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光荣:东方竹——亚洲竹生活艺术

2018年4月7日,“东方竹——亚洲竹生活艺术展”在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开幕,展期至7月6日。该展览由中国美术学院主办,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承办,总策划为许江、杭间,策展人为吴光荣、章俊杰,王欣、孙昱和吴炜晨分别担任空间设计和视觉设计。

亚洲多竹,尤以中国为最。中国人喜竹、爱竹。古人咏竹:“根生大地,渴饮甘泉,未出土时便有节。枝横云梦,叶拍苍天,及凌云处尚虚心。”在传统文化中,竹被视为“君子”的象征。东方竹,既是东方文明的意境,蕴涵着生生不息的生活世界,又是东方精神升华之无尽藏。

吴光荣:东方竹——亚洲竹生活艺术

吴光荣:东方竹——亚洲竹生活艺术

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策划的“东方竹——亚洲竹生活艺术展”以“竹林艺谱”“竹品风神”和“竹屋栖居”三个板块,综合展示了亚洲竹文献、竹工艺、竹材料、竹设计、竹课程、竹营造、竹影像的个案与研究。

展览展出了来自中国、日本、印度等亚洲国家或地区的30余名竹工艺师、设计师、建筑师和艺术家的百余件作品。力图搭建亚洲跨文化的学术平台,认识传统的意义与工艺范畴,以及设计延伸与创新,探讨未来竹生活艺术发展的可能性。除此之外,作为展陈空间与视觉语言的总基调,一同踏入竹林、竹浪、竹彼岸。

竹林作为第一看法,即是中国人的自然之观与风骨之观。竹林是“千柱厅”,通过空间的叙事,融视、听、嗅等多方位感官于一体,将造景、陈设与藏品链接,系统化地营造了文人空间。此境名曰:隔林风浪,起伏箫笙。

“竹林艺谱”之传统竹工艺。

在中国文人的世界里,竹林之爱,在于其清其纯、其气其节,是高士精神的林立,蕴含着自由的学术之地。竹林木栈道上,列有竹文献《竹人录》《中华竹韵》《中国竹文化》《竹工艺》等三十余册,作为展览的开篇,也作为学术的基础,将史料记载、文化论述、材料研究等进而归纳。出入竹林,弥漫清香。各式传统与当代的竹制品散落如落地珠环,洋溢层叠。沿竹浪而上,可于船舫内外领略竹席拓片的当代面貌及竹加工工艺及工具。

吴光荣:东方竹——亚洲竹生活艺术


吴光荣:东方竹——亚洲竹生活艺术

展品还有文房竹器、竹刻、扇骨、香筒、市尺,以及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馆藏竹器等,别具一格。不仅折射了生活变迁,更拉进了新的认识距离——社会实践与历史积累的生活经验与智慧。回响间,日本初代早川尚古斋、木玩玩斋、阪口宗云斋的花笼之精美,将展览推向高潮。

“竹品风神”之当代竹设计。设计是人类的智慧,是建立在知识经验之上所形成的预判,面对不断挑战的设计创新,设计师在自我思辨与冲撞中前行。且看《一方竹林》无限生长,空间延续《一角容膝》的场域。其园,虽属不群居角的孤寂,却在竹设计的交融中浩气凌然。

吴光荣:东方竹——亚洲竹生活艺术


吴光荣:东方竹——亚洲竹生活艺术

竹设计充满律动的曲线形式,构件之间的疏密合宜,互相交叉着工艺、设计与观念的整合,丰富了设计文化内涵。通过设计师的创意,竹材在当代设计中的运用都有了新的探索与发展。隈研吾的《竹屋》(模型)基于展览专题访谈叙述。从博物馆场域来说,通过对竹材料的不断实验,以及设计师的不断挑战,使展览能够将生活方式与设计智慧,拉的更近。

From余杭融设计图书馆是首个探索中国传统材料的图书馆,展示了从竹材料研究、材料实验,到设计项目的应用,系统研究了竹加工和材料形态,并构建了链接生态的工作坊。竹设计工作坊是日本武藏野美术大学与印度尼西亚万隆科技学院,自2009-2018年,持续了十年的不同主题的竹设计工作坊。通过不同文化的碰撞,获得“共感”的真实体验。不论是From余杭融设计图书馆,还是竹设计工作坊,皆创造了一系列自然的、和谐的、可持续的竹设计,体现了具有东方美学的设计文化身份。

吴光荣:东方竹——亚洲竹生活艺术

“竹屋栖居”之当代竹营造。竹建筑具有悠久历史,是时间与空间上的双重体。竹构的运用及其表现形式和空间是一种建筑本质的回归,其文化内涵和场所精神是当代建筑的设计思考。这种“非正式”的自然营造方式,挑战对建筑学的理解,模糊了建筑与自然之间的空间界面,使之成为更具有在地性和社会性的材料。通过博物馆场域,集合建构、形式、空间三者的关系,更好的理解、体验竹建筑文化。

诸如,《竹脊屋》是阵列的屋架之空间序列。观者可轻微拉扯竹筒,感受空间装置的律动,基于时间的维度,探索力、材料、空间与人的交互关系。《空游云行》以自身的力量在“封闭”的展厅内,构建了一场可持续扩展的空间。在云 “巢”与竹叶之间交织,实现了流动空间中的连接和停留。《折景亭》其内部形成了奇数从柱,隐喻存于自然万物之中,衍生跨时空的情境。

“国际竹建筑双年展”以探索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以及当代建筑中可持续材料的潜力。第一届“国际竹建筑双年展”在浙江龙泉宝溪乡开幕,邀请了日本建筑师隈研吾(Kengo Kuma)、德国建筑师安娜 (Anna Heringer)、哥伦比亚建筑师西蒙(Simon Velez)等11位建筑师。双年展的“在地”法则也在形成一种效应,其影响力成为“乡土建设”作为个案的文化选择。

吴光荣:东方竹——亚洲竹生活艺术

在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造纸术中,竹纸的制造尤为重要,此次展览的记录片《纸为竹生》以宁波奉化棠岙村袁恒通纸作坊为个案,用影像较为完整地记录了传统手工竹纸的一整套流程,充分展示了先人以竹造纸的智慧与艰辛,也让人进一步了解竹对促进中华文明传播的重要作用。

吴光荣:东方竹——亚洲竹生活艺术

今日之东方竹,其工艺与设计创新有了较大发展,在传统工艺振兴、当代设计思潮和非遗保护背景下,竹之美育愈加历久弥新,连同曲折的栈道一同涌入营造场域,观者徜徉其中,留恋不止。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以“新民艺”之收集、展示、研究、教学与传习,期以展示生活之美,为传统文化之活化、当代工艺之发展提供学术镜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