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生存空間為何越來越小?各國為何還在擴充裝甲部隊?答案如下

坦克生存空間為何越來越小?各國為何還在擴充裝甲部隊?答案如下

坦克作為陸地上威力巨大的一種武器,它是結構很複雜的戰鬥機器。坦克是在1912年由澳大利亞的一名工程師發明和設計出來的。但在戰爭中得到應用的是英國的一名陸軍工程師發明的一種新型裝甲戰車。這兩位的設計幾乎是一模一樣。它的外形很像一個水櫃,所以也成為“陸地戰艦”。

坦克的全身到處修裝備著厚重的鋼甲,厚度一般在幾十到幾百毫米不等,如果將坦克的鋼甲外衣一一拆解開來的話,就會發現這層鋼甲是薄厚不一的,有的地方厚,有的地方薄。一般的槍彈無法對其造成有效的打擊。這是因為在減輕坦克自身重量的基礎上提高它的防護能力,所以一般在被打擊次數較多的地方加厚外層的鋼甲。

坦克生存空間為何越來越小?各國為何還在擴充裝甲部隊?答案如下

即使在各個方面都考慮到了減輕坦克自身重量的情況,並在建造中也做到了。但坦克的重量依舊是十分沉重,所以不採用車輪行走而是採用履帶行走。如果用車輪,坦克在行駛過程中與地面的接觸面積就會變小,開在泥濘的道路上很容易就陷入困境中,成為一個活靶子。如果改用履帶行走,從動輪在履帶中滾動從而帶動整個機器前行。履帶會把坦克自身的重量分散開,這樣無論是走在沙地上,雪地上,還是泥地上都能順利的通過。

履帶還能讓坦克原地轉向。通過將一測的履帶速度變為零,依靠另一側的履帶帶動坦克移動就可以做到原地轉向了。履帶還能分散重型穿甲彈所帶來的破壞力,從而起到保護的作用。但是履帶也有弊端,那就是一旦履帶脫落,就很難再將它按上去。所以一般的反坦克武器都以有效的破壞履帶為設計理念進行研發。

坦克生存空間為何越來越小?各國為何還在擴充裝甲部隊?答案如下

坦克也是一種擁有被針對武器最多的陸戰武器。由於坦克所具有的巨大破壞力,反坦克技術一直是各個國家所必備的一項重要能力。雖然現在坦克依然在發展,但反坦克技術的發展速度要比坦克的發展速度快,這也是坦克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的原因之一。

坦克經歷了早起,中期,現代三個發展時期。現在已經出現了六輪無履帶式的坦克。各國已經沿電氣化,自主防護化,無人化的方向研發坦克,因為他們的作戰思想中坦克是必不可少的一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