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教的都會!杭州一位爸爸反焦慮:女兒才一年級就懂太多了……

杭州吳先生的女兒今年9月剛上一年級,從幼兒園開始,就上了很多提前教育的班,把一年級的課程基本都學會了。

來到小學之後,學習很輕鬆,接受知識沒有太大壓力。

這本來應該是件好事兒,但吳先生卻很是焦慮,並撥通了西湖之聲《城市報話機》電話尋求幫助……

“佛系”家長的“愛”與“怕”

吳先生夫妻倆,本身對女兒的小學學習生活都抱著“佛系”的態度,一直贊成零基礎上小學,希望她從小學開始,重新培養自己的學習以及交際能力。


老師教的都會!杭州一位爸爸反焦慮:女兒才一年級就懂太多了……


但後來,認識了很多女兒同學的家長,聽到了很多關於“幼小銜接”的事情,夫妻倆就有些不淡定了。

雖說看過很多提前教育危害的文章,知道可能會產生負面作用,但是耐不住周圍其他家長都急衝衝的,在閒談的時候還會跟吳先生說幾句“現在不學就跟不上啦”“從零開始不如先做鋪墊”“我家孩子基本都已經學會了”……

無非是一個字:怕!”吳先生無奈地說,“如果大家都上了,只有我的孩子不上,她新學期上課萬一跟不上怎麼辦?上小學後不適應怎麼辦?這樣不就吃虧了嗎?”

對女兒全方位培養

其實本來從幼兒園開始,吳先生就開始對他的女兒進行全方位培養了,但都是女兒感興趣的東西,比如畫畫、鋼琴、藝術體操等等,從來沒有強迫。只有學習輔導班方面是稍微動用了一點家長的權威。

於是在暑假,吳先生給女兒在學習機構報了一系列提前教育的班。

這個班除了立規矩之外,還有一些課業內容相關的課程:

拼音閱讀、認字、運算能力、硬筆書法、音樂賞析、科學英語等,團購價格6千多。

因為英語不是外教,吳先生又另外為女兒報了一個單獨的外教英語班,連著一年級下學期一起的。


老師教的都會!杭州一位爸爸反焦慮:女兒才一年級就懂太多了……


“提前教育是大環境,我們也想讓孩子上學之後更輕鬆一點。”吳先生表示,“因為小學一年級課程趕嘛,沒有基礎的孩子拼音很難跟上的。學過一年了,基本的基礎有了,識讀比較塊,只要再糾正幾個不熟練的音節就好。數學方面感覺一般。銜接班只是對加減法有了點概念,手指頭還要掰的。一年級還是要熟背口訣多加練習。”

提前教育的弊端很快顯現

“剛開學的時候,是感覺還輕鬆的,畢竟有底子在那裡,每天學習成就感很足。回來一問,就說老師教的,基本都知道。點名回答問題,都能回答出來。聽寫什麼的,都不用複習。和其他沒有上過學的孩子相比,就明顯很有優越感了。”

可是過了一個月開始,就出現了當初吳先生在網上看到過的那些提前教學的問題:女兒在課堂上經常覺得無聊,注意力不集中,學習積極性在一點一點消失。

檢查作業時,發現本子上各種塗塗畫畫。

上課叫起來提問,不知道老師問的是什麼。重新說一遍問題,她還是會做的。

她覺得班上其他的學生都很笨,都比不上她。

“前段時間,老師跟我們說,孩子好幾次作業沒交上。但我們明明看她每天晚上都呆在房間裡寫作業,但怎麼就沒交上?她那幾個小時在幹嘛?所以現在每天,我都會檢查一下她的作業。“

但在檢查作業的過程中,吳先生髮現,孩子握筆姿勢有點怪怪的,手指都扭曲在一起,筆桿也向前傾。

吳先生女兒握筆姿勢↓

老師教的都會!杭州一位爸爸反焦慮:女兒才一年級就懂太多了……


後來去問老師,老師認為這是在幼小銜接班裡養成的不良習慣:幼小銜接班報了早了的話,孩子骨骼發育不健全,握筆姿勢就可能會有問題,因為握筆的力量和手指發育完全的狀態是不一樣的。在骨骼發育不健全的情況下,想要握住筆,發力跟正常人不一樣。而幼小銜接班的老師也不注意這個問題,一旦形成習慣之後想改就不容易了。

女兒的逆反心理讓爸爸束手無策

“我一直覺得自己的孩子是一個聰明的孩子,學習樂器也好、體操也好,都很優秀,一學就會。但我現在看她的學習態度,真的很擔心。這可能是孩子對學習有了逆反心理了吧”

吳先生坦言,馬上學期就要過半了,會有一個期中的小測驗,不知道孩子的成績會怎麼樣。

吳先生像《城市報話機》的聽友喊話:現在正在專心尋找提升女兒學習興趣的方法,大家有沒有什麼好的建議,求幫忙!

專家來解答

對此,我們專門請到了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會員,區青少年宮書記張敏老師進行回話。

曾任10年小學校長、從事教育工作27年的張敏老師表示,孩子這樣的一種行為想法都很正常,這個時候的孩子還沒有到一個內在驅動力被激發出來的時候,過早學習這些知識是違背了一個孩子的成長規律,可能會暫時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但放長遠來看存在隱性的副作用。

孩子會自我感覺良好,課堂上就會沒有專注力。他會認為學習是很輕鬆的一件事兒,便誤以為所有的知識都是那麼的簡單,在思想上會輕視,會引發一系列學習上的錯誤習慣。

接下來怎麼辦?

張敏老師說:“我覺得孩子所有的問題都不是一天造就,所以要想改變,也不可能短期內就有一個明顯的改觀。我給到這位家長的建議就是放下心來,父母先放棄焦慮的情緒,然後自己去學習一些怎麼樣教育孩子的知識,把焦慮的時間拿來多讀一些書。”

張敏老師提出,在小學一二年級的時光裡,面對孩子的學習,最重要的是關注孩子的學習狀態,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比會多少拼音、考試得幾分重要得多。

“所以接下去的期中考試,家長不必看得太重,因為一次考試算不了什麼。所以我覺得,家長還是要讓自己的心態歸零,然後去幫助孩子。比如說從每天做作業的狀態去激勵孩子,讓孩子去體驗學習的成就感;多帶孩子去運動,多閱讀不要把孩子所有的時間空間都堆滿語文數學作業……因為學習固然很重要,但不是童年的全部,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說,學什麼、怎麼學,比分數更重要。”


希望這些意見對吳先生,以及杭城其他面臨同樣困惑的家長,都能有所幫助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