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郎悬棺——武植祠

武植祠位于邢台清河县城东8里左右,这里就是传说中武大郎的故里。武植 字田岭,童时谓大郎,暮年尊曰四老。少时聪颖,能文善武,中年中进士,拜山东省阳谷县七品县令。他为官清廉,除暴安良,深得百姓爱戴。他既然是如此刚正之人,为何在《水浒传》中变成一副不堪模样?指着祠堂墙壁上的绘画故事,武双福老人作出解释。武植有一少年同窗黄堂,黄堂名落孙山后,不幸家中又着了大火。便去找时任山东阳谷县令的武植借钱。他来到阳谷县一住半月,只是来的当天见了武植一面,因为武植一直忙于政务,无暇顾及黄堂。黄堂以为武植是故意避而不见,所以一气之下回了清河县。一路上,他为泄私愤,于路边道旁树上、墙上写了很多武植的坏话,如“武大郎攀杠子——上下够不着”等等,还画了很多讥讽武植形象的图画。回到家中,只见一座新盖的房屋亮亮堂堂。黄堂一问妻子才知道,原来武植得知黄堂的遭遇后就派人送来银钱,并帮着盖好了房子,本想一切准备妥当后再告诉黄堂。黄堂懊悔不已,急忙赶回阳谷县,把他一路所写所画的东西全部涂抹掉。谁知这些东西正好被施耐庵看到,并写进了他那部千古传诵的 《水浒传》中,流传天下。

还有阳谷县的紫石街上有一家“吴大烧饼店”,店主当然就叫吴大。吴大身材矮小,其貌不扬,尽管一直安分经营自己的生意,却在不知不觉中得罪了当地一霸——西门庆。西门庆折磨吴大当然是有利可图。他想让吴大让出烧饼店,所以几次三番找吴大的麻烦,并且白吃烧饼不给钱,最后吴大忍无可忍将西门庆告到县衙武植处。武植当然是秉公断案,拒绝了西门庆的贿赂,并将其暴打一顿。西门庆怀恨在心,便到处诽谤武植与吴大系出一门,也是卖烧饼出身。“武大”、“吴大”发音相似,故在《水浒传》中,出现了另一个与武植相反的委琐形象。

 祠堂里挂有 潘金莲的画像,附文曰:“某年,大比武植金榜题名,黄金庄潘氏大家闺秀潘金莲,适配武植。武植深得地方百姓爱戴。而夫人潘氏,夫唱妇随,纺花织布,又常将为官务要勤廉之语,念于夫婿耳边。”武双福老人说,潘金莲实为清河县黄金庄人氏,而是一位识文断字的名门淑媛,一名大家闺秀。当时,她不顾家人的强烈反对,毅然嫁了家境贫寒的武植(当时武植还没有中状元),夫唱妇随,安居乐业。

武植墓冢原高9米,直径约20米,树木葱茏,荆棘丛生,墓前曾有清乾隆年间,武家族的后人,所立护墓碑。1946年初武植墓被掘开时,墓室为圆形,青砖垒造,掘墓时发现一口楠木悬棺,(武双福曾亲眼看到里面的楠木悬棺,)部分随葬品,两具骨殖。根据出土的武植骨殖推算,其生前身高至少一米八。从根本上否定了 施耐庵笔下的“三寸丁,谷树皮”形象。

1967年墓再次被破坏,部分砖被扒出,棺已碎,不复存。只发现少量制钱和几个破碗。1994年又重修墓室。

然悠悠岁月,历历沧桑,名节无端诋毁,古墓横遭数劫,令良士贤妇饮恨九泉,痛惜斯哉。今修葺墓室,清源正名,告慰武公,以示后人。是为铭记焉。

武、潘沉冤得正容(施家后代书)

杜撰水浒施耐庵, 武潘无端蒙沉冤。

施家文章施家书, 贬褒迄今数百年。

累世姻缘今终报, 正容重塑展人间。

武氏祠堂断公案, 施姓欠帐施姓还。

余曾敬绘武潘正传十六幅,端题于武氏祠壁,为其平反冤假错案,一白天下,余今重塑武潘正容,还其本来面目愿:意武潘在天之灵宽恕,施氏樊香再拜。

武大郎悬棺——武植祠

武植祠

武大郎悬棺——武植祠

武书常(照片左二)正在为游客讲解武大郎的故事

武大郎悬棺——武植祠

潘金莲画像

武大郎悬棺——武植祠

武植(武大郎)画像

武大郎悬棺——武植祠

武植墓

武大郎悬棺——武植祠

武植墓碑文

武大郎悬棺——武植祠

武植墓道门

武大郎悬棺——武植祠

武植的悬棺(复制品)

武大郎悬棺——武植祠

墓道中的壁画(一)

武大郎悬棺——武植祠

墓道中的壁画(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