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這幾個“壞”毛病,家長彆著急讓他改,其實是聰明的表現

對於很多家長來說,都是第一次當父母,雖然面對育兒問題很為難,但還是盡心盡力把最好的都給孩子。在孩子漸漸長大的過程中就會發現,儘管自己再努力,孩子的做法還是和預想中不太一樣。

其實,孩子的很多做法並不是壞毛病,而是新手父母缺乏育兒經驗,所產生的誤區。當家長拿捏不準孩子的做法的時候,不如先靜下心來想一想,彆著急讓他改正,因為這些很可能是聰明的表現。

孩子這幾個“壞”毛病,家長彆著急讓他改,其實是聰明的表現

孩子話癆,說明表達能力強

孩子在3歲左右的時候,不僅非常粘爸爸媽媽,嘴巴也是一刻不停歇的在說著話。在外面或者幼兒園的時候,逮到小朋友就滔滔不絕的聊天;在家裡還要和爸爸媽媽不停地說出自己看到的、剛才發生過的事情。

孩子這幾個“壞”毛病,家長彆著急讓他改,其實是聰明的表現

不得不說,有的孩子話密得確實讓人頭疼。況且,家長要是越不回應,孩子的話就越多。但是,話癆其實並不一定是件壞事,情況恰恰相反,如果哪天孩子不愛說話了,家長才應該擔心。

正處於語言發育期的孩子,喜歡將自己看到的、發生的事物都用嘴說出來,這也是表達能力逐漸增強的表現。家長不要限制孩子說話的自由,而是要告訴他可以隨便說話的場合。

孩子這幾個“壞”毛病,家長彆著急讓他改,其實是聰明的表現

孩子太愛動,是他們的天性

相信不少人在公共場合都會見到學齡前兒童,這些孩子們大多數都非常愛動,見到比較大的空地就會去跑跑鬧鬧,即使只是坐在家裡,也是動來動去,感覺渾身有使不完的力氣。

心存疑惑的家長就會以為孩子有多動症之類的毛病,其實這可能是因為家長限制了孩子的自由,所導致的過分愛動。如果孩子的運動神經發達,家長不如定期帶他進行室外活動,盡情的享受自由的空間。

孩子這幾個“壞”毛病,家長彆著急讓他改,其實是聰明的表現

孩子總和家長對著幹,說明他很有主見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對世界漸漸有了自己的認知,所以一定程度上不再像小的時候什麼都會聽家長的。取而代之的是,事事和家長對著幹,還偶爾發號施令。

家長並不能因此就給孩子貼上“不聽話”的標籤,可以反過來想一想,孩子已經漸漸有了主見,不如就讓他對自己的事情做主,同時還可以培養他的組織能力和自理能力。

各位家長,你的孩子有這幾個特點嗎?千萬別給他貼上不聽話的標籤哦!如果還有什麼問題的話,不妨留言告訴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