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零售已死


無人零售已死


遊戲終局?還是新的開始?

文 | 王彥麗

零售老闆內參獨家專稿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核心導讀:1、無人零售企業的現狀如何?2、是什麼導致了第一代無人零售的落幕?3、無人零售的2019年會怎麼走,是否還有翻身的機會?


發生於2017年的第一代無人零售,已死。

這句話,指的是在這一年集中爆發的一批無人零售模式,除了個別的創新,整體都不太可能具有再保留的意義。這是互聯網技術和風險資本以迎接風口創業的名義,共同催生的一起投機創業潮。

這一年發生的事情,稍微翻過3年,甚至都不太能迴歸常識理解。因為跳出當時環境氛圍下的常識,已經不能在當時的反常邏輯下,理解這一幕幕稍顯扭曲的2017年無人零售創業潮。

這股創業潮,尤以無人便利店、無人貨架為代表,開始輪番上演無人零售的浮躁劇。

時間,從2017年春暖花開開始算起。彼時,新零售概念依然不甚明晰,但是整個行業的空氣中,飄蕩著技術將全面佔領零售創新的亢奮味道。

2017年5月的某一天,歐尚上海楊浦店暨中國公司總部的門口,悄悄搭起了一個無人便利店。這個外形類似集裝箱的裝置,有著一個很潮很互聯網的名字——繽果盒子。也是從那時起,無人零售的2017年大幕,算是正式拉開了。

巧合的是,一年以後的6月,無人便利店及貨架的運營商猩便利,宣佈獲得螞蟻金服戰略投資,據傳資金在數億元人民幣。

但這一頭一尾代表的意味,卻是兩種截然相反的境遇。繽果盒子的第一家店開啟了無人零售的瘋狂,而猩便利截至目前的最後一筆融資,讓人們看到的卻是第一代無人零售的落幕。

時間推進到2018年12月中旬,無人貨架領域的小巨頭——京東到家,被傳無人貨架業務“倒閉”,許多公司角落裡的京東到家無人貨架,空無一物,包括筆者所見到的36氪北京總部5樓辦公區角落裡的那一個。對此,京東到家方面向媒體回覆的解釋是,對Go無人貨架項目進行了調整,以更好地聚焦公司的零售主營業務。

從無人便利店到無人貨架,兩個風口加起來持續的時間不過一年。短暫的風口期,瞬間湧入的風險資本,以及社會、商業資源,甚至引發了全球零售行業的關注。據不完全統計,整個無人零售市場的投資資本,過去兩年總量已達460億元人民幣。

這不是勞民傷財的創新,但這一定是浪費率驚人的一次全行業冒險之舉。

如今,一地雞毛。但不可否認,它也在新零售元年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總結之餘,我們更希望知道,無人零售企業除了紛紛倒閉,還留下了什麼?

近日,《零售老闆內參》APP(微信ID:lslb168)與20位無人零售賽道曾經的創業者或從業者覆盤了這兩年的大事小事。他們當中有的人已經離開,有的則還在困頓中艱難前行,有的人懊惱,有的人不甘,還有的在掙扎……

不管這賽道的創業群體,在當前有著何種境況,都明確指向這樣的斷言:第一代無人零售已死,但並不會是無人零售的終局。

- 1 -

逃離

“現在回想起來,感覺自己當初像豬一樣。”前無人零售創業項目“EAT BOX” CEO安利英如是說,她不太願意回憶那段過往,從“零號元素”出來後,她就再沒有看過無人零售的項目。

曾經與EAT BOX、零號元素一起受到關注的安利英,現在是刻意與無人零售的賽道保持距離,用她自己的話說就是“傷了心了。”

讓安利英有傷心之感的,其實不止因為無人零售這種商業模式本身的缺陷,還包括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巨大差距帶給她的失落。

《零售老闆內參》第一次見安利英的時候,無人零售的風潮剛剛興起,安利英接手居然之家的新零售業務板塊的同時,也懷著巨大的抱負,上馬了無人便利店項目。儘管集團內部有很多反對的聲音,但安利英對此很堅持,居然之家董事長汪林朋很包容,並沒有反對該項目的上馬。

與居然之家其他零售業務不同,無人便利店EAT BOX受到外界極大關注。2017年10月,安利英正式從居然之家離職,全情投入獨立無人便利店項目——零號元素。EAT BOX此前開出的兩家店也都整合到零號元素中。

可惜的是,安利英用心經營的零號元素,最後以失敗告終。安利英認為,主要原因就是融資到賬太慢。2017年11月,零號元素宣佈獲得獲1000萬Pre-A輪融資,雖未公佈具體投資方,但幾天後,高通創投宣佈了9家新投資公司,其中就包含零號元素。

安利英坦言,零號元素當時談了幾家投資公司,但沒有及早跟定一家確定融資,以至於後來拿錢就很被動了。“當時很多人建議我們誰給錢快,誰給錢多就選誰,但團隊可能為了面上好看,結果錯過了最好的時機。”

一個資本催生出來的行業,一定離不開風險資本的介入。而零售與風險資本之間的關係,無人零售之前的漫長時代,本來不太有瓜葛。

2017年的那個時間,幾乎所有涉足生活類投資項目的資本都在看無人零售項目,也在找各種人聊天詢盤。鑑於此前這兩個領域的互不交集,資本也不懂無人零售在做什麼,這個行業的商業邏輯和財務模型,對資本太陌生。

資本方憑藉的項目評估邏輯,依然是按照會員擴張、點位擴張、交易規模這類通行的財務和運營模型去評估項目。零售這個行業固有的邏輯,供應鏈、成本與效率、精細化運營、場景價值打造、購物體驗痛點解決……資本方反而不太關心。

資本從財務角度看無人零售是陌生的,創業者用技術角度看零售業創新也是陌生的。不可否認無人零售的技術驅動成分很高,這是資本自以為看得懂的部分。但是更多的時候,他們看不懂,甚至不知道自己其實看不懂的地方,還有很多。

比如,資本有資本的邏輯和項目週期,這與零售的項目週期規律,有著天然的差別。

零號元素之後,安利英就不再看無人零售的賽道了,自己踩過一遍坑以後,她才意識到,當初所說的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其實都是虛言。在當前條件下,無人便利店並不能達到這種虛幻的預期效果。

現在唯一能讓她偶爾想起過去那段瘋狂經歷的,只有手機裡還有的各種無人零售的微信群,但她也基本都屏蔽了,而這些群的日常活躍度,也確實比去年冷清了很多。

一年前曾經還是無人零售網紅項目的果小美,著實坐了一回“過山車”。果小美前CMO胡冠中今年也辭職了,可在今年4月果小美陷入裁員解散傳聞時,他是第一時間站出來闢謠的人。當時他告訴《零售老闆內參》,“解散是不可能的……果小美一直都會在,也會不斷探索辦公室零售的運營模式”。

但胡冠中還是遠離了這個賽道,“智能貨櫃的事情我現在已經不瞭解了。”

果小美的一家物流供應商告訴《零售老闆內參》,果小美風頭正勁時期,他們承擔了很大一部分補貨任務。在無人貨架的高光時刻,連他們自己都堅信,無人貨架會鋪遍全國的寫字樓,他們的物流服務會大有可為。

甚至在果小美被傳資金斷鏈的時候,這家物流公司的創始人依然滿懷希望,向我們展示了果小美創始人閆利民發給他的短信:“融資很快到賬”。

但如今的結果讓這家物流服務商始料未及,果小美欠了他們不少錢,且沒有什麼償還能力。這個故事的演繹模式,與今天ofo總部大樓前,排隊等著退款的人群,異常相似。

今年上半年,另一個頗有知名度的無人零售項目“簡24”的技術合夥人被傳離職,去了另一家新零售企業,同時還帶走了公司的一些員工。作為國內首家做“視覺識別+重力感應”技術的無人店,這種無人技術對於“簡24”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對於技術合夥人出走的原因,業內人士透露,是因為融資沒有全款到賬。今年1月底,成立不久的“簡24”宣佈完成千萬美元的A輪融資,領投方為星河互聯。

但不久後的5月,新京報就報道了《星河系“危局”》,揭露星河互聯公司內部已經人去樓空,一些員工反映公司至今未發放4月份的工資。

星河互聯出事後,簡24的資金鍊很快出現問題,再加上技術合夥人的出走,簡24也迎來了自己的艱難時刻。

今年9月,“簡24”創始人林捷接受《零售老闆內參》(微信ID:lslb168)採訪時坦言,技術合夥人確實出走,也給公司帶來了不小的麻煩。此後,簡24開始裁員,並把包括上海長寧星空廣場在內已開出的3家無人便利店全部關閉。目前簡24主要轉型做智能貨櫃,無人店也還在開,主要通過與第三方合作的方式進行。

近日,林捷表示公司拿到一筆新的融資,但他說是私人資本,且不方便透露投資方。不管簡24是否拿到續命錢,可以確定的是,這家公司曾經期望在中國落地類似AMAZON GO的夢想,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值得一提的是,無人貨架當年也聚集了一批小巨頭的身影,如順豐、餓了麼和京東到家。但就在幾天前,京東到家無人貨架被傳“倒閉”,深圳團隊由餓了麼貨架接手。對此,京東到家方面的回應是:近期對無人貨架項目進行了調整,以更好地聚焦公司的零售主營業務。

據媒體引述消息人士的報道稱,京東到家GO目前入駐10個城市,號稱有上萬點位,但大多數都是開放式貨架,智能貨櫃只有2000個左右。

如果京東到家GO砍掉的是開放式無人貨架,那也就意味著,它的絕大多數點位都面臨裁撤的窘境。

“京東到家本來對這塊業務的投入就不高,與同行瘋狂補貼不同,京東到家補貼很少,導致其在優質點位方面,並不佔據優勢,反而很多點位需要公司承擔貨櫃所需電費。”上述消息人士說道。

此外,順豐的豐衣足食,餓了麼NOW,也許久沒有對無人貨架業務做披露。即使這些巨頭完全有能力繼續養著這一業務,但可以明確的是,目前還沒有一家找尋到無人貨架的正確打法。鋪點位其實很容易,但規模點位的運營卻並非易事。在沒有找到有效解決方案前,各家也只是對貨架業務做不深不淺的試探。

點位,其實並不具備核心競爭壁壘。這種依靠資金投入就能在賬面上作出漂亮數據的租賃型資產,卻在2017年被所有無人貨架公司,視作與競爭對手拉開本質差距的核心競爭力。

一個來自零售業內的資深從業者提到:“歐尚大賣場做不好,但是歐尚的大賣場物流都是自有物業,這是大潤發都羨慕不來的硬資產。同理,大潤發絕大部分門店都是20年租期的門店,但是大潤發依靠紮實的運營能力,在每個門店構建的一整套商業綜合體系,同樣具有硬度十足的連鎖價值”。

無人零售沒有成熟模式驗證和運營品質,且都是租賃的點位,還被無人零售行業視作核心競爭力,這個行業在2017年下半年經歷的事情,已經很難用常識予以理解。

- 2 -

幻覺

“大家在開始的時候,都覺得無人零售會迅速做大,不知道為什麼會有這種幻覺。” EASY GO聯合創始人王牧牧如今說到。事實上,這個行業野蠻生長的時候,遠比我們想象的更加魔幻。

2017年5月開出第一家無人便利店後,6月底,繽果盒子就宣佈獲得超1億元A輪融資。7月,其CEO陳子林也成了資本和媒體爭著拜訪的對象,那時候的陳子林已經不太容易約到見面。

“陳子林做生鮮電商的時候我們還經常聊,現在他沒時間見我了。”當時,一位業內人士笑著說道。

但陳子林還是會頻繁接觸媒體,談他的經營思路與未來目標:“一年內要完成5000個網點的鋪設。”陳子林的目標當時引起了行業熱議,但他的豪言確實進一步刺激了創業者的敏感神經,各種無人便利店開得更猛了。

9月底,繽果盒子召開首次品牌戰略發佈會,大會當天現場爆滿,參會的有繽果盒子的投資人,一些地方政府官員,還有從全國各地趕來的對無人店感興趣的同行,從沒舉辦過如此規模發佈會的陳子林坦言自己在臺上很緊張。

但相比於大會正式發佈的小范FAN AI人工智能解決方案,陳子林說的一組數據更令行業關注:目前(2017年9月)只鋪出158個盒子。顯然,這個數字距離5000的目標還有很大差距。

這或多或少釋放出某種信號,火爆的發佈會之後,沒想到接踵而至的卻是一系列的關店、裁員、高管出走等負面新聞,無人便利店的光環開始逐步褪去。

正當陳子林面臨數據尷尬的時候,比無人店更令資本著迷的無人貨架項目,正準備掀起更大風浪。

2017年6月,後來的明星創業公司——果小美、猩便利正式上線,他們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果小美天使輪就獲得IDG的投資,猩便利的A輪融資也由紅杉資本領投。

與一線資本相對應的是豪華的創始團隊:猩便利CEO司江華,此前任美團點評休閒娛樂事業部總經理,也曾供職於阿里巴巴;果小美創始人閻利珉,曾任阿里聚划算總經理。

到了8月份,受到外界關注的無人貨架就有十幾家。10月,小巨頭也開始參與其中,如順豐、餓了麼和京東到家等。就連海爾、娃哈哈這些傳統企業,或許是認為自己掌握著無人零售的兩大供應鏈資源——冰箱冷櫃和快消品,也對外積極釋放已經計劃3-6年內,鋪設幾十萬級別的無人點位。

但這個行業很快分化出兩種不同的思路,一種是把無人貨架看成是流量生意,典型的如明星公司猩便利、果小美等;一種是側重零售生意,如小e微店。但流量打法當時還是佔據主導地位。

猩便利、果小美等都認為,第一階段的競爭首先是點位之爭。因此大家開始熱衷公佈瘋長的點位數,但數據的浮誇程度,讓人感覺有點“放衛星”。2017年11月,猩便利宣佈點位數突破3萬個;2017年12月,果小美宣佈2018年底會做到100萬貨架,同月,便利蜂也宣佈年底貨架數將突破5萬。

同時,從各創始人口中、行業裡流傳的也是很樂觀的聲音。果小美創始人閻利珉就表示:“通過辦公室貨架,我們能得到一個高頻的支付入口。如果說明年能夠有100萬個這樣的企業入駐的話,每天的交易單量是1000萬以上——它是離錢最近的一個地方。”

猩便利CEO司江華也有類似看法:“很多人都在講便利店是個慢行業,我覺得這是傳統便利店的經營思維。猩便利現在的時間、速度,大家可以看得到,我們是在慢行業做出一家快公司。”

但事實證明,創業者們的豪言確實是陷入了某種“幻覺”,無人便利店在落地過程中四處碰壁。無人貨架也不是一個單純的流量生意,短期內想靠規模取勝的企業,最後都付出了慘痛代價。

回過頭來看,為什麼這些創業者會認為,幾十萬上百萬覆蓋至全國的點位,怎麼就以為能那麼輕易的獲取到?

有一點也許是接近這個問題的真相之一:無人零售創業門檻其實很低。

零售型公司,本是大資產、重資產創業項目。翻遍過去的零售發展史,起步的規律要麼是小公司變大,比如德國阿爾迪,這個行業也容易誕生出百年老店。要麼是大型產業資本入局,比如臺灣地區的潤泰集團打造的的大潤發。

反觀無人零售型公司,從一開始瘋狂佈局全國,百萬級擴張點位的出發角度,非常有利於投資人滿意,行業興奮。但對於消化這些點位的消費者,細節到一個訂單怎麼產生的真實需求,就沒人去仔細論證了。

就像一個人高喊著用100萬顆樹苗種植在整片沙漠的綠化目標時,他只考慮怎麼找到融資買到100萬棵樹苗,找到足夠多的工人去種植下樹苗,也從來沒考慮過,沙漠能不能存活下這些樹苗。

- 3 -

困局

對於無人便利店落寞的原因,安利英認為物業、用戶接受度等問題,還不是無人店走不下去的決定因素,“關鍵是我們沒有做到曾經預想的‘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而這八字箴言,反而是當年無人店的最大賣點。安利英做了兩家無人店後才發現,這都是妄言。

“說實話,這個模式做賦能都很難。”安利英說,因為很多無人店主張賦能夫妻老婆店,但反過來說,夫妻店通常就兩個人,每天的單量也有限,他們真的需要做成無人提升效率嗎?

這就讓人聯想到很有意思的一個點,繽果盒子剛火起來的時候,陳子林告訴媒體,繽果盒子未來就是要改造夫妻店。他的理由是,夫妻店的效率太低,一天大概只有10%的時間在產生價值,剩下90%的時間基本閒置。但反過來說,一天內只有10%的時間需要忙碌的夫妻店,真的需要效率提升嗎?

比起無人,夫妻店其實更需要的是經營方面的指導。這一點,無人店完全做不到,甚至連通過無人技術,幫助夫妻店優化選品、增加會員粘性的效果都很有限。

行業內應該都還記得,去年無人零售長期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僱用人工把RFID標籤貼在商品上,通過該舉動來防盜防損,並提高商品識別的準確性。

這也是為什麼說,站在2年後的5G商用和IoT(物聯網)時代看2017年這個行業的糾結,會特別不理解。

其實都不用等到2020年。2018年的新零售探索,已經在很多實體門店,做到機遇人臉識別自助結算機,實現高度無人自助化購物的體驗。這方面,螞蟻金服的掃臉支付終端機,微信的掃碼購自助機,還有多點、閃電購做的類似創新,技術和體驗都已經非常成熟。

以上種種,導致了無人店的尷尬局面:如果開自營店,無人便利店的成本、效率不比傳統便利店更優化;如果做賦能,它其實也不能解決夫妻店當前的真正痛點。而大公司提供的自助購物賦能方案,好像更便宜更好用。

無人便利店FX BOX函數空間,就對各種模式進行嘗試摸索,基本上經歷了各種模式的證偽過程。先是做無人盒子,函數空間發現,物業、消防、水電等問題基本無解。於是轉型用無人技術開起15平米左右的實體小店。

但實體小店的選址、成本也不具備優勢,函數空間的創始人趙亮就決定,再轉型去做賦能傳統便利店的生意。此後,函數空間先後與國內知名的連鎖集團好鄰居、每一天、煌上煌、綠城服務集團等10多家達成無人智能系統的戰略合作,做整店無人智能方案的輸出。同時,也為夫妻老婆店輸出技術與服務。

在短期內賦能了幾百家小店後,這種模式也沒有保持長期穩定的增長。近日,趙亮告訴《零售老闆內參》APP(微信ID:lslb168),函數空間開始研發智能機器人。

具體來說就是一臺智能機械臂。後臺系統選擇好商品後,機械臂能準確無誤地抓取商品並放置到稱重臺,隨即後臺立馬會顯示出這件商品的價格,最後再把確定價格的商品拿下來放到指定地點。據瞭解,這臺機械臂可抓取的商品包含生鮮商品、快消品等。

趙亮透露,他希望這臺智能設備能應用到倉儲物流環節,解決該環節的揀貨難題。如果函數空間的智能機械臂能夠順利輸出,那麼,這家無人零售企業將有可能轉型成物流技術的服務商,那將是另一個新的故事了。

不論如何,FXBOX函數空間的轉型之路,也間接透露出了無人便利店的發展之困。

而無人貨架的最大陷阱就是,一批互聯網從業者,把它看成是流量生意。他們用自己慣有的互聯網思維認為,點位越多,線下流量就越大,從而可以截流各種電商平臺、便利店等。

但很多人忽視了一個問題,那就是無人貨架首先是個零售生意,其次它才能談得上是線下流量入口。如果有人非要忽略第一步,直接跳轉第二部的話,那麼就會陷入果小美、猩便利目前所面臨的困境。

無人貨架貨損率居高不下、物流補貨成本高、運營重,這三大難題,不是簡單有了規模就能解決的。如果點位運營不好,反而是規模越大,虧損越嚴重。

果小美的物流服務商還透露了這樣一個細節,當初果小美的要求是,上午10點前完成補貨。但當他們為每位補貨員規劃好負責區域後,發現10點前完成補貨很困難。

一方面是因為有些公司10點前還沒有上班,另一方面,補貨還需要拍照、上傳等流程,完成一個貨架的補貨最少需要十幾分鍾,加上點位密度不夠,按時完全所有點位的補貨就更加困難。

因此,誰也不會想到,當初擴張最瘋狂的企業,也是最先按下暫停鍵的企業。

今年3月,已經號稱有10萬點位的猩便利,突然開始裁撤三四線城市的點位。此後,果小美等也相繼被曝出裁員、撤點位,無人貨架企業開始為此前犯的錯誤買單。

盒馬,這個長期被人看作為新零售標杆的創新企業,在無人零售創業熱潮期,它卻顯得無比冷靜。冷靜到彷彿真錯過這輪風口,也無所謂的淡定。

不過,盒馬的門店,卻很早就架構便利貓提供的“自助購物”方案,新鮮現制的果汁、咖啡智能貨櫃,任由消費者自己無人化操作。可以說,無人零售技術應用在盒馬那裡,反而比所有這波創業潮的玩家,走的更遠。

- 4 -

結局

如果把2017年試水的無人零售項目,定義為“第一代無人零售”的話。到了今年年底,這個風潮顯然已經過去,而他們的身影,也越來越少地出現在公眾視野。

這是一次中國基於互聯網思維催生的多個創業潮的縮影之一。發生在無人零售業的創新創業,吸引的確實很多非零售背景的人。但是,更為有意思的是,也吸引了一批投機者進場了。

歸納起來,這類投機者大概有三種共性:

一是,藉助當前全球最新的前沿科技概念,AI人工智能、IoT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他們會紛紛表示,自己已經掌握甚至開發出不一樣的技術專利,可以成熟應用到無人零售解決方案中;

二是,會強行硬搭的和某種社會主流價值觀綁定一起,能搭上國家層面的科技興國等概念,那是最好不過的噱頭;

三是,會強調他們已經取得國際化的成功布局拓展。例如宣傳與來自歐美國家的一個項目的牽手;

以上三種共同性,並非只在無人零售存在。任何技術驅動,且創業門檻較低的新老行業,都會看到他們的身影。

相比較而言,縱然浮躁誇張的無人零售創業者,反而顯得還算厚道靠譜些。

也因為這樣,從實際情況去看,現在的無人零售的模式方向,應該不會完全消失。作為傳統零售的代表人物,羅森中國副總裁張晟也一直強調,無人零售是下N個風口。這話的意思,其實是說,這是個好模式,只在太提早在2017年爆發了。

在失敗的當下,它還有一些有益的探索流傳下來,只是這些探索短期內不會煥發光芒。很多在困頓中堅持的無人貨架企業相信,在恰當的時間點,一定會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案來滿足用戶的需求。

對於堅持者,小e微店絕對算一個。

在經歷了無人零售過山車式的體驗後,小e微店創始人榮光的心理落差倒不是很大。“無人零售火的時候,大家追捧的不是小e,無人零售的風口過去了,小e依然在這裡。”

榮光在今年年初接受《零售老闆內參》專訪時,就曾說過幾個與行業主流看法相悖的觀點,“做無人貨架不為賺錢是冷笑話”,“無人貨架本質上就是一個零售生意。只不過是一種距離用戶更近、滿足用戶即時需求的一種新的零售形式,它跟所有的零售業態一樣,需要不斷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在同行都宣稱過萬點位的時候,小e微店只有6000多個點位,榮光也沒有讓團隊瘋狂拓展點位,他認為質量勝過數量,小e只做優質點位的生意。

如今,榮光稱小e的點位數仍然沒有過萬,未來也不會燒錢拓展點位,反而他們對優質點位的要求更高了,謹慎拓展點位的同時,打磨既有點位的運營模式。

雖然市場情形慘淡,但榮光依然積極預判著無人貨架未來的走向:一個是用智能設備控制貨損,另一個是釋放新的價值,即無人貨架會朝著信息發佈平臺(廣告)、業務承載平臺(團購等)發力,但場景不會只侷限於辦公室。

“明年下半年,智能貨櫃一定會重回行業和媒體的視野!”榮光表示。

但目前的智能貨櫃推進上也有難度,王牧牧坦言;“如果智能貨櫃重蹈無人貨架的覆轍也是很麻煩的,我們鋪10000臺智能貨櫃很容易,關鍵如何做好這10000臺貨櫃的運營、物流,如果沒有想清楚這些,貿然行動是沒有意義的。”

不過,近期螞蟻金服投資自助售賣機頭部公司友寶,多少暗含著無人零售亟待轉型的一些風向標。

據瞭解,友寶與螞蟻金服已達成戰略合作,並獲得後者12億元戰略投資。合作完成後,友寶將對存量的自動售賣機和未來鋪設的新機器,全部增加支付寶的“人臉支付”功能。對於友寶來說,這樣的技術合作有利於設備的數字化運營,對於阿里來說,智能終端無疑是搶佔支付市場的重要戰場。

友寶CEO陳昆嶸表示,辦公室需求真實存在,且有巨大的挖掘潛力。友寶此次聯合支付寶推出了一款“智能冰箱”,這款智能冰箱未來的發力點,就是“進軍辦公室場景”。

同時,螞蟻金服方面也會全力支持友寶的新一輪擴張。例如,在貨櫃的供應鏈方面進行合作,幫助友寶智能貨櫃增加廣告業務等,目前,雙方都在密切對接中。

由此可見,阿里其實對於碎片化零售終端的重視,一直都沒有放棄。從投資猩便利,到投資友寶,阿里始終沒有停止對智能終端的佈局。

而在無人貨架領域,目前繼續深耕行業的,還有每日優鮮便利購、便利蜂、小e微店。這些玩家,如果真正找到基於智能貨櫃的無人零售解決方案,該業務模型或許還有繼續觀察的價值。

榮光在和《零售老闆內參》APP(微信ID:lslb168)溝通時,曾給出了四個字:“老兵不死”。

無人零售雖死傷者眾,但依然有人為留存的希望堅持下去,創業本身不易,活下去才是真理。第一代的不成功,也並不意味著第二代,第三代的就一定沒有翻盤的機會。假如,還能出現第二代、第三代無人零售創新潮的話。

這個行業,也在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