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带你逛“民博会”|传承非遗文化,为民间手工艺点赞

11月23日,在2018年中国(贵州)国际民族民间工艺品·文化产品博览会上,贵州众多民间手工艺传承人带来了许多优秀作品,下面就跟着动静记者一起去看看吧。

动静带你逛“民博会”|传承非遗文化,为民间手工艺点赞


73岁的刘泽松是一名箫笛制作者,也是贵州省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此次展览,刘泽松选择了不少音色清越优美、雕刻精致的箫笛进行展出。

先看一段刘泽松现场表演(视频)

刘泽松10岁开始跟随父亲学习吹奏箫笛,12岁开始学习制作箫笛,15岁进入玉屏箫笛厂从事研究电子矫音器工作。因为技艺精湛,刘泽松已成为百年老字号刘崑山箫笛社的第四代传人。

刘泽松说:"制作笛箫需要岁月的沉淀。从伐竹到制成,箫的制作有24道工序,调音笛有38道工序,其中取材、制坯、雕刻、成品4个工艺流程均采用手工制作。"

动静带你逛“民博会”|传承非遗文化,为民间手工艺点赞


对于制作材料的选择刘泽松非常严格,他认为原始材料应采用长在阴山溪旁少见阳光的水竹,因为这种竹子竹节长、肉厚,通根粗细基本一致,拇指般大小。除此之外,砍竹时间也有讲究,须在立冬后两月内为好,这时的竹子含水和糖分少,做出的箫笛不易开裂和霉变。

动静带你逛“民博会”|传承非遗文化,为民间手工艺点赞

手工艺制作时钟

另一旁,来自安顺市镇宁实验学校的美术老师顾娇也带来了不少蜡染参展作品。

动静带你逛“民博会”|传承非遗文化,为民间手工艺点赞

学校蜡染室(图片源自镇宁实验学校)

2017年,顾娇和学校的老师们,拜师当地蜡染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伍德芬,随后开始学习蜡染制作。技术比较成熟后,学校蜡染课程便开展起来,现在已经有60多名中小学生加入。顾娇说:"现在,我们的学生和老师都变成了蜡染传承人。"

动静带你逛“民博会”|传承非遗文化,为民间手工艺点赞

学生作品(图片源自镇宁实验学校)

各式各样的图案融入蓝色布料充满想象,顾娇说:"这门课程让不少学生增添了想象力,我们要继续进行下去。"

想领略更多贵州民间手工艺文化,这个周末不妨与大家一起相约贵阳国际会议中心,感受"民博会"上的各类手工艺品。除此之外,您还可以在本届民博会上看到能工巧匠选拔大赛、贵州代表性旅游工艺品设计大赛、国际民族民间艺术作品展、贵州民族民间手工艺术精品展、贵州民族民间工艺品旅游商品展销、"多彩贵州水"展示等精彩活动。

(图文/视频 动静记者 冯雪 阮博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