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變法的百年帝國,早已千瘡百孔,北宋滅亡的罪魁禍首是誰?


王安石變法的百年帝國,早已千瘡百孔,北宋滅亡的罪魁禍首是誰?


文章標題“王安石變法的百年帝國,早已千瘡百孔,北宋滅亡的罪魁禍首是誰?”

宋欽宗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北宋滅亡。無能的宋欽宗和宋徽宗被金國俘虜之後。有一個尖銳的一個問題:誰應該為北宋的滅亡負起這個責任?而宋高宗卻將這個罪名直接的推給了王安石。宋高宗趙構說:“王安石自任己見,非毀前人,盡變神宗法度,上誤神宗皇帝。天下之亂,實兆於安石,此皆非神祖之意。”意思很簡單說“王安石一意孤行蠱惑宋神宗,誹謗前輩,更改變動祖宗的法度,王安石就是北宋滅亡的萬惡之根源。”事實是否如此?

王安石變法的百年帝國,早已千瘡百孔,北宋滅亡的罪魁禍首是誰?

宋神宗是北宋王朝的第六位皇帝,他繼位的時候,北宋已經建立了一百零八年,然而,此時他接手的竟然是一個外強中乾的爛攤子。公元960年,宋太祖趙匡胤“黃袍加身”,建立了大宋王朝,結束了五代十國以來混亂不堪的亂世時代,他在位十五年。他的弟弟宋太宗趙光義隨後繼位,在位二十一年。宋太祖趙匡胤和宋太宗趙光義開創和奠定了大宋王朝的基業,在這期間,宋朝的社會經濟得到了恢復和發展,整個國家呈現出一種欣欣向榮的向上態勢。然而,到了第三位皇帝宋真宗趙恆的時候,這種態勢卻出現了轉折,那麼宋真宗到底做了什麼事呢?

王安石變法的百年帝國,早已千瘡百孔,北宋滅亡的罪魁禍首是誰?

宋真宗主要有兩個事就把百年基業的大宋王朝開始陷入危機。第一件事抵抗遼國侵略宋朝。當時兩個國打了個平手,但是宋真宗這個人特別地怯懦,特別地害怕打仗,宋真宗就要和遼國簽訂和平條約“澶淵之盟”。條約中每年這兩個國家以兄弟相稱,永遠不再開戰,作為實質性的條件,宋朝每年給遼國白銀10萬兩絹20萬匹,合在一起就是30萬貫。其中小細節很值得琢磨,簽約的時候宋真宗再三地告訴去談判的使者,遼國同宋朝要錢,就是100萬貫以下,不能超過100萬貫。使者談判回來以後回稟宋真宗,當時旁邊有人使者不好意思開口打了一個手勢告訴宋真宗用了30萬貫,宋真宗誤以為是300萬貫錢,並且接受了覺得只要能解決趕緊班師回朝。宋真宗當時御駕親征在前線,那是一時半會都不願意在前線待著,後來知道用30萬居然談下來了,他特別地高興。本來當時是打了個平手,可以和平地談的,但是宋真宗就想早點了結這事,卻願意花錢。

王安石變法的百年帝國,早已千瘡百孔,北宋滅亡的罪魁禍首是誰?

大家可能覺得並沒有沒花錢很多怎麼會動搖宋朝國本,第二個問題是,宋真宗在簽訂了合約之後感覺臉上無光,雖然花的是小錢,但出錢的是宋朝並非遼國。這樣就要花大價錢買一塊遮羞布給自己遮起來才行,一方面告訴老百姓我們換來了長久的和平。另一方面要讓老百姓知道這和平很有面子,這就得花更大的價錢來掩飾。做這件事要證明兩點:第一:北宋王朝依然是強大無比威震四方。第二:我這個皇帝依然是上天所授,具有絕對的合法性,是最好的皇帝之一。怎麼證明就有一個重大的儀式叫封禪,就是到泰山上去祭天祭地。

王安石變法的百年帝國,早已千瘡百孔,北宋滅亡的罪魁禍首是誰?

宋真宗的這次封泰山,是中國古代帝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之一,前後有將近持續五十天。宋真宗這次封泰山花費830萬貫。後來他又到山西去祭土地神花費20萬貫。在封禪這個過程當中,賞賜各級官吏花費2000多萬貫。而宋真宗的時候全年的總收入才2600多萬貫。也就是說以上兩件是做完,什麼正經事都沒辦,就已經出現赤字了。

王安石變法的百年帝國,早已千瘡百孔,北宋滅亡的罪魁禍首是誰?

宋真宗趙恆在位二十四年,他去世之後,他的兒子趙禎繼位,這就是北宋的第四位皇帝宋仁宗。此時北宋王朝建國已經半個多世紀,由於冗官、冗兵、冗費的問題太多,土地兼併嚴重,不斷加重了王朝積貧積弱的現象,整個社會要求改革變法的呼聲也越來越強烈,可是當宋仁宗大刀闊斧地實施改革變法之後,變法運動卻很快遭到了慘敗。而後宋神宗不甘當一個守成之君,才有了王安石變法。很顯然宋高宗趙構讓王安石承擔北宋滅亡的責任,沒有明確客觀認識北宋的這個社會的本質,沒有了解為什麼王安石要改革變法。或許就是讓王安石作為替罪羊,揹負千古罵名。

歡迎閱讀“王安石變法的百年帝國,早已千瘡百孔,北宋滅亡的罪魁禍首是誰?”我們下期再見!

總有一個人在堅持,總有一件事要完成。以詩為媒,馭歌而行。不喧譁,自有聲。—— 詩音傳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