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读一画|清 郎世宁《乾隆帝岁朝行乐图》

【名称】乾隆帝岁朝行乐图

【年代】清

【作者】丁观鹏 郎世宁等

【现状】北京故宫博物院

【尺寸】305 x 206 CM

【材质】绢本 设色

《乾隆帝岁朝行乐图》是清代画家丁观鹏、郎世宁等创作的一幅人物起居写实画。这是由中西画家共同创作的一幅画,擅长人物肖像写实画的郎世宁画乾隆帝像,中国画家沈源、周鲲、丁观鹏等人画小童、房舍、树木。这件中西方绘画艺术在皇权之下有机交融的成功之作,不仅渲染出了皇家岁朝喜庆祥和的热烈气氛,同时展示出了乾隆帝与诸皇子间融融的亲情。

每日读一画|清 郎世宁《乾隆帝岁朝行乐图》

清 郎世宁《乾隆帝岁朝行乐图》

款识:“臣郎世宁、沈源、周鲲、丁观鹏合笔恭绘。”下钤“臣沈源”朱文方印、“恭画”白文方印。幅中钤乾隆皇帝“八徵耄念之宝”、“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太上皇帝之宝”鉴藏印。

每日读一画|清 郎世宁《乾隆帝岁朝行乐图》

清 郎世宁《乾隆帝岁朝行乐图》局部

乾隆帝继承皇位后,许多方面都承袭前朝典制,每遇汉民族历代相承的传统节日,如元旦、上元、清明、七夕、中秋、重阳等,他都要求在皇宫中举行相关的庆祝活动。

每日读一画|清 郎世宁《乾隆帝岁朝行乐图》

清 郎世宁《乾隆帝岁朝行乐图》局部

在众多的节令中,他对新年伊始的第一天,即岁朝(元旦),尤为重视,每到这一天,他要与家人团聚在一起,在宫苑内点竹放炮,祈求平安吉祥。同时他还要认真地书写《心经》一册,以示庆贺。农历一月也叫正月,吴自牧在《梦梁录·正月》中说,“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唐人苏味道在《正月十五夜》诗中描述:“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正月又称端月,那是秦朝为避始皇之忌讳,正与嬴政的“政”谐音,故而把正月改为端月。《后汉书·冯衍传》中说:“开岁发春兮,百卉含英。”这里的 “开岁”也是指农历一月。

每日读一画|清 郎世宁《乾隆帝岁朝行乐图》

清 郎世宁《乾隆帝岁朝行乐图》局部

《乾隆帝岁朝行乐图》由前后两个庭院构成,以中部的围墙分隔,前景庭院中盘坐并手持如意的是乾隆皇帝,目光慈祥充满爱意,他的脚下有一童子在烧炭火,两边站立着多位皇族子弟,院中有孩童做点炮竹状,后景中的童子或堆雪狮、或在长廊中观看,形态各异。与其他描绘民间过春节场景的《岁朝图》不同的是,在《乾隆帝岁朝行乐图》中可以看到宫廷的长廊中挂满了彩色灯笼,柱子上也贴着春联,这在平常的《岁朝图》中是不多见的。

每日读一画|清 郎世宁《乾隆帝岁朝行乐图》

清 郎世宁《乾隆帝岁朝行乐图》细节

这幅作品中绘乾隆皇帝与皇族子弟在庭院内点炮竹,庆贺岁朝的热闹场景。其慈祥的目光,温柔的举止,显现出他身为帝王之外,作为普通家长的一面,令画面充满无限的爱意与温情。

每日读一画|清 郎世宁《乾隆帝岁朝行乐图》

清 郎世宁《乾隆帝岁朝行乐图》细节

郎世宁(Giuseppe Castiglione,1688-1766),意大利人,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奥内,生于米兰,清康熙帝五十四年(1715)作为天主教耶稣会的修道士来中国传教,随即入宫进入如意馆,成为宫廷画家,曾参加圆明园西洋楼的设计工作,历任康、雍、乾三朝,在中国从事绘画达50多年。由于郎世宁带来了西洋绘画技法,向皇帝和其他宫廷画家展示了欧洲明暗画法的魅力,他先后受到了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的重用。他是一位艺术上的全面手,人物、肖像、走兽、花鸟、山水无所不涉、无所不精,成为雍正帝、乾隆帝时宫廷绘画的代表人物。他的代表作品有《聚瑞图》、《嵩献英芝图》、《百骏图》、《弘历及后妃像》、《平定西域战图》等。

丁观鹏,生卒年不详(生于康熙晚期,约卒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以后),清代画家,艺术活动于康熙末期至乾隆中期,顺天(今北京)人。丁观鹏雍正四年(1726)进入宫廷成为供奉画家,他擅长画人物、道释、山水,亦能作肖像,画风工整细致,受到欧洲绘画的影响,其弟丁观鹤同时供奉内廷。

沈源(1736—1795)清宫廷画家,善画佛像与唐岱(一六七三-?)合作应真图,得邀睿题。九年唐、沈合作圆明园图。《熙朝名画录、唐沈合作圆明园圃册》

周鲲 字少鱼,号章端,嘉靖十七年(一五三八)进士,宫廷画家。


每日读一画|清 郎世宁《乾隆帝岁朝行乐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