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是该多在外面待着还是在家休养?

孙淼杰


首先肯定一点,你做的很对。

如果你被诊断为抑郁症,我希望你知道:你并不孤单。

临床上我见过许多抑郁症患者,他们的病情各不相同,生活中的烦恼和疑问却大致都相同:

  • 为什么我的病一直好不了?

  • 为什么大家会对抑郁症患者保持距离?

  • 我需要社交吗?

  • 怎样突破自己的社交不适感和他人的非议,回归正常生活?

下面我就上述的问题来逐个回答,希望能帮助到你:

1、为什么我的“病”一直好不了?

可以肯定地说,抑郁症是个可以治好的疾病。

我们应该知道,一种心理疾病从令人不舒适的情绪引起,到情绪越来越重,直到无法负担这些情绪甚至产生身体不适——真正患病,这是一个过程。同样,它的康复,也是一个过程,而医生来帮助患者的,就是尽量缩短这个过程,或在过程中让你不至于那么痛苦。


所以首先:你需要遵医嘱服药。

服药过程中,需要克服药物引起的种种不适感。

药物不是“快乐药丸”,它不会让你变得快乐,但它可以解决你的躯体不适,让你能以一个好的身体状态去对抗不好的心理感受。

同时,服药期间的服药时间,是否减药,是否调药,是否停药,都需要和你的主治医生沟通来解决,切不可自行进行药物调整,延误病情。

其次:药物初步缓解症状后,你需要做一些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在抑郁症的治疗过程中,可以说起到极重要的作用,很多人容易忽略这一点。它可以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改变你的负性思维模式,让你认识到:世界的美好应该这样看到。你对自我的评价过低,你的社交问题,家庭问题甚至婚姻问题,在心理治疗中都可以得到改善。

同时,心理治疗师会帮助你剖析罹患抑郁症的心理原因,逐步让你对这些困扰和疑惑“翻篇”,有助于你接纳自己,接纳过去,这样才能拥抱未来。


2、为什么大家会对抑郁症患者保持距离?

不用回避,这是一个现实问题。

即便抑郁症在大众视野里面出现的越来越多,人们似乎也越来越接受这种“心灵的感冒”。但人类面对疾病产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是天性,你去到发热门诊的时候,也会下意识的带起口罩。

没有关系,你并不会因为一个人患有感冒,就对他产生歧视吧?你的朋友也并不会。

因此,向他们展示一个积极向上,渴望康复的你,主动融入他们的生活,在适当的时候求助,会让你更容易被他人接受。


3、我需要社交吗?

当然需要!

根据心理-社会-生物医学模式,家人、同学、老师,以及你能接触到的所有人,都可能影响你的康复。良好的社会关系,在任何一种疾病的康复过程中都不可或缺。来自家人、同学、朋友的关心和呵护,会让你以更为宽和的态度接受自己的疾病,做出更积极的心理建设。


4、怎样突破自己的社交不适感和他人的非议,回归正常生活?

抑郁症的患者往往都会回避社交,这里面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对自身的评价过低,而这种错误的评价又会因为他人的“小声议论”变得更加严重。


1个重点,3个小方法,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1个重点:不要用心理显微镜观察自己的过失。

3个小方法:

1、试着和亲近的人多交流。

无论是家人和朋友,尝试和他们多沟通,诉说自己的生活和感受,了解他们每一天的喜怒哀乐。多表达,多听取,找到其中的平衡和乐趣。

2、通过身边的人,来客观评价自己。

在认为自己无用,无助,无能为力的时候,观察他人在面对这件事的时候采取了什么方法,是否达到好的效果;同时和亲人、朋友沟通,以获取客观的对自己和事件的评价。

3、在这两件事中积累经验,逐步恢复正常的社交。

当然,如果感到身边的人不能理解你,或者让你身心非常不适,请你及时求助你的医生或者心理治疗师。


我是许宝贵医生,目前在北京安忻睡眠门诊出诊。

如果你需要帮助,通过好大夫网站搜索:许宝贵,就可以联系到我。


安忻睡眠


抑郁症患者从人格气质上来说,属于特别敏感且情感丰富,同时在现实工作、婚姻、人际交往等方面皆对自己有较高要求,但是往往处处碰壁或不得志。慢慢就开始怀疑自己,时间长了会导致深度迷茫,怎么也走不出自我设定的围城圈子,就如画地为牢一样。

抑郁症患者一旦长期服药会产生药物心理依赖,并且每天吃药的过程中会不断自我心理暗示——我是病人,其实这对康复没有任何好处。如果能靠毅力去突破自我,不妨少吃或者不吃药,从家里走出去,走到更远的地方,重新开始新生活。

来到一个全新的城市,你会发现没有人认识你,你原来所有积聚在内心的压力和敏感多疑,都逐渐消失了。如果能找到一份新的工作,从零开始,让自己每天为生存而去打拼,那时你的注意力会放在怎样尽可能多挣钱,怎样改善目前的生活状态。干的累了,吃的多了,睡眠自然就改善了。

抑郁症患者,尽可能不要去和别人倾诉你的症状,也不要试图让别人去安慰你,任何安慰都会让你感觉脆弱甚至无助,相反会让你的情绪更低落。多一个人知道你病,便会让自己多一份压力,或者说包袱。凡事往好处想,建立目标化生活的意识,把注意力放在怎样专注去学习,去工作,建立量化统计指标,让自己成为自己的心理医生。随着你挑战和坚持目标时间的延长,你内心的成就感会随之提升,最后直到你实现了短期或长期目标。

请记住,抑郁症可轻可重,如果你性格懦弱,心理依赖感强,你就会感觉病情很重。反之,如果你能积极、乐观、自信起来面对一切,你会感觉好的反而很快。记住你的感觉吧,不断地尝试新感觉,记住你的快乐感是怎样得来的,忘却你的不如意,你会逐渐走出这一段不如意的日子。


韩国成老师


首先要知道,抑郁症和抑郁情绪不同,抑郁症是一种疾病,需要配合临床的诊断与治疗。抑郁症患者往往会觉得对生活失去了兴趣,感觉一切都是灰蒙蒙的,随之也会产生对人际关系的淡漠,更愿意自己独处。因此,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不建议把自己逼的过紧,去强迫自己参与社交。要接纳自己现在的状态,意识到虽然生病了,但这并不意味着自己会一直处于这种压抑、低沉的心境当中。接受自己,给自己一个缓冲。

当渐渐接受了自己和自己的病情后,就可以鼓励自己主动走出去,尝试着与参与一些活动,尝试着与朋友或其他人接触。要知道,当我们处于低落情绪时,往往喜欢自己带着,并且沉浸在自己的思维和负面情绪中。如果这时候,可以去和家人散散步、或者和朋友逛逛街、甚至做某项工作或学习,都能有效的打断我们正在低沉状态,使我们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情上。当我们的注意力不再沉浸于自己的世界时,就不会陷入抑郁的情绪无法自拔,就能更少体验到负面的感受。因此,当患了抑郁症后,我们也要鼓励自己大胆的走出去,多与其他人和外部的世界接触,从而减轻自己沉浸在抑郁情绪无法自拔的恶性循环。

另外,当我们走出去,会接受到外部更多的新鲜刺激,会在尝试中逐渐恢复对自己的信心。如果我们越害怕人际失败而不去与人接触,那么与他人接触、建立起良好关系的机会就会越来越少。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关注小明的两个原创头条号。《赵小明心理团队 》与《心伙伴》~被头条网评为2017年度最火的心理类专栏。

赵小明丨央视财经频道特约心理专家


心伙伴


你好,我是精神科医生,我来谈一谈从我的角度的看法。

打个比方,周日那天刚好收个抑郁症患者,心烦、焦虑、情绪低落、兴趣丧失、精力减退,悲观厌世,前几天刚刚割腕轻生,被家人及时救下后送入院治疗。那么如此严重以至于出现轻生行为的抑郁必须在家人监护下治疗,而且本身情绪不稳定,不适合接触外界。今天患者通过4天紧急治疗和危机干预在丈夫的陪同下情绪渐趋平稳。来的时候什么都不想干,闹心的时候直挠墙,今天已经可以跟我正常交流,有兴趣看看手机,跟我要求说自己好多了,屋里闷得慌,想出去走走,正好当地有个姐姐,想去姐姐家看看。我同她约定如果这两天情绪都保持平稳没有波动周五吃完药可以让丈夫陪同出去走走。

其实同为抑郁症患者,但彼此严重程度明显不同,有明显的轻生念头的时候不适合所谓的外出散心,因为你预料不到会出现什么危险。相反如果情绪比较平稳的患者适合外出走走。人们常说散散心,说的就是到处走一走,换一种心情、换一种活法。


单就缓解期的抑郁症患者而言,尽量鼓励患者增加社会活动,最好建立一个长时间的兴趣爱好,有兴趣的人是不可能舍得轻生的。一些缓解期的患者还是会残留一些症状,比如还是觉得脑子没有之前那么聪明,感觉想什么都很粘滞,这属于思维缓慢的问题,也是抑郁症的核心症状,说明抑郁症还没有完全缓解,如果为此感到苦恼可能滋生新的抑郁情绪导致疾病复发。其实我觉得最好接纳自己的某些改变,顺其自然,自然就不会对你产生大的影响了。

抑郁症是一种复杂的医学疾病,处于不同的疾病阶段需要的应对措施也不是一始而终的,根据患者不同的表现,针对性给与支持和治疗是抑郁症科学的治疗方法。

相信在科学的治疗和康复下抑郁症患者一定都会好转起来的。


我说精神


我的一个至亲得了忧郁症好长时间了,一开始大家都不理解,都认为她矫情。因为她的境况在亲戚中是最好的,有钱,子女优秀,孙男孙女可爱。在外人看来幸福还来不及呢怎么可能忧郁。我也不理解她,每次她跟我诉说苦恼时我都会拿她的优越境况开导她,后来她就不太爱跟我说了,情况越来越严重甚至交代后事。这时我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经过一番研究,思考,分析觉得温润的真爱或许有效。每次视频时我都带着真诚的笑容跟她说一些不会产生任何刺激她又能听进去的话题,她说什么我都笑呵呵地听着,认同她的苦恼恐惧和担忧,再顺着她的情绪淡淡地说说她担忧的事情发生的机率有多微乎其微。始终面带真诚的笑容,一段时间后真的有改进,若无其事地说她好像好了很多。她真的好了很多,现在经常主动跟我视频,为我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还主动关心其他亲戚,虽然没完全康复,也在往好的方向发展。所以我想说的是,忧郁症应该多在有真爱的氛围中待着,如果你不理解忧郁症也不要去质疑、指责或批评教导,做不到真爱若无其事就好。


遥想当年16


我是一个重度抑郁症,已经几年了。当时确诊后医生建议住院治疗,因为很多原因没有住,开了一堆药回来吃。吃了几个月,感觉没有什么效果,人反而长胖了十几斤,后来就停药了。后面感觉快崩溃了又去医院还是又开了一堆药回来,结果还是一颗都没有吃,害怕激素和副作用。一直到现在,每天都是头疼,悲观厌世,每天都想用什么样的方法离去才不痛苦,快疯了。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自己觉得做任何事情都做不好了。心里很怕和别人接触交流,和别人说话也会思维混乱,语无伦次。我对自己已经失去了信心。我对家人说了自己的情况,他们都说我神经病没事找事,说我矫情,不以为然,所以我更失望透顶。虽然我心里清楚,可是思想不受控制。

我不知道还可以撑多久。


我是阳光666666


如果抑郁症患者窝在家里,那就只能等着病情恶化。抑郁症是思想心境障碍问题,说简单点儿就是思想心境钻了牛角尖,转换不到积极正能量的思想上来了,如果不和人沟通交流,不接触外界的事物获取必要的启迪,病情只会恶化,这点儿是毋庸置疑的,所以抑郁症患者千万不要让他独处,这一点儿很重要,必须要有可信任的家人、朋友陪伴。

抑郁症分好几个级别,轻度的抑郁症患者,有一定的思想转换能力,这个时候需要自己调整自己,多找些朋友聊天,多交流自己的思想,多接触外界的事物,转换自己的思想,还是容易得到控制和治疗的,当然有必要的情况下需要服用抵抗抑郁的药物,但是心病还需心药医,多接触外界的事物和思想,受大自然熏陶启迪才是治疗抑郁症的最好方案。若是抑郁症情况比较严重,需要有专业的医生进行调整,更不能窝在家在。


妙语盒子


抑郁症一旦被确诊,一定尽快开始治疗,很多人根本不知道心理疾病还需要药物治疗,很排斥精神性疾病,总感觉得了一种难人启齿的怪病,怕人笑话,也不想进行药物治疗,自认为就是想不通,开导一下就可以了。不然这就延误了抑郁症的治疗,所以出现了抑郁症的严重后果自杀、自残,跳楼、跳河等伤害自己的极端行为。 另外很多人关注的问题就是需要多长时间能够治疗好,而其实这个答案并没有确切的说明,而是因人而异的。因为每一位抑郁症患者的病情都不一样,因此所适合的治疗方法也都不同,并且所需要的治疗时机也会不一样。抑郁症治疗包括急性期和维持期。抑郁症发作阶段的治疗称急性期治疗,旨在缓解和消除抑郁症状,若服用足够疗程抗抑郁剂,一般治疗时间为1-2个月。为预防复发,还应接受维持期治疗一般在3-6个月左右。  

对于患有抑郁症的人来说,尽早诊治,除了进行药物治疗以外,最好的配合心理咨询同时进行,药物治疗,心理咨询辅助,效果更佳。治疗期间,一定要有家人全天陪伴,关心,鼓励患者,让患者感到关怀的温暖,战胜病魔。 抑郁症诊断治疗是不能耽误的,抑郁症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初次发作的患者多需用药1.5~2年。特别注意再次发作的患者需终生用药。无法长期服药、患者擅自停药是目前抑郁症药物治疗过程中面对的最常见问题。随意停药会导致治疗过程不充分,抑郁症复发、复燃的几率增加,而抑郁症反复发作会最终转化成难治性抑郁。

欢迎看我的文章关于抑郁症


津典生涯


我看了其他的朋友啰啰嗦嗦写那么多,丝毫没有体会你是一个重度抑郁症患者,他们想到的只是怎么写得好,怎么赚一点粉丝!

我就一针见血说吧,你说你是重度抑郁症患者,是自己感觉还是医生诊断,如果两个以上医生也是认为你是重度,并且你患病之前的人格特征是那种特别情绪化和偏执主义的人,那就请你办休学手续!

抑郁症患者无需别人输入正能量,无需别人可怜,你只需要找到一个宽松的环境,把自己当成是一个婴儿,慢慢地一点点脱离母亲重生生长!

休学以后,回到父母身边,因为重度抑郁症患者你继续读书只会导致越来越糟糕!除非你是很强的自我疗愈能力,并且你的大学学业任务不重,读书就跟养老一样,那你就呆在学校吧,即使是这样也很难保证自己不被他人伤害。

学会示弱,学会接纳不完美,你才能真正走出来。

祝你早日康复。推荐一本书是李明老师的《叙事疗法》,对于完美主义者的抑郁症有启发意义。


心理社工师周云骞


说起抑郁症,现在让多少人谈抑郁而色变。

患有抑郁症的人,自身很痛苦。因为他们有无法控制的心情低落,悲观沮丧。不是他们不想积极乐观,而是这种病症会让他们身不由己。

抑郁症已经不是一般的抑郁情绪,它已经成为一种病症,而且这种症状比较顽固。那么患有抑郁症的患者,到底是该多在外面呆着还是在家休养,这个应该听专业医生的建议比较科学合理一些。


我个人认为,在专业医生的治疗和帮助下,如果抑郁症状得到减轻,最好还是多进行一些户外阳光下的活动,多参加一些与自己聊的来的朋友的聚会。只有让自己真正地走出去,只有让自己真正的适应这个社会,抑郁症才能从根本上得到治愈。

当然如果抑郁症症比较严重,没有办法去参加活动或者人际交往,那么就应该首先在家里修养。在家里修养期间,最重要的是配合医生的治疗。治疗的方法一般有药物治疗,再加上心理辅导,以及家人的陪伴帮助,那么,抑郁症是可以康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