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事老磨蹭怎麼辦?真是父母們共同頭疼的問題!

今天,小閃要一起來分享的是“孩子做事磨蹭怎麼辦”。這個題,可能讓我們的家長倍感頭疼、疲憊乏力。我們和孩子的一天往往是這樣過的。

早上,催起床:叫第1遍不起,叫第2遍哼哼唧唧回你一聲,叫第3遍才非常不情願地起來,眯著眼睛磨磨蹭蹭地穿衣服。催吃飯:孩子吃個飯常常要40分鐘,甚至1個小時。中間一會兒看看這個,一會玩玩那個……回家,催作業:寫個作業拖拖拉拉,剛坐下沒5分鐘,就要喝水,一會又想吃水果,一會又想上廁所,一會兒又在找東西。本來作業不多,非得磨蹭到八九點才寫完。晚上,催睡覺:都快10點半了,孩子還窩在沙發上看動畫片。催一聲沒動靜,再催我們就忍不住發火了。

孩子做事老磨蹭怎麼辦?真是父母們共同頭疼的問題!

我們每天都在解燃眉之急,著急的情緒佔了上風。卻沒有好好停下來想一個更好的辦法。催促、生氣、責罵、代勞,都用了,效果好嗎?答案是否定的。往往是孩子磨蹭的問題沒得到解決,反而帶來了很多不好的後果。

第一,催促給孩子不好的暗示:那就是,你可以再磨蹭一會兒。導致越催越慢。有過經驗的媽媽可能都有這樣的體會,催促孩子時,只有當你真的快要發火或是已經發火時,孩子才會行動。因為,習慣於被催促的孩子,心裡都會有這樣一個三步曲:第一遍促催時,大多數孩子是不會在乎的,因為他們知道媽媽只是在打個預防針,反正還會再催的。

第二遍催促時,孩子預感到媽媽可能會發火,於是抓緊最後的時間再玩一會兒;第三遍催促時,孩子知道媽媽真的要發火了,再不行動可能會被懲罰,於是才會開始行動。所以,催促孩子實際上是在告訴孩子:在我沒發火之前,你還有時間再磨蹭一會兒。第二,造成依賴,催促、代勞,都會讓孩子養成依賴心理。孩子心想,反正媽媽都會盯著我的。這樣的結果往往是:吃飯時,你不看著他,他就不吃;寫作業時,你不在身邊,他就不做。所有事情,你不在身邊嘮叨著,孩子就沒有行動的動力。如果媽媽乾脆直接動手幫忙,那孩子的心裡就更有依靠了:反正上學不會晚、反正媽媽會幫我收拾的。

孩子做事老磨蹭怎麼辦?真是父母們共同頭疼的問題!

第三,孩子可能產生免疫。每天都是這樣高強度的催促,耳朵都疲勞了,不管你怎麼催,怎麼吵,他全當沒聽見。

第四,孩子產生心理抗拒。看到孩子做事慢我們頭疼,我們不停地催、吵,孩子也頭疼。有時他明明做得到,但卻沉浸在情緒對抗中,和我們對著幹。

第五,給孩子造成負面強化,甚至造成習得性無助。反正我每天都是要被說的,我就是做不到,有什麼辦法嘛。總而言之,我們常用的這幾個辦法完全沒解決問題,反而造成了惡性循環。

孩子為什麼會這樣呢?造成孩子磨蹭的原因有很多。

一、有的孩子之所以磨蹭,是對家長要求乾的事沒興趣,故意磨磨蹭蹭表達不滿。尤其是當要他從一個喜歡的任務轉到不喜歡的任務時,特別明顯。比如他正在玩玩具,你要求他去寫作業。

第二、有的孩子磨蹭,是因為注意力不集中。尤其是在做作業的時候,東張西望,一會喝水一會上廁所,嚴重影響了效率。對於這種情況,建議提前規劃,不打擾,養成做作業的良好習慣,可以參考李春老師的微課“教育孩子的認真原則”,裡面有講到做作業的流程。這樣時間一長,能保護孩子的注意力,提高效率。

第三、有些孩子的磨蹭,是因為沒有時間觀念。這也是很常見的一種情況,孩子對時間節點、時間長短不敏感,更不會規劃、安排自己的時間。第四、缺乏自律意識和能力。孩子也知道這樣拖拖拉拉不好,但就是管不住自己,明明看電視的時間已經用完,該做其他事情了,但就是磨磨蹭蹭,又看了很久才關電視。

孩子做事老磨蹭怎麼辦?真是父母們共同頭疼的問題!

面對這些情況,家長到底該怎麼辦呢?今天,小閃主要分享兩個辦法。

第一、把無效的催促、責罵換成有效地溝通。我們需要做到以下四個步驟。第一步,非常簡單但是又非常容易忽略的一點。那就是,先讓孩子看著你,孩子才會聽你的。跟孩子說話時,你不僅不能分神,還要學會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我們在催孩子的時候,有的時候看都沒看他,有時甚至是孩子在臥室,而家長在客廳大喊“起床啦”,喊完又去忙自己的事。

這就似乎表明,讓孩子聽話,這件事本身並不那麼重要,孩子當然也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直覺告訴他他可以再磨蹭一會兒。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最簡單的一個辦法就是叫他的名字。不過,這可不是隔著牆叫一聲就行,而是要和孩子產生眼神交流:離孩子近一點,再叫他的名字,如果孩子不理你,那你可以對孩子說:“看著我。”或者走到他跟前,看著他的眼睛,甚至握住他的手,再提出你的要求。兩個人之間進行眼神交流時,會有一種約定感,說起話來也更有說服力。眼神交流還有另外一個好處:如果孩子玩得起勁,他可能根本沒注意到你在跟他說話,而跟孩子進行眼神交流則可以讓他暫停手上的事,認真聽你說話。

孩子做事老磨蹭怎麼辦?真是父母們共同頭疼的問題!

第二步,告訴孩子怎麼做。一旦和孩子有了眼神交流,你就可以告訴孩子該怎麼做了。

如何告訴呢?

①態度要尊重、堅決,語氣要堅定。在我們催促孩子時,往往顯得又兇又著急。孩子被說被吵的次數多了反而不管用。我們在提醒孩子時不一定要很兇狠,但是要做到態度堅決,語氣堅定。你可以不用疾言厲色、暴跳如雷地說:“快去,把作業做完了”,而是堅定地說:“先把作業做完”。

②提要求要具體,用肯定的方式。不要說“不要磨蹭了,搞快點”,太籠統了,表達要具體。比如,“給你五分鐘的時間,五分鐘之後去做作業。”有時,家長感到無奈,也會這樣說:“你可以把電視關了嗎?”這也不是一個好方法,這種提問的方式,孩子很容易用一個“不”字把你拒之門外。和孩子說話時,注意不要使用容易被他拒絕的方式。同樣,用否定的語句表達也不好。比如孩子正在看電視,你要叫他吃飯,你直接說“不要看電視了,快來吃飯”。孩子的興趣點不在吃飯上,越是禁止,越是聽到不能看電視了,越是想看。而要以肯定的表達直接告訴他應該怎麼做,比如 “媽媽知道你想看電視,但吃飯時間到了,請你馬上把電視關了,吃完了飯再看”。

孩子做事老磨蹭怎麼辦?真是父母們共同頭疼的問題!

③不要爭執不休。孩子如果想跟你討價還價,你不必解釋太多。只需簡單強調“吃飯時間到了”,“做作業的時間到了”。

④一次只講一件事。吩咐孩子做事時,一定要簡單、直接,一次只講一件事。如果你希望孩子完成幾件事,那你可以先讓他做第一件,並讓他完成以後過來見你。對孩子來說,做一件事遠比做幾件事容易得多,他的牴觸情緒也不會太嚴重。而且,如果一次讓孩子做好幾件事,那他很可能做著做著就被別的東西吸引住了,從而做不完所有事。一次不要讓孩子做太多的事。比如,孩子在睡覺前,不要一開始就告訴孩子:準備洗臉刷牙睡覺了。而是說“先去洗臉”。

孩子做事老磨蹭怎麼辦?真是父母們共同頭疼的問題!

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引導孩子學會時間管理,要儘量把時間、事情交給孩子自己來管理。

1、引導孩子認識時間,學會使用鬧鐘

讓孩子認識到每個人的時間每天都只有24小時,不多不少,毫無彈性,無法存起來,也不能再生。知曉每一個時間截點大致要做什麼事情,感受時間長短,比如感受5分鐘,半個小時,1個小時大概是多久,明白完成某件事情大概需要多長的時間。學會認識時鐘並學會自己設定鬧鐘。讓孩子自己用鬧鐘來提醒自己,孩子更自主,也可以轉化和家長之間的矛盾。

2、讓孩子自己來安排自己的時間,制定時間計劃表。首先,選取幾樣重要的事情即可,不必每樣事情都羅列出來。比如,只需要制定起床,出門上學,做作業,睡覺,玩耍的時間就可以了。一定要注意,要制定玩耍的時間,要不然孩子覺得全是管束他的,會產生抗拒。其次,教給孩子事件分列法。把事情按重要和緊急的維度做區分,分為重要又緊急、緊急不重要、重要不緊急、不重要又不緊急。重要又緊急的先做,再做緊急不重要的,重要不緊急的要學著計劃,不要累積,讓他變成又重要又緊急的事情。既不重要又不緊急的最後做,甚至可以不用做。最後,時間計劃表上的每樣事情要有具體的時間截點,並且要求孩子計算時長。

3、嚴格按照計劃執行。讓孩子知道時間都是自己的,當事情認真完成後,剩下的就是自由支配時間,可以自行安排。孩子一旦成為時間的主人,做事效率就會很高,也不會養成喜歡拖延的不好習慣。如果沒有完成,家長堅持原則。說好了哪個時間做作業就哪個時間,說了幾點起床就幾點起床。如果沒有做到,讓孩子自己承擔後果。本來該在7:00起床,結果磨磨蹭蹭起晚了,沒收拾好,不要去幫孩子,沒收拾好就沒收拾好。遲到了自己去向老師解釋。如果做到了,可以馬上肯定他。

孩子做事老磨蹭怎麼辦?真是父母們共同頭疼的問題!

最後,小閃想和家長們分享的是,我們總希望孩子做事能夠快一點,再快一點,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也總是希望能夠立竿見影,一旦我們覺得沒有在短時間內收到好的效果,就顯得比較著急。其實,孩子本來就慢啊,急的人往往是我們。孩子有自己的節奏,跟不上我們是正常的,因為自己的急去責怪孩子,對孩子來說是不公平的。

磨蹭是孩子成長必經的一個階段。只有在心裡認同孩子的磨蹭,放手讓孩子按照自己的節奏去感受時間、感受規律,孩子才會真正的成長。堅持這樣的引導,允許孩子慢慢長大,是我們每一位父母的必修課程。

孩子做事老磨蹭怎麼辦?真是父母們共同頭疼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