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白馬跌停時:茅臺有三喝,大多酒客不懂得

茅臺一字跌停,A股史上前所未有。

寫在白馬跌停時:茅臺有三喝,大多酒客不懂得

超級白馬、萬億大藍籌、A股第一高價、價值投資典範、時間的玫瑰……茅臺的眾多光環在這個時刻都顯得有些黯然。茅臺素有抗弱勢神器之稱,人們相信它的躺賺神話。但今天,神話好像垮了。

但是,且慢,茅臺真的會垮麼?

一、說“酒喝不炒”的人,紙上談兵空想家

在這個跌停之前,茅臺17年間股價漲了115倍,年複合增長32.2%。與股價比翼齊飛的是酒價,2001年茅臺IPO時,茅臺酒218/瓶,如今出廠價1499,零售價過節時被炒到2400,而且如果不是上面有政策壓力,極具金融屬性的茅臺酒,多半還不止這價。

隨著跌停,有一種聲音在發酵:市場高估了茅臺的金融屬性,茅臺的本質依然是消費品,近來的大跌,是消費品週期的正常反應。

說這話的人,大有一點兒類似“房住不炒”、正本清源的意思。然而在中國儂曉得,即使實際銷售價一次次高得突破天際,茅臺仍極不好搶,搶到了也不一定是真的,是真的也多半捨不得喝。

這說明了什麼?這恰是說明了貴州茅臺深入骨髓的金融屬性,而且事實恰和上述觀點相反的是,一種幾乎不需要顧慮保質期的搶手消費品,就幾乎已經不是消費品了。

金子能製作成極薄的金箔供食客下肚,沉香木也能點燃做為香料使用,然而這絲毫不妨礙它們成為萬人空巷的收藏品,因為固然可以使用,而且體驗極佳,但甚少人捨得。

花朵君的一位企業家朋友,每年都要想辦法收藏若干箱茅臺,他說過一段話:對我而言茅臺的價值就在於,假如說今天去辦一件事,這件事送幾萬塊也辦不成,但送兩箱茅臺,硬是就辦成了。

價值觀似乎不正確,卻是無可否認的現實。典型的話糙理不糙。

說“酒喝不炒”的人,說好聽點了是烏托邦空想家,說難聽了純屬站著說話不腰疼。現實就是:一、很難買到茅臺;二、茅臺的社交利器屬性難以取代;三、更難找到比茅臺更好的抗通脹手段。

二、“時間的玫瑰”≠只漲不跌

近幾年來,在茅臺面前,猴精猴精的公私募基金操盤手們簡直變成了不懂高拋低吸的智障,追高、追高、追高,然後聯手鎖倉、鎖倉、鎖倉。

今日茅臺跌停後,中信證券等多家券商羞答答調整了貴州茅臺的收益預測,多數僅下調了不到10%,且未調整目標價,中金公司倒是調整了目標價:下調了2.7%,從925元調到了900元。

相比那些以往看慣了的閃崩股,券商這次實在是夠輕柔。但這絕不僅僅是因為利益相關。

當茅臺100元/股時,人們在質疑它估值過高;但當茅臺600元/股時,人們卻在談論它何時破千;它跌停了,卻又在悲嘆時間的玫瑰凋謝了。

這就是人性,凡事發軔之初,充滿了質疑和恐懼,事物發展到一定階段,反而不怕它大條了,而是盼著事兒更大。在A股市場,集體意識和集體無意識同時存在,兩者共同造就一幕幕悲喜劇。

然而時間的玫瑰真的凋謝了嗎?

並沒有。

如果對“時間”的理解,僅僅是三四年,那麼花兒確實謝了。君不見茅臺股吧裡有大把2017年底入市的人在罵娘,如喪考妣。

然而當時間的尺度夠久,你就會發現花兒持續在盛放,再重複一遍前面說過的話:茅臺17年間股價漲了115倍,年複合增長32.2%。

所以,事情的真相是多麼簡單:時間的玫瑰≠只漲不跌。

如果一支股票能只漲不跌,早晚有一天,這家公司的市值能買下整個宇宙,這可能嗎?

我們先不要談茅臺三季度增長率個位數,不談美股,不談貿易戰,不談開口閉口價值投資實際上骨子裡的短線客……

摸著良心,看著茅臺的年K,看著那一根根雖起起伏伏但持續亢奮的大陽線自問:時間的玫瑰到底有沒有凋謝?

當年的高與低,在此刻看來都是深谷;今天的股價無論漲停跌停,在當年看來都是高峰。

對於2010、2001這些年份的貴州茅臺長期持有者來說,這當然是時間的玫瑰。而持股兩三年,卻在股價受挫時悲嘆玫瑰已謝的人,實質上是指望股價只漲不跌的夢想者。

三、茅臺有三喝,酒客不懂得

花朵君曾聽一位酒國前輩談及茅臺:99%的酒客,任你高官富商,家財億萬,都不會喝茅臺。

這位前輩說,茅臺有三喝。

一曰麻:抿一口茅臺,不要立刻下嚥,而是讓酒液從舌尖滾到舌根,讓最多的味蕾體味酒的香氣,直至舌頭微麻;

二曰嗒:嚥下去一口酒,品咂一下,品咂是一種留戀,自然而然發出“嗒”的一聲。須知吃飯biajibiaji嘴巴是失儀,但品咂國酒無人會嘲笑你;

三曰哈:嗒了之後,哈一口氣,滿室飄滿酒香。席間有不善飲者,也會忍不住稱羨。

被稱為茅臺頭號吹鼓手的但斌曾說過:茅臺的商業模式很簡單,中國只要白酒文化不變,赤水河的水還在流淌,當地糯米高粱還在生長,那麼茅臺依舊會是一家值錢的好公司。

這番話,確實給了人“茅臺會一直漲”的心理暗示,但如果只看話語本身,倒確實沒什麼錯處。

今天花朵君的一位朋友也說,要讓茅臺垮,除非是中國人口忽然大幅度減少。

這實在是極樸素但令人難以辯駁的洞見,回首過往的塑化劑與限售令事件,人們都曾以為需求端會斷崖式下跌,股價會崩(確實也短暫崩過),但茅臺乃至眾多酒企的股價無不在隨後的牛市或慢牛市中恢復風騷再創新高。比起往年的那些黑天鵝,今天的政策、市場、企業業績等因素固然嚴峻,但又如何?

這個世界上,會垮的從來都不是雷峰塔,而是許仙們。

許仙在斷橋下給白娘子斟的酒是普通米酒,酒就成了融情洽意的色媒人;然而後來給白娘子斟了雄黃酒,酒就成了自己的催命符;賈寶玉給林黛玉熱的是合歡酒,看客就說賈寶玉心懷叵測;但中醫就知道合歡專治心口疼,感動得眼淚嘩嘩流。

大部分股民是許仙,一杯酒斟得合不合適,自己不曉得。這距離賈寶玉的境界實在太遠,所以就先別急著怪花枝招展的白娘子怎麼忽然成了蛇妖。

誠所謂,茅臺有三喝,大多酒客不懂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