煨麻雀,兒時的味道

原文:煨麻雀:取麻雀五十隻,以清醬、甜酒煨之,熟後去爪腳,單取雀胸、頭肉,連放盤中,甘鮮異常。其他鳥鵲俱可類推。但鮮者一時難得。薛生白常勸人勿食人間豢養之物,以野禽味鮮,且易消化。

淸 袁枚《隨園食單》羽族單

煨麻雀,兒時的味道

乾隆年間,蘇州有兩大名醫齊名,一個叫薛雪,另一個叫葉天士,這二位皆精於醫道,俱擅治溫病,惟彼此有輕之嫌,經常互相攻擊。據傳,有個更夫患水腫病,求薛雪診治,薛望聞問切後,認為該患已選入膏肓,便推辭未治,更夫回家時,暈倒在路旁,正巧被路過的葉天士發現,經過診查,認為該病是因為更夫常年受有毒的蚊香薰染而成,經精心調治後,更夫的病好了,更夫痊癒後將此事告之眾人,一時間蘇州城里人人皆曉。薛雪得知後,對葉天士羨慕嫉妒恨,深感體面有失,聲譽受毀,遂決計與葉天士鬥法爭個雌雄,為此,手書匾額“掃葉莊”懸掛門首,此事被葉天士得知後,這位也憤憤的,本來二人就互不相讓,此時更是怒火上衝,立即應戰,也親筆草書橫匾“踏雪齋”掛於書齋門首,你敢掃葉,我就踏雪,讓你永世不能翻身。

煨麻雀,兒時的味道

正在兩位躍躍欲試叫勁的時候,葉天士的老母親忽然病倒,俗話講醫不自醫,雖然葉天士精心醫治,仍不見好轉,天土深為焦慮。巧了,薛雪的弟弟與葉天士平日要好,便將葉母的病情告訴了薛雪,薛氏詳知病情後,沉思片刻,認為其病毒陽明經證,非重用白虎湯,生石膏須用至二斤方能奏效,否則不能撲滅其熊熊之火。薛弟將哥哥的意見告與葉天士,葉氏方恍然大悟,急煎重劑白虎湯,服後果然病痊。事後,葉天士非常佩服薛雪的醫術,便將往日的積怨一拋,主動登門拜訪薛雪,薛雪倍受感動,深感內疚,當即摘下“掃葉莊”那塊橫匾,表示了歉意,從此,兩位名家互相學習,共同研究,同為祖國醫學的溫病學說做出了重大貢獻。 “掃葉莊”與“踏雪齋”也成為一段杏林佳話而流傳至今。

煨麻雀,兒時的味道

薛雪與葉天士這二位都是袁枚的好朋友,但薛雪好像走的更近點,在隨園詩話中屢次出現,為什麼呢,這裡面不是醫術問題,而是薛嘴饞好吃,換句話來講與袁枚共同語言更多些,薛雪字生白,號一瓢,又號槐雲道人,蘇州吳縣人,晚年自署牧牛老朽,以字行。生於清康熙二十年,卒於清乾隆三十五年享年90歲。薛氏家居蘇州南園俞家橋,為宋、元間《易》學家俞玉吾隱居處。薛雪自幼好學,頗具才氣,所著詩文甚富,工畫蘭,善拳勇,博學多通。乾隆初年,兩徵博字鴻詞科,均不就。因母多病而悉心研醫,博覽群書,精於醫術,尤長於溫熱病。著《溼熱條辨》,該書對溼熱之辨證論治有進一步發揮,豐富並充實了溫熱病學的內容,對溫熱病的發展有相當貢獻。

煨麻雀,兒時的味道

薛雪治療不拘泥於固定成方,體現了溼熱病治療的特點,成為後世治療溼熱病的規矩,影響極其深遠,薛雪所著《溼熱條辨》於溫病學貢獻甚大。又嘗選輯《內經》原文,成《醫經原旨》六卷(1754)。唐大烈《吳醫匯講》錄薛雪其《日講雜記》八則,闡述醫理及用藥;另有《膏丸檔子》、《傷科方》、《薛一瓢瘧論》(抄本)《一瓢齋詩存》等文獻傳世。薛雪在文學方面亦造詣很深,清代詩人沈歸愚在《一瓢齋詩存》序中,極口稱讚薛生白,將薛生白與明初吳中高士王光庵相比。他說:“吾友薛子生白,遊橫山葉先生之門,自少已工於詩,既長託於醫,得食以養,有司欲薦之出,不應。是生白隱居與光庵同,養親與光庵同,能詩而以醫自晦與光庵同。而工八法,解繪聲繪色事,至馳騁於騎射刀鞘之間,又有能光庵之所不能者。”

煨麻雀,兒時的味道

薛生白不僅以醫聞名,且風流倜儻,所交皆文壇名流,如沈歸愚、袁子才輩,詩酒流連,一時傳為佳話。據《墨林今話》記載,有一次薛生白與一位和尚共飲,和尚喝了三十六瓢,而薛生白僅飲“一瓢”,遂以“一瓢”自號,且命其臥室曰“一瓢齋”。薛一瓢。袁枚隨園詩話載,一瓢性格孤傲從不出診,公卿貴族宴請他,他也不會去,但是如果我生病了,不請他,他也會來。乙亥那年春天,袁枚在蘇州,廚師王小余染病不愈死了,正準備蓋棺的時候,薛醫生來了,當時天色已晚,便點上燭火照明。他看了之後笑著說:“已經死了阿,但是我生來喜歡與死神作戰,或許還能取勝呢!”便拿出一丸藥,與石菖蒲磨成的汁混合在一起,然後命車馬伕中力氣大的人,用鐵筷翹開王小余的牙齒灌進去,小余已經斷了氣,閉著眼睛,藥灌下去,汩汩作響,似咽非咽,似吐非吐,薛雪囑咐說;“派人好好照料,天明時分便可以醒來。”也真神了,到天明,果然如期所說,又服用了兩劑藥,便病癒了。

煨麻雀,兒時的味道

薛雪好吃,袁枚《隨園食單》稱,薛生白常勸人勿食人間豢養之物,以野禽味鮮,且易消化。俗話說“寧吃野味二兩,不吃家養半斤“。這些野味真的可以算是人間極品啊,吃野味也分季節,“春雞秋兔臘八雀”,春天,萬物復甦,土壤稀鬆便於野雞刨土取食,所以春天的野雞是最肥。秋天的時候,草木茂盛,五穀雜糧遍地都是,野兔都出來覓食了,所以秋兔最肥。在寒冬臘月的時候,這季節正是吃麻雀好時候。野味鮮美難得,麻雀入饌冬季食之最好。

煨麻雀,兒時的味道

麻雀又叫家巧、老家賊、禾雀,其實過去很多,我小的時候,國家還沒有頒佈野生動物保護法,麻雀當然也沒被列入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因為它們經常與民爭食,損害農作物,特別是每到莊稼將成熟之際,它們就密密麻麻鋪天蓋地地搶食糧食,國家還把它列為四害之一,現回憶除四害也怪有意思的,1957年時任教育部副部長、生物學家周建人在《北京日報》發表題為《雀是害鳥無須懷疑》的文章認定“麻雀是害鳥,害鳥應當撲滅,不必猶豫”。中央根據當時情況綜合判斷,在中共會議上全體討論認為麻雀以穀物為食,影響到農業生產,因而將麻雀定為四害之中的老四,決定在中國開展了的除四害運動。《人民日報》發表社論,這是人類向自然開戰,征服自然的歷史性偉大斗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時任中國文聯主席、中國科學院院長,大文豪郭沫若還寫了一首《咒麻雀》詩,刊於1958年4月21日的《北京晚報》,詩曰:“麻雀麻雀氣太官,天垮下來你不管。麻雀麻雀氣太闊,吃起米來如風颳。麻雀麻雀氣太暮,光是偷懶沒事做。麻雀麻雀氣太傲,既怕紅來又怕鬧。麻雀麻雀氣太嬌,雖有翅膀飛不高。你真是個混蛋鳥,五氣俱全到處跳。犯下罪惡幾千年,今天和你總清算。毒打轟掏齊進攻,最後方使烈火烘。連同武器齊燒空,四害俱無天下同。”

煨麻雀,兒時的味道

中央發出指示後,各地“除四害”運動聲勢越搞越大。1958年3月14日至19日,全國“除四害大躍進協議大會”在北京舉行。參加會議的全國26個省、市、自治區和38個醫學院的代表提出一份倡議:“要全民動員、人人動手,讓麻雀上天無路,老鼠入地無門,蚊蠅斷子絕孫”在這場運動中,做法、規模、成績最突出者要算首都北京市。北京召開了“除四害誓師大會”,成立了“首都圍剿麻雀總指揮部”,副市長王崑崙同志任剿雀總指揮,統一指揮三天的剿雀戰鬥。剿雀戰開始前,組織居民觀看了四川新繁縣禾登鄉圍剿麻雀的紀錄電影,並用廣播宣傳車載著死麻雀行駛街頭,以此來調動剿雀大軍的積極性。提出“苦戰三天,徹底消滅麻雀”的口號。口號一出,北京市民統一行動,停工停業,人人上陣,對麻雀進行全面圍剿。男女老少齊上陣,男孩子有的爬到了樹上,有的爬上了房頂;女孩子們多拿起臉盆,從自家的院裡敲到了院外。方法是以各種器具轟打麻雀,全市人民手裡拿著柳樹條子追著打,口裡不停大聲吆喝不讓麻雀落下,使麻雀不停地飛,無法落地和吃到食物,麻雀嚇得像沒頭的蒼蠅亂躥,被驚嚇跑累了的麻雀,亂撞有的飛得太快被撞得頭破血流掉在地上,大多數是最後累裂了肺,飛著飛著從天上掉在地上死了。

煨麻雀,兒時的味道

政府動員全國城鄉居民,轟趕消滅麻雀取得了空前勝利,1958年4月最權威的《人民日報》留下的真實記載,據稱:從4月19日至21日,北京市300萬人連續突擊三天,共殲滅麻雀40餘萬隻。有經濟學家計算,以每隻麻雀連吃帶糟踏糧食每年按5公斤計算,共可節省糧食200多萬斤。又按每年每對麻雀繁殖15只計算,可節省1500多萬斤糧食。真是“不算賬不知道,一算賬成果真不小啊”,於是當時全國各地紛紛響應,在打麻雀的同時,把老鷹、烏鴉、鷺鷥等鳥類,老虎、豹子、熊、黃羊等獸類以及黃鼠狼、蛇、癩蛤蟆許多野生動物都當成“害”,必欲除盡殺絕而後快,沒想到一年以後,各地陸續發現園林植物出現蟲災,有些還是毀滅性的。後來,反應到中央,得到重視,毛澤東怹老人家做出指示:“麻雀是林木果樹害蟲的‘天敵’,麻雀不要打了,”於是四害中麻雀以臭蟲代之,排名是:老鼠、臭蟲、蒼蠅、蚊蟲,由於社會生活的變化衛生好了,現在臭蟲也不多見了,“臭蟲”又被“蟑螂”取代,因此現如今的“四害”應為蒼蠅、蚊子、老鼠、蟑螂。

煨麻雀,兒時的味道

烘烘列列打麻雀活動過去了,遺憾的是從那時起,不光是小小麻雀在全民圍剿中,弄得幾乎斷子絕孫了,也株連其它鳥類的絕跡,現在麻雀已經列入國家二類保護鳥類,任何捕殺、出售、食用麻雀的行為,均屬違法,不要因一口之福,破壞生態平衡。不過麻雀確實好吃,咱插隊時曾掏過家巧,晚上帶拿著手電到生產隊牲口棚,用手電一照,一抓一個準,因為麻雀在暗環境下或夜晚視力很差或完全看不見東西,要麼怎麼把夜盲症稱“雀矇眼”嗎,後來房東貧下中農大爺說,麻雀窩裡有蛇,本村劉家大小子柱兒,就是掏麻雀,忽然一條蛇竄出來,一下子鑽到了他張著大嘴裡,他“媽呀”一聲兒從梯子上摔下來,一蹬腿兒就死了,哦,真嚇人呀,聽得脊樑溝兒冒涼氣兒,後來又改用篩子扣了,不過此法適用冬天,在場院裡先撒點兒小米,然後弄個木棍,上面頂個篩子,拿根細長繩子繫到棍子上,咱們拿著繩子頭躲到一邊,麻雀一來,一拉繩子,也能套住幾隻,開頭是養者玩,但麻雀氣性大養不活,捉回來很難養活。放養在籠裡也是不吃不喝,最後撞籠而死,所以逮住麻雀沒人養都是吃。

煨麻雀,兒時的味道

聽說吃麻雀最好的辦法是用泥裹上像叫花雞一樣烤,但咱沒試過,最常用的方法是烤,弄上一堆幹樹枝,點燃後,將鐵絲穿成串的麻雀放在火上烤,像現在烤羊肉串似的,烤熟後,去五臟,沾著鹽吃,可香了。但咱的吃法是最低級的,烹製麻雀菜餚有很多方法可幹炸、紅燒、燉、蒸、滷,麻雀加上天麻清燉,還有獨特療效,說到療效,古人有“一隻麻雀等於四兩人參”的說法。

煨麻雀,兒時的味道

麻雀肉味甘、性溫,入心、小腸、腎、膀胱經;有溫補壯陽、益精、溫腎、益氣、暖腰膝、縮小便、止崩帶之功能,對於中老年人腎虛陽痿,腰膝痠軟,小便頻多者,經常吃些麻雀肉和麻雀粥,很有益處。麻雀的肉、血、腦髓、卵,古人都作藥用,民間有偏方,每天用麻雀一隻,去掉毛和內臟,將菟絲籽2錢放入麻雀肚內,包好蒸熟後吃麻雀,連用半年,可治男子婚後久不生育。但如真的不孕不育必須到正規醫院找正規大夫做檢查,菟絲子和麻雀吃了只是可以提高精子質量,而且食療須堅持,吃麻雀治不生孩子,白大夫認為最重要的是解饞,沉說起解饞,天津炸鐵雀那可是天津名吃,銀魚、紫蟹、鐵雀那可是津門三寶,鐵雀不同於“家雀”、“麻雀”等,其體較小入口香脆,越嚼味美,有“天下第一香”之譽。《津門雜記·食品篇》載,“冬令則鐵雀、銀魚馳名遠近。”其肉嫩味美,極受歡迎。樊彬的《津門小令》記載:“津門好,美味數初冬,雪落林巢羅鐵雀,冰敲河岸網銀魚,火擁獸爐餘。”形象地描寫了鐵雀和銀魚的美味,麻雀的選擇,以10月開始,正月以前,即冷三月食之最好。

煨麻雀,兒時的味道

炸鐵雀確實好吃,但袁枚《隨園食單》所載的煨麻雀更為講究,取麻雀先醃後炸,在以清醬、甜酒煨之成熟,津門炸鐵雀與之有同工異曲之妙,煨麻雀取麻雀五十隻,宰殺取出內臟,收拾好洗淨以清醬、甜酒煨之,熟後取出冷後去爪腳,單取雀胸、雀頭放入盤中,分別食用,雀頭有雀腦,其味甘鮮異常,甘鮮異常,骨酥肉香,風味獨特,其他鳥鵲類俱可類推,但鮮者難得,我尋思麻雀肉少骨多,如果按現在流行的麻辣鴨脖子的方法做來,估計味道會更勝一籌。不過如今麻雀是是國家二類保護動物,已入禁捕之列,不能隨意捕殺,為保護大自然環境,大家就別吃了。

煨麻雀,兒時的味道

本文部分照片摘自網絡,在此鳴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