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遇A股關鍵時刻:科創板發佈“殼股”受衝擊 翻多機構不斷增加

21世紀經濟報道 李潔雪 深圳報道

導讀

相關政策的不斷髮布加大了市場對政策底的共識。在此基礎上,明確看多A股的機構數量不斷增加。

科創板來了

A股即將迎來科創板。儘管具體細則仍未明確,但其服務於科技創新企業的定位以及試點註冊制的設置將會帶來深遠的影響。不過,從監管層的表態來看,註冊制試點並不意味著單純降低門檻,因此上市以及投資等試點機制如何設置,讓真正有創新能力的企業能善用這個資本渠道,或是科創板更為具象的市場意義所在。(巫燕玲)

11月5日上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上表示,將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不斷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同日,證監會與上交所對科創板、註冊制進行了進一步詮釋。

消息發佈當天,A股市場盤中出現異動。三大股指早盤衝高回落,午後卻走出反轉之勢,創業板指更是由跌逾1.6%強勢翻紅。截至收盤,上證綜指跌0.41%收報2665.43點,深成指跌0.36%收報7839.08點,創業板指微漲0.04%收報1348.88點。

儘管目前市場對科創板的設立存在分歧,但大部分人認為,從長期而言這將利於A股市場迴歸理性,炒殼風氣逐漸消退。

就近期市場輿論來看,相關政策的不斷髮布加大了市場對政策底的共識。在此基礎上,明確看多A股的機構數量不斷增加。儘管目前市場氣氛仍整體偏謹慎,但這仍是不可忽視的重要信號。

垃圾股將“謝幕”

在談及新設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對現有A股市場究竟有何影響這一議題時,分流說、殼價值、利好板塊等成為焦點關鍵詞。

對於市場擴容導致資金分流這一說法,眾多機構認為應辯證看待。星石投資認為,整體壓力可控,證監會11月5日下午也專門作出解釋,會把握試點的力度和節奏。但會加速企業的優勝劣汰,註冊制下,上市的門檻更低、時間更快,那麼現有上市公司“殼資源”的稀缺性必然會下降,對垃圾股的估值衝擊將是最大,將會使殼價值繼續回落。

星石投資進一步談到,在科創板中試點註冊制,將成為A股生態變遷過程中的一起標誌性事件,為全面推進註冊制積累必要經驗,給那些只熱衷資本市場運作、不務本業、長期不退市、養殼保殼等待被收購的上市公司敲響了一記警鐘。

上述看法基本反映了機構的普遍意見。華南一位公募基金經理11月5日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新設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是一件好事,這標誌著監管將逐漸迴歸本質。雖然殼股可能不會立馬貶值,但降溫大趨勢是明確的,殼最終將徹底失去價值。不僅殼公司,一些炒概念講故事的公司以後也會沒有價值。在資本市場不斷完善之下,投資最關鍵之處還是在於企業的利潤和質量。”

同日,融通基金權益投資部總經理張延閩亦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正如國務院副總理劉鶴此前提到,中國經濟結構正在破舊立新的過程中,必然對股市帶來影響,所以有的企業被淘汰很正常。過去我們的上市公司傾向於正態分佈,未來將呈“帕累託分佈”,即優秀的公司集中在曲線的“頭部”,而大多數公司處於曲線的“尾部”。這些尾部的公司,如果主營業務沒有特色,又遇不到普漲行情,將很難給出優秀的回報。

綜合可見,大部分機構人士認為新設科創板對A股的影響主要在於殼股以及垃圾股,並不擔心對現有A股市場整體的分流壓力。從11月5日市場的盤面走勢來看,也較好地消化了這一消息帶來的短期衝擊。

至於利好方向,創投板塊無疑是受科創板利好最直接的方向。截至11月5日收盤,南京高科(600064.SH)、魯信創投(600783.SH)、張江高科(600895.SH)等創投相關個股都處於強勢漲停狀態。

翻多機構增加

就近期而言,一個明顯的跡象是,明確看多A股的機構在不斷增加。

從前海開源9月底到10月間連續多次公開唱多A股,到11月3日鵬揚基金副總經理兼首席投資官盧安平在錢塘江論壇明確提出“現在買A股賠率5:1,向下最多10%vs向上50%”的觀點,再到上週末世誠投資、豐嶺資本、中歐瑞博投資等私募相繼喊出“市場見底論”,並表示已經建倉或計劃增加權益比重,唱多A股的機構聲音愈來愈多。

除了公開喊話唱多A股的機構外,部分機構私下也有所行動。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多傢俬募處獲悉,雖然公司目前並未公開唱多A股,但近期已經在逐步加倉,並認為市場將醞釀一波階段性的反彈。

一家此前長期專注於投資港股市場的私募基金近期就在調整方向,該公司人士11月5日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透露,“接下來公司的業務重點將轉向A股市場,我們已經計劃於本週開始買入A股,考慮到A股仍然面臨眾多不確定性,倉位不會一下加得太高,將逐步觀察。”

另一家此前一直極低倉位的私募也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目前公司倉位已經加到三成,將會根據趨勢的發展情況,逐步增減倉位。

此外,還有少數私募表示目前與一些新客戶建立合作基金時,採取取消清盤線的行為,這也從側面說明了部分資金堅定入市的態度。

儘管這些明確看多的機構僅是小眾,但“唱多”聲音的增加確實是不可忽視的重要指標。當然,在翻多機構不斷增加的背後,認為“政策底已至但市場底未至”的觀點依然是當前主流。

長城基金宏觀策略研究總監向威達表示,“我們建議投資者不要再懷疑政策底了。從目前看,A股大概率以震盪反彈為主,第一目標和阻力先看能否收復國慶前的反彈高點。由於四季度及明年上半年經濟減速的壓力可能還是比較大,A股目前的反彈能否演變成反轉有待觀察。”

前述融通張延閩亦表示,目前大家基本對政策底達成了共識。但從微觀的角度來講,有些公司股價並沒有見底,特別是一些殼公司以及一些過去靠重組博眼球而主營業務很差的公司。

他指出,“我理解的見底是結構性見底,在熊市的最後一輪,即使是優質股票也會大跌,比如近期因為業績低於預期,引起暴跌的消費股正是如此。我認為這個過程或還沒有結束,尤其是一些白馬股的交易依然十分擁擠,仍然積聚著不少風險。”

張延閩認為,目前A股正在經歷來自業績底部的壓力測試,這個測試可能要持續一個季度到半年左右的時間。從最近公佈的經濟數據來看,工業企業利潤增速或將開始趨勢性回落,這也預示著上市公司盈利增速將進一步回落,這一趨勢或到2019年中報才有所改觀。

不過,張延閩表示,儘管結構性底部尚未明確,但在政策底的基礎上,目前已經是可以佈局戰略資產的良好時機。長期實證表明,資產價格的上漲要趕上貨幣供給的速度是很困難的事情,雖然投資有風險,但不投資的長期風險也許更大。短期而言,持有現金可能也是一種很差的策略。

21世紀經濟報道及其客戶端所刊載內容的知識產權均屬廣東二十一世紀環球經濟報社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詳情或獲取授權信息請點擊此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