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面臨重大改革,今後投資者該怎樣買理財產品?

銀行理財面臨重大改革,今後投資者該怎樣買理財產品?

過去一年來,銀行理財市場新規不斷。2017年11月17日,資管新規意見稿出臺;2018年4月27日,資管新規出臺;2018年7月20日,銀行理財細則意見稿出臺;2018年9月28日,銀行理財細則出臺;2018年10月19日,銀行理財子公司意見稿出臺;2018年12月2日,銀行理財子公司新規出臺。

三份意見稿、三份正式文件的密集出臺,意味著銀行理財市場將進行翻天覆地的大變革。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大部分都不太清楚未來將面臨什麼樣的理財市場,只知道銀行理財以後不能再保本了。

今天佳佳就來和大傢俱體說說,銀行理財市場將會發生哪些重大變化,對投資者會造成哪些影響。

1、打破剛性兌付,理財不再保本

這應該是這一系列改革的重中之重,也是對投資者影響最大的一點。之前我們買銀行理財,就是覺得它安穩,不會虧本,銀行會準時到期還本付息,一分錢都不會少。即使理財市場上七成產品都是不保本的,但實際情況中,保本的比例卻近乎100%。

雖然說大部分情況下銀行理財資金都是賺錢的,並且能取得超額收益率,超額收益落入了銀行的腰包;但是也有少部分情況下,比如大環境惡化或投資失誤等,銀行理財資金也會出現虧損的情況,銀行則會用自有盈利去彌補虧損,仍然照常兌付本息。

不過今後這兩種情況都會發生變化,理財資金賺錢多的情況下,投資者能得到更高的收益,理財資金虧損的情況下,投資者的本金則會發生虧損。尤其以後理財子公司發行的產品可以直接投資股市,並且可以發行分級基金,產品風險會更大。

有很多投資者擔心以後銀行理財風險變大,也容易發生虧損,從而不敢買銀行理財了,佳佳想告訴大家的是,無需太過擔心。

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銀行理財的定位仍然是穩健型理財,不會因為打破剛性兌付或成立理財子公司,就會大面積虧損了。大部分資金仍然會配置風險較低的存款、債券類產品,以滿足保守型及穩健型投資者的需求,投資者只需按照產品的風險等級,選擇低風險或中低風險產品即可。

少部分投資者如果想博取高收益,則可以購買風險相對較高的產品。

所以,放心吧,相對於股票、基金等產品來說,銀行理財還是比較安全的。

2、首次購買無需到線下網點面籤

銀行理財面臨重大改革,今後投資者該怎樣買理財產品?

購買過銀行理財產品的投資者都知道,第一次在銀行購買的話,需要到櫃檯填寫風險評估問卷,也就是所謂的“面籤”,風險評估結果有效期為一年,一年之後需要重新評估,不過第二次之後就不必要非得在櫃檯辦理了,在網上銀行或手機銀行就可以操作。

但是對於現在的年輕人而言,喜歡購買互聯網理財產品,方便、快捷,不太願意去銀行網點辦理業務。

今後銀行理財子公司發行的理財產品,則取消了首次購買必須到櫃檯面籤的硬性要求,在網上就可以操作。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理財子公司的成立門檻較高,需要一次性交10億元實繳資本,目前只有國有銀行、部分股份行和城商行擬設立理財子公司,大部分地方性銀行都不會設立理財子公司,首次買這些銀行的理財產品,仍然需要到網點面籤。

3、門檻大幅降低

網點面籤只是麻煩了一點,頂多跑一趟就可以了,但銀行理財真正拒人以千里之外的是5萬元的購買門檻,對於年輕群體或是低儲蓄群體而言,這簡直就是無法逾越的的障礙。尤其是在小城市,需要攢好幾年才能攢夠5萬元。由於銀行理財大多是固定期限的,不能提前贖回,預留出流動性資金後,能夠買理財的資金就更少了。

不過9月28日發佈的銀行理財新規,將理財門檻下調至1萬元,隨後很多銀行都下調了理財產品的門檻,不過目前只是部分銀行的部分產品下調,其中以開放式產品、結構性存款為主。數據顯示,目前理財市場上,1萬元門檻的理財產品佔比為15.82%,其中結構性存款1萬元門檻佔比為46.27%。

目前封閉式理財產品的購買門檻普遍仍在5萬元以上。

不過理財子公司成立之後,銀行理財產品的門檻有望進一步下調,尤其是開放式淨值型產品,門檻有可能下調至1000元甚至更低,定期產品的門檻也有可能在5萬元的基礎上有所下調。

如果銀行的開放式產品門檻下調至1000元或是1元,對當前公募基金尤其是貨幣基金產品構成很大威脅,畢竟銀行理財的收益更高一些,而且銀行的客戶基礎比較龐大。

4、互聯網理財平臺有望買到銀行理財

銀行理財面臨重大改革,今後投資者該怎樣買理財產品?

以前銀行理財只能在銀行渠道購買,今後理財子公司發行的理財產品,則不限於在銀行渠道發售,也可以由具備相關資質的平臺代銷。

目前還沒有出臺哪些平臺有資質代銷銀行理財,不過佳佳預計,有基金代銷牌照的平臺很有可能有資質代銷銀行理財,包括支付寶、微信、京東金融等。

不過成立理財子公司的本身就是大中型規模的銀行,自身客戶群體本來就比較龐大,理財銷售主要還是依靠自身渠道。

5、能買到的理財產品種類更多

過去銀行理財市場上,90%以上都是封閉式預期收益類的產品,今後這種預期收益類的產品將不存在了,都要向淨值化轉型,而淨值型產品的收益率是不斷變化的,是未知的。

沒有收益率參考,客戶心理肯定會打鼓,所以銀行往往會給出一些“參考利率”,包括七日年化收益率、上一日年化收益率、業績參考基準(歷史收益率)等等,實際收益率可能會有出入,但一般不會太大。

以後不僅保本理財要退出市場,3個月內封閉式理財也要退出。

雖然有些產品不能買了,但銀行理財改革之後,實際上投資者能買到的理財產品種類越來越多了。

首先,封閉式理財產品仍然能買到,只不過期限會在3個月以上,包括普通的封閉式產品以及定開式理財產品。定開式產品的存續期一般較長,比如5年、10年甚至更久,定期開放買賣,比如每個3個月、6個月、1年開放一次。

其次,開放式理財產品將會增多,包括T+0理財和T+1理財,流動性大大增強,與貨幣基金相當。

第三,想要保本可以選擇結構性存款,與當前的保本理財收益率差不多,而且能大概率達到預期的收益上限,不過買之前最好提前看一下收益說明。

第四,想要博取高收益,可以購買分級理財、高風險等級理財、股票配置比例比較高的理財。

總結

銀行理財改革的目的主要是為了防範金融風險,但不會損害投資者的利益,相反,有些規定還會保障投資者的資金安全,比如現在去銀行買理財,要求銀行必須錄音、錄像,不能欺詐或誘導投資人買高風險理財產品。

還是那句話,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銀行理財都屬於穩健型的理財產品,當然,也允許少部分投資者自主選擇是否購買高收益高風險的銀行理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