单位,政府还是军队,离开了皇帝就办不了事,皇权没有受到来自太监、外戚、皇族、权臣、军队等的威胁。但是皇帝成了真正的寡人,没有兄弟提醒、帮衬,没有皇族相助,就靠自己的自觉治理这个国家。英国人阿克顿勋爵有句名言:没有监督的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当皇帝前作为太子一般没人抢位子,当皇帝后,一个人高高在上,埋头深宫大院,人情世故不通,一定程度上说,明朝皇帝是无手无脚又聋又瞎的怪物。所以明朝皇帝多奇葩,经常会干出一些蠢事。《皇帝的新装》不是笑话,在明朝,尤其是明末天天在上演,掩耳盗铃虽是寓言,但明朝皇帝经常干这事。

这里要说一下明朝万历皇帝第十三位皇帝朱翊钧,虽然也在位几十年不上朝,但在任期间还是干了很多正经事。

万历皇帝朱翊钧是明朝的第十三位皇帝,于1572年即位当时才十岁。而他却是明朝在为时间最长的皇帝。据传万历皇帝不祭拜天地,不祭拜祖先,不上朝三十年,这也是明朝不上朝时间最长的皇帝了。因为明朝不禁止官员言论,所以他被手下的官员整整骂了三十年。从这里看,万历皇帝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昏君了。

然而就是这么以为昏君,是他发动了历史上著名的“万历三大征”。其中便有向朝鲜出兵,打退了日本丰臣秀吉的进攻,吓得日本人三百多年没敢对中国发起战争。而在击退日本的侵犯后,万历皇帝更是发表了一段十分霸气的演讲,那便是《抗倭诏》,告诫日本人我们国家虽然恩惠浩浩荡荡,恭敬顺服我们的有困难我们肯定支援,向我们动武的,在我赝品前蹦蹦跳跳的跳梁小丑我军队会将他杀了。这句话彰显了明朝的霸气威武。

后来,我国考古学家挖掘万历皇帝的陵墓时发现,万历皇帝生前可能患有腿疾,这可能是万历皇帝三十年不上朝的原因吧。

明朝这样的体制对于皇权稳定很有帮助,皇位很稳固,但是缺点在于这样的制度设计对于王朝应付复杂局面是不利的。明朝276年间,发生过3件大事,这三件大事都说明皇权设计存在严重缺陷。

一是靖难之役。削藩本就不该这么早动手,动手后,明朝中央政府的50万大军打不过朱棣一个藩王的几万兵力。

二是土木堡之变。看似一个笑话,实际上是皇帝恣意妄为,没有受到足够的劝说等导致的,如果像清朝,吸纳部分有才干的皇族参政,对皇帝可以起到有力的监督劝谏作用。

三是明末攘外安内。历史上真正被农民起义推翻的王朝就是元朝和明朝,元朝的统治是落后的,看来明朝的统治方式实在不行,一个偌大的王朝竟然很容易就被农民起义推翻,这是皇权固化的恶果,任由崇祯像无头苍蝇那样瞎指挥。

没有真正的亲人依靠,听不到真话,没有像雍正的十三弟胤详和同治的六叔恭亲王奕这样的皇族干才帮忙打理,台前帮助做好安定稳定工作,幕后帮助策划战略。这种角色外人无法担当,只有皇族好用。这样一来,皇帝可以听到真心话,就算大臣中有反对派,也可以派亲王出面做工作,协调各方同心同德按照皇帝既定方针办,一张蓝图绘到底,不至于摇摆不定。可惜明朝一律拒绝皇族参政,因噎废食,一笔上好的资源、皇权同盟者被弃之不用,好可惜。






原十四军lizeyuang


这个朝代出了很多奇葩皇帝:

天启皇帝朱由校,因为喜爱做木匠,多年不上朝;

正德皇帝朱厚照,当了皇帝整天玩乐,连儿女都没生一个;

嘉靖皇帝朱厚熜,医生喜爱炼丹,20年不上朝。

这些实际上是皇帝恣意妄为,没有受到足够的劝说等导致的,如果像清朝,吸纳部分有才干的皇族参政,对皇帝可以起到有力的监督劝谏作用。三是明末攘外安内。历史上真正被农民起义推翻的王朝就是元朝和明朝,元朝的统治是落后的,明朝的统治方式实在不行,一个偌大的王朝竟然很容易就被农民起义推翻,这是皇权固化的恶果,所以皇帝肆意妄为,没有约束,这也是后人觉得明朝出了很多奇葩皇帝的原因吧!



欢乐辣条


这个,可能是老朱家基因不好。

沾上个“猪”字,脑袋经常会短路。

明朝历任皇帝,奇葩很多,正常的也不少

比如朱允文,这家伙虽然把皇位玩丢了,倒没作出什么奇葩事,

朱棣,并不奇葩。

朱高炽,除了是个残疾,干皇帝干得挺好,但是命短了点。

当然了,明朝奇葩皇帝比其他朝代按比率讲确实多一些。

有喜欢杀人的,有喜欢修仙的,有喜欢奶妈的,有喜欢孕妇的,有喜欢做木匠的,有被抓起吃牢饭的。。。

如果真要找个原因,我觉得有三点:

一是明朝的皇帝被分权很严重,甚至被完全架空。

比如内阁,比如阉党。

所以明朝不仅出了很多奇葩皇帝还出了很多奇葩机构。

比如锦衣卫,比如东厂西厂内厂

锦衣卫与内阁,这两个朱元璋想出来造福后代的东西最后反而为子孙留下了无数祸端。

二是明朝的言官很厉害。

言官虽然官阶不高,但是他能骂人,也敢骂人,引经论典,从小小的县令骂到皇帝,就算你是皇帝也不敢把他们怎么样。

哪个朝代的皇帝被人指着鼻子骂还不能还嘴的?

三是明朝的皇帝大都童年很不幸。

要么是没妈,要么是没爹疼,要么就是没当皇帝之前好几次就差点被人干死。

一个人的性格跟成长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很多皇帝索性就会想着破罐子破摔,发挥自己的天性。

奇葩年年有,明朝特别多。


沔阳大表锅


每个历经十余位皇帝的王朝,出现奇葩皇帝的概率都很大!不过象明朝这么多奇葩皇帝的王朝就比较少!

奇葩以前常用来比喻不同寻常的优秀文艺作品或非常出众的人物。现在多用于贬义。多指向一些正常人行为和思维以外的,让人难以想象的行为。

史上死得最鲁莽的一位是秦国的君王秦武王赢荡。外出,看见人家洛阳的大鼎,较上劲了,听说姓孟的大力士能举起来,非说自己也能举起来,结果还真举起来了,可是没抗住,掉下来砸断了大腿,搁着当时医疗条件也差点,没过两天就死在洛阳了。

汉昭帝去世之后,因为没有儿子,于是,在宰执大臣霍光等人的支持下,昌邑王刘贺被引入宫中,成为新皇帝。这位刘贺一当上皇帝之后,每天饮酒作乐,肆意妄为,在短短二十七天之间,竟然做了一千一百二十七件身为皇帝不应该做的事情。一千一百二十七件,27天,如果没有故意抹黑,那真够奇葩!

汉哀帝与董贤。

据说董贤是典型的伪娘,虽是男儿身,但是长着妩媚动人,汉哀帝一见倾心,经常将董贤留在宫中过夜。有一天清晨,汉哀帝醒来,发现自己的袍袖被董贤压着,他不忍心惊动酣睡的董贤,就取出佩刀,将袍袖割断。

汉哀帝喜爱董贤到何种地步呢?他不仅让董贤带着老婆孩子一起住进宫中,还放话自己死后要把皇位传给董贤。这下捅了马蜂窝。许多大臣都把董贤看成洪水猛兽。汉哀帝病死后,董贤知道自己难逃一劫,于是全家自杀而亡。

这几位君王在历史上都不算最坏的,秦武王在位四年,贾谊: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评价还不错!

说实话吧!年轻的人做出一些奇葩的事情,这很正常!但关键皇帝是门特殊的职业,国之重器经不起奇葩!蒲松龄说: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

朱高炽在位只是十个月,就粹死一命呜呼了,为了吃他真是连皇位都不要了。

蟋蟀皇帝朱瞻基——热心斗蟋蟀,更能施仁政。

被俘虏的皇帝朱祁镇——御驾亲征,成果成了俘虏。

明朝可以登上羞耻榜头条的就是皇帝朱祁镇在土木堡被绑了肉票。不管后世怎么替朱祁镇怎么辩解,说他如何有人格魅力,但毕竟是牺牲国家的颜面,最后蒙古人都觉得亏了,不能敲诈什么,还要管一日三餐!

朱见深是一个专情种子,而且专情姐姐,可能是短少母爱的原因,以至于找了一个比他大十九岁的万贵妃,而且万贵妃的质量真不怎么样,听说声音像男人一样粗狂响亮!

朱厚照就不说了!

朱厚熜是嘉靖帝,最热心的作业就是炼制丹药,寻求长生不老,为此连最为主要的皇帝作业都给耽误了不少,不过这也怪不得他,嘉靖帝生活的荆楚之地,本来就是道教文化的发源地。

最固执皇帝万历帝朱翊钧——他直接停工不上朝三十年。

一月皇帝朱常洛——一个吃泻药,泻死的奇葩皇帝。

朱由校也许是太不得老一辈的喜爱,就把阅历放在了木匠上,练就了一手超凡的木匠手艺,听说他自己用的,住的,都是他亲手打造,专业水准让专业木匠都自愧不如。

也许这些皇帝如果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我们会觉得很有人情味,很可爱,有自己的欣赏及追求!可惜无情生在帝王家!

那为什么明代更多奇葩皇帝!

相对其他王朝,明王朝有更多的优势!或者说有更多优渥的享乐条件!

1、对外上,东亚形势在一定时间里比较安定,除了北边的蒙古,没有出现大的挑战势力,蒙古在朱元璋和朱棣的努力下,还是得到一定程度的压制!

2、对内,儒家学说经过朱熹和朱元璋的努力,对于维护中央集权有很大的作用,基本消除挑战皇权的思想,人心思变现象并不严重。

3、朱元璋的祖训也成了一道障碍,不好改变那就懒得改变,消极的垂拱而治!

4、特殊经历,万历皇帝朱翊钧算是一个被压抑的人,年岁轻轻的当皇帝,居然被头顶的张居正压着,把他简直都当成了摆设,乃至于青春期烦躁,随意调戏个宫女,都可以被张居正上升到亡国的程度。小时候还是有点心理阴影。皇太后和老师张居正管的比较紧,张居正又属于能人,钱也有了,该做的事情也被张居正暂时做完了,所以出现前期的万历中兴。

我们有一句话叫无事生非,没事总得找点事情做吧,习惯了,又没有人能够管制皇帝,有事也不想管。当皇帝是你的第一职业,你不务正业,那就成了奇葩!宋徽宗怎么想?李后主怎么想?


zhuzhiyan614


那得看你对奇葩的理解了,明朝确实有很多事情是和其它朝代不同的,比如说朱元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取消了宰相,我个人认为这是加速中国封建王朝灭亡的很重要的因素,明朝只有朱元璋和朱棣这两个劳模可以不眠不休的处理事情。但是你不能否认的是朱元璋和朱棣确实是好皇帝,也确实为大明集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明朝的灭亡也不过内忧外患,内忧就是我们说的农民军起义,而农民军起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他们不仅是要当前没有饭吃才会饭,而是当他们一心努力,却发现以后依然没饭吃才会反,这是中国自古以来,中国人的奴性导致的,他们只想好好活着,在崇祯之前,也多多少少有过灾情,但不严重,赈一赈灾也就过去了,崇祯正好赶上好时候,连年灾难,又加上打仗,没钱赈灾,农民真的活不下去了,就反了,这个当年朱元璋起义的时候是一样的。当然只有内忧也是没什么的,毕竟大明朝是有兵的,镇压一下也很容易,但这个时候,蒙古人打过来了,其实这么多年,明朝一直用蒙古人压制蒙古人,过得也很好,偏偏赶上极寒天气,海南岛都下雪了,蒙古人也是人啊,虽然耐冻,但也有个极限,冷到没办法,就只能往南迁了,南迁就得打仗。于是正好农民起义,蒙人内侵赶到一块了,加上在朱常洛和朱由校的努力下,大明的国库已然支撑不住。其实,朝代和企业集团是一样的,刚开始,大家打江山不容易,勤勤恳恳,于是扎根很深,再往后,这些继承者们要守住江山就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了,毕竟他们并不是想要这么努力,也想享受一下。一个企业20年,30年很正常,但是200年的就很少了。我之前就思考过这个问题,为什么明朝中间出了很多废物皇帝,非得等到出了一个朱由检这样一个努力为百姓做点什么的皇帝时才灭亡。我一直没有想通,直到我联系到所有朝代灭亡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一个恐怖的事情,这可能就是气数,所有朝代的兴衰灭亡都是一个朝代的气数。不会因为某一个人的存在而改变。


k并非感同身受


之所以说明朝奇葩皇帝多,是因为很多记载写了很多皇帝荒唐行为,让我们觉得他们都很奇葩。

但为什么会明朝这么多呢?我认为与当时的文人士大夫脱不了关系。与最近的宋朝和清朝比较皇帝对待文人的态度可以一窥其原因。

明朝没有像宋朝不杀死的传统,但也忌讳前朝杀士堵塞言路的危险,一般不是特别影响大的言路不会处罚,就算骂皇帝不严重也只是打一下板子。也没有清朝那么严酷的文字狱,不会因为写错一两个字而杀头。

这就造就了一个结果,大量的受过儒家教育的人以“文死谏”为荣,为官一任没有点谏言就好像缺点什么。

明朝的皇帝虽然执政能力有高有低,但总算误国的大过错很少(明朝灭亡不仅有皇帝的原因,文官也有问题),一些文人没有济世之才,提不出好的谏言,就将矛头指向了皇帝的私生活,反正不严重不会死,顶多打个板子,而且还可以将沾血的内裤到处宣扬自己的义举成就自己的名声(无义无德),何乐而不为。

这种行为放到宋朝没有市场(宋朝有边患等一系列大的问题须解决一天追着皇帝私生活只能被人鄙视);在清朝会杀头,同时清朝文人也有借古讽今的意味不断“完善”明朝皇帝的荒唐。

这就造就明朝“奇葩皇帝”比其他朝代多的假象。


管窥历史小知识


不管奇葩不奇葩,老二的门生:东林党没上台之前皇帝上不上朝一个样,东林党上台没多久把国给无了


相濡以沬2724


不是明朝皇帝奇葩,只是明朝内阁制实施后,即便没有皇帝在,政府依然能够高效运转。加上明朝的文人都很受“鼓舞”,经常对皇帝横挑鼻子竖挑眼,皇帝受不了就罢工了。所以,经常看到明朝皇帝爱耍小性子,其实是被逼的。他们也知道,没有皇帝也行,所以就自己玩自己的了。


八笔居士


因为明史是清朝修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