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能吃輔食了,你準備好了嗎?”

輔食問題是考驗所有新手爸媽的一道難題。從第一口輔食開始,寶寶的消化系統、味覺、飲食習慣等也都在和寶寶一起成長。

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各位母親,要堅持6月齡內純母乳餵養,之後再開始給寶寶添加輔食。

但每個寶寶的生長髮育情況不一樣,個體差異也不一樣,因此添加輔食的時間也不能一概而論。但總體來說,輔食添加時間,最早不能早於4個月,最晚不能晚於7個月。


“媽媽,我能吃輔食了,你準備好了嗎?”


寶寶第一口輔食選什麼?


第一口輔食應該以補鐵且不易過敏為原則。蛋黃既不補鐵又易過敏,所以愛幼媽媽是不推薦的。

寶寶的第一口輔食,應首選富含鐵且易於吸收的食物,比如強化鐵營養米粉。但寶寶如果對肉類不過敏,第一口輔食除了米粉,像豬肉、牛肉、羊肉等富含鐵元素的紅肉也行。

因為6月齡以內的嬰兒主要依靠胎兒期肝臟儲存鐵來維持體內鐵需要,而6月齡以後寶寶的儲存鐵消耗殆盡,就需要從輔食中獲得鐵。

“媽媽,我能吃輔食了,你準備好了嗎?”


如果打算喂肉泥的話,記住兩個挑選的關鍵部位:裡脊和腿肉

寶寶 6~8 月輔食初期時,可以把肉做成含水較多的肉泥,每天給孩子吃 20~30 克,等寶寶適應了肉泥,再慢慢過渡到含有少量碎肉末的的肉泥。

在吃紅肉的同時,雞肉、鴨肉、魚肉、蝦肉等其他非紅肉來源的肉也可以吃起來。儘可能豐富輔食種類,才能保證寶寶營養均衡。

另外,輔食不要額外添加鹽、糖及刺激性調味品

根據《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2013版)》的建議,6-12月齡嬰兒每天鈉攝入量是350mg。奶類和其他輔食中都含有寶寶需要的鈉,一般情況下,正常添加輔食的孩子都不需要額外再吃鹽了。


“媽媽,我能吃輔食了,你準備好了嗎?”


不同月齡的輔食添加原則


寶寶大概從6個月開始就可以添加輔食了,一般是吃到兩歲。當然,什麼時間吃哪些食物更適合、選擇什麼性狀的輔食給寶寶都是有講究的。

按輔食添加的原則來分,一般寶寶要經歷這四個階段:

①6-7個月:每天4-6次母乳/配方奶600-800ml;1-2次輔食

  • 以富含鐵質的輔食為主(強化鐵的米粉、動物血、肝臟、紅肉);
  • 這階段的輔食主要鍛鍊寶寶的吞嚥能力。性狀以泥糊狀為主,質地由稀到稠(剛開始時調成用小勺舀起不會滴落);
  • 為避免寶寶食物過敏,每試一種新的食材,都要從少到多慢慢適應,每種食材適應 2~3 天后再添加新食材。


②8-9個月:每天4-6次母乳/配方奶,總量不少於600ml;2次輔食

  • 優先選富含鐵的食物,逐漸達到每天一個蛋黃/雞蛋(如果蛋黃適應良好就可以嘗試蛋白),肉禽魚50克g;蔬菜和水果以嘗試為主,適量即可。少數確認雞蛋過敏的嬰兒應迴避雞蛋,相應增加約30g肉類。
  • 這階段的輔食主要鍛鍊寶寶咀嚼能力。應提升食物的粗糙度,略微帶顆粒狀的食物;
  • 應逐漸停止夜間餵養,白天的進餐時間逐漸與家人一致。


③10-12個月:每天4次母乳/配方奶,總量不少於600ml;2-3次輔食

  • 優先選富含鐵的食物,每天一個蛋黃,肉禽魚50克g;蔬菜和水果適量,嘗試碎菜或自己啃咬香蕉、煮熟的土豆和胡蘿蔔等。
  • 這階段的輔食主要鍛鍊寶寶咀嚼能力。食物性狀以碎菜、小塊食物(如肉末、碎菜)為宜。
  • 增加手指食物,鍛鍊寶寶手眼協調能力。如蘋果條、香蕉塊、手指餅乾、溶豆。
  • 停止夜間餵奶,白天的進餐時間逐漸與家人一致。


“媽媽,我能吃輔食了,你準備好了嗎?”


④13-24個月:每日飲食安排為三餐兩點

  • 建議食物多樣化,每天都有魚禽肉蛋奶及蔬果;每天應維持奶量400-500ml,不超過500ml;每天一個雞蛋、50-75g肉禽魚,穀物50-150g。
  • 這一階段主要是讓寶寶逐漸適應家庭的日常飲食,鼓勵寶寶學會自己吃飯。1歲後的寶寶應與家人一起進餐,一般滿12個月的寶寶可以用小勺舀起食物,但大多數散落,到了18個月一般可以用小勺吃到一半的食物,滿24個月時能比較熟練地用小勺自己餵食,少有散落了。
  • 可適當的加些調味品,不宜多。以清淡飲食為原則。可以選擇一些可以天然的調味食物,如香菇、蝦皮、海苔、酸奶、奶酪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