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金不同的繳費檔次 待遇差距有多大?

影響養老金金額的因素很多,工齡長短、在職時工資多少、退休年齡、所在地經濟發展水平,以及繳費比例等因素,都會影響到個人養老金領取的金額高低。

養老金不同的繳費檔次 待遇差距有多大?


養老保險在繳納的時候按100%和60%繳納,那麼它們有什麼區別?

首先繳費基數不同——

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繳費基數是上年度當地社平工資為基礎進行核定繳費基數。隨單位參保繳費基數是按當地上年度社平工資的60%-300%核定繳費基數,用人單位可以在這之間選擇。

以個人身份參保是按當地社平工資的60%-100%核定繳費基數,個人可以在這之間選擇。選擇繳費基數越高,繳納社保費越高,退休時核算養老金時個人平均繳費指數也就越高,當然領取的養老金越高。

養老金不同的繳費檔次 待遇差距有多大?


一般來說,一年的60%和100%,交費基數交費差別影響不會太大。但是如果我們整個生涯的繳費基數都是60%和100%,差距就會相當大了.

從基礎養老金來說,按照60%的基數交費,我們可以一年領取0.8%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而我們按照300%繳費的話,只能領取2%,只有60%的2.5倍,交費卻是五倍。可以說是投入越高,產出越低。當然,如果我們在企業工作,交費基數是我們自己做不了主的。

如果按照百分之百基數繳費,我們可以領取1%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

養老金不同的繳費檔次 待遇差距有多大?


其次記入個人帳戶金額不同——

養老保險繳費基數越高,記入個人帳戶金額也越高,也就是說,退休時核算養老金時,個人帳戶累計金額越高,養老金也越高。

在職員工的養老保險,其中單位繳納的20%進入社會統籌賬戶,個人繳納8%進入個人養老金賬戶。

靈活就業人員不同,他們有著不同的繳費檔次,一般最低都是當地在職員工平均工資的60%,最高為300%,部分地區會出現最低40%。

養老金不同的繳費檔次 待遇差距有多大?


按照60%和100%的檔次繳納養老保險,養老金差多少?

養老保險繳費貫徹的是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原則。因此,交費檔次越高,退休待遇自然高。

基本養老金包括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和過渡性養老金三部分。

基礎養老金:繳費指數是1的老人,基礎養老金等於40%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而平均繳費指數是0.6的老人,基礎養老金等於32%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兩人待遇的比值是,10:8。

養老金不同的繳費檔次 待遇差距有多大?


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等於個人賬戶餘額,除以退休年齡確定的計發月數。60歲退休計發月數都是139個月。

個人賬戶養老金,是按照繳費基數的,一定比例劃入個人賬戶的最初是11% 現在降至了8%。

舉例說明,個人賬戶養老金的比例是10:6。假設繳費指數是一的個人賬戶養老金是一千元每月,那麼繳費指數是0.6的個人賬戶養老金只有600元每月。

過渡性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各省市的計算方法不一樣。主要是針對實行個人賬戶繳費之前,參加工作人缺少個人賬戶養老金的一種補償。

養老金不同的繳費檔次 待遇差距有多大?


由此總結一下待遇的差距——

繳費指數是1的,40年工齡,退休待遇是60%的社會平均工資加一千元。北京市2017年社會平均工資是8467元。計算出退休待遇是6080元。

而繳費指數是0.6的,退休待遇只有44%的社會平均工資加600元。計算後的待遇是4325元。

因此,繳費指數是0.6,退休待遇大約是繳費指數是1的7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